登陆注册
3276500000064

第64章 元明清至今的文艺理论(2)

李渔虽然认为戏剧艺术要典型化、要虚构,但历史剧却又不一样。他认为,历史剧不能允许虚构,甚至提出了“实则实到底”这种过于绝对的观点。相比之下,倒是明清小说家的“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更为确切。因为,其一,历史剧终究是艺术,而非历史教科书。既为艺术,就当然和其他艺术一样,要有典型化,要创造艺术典型,这就离不开虚构。事实上,在戏剧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实则实到底”的历史剧,李渔自己也没写过这样的历史剧。即使如孔尚任自说其《桃花扇》为真人真事,也被梁启超考证出其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地方有几十处之多。其二,历史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它必须使广大观众感到熟悉和亲切,并且使观众易于了解和接受。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就必须考虑到当时的语言和整个社会文化的状况,这也就离不开虚构。或许黑格尔在《美学》中那段话能够更好地做一个说明:“我们固然应该要求大体上的正确,但是不应剥夺艺术家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权利。”

戏剧的通俗化

李渔对戏剧通俗化的要求,在剧本创作和舞台演出方面提出了两个重要的主张。一个主张就是少用方言,因为方言不利于广大群众对于戏剧的欣赏。再一个主张就是演出要尽量采用现代剧本,他把这一点列为选剧本的第一条原则,理由是人们总是对现代的艺术作品比较感兴趣。他说,“听古乐而思卧,听新乐而忘倦”,不是从来如此吗?戏既是演给现代人看的,现代剧本自然更能得到现代观众的欣赏和理解。古代剧本对于现代观众就显得比较生疏,“只可悦知音数人之耳,不能娱满座宾朋之目”,能够欣赏和理解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当然,古代剧本也并非完全不能用。但李渔认为,采用古代剧本,必须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加以适当的修改,使之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要求。因为社会变化了,人们的心理也变化了,戏剧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要求也变化了,上演古代剧本时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王夫之】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清初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代表性著作有《姜斋诗话》。

情景说

首先,王夫之明确地把“诗”、“志”和“意”加以区别。“诗言志”,但“志”不等于“诗”。因为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而“志”“意”并不等于审美意象。“志”“意”与审美意象是两个东西。一首诗好不好,不在于“意”如何,而在于审美意象如何。这在美学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但是人们往往把这两个东西混为一谈,由此产生了种种弊病。王夫之把这种混乱彻底澄清了。他说:“诗之深远广大,与夫舍旧趋新也,俱不在意。唐人以意为古诗,宋人以意为律诗绝句,而诗遂亡。如以意,则直须赞《易》陈《书》,无待诗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岂有入微翻新、人所不到之意哉?”为什么诗之深远广大、舍旧趋新俱不在意?就因为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而不是意。如果诗的本体是意,那不如赞《易》陈《书》,根本用不着诗了。关关雎鸠所以好,是这首诗的审美意象好,并不是这首诗有什么“入微翻新、人所不到之意”。

其次,王夫之又明确地把诗和史加以区别。他认为,诗虽然也可以叙事叙语,但并不等于史。写诗要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也就是要创造意象,而写史虽然也要剪裁,却是从实著笔,所以二者有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就在于一个是审美的,另一个则不是审美的。在这里,王夫之和杨慎一样,也反对诗史之说。他认为杜甫的一些诗,于史有余,于诗不足,并不值得赞美。

总之,诗既不是志,也不是史。那么,诗是什么?是审美意象。但是,意象又是什么?王夫之认为,诗歌意象就是情与景的内在统一。情、景的统一乃是诗歌意象的基本结构。

王夫之指出,情与景是审美意象不可分离的因素。他称赞谢灵运的诗“言情则于往来缥缈有无之中,得灵蠁而执之有象,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欺。而且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在他看来,诗歌的审美意象不等于孤立的景。景不能脱离情,脱离了情,景就成了虚景,就不能构成审美意象。另一方面,审美意象也不等于孤立的情。情不能脱离于景。脱离了景,情就成了虚情,也不能构成审美意象。只有情景的统一,所谓“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才能构成审美意象。

但是,情、景不可分离,并不是像宋元以来有的诗论家说的那样,写诗必须一联情,一联景。王夫之反复说“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景中生情,情中含景”,都是在强调情与景的统一是内在的统一,而不是外在的拼合,不是机械的相加。

王夫之认为,情景的结合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只要它们是内在的统一,而不是外在的拼合,那么,它们都可以构成审美意象。“诗成珠玉在挥毫”,只有情语,但是情中显出了景,是为情中景。“长安一片月”“影静千官里”,只有景语,但是景中藏着情,是为景中情。文征明的《四月》诗:“春雨绿阴肥,雨晴春亦归。花残莺独啭,草长燕交飞。香箧青缯扇,筠窗白葛衣。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王夫之认为这首诗的结语就是人中景。又如刘令娴《美人》诗:“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王夫之认为这首诗就是“景中有人,人中有景”。

【叶燮】

叶燮,字星期,号己畦,中国清代诗论家、美学家,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此外有讲星土之学的《江南星野辨》和诗文集《己畦集》。

叶燮在《原诗》内篇对艺术下了一个定义: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又在《赤霞楼诗集序》中从艺术中抽出诗和画两大类,他认为,诗和画作为客观世界的审美反映,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他说“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画与诗初无二道也”。另一方面,诗和画所反映的对象和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应该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诗和画的统一,情和形的统一,就能产生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但叶燮并未就此而止,他进一步探讨了艺术创作中物与心的关系。

他说:“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举不能越乎此;此举在物者而为言,而无一物之或能去此者也。曰才、曰胆、曰识、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穷尽此心之神明。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不待于此而为之发宣昭著;此举在我者而为言,而无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大之经纬天地,细而一动一植,咏叹讴吟,俱不能离是而为言者矣。”

在物的层面,具体分为理、事、情,在心的层面,具体为才、胆、识、力,叶燮主要说明了艺术创作是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结合,是“以在我者四,衡在物者三”,然后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理、事、情

在叶燮的论述中,理、事、情是指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他说:“自开辟以来,天地之大,古今之变,万汇之赜,日星河岳,赋物象形,兵刑礼乐,饮食男女,于以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之以三语蔽之:曰理、曰事、曰情,不出乎此而已。”可见此万事万物既可以指日月山川等自然现象,也包括兵刑礼乐等社会问题。诗歌或文章的任务就是:先揆乎理,次征诸事,终絜乎情,真实地反映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理、事、情。

至于理、事、情各自的含义,叶燮以比喻说明之,“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乔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据此,理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规律,事指事物循其理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则指事物所呈现的情状。三者有机统一,随其自然而发展。他说:“曰理、曰事、曰情三语,大而乾坤以之定位,日月以之运行,以至一草一木一飞一走,三者缺一则不成物。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然具是三者,又有总而持之、条而贯之者,曰气。”叶燮认为,气是万事内在生命力的表现,也是诗与文章之生机和活力所在:“吾故曰:三者籍气而行者也。得是三者,而气鼓行于其间,氤氲磅礴,随其自然,所至即为法,此天地万象之至文也。”在理、事、情三者中,叶燮对理给予特别的重视,认为“理者与道为体,事与情总贯乎其中。惟明其理,乃能出之而成文”。

叶燮认为,诗歌中的理、事、情有自己的特征,它不是生活中理、事、情的简单翻版。他说:“要之作诗者,实写理事情,可以言言,可以解解,即为俗儒之作。惟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则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倘恍以为情,方为理至事至情至之语。此岂俗儒耳目心思界分中所有哉。则余之为此三语者,非腐也,非僻也,非锢也。得此意而通之,宁独学诗?无适而不可矣。”如果说名言之理、施见之事、径达之情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理、事、情,那么这里所说的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便指的是被表现在诗歌中的理、事、情,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前者是实,后者是虚;前者可以言言,可以解解,后者则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倘恍以为情。于此,叶燮特别强调创作主体对于表现对象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揭示了诗之所以为诗的审美特质。

才、胆、识、力

外在的理、事、情统之为物,内在的才、胆、识、力则总之为志。叶燮说:“志之发端,虽有高卑、大小、远近之不同,然有是志,而以我所云才、识、胆、力四语充之,则其仰观俯察、遇物触景之会,勃然而兴,旁见侧出,才气心思,溢於笔墨之外。”在他看来,诗是用以言志的,才、胆、识、力是志的具体化,只有通过才、胆、识、力四者,才能融主客观于一炉,在“遇物触景”之际产生创作的冲动,美妙的言辞在作者的笔下也就如贯珠般流溢而出。

何为才、胆、识、力?叶燮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这说明才、胆、识、力是一种主体创造的能力,是作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观条件。

才,是指作者先天禀赋的才华,也指他驾驭创作法则的具体能力,叶燮说:“夫才者,诸法之蕴隆发现处也。”但才的发挥,一方面得以识为其铺垫,“识为体,而才为用,若不足于人,当先研精推求其识”;另一方面还得以胆去充实它,也即胆能生才,它能让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打破陈规陋习,去以才御法,大胆地创新。

胆,是指作者的胆略和勇气,在艺术创作中就是指能摆脱前人藩篱,敢于独立思考,挥洒自如的创新精神。“昔贤有言:‘成事在胆。’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以能千古乎?吾固曰:无胆则笔墨畏缩。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

识,是指作者对外在事物美丑是非的辨析能力,有了识力,就能明是非,辨美丑,定取舍,反之亦然。“人惟中藏无识,则理、事、情错陈于前,而浑然茫然,是非可否,妍媸黑白,悉眩惑而不能辨,安望其敷而出之为才乎。”无识力,在文艺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是,面对前人丰富的艺术遗产,会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人云亦云,众口同声。

力,是指作者表现其才思识见的能力,以及在创作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笔力。力是才的载体,是才的具体表现,才有大小,力也有大小。力大者大变,力小者小变。在文学发展史上那些著名的文学家,不但有才,而且有力,是力使得他们特立独行,自成一家。他说:“立言者,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夫家者,吾固有之家也。人各自有家,在己力而成之耳;岂有依傍想象他人之家以为我之家乎!”

同类推荐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寄小读者(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寄小读者(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冰心散文代表作,文字清丽、纯真。她崇尚“爱的哲学”,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母爱、童心,人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儿童文学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 教师文化娱乐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文化娱乐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国王的合法继承人哈姆雷特,其父王被杀,母后被迫改嫁,王位也被篡夺。他经历了艰苦的磨难,最后终于在父亲鬼魂的提示下,查明事实真相,替父亲报了仇。而他自己却在仇人设下的圈套中与其同归于尽。《哈姆雷特》的整个故事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本书还收录了莎士比亚另外两本经典剧《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天武之封天

    天武之封天

    天武大陆,强者为尊,且看偶得荒鼎的林封是如何登上巅峰!
  • 心系朝阳

    心系朝阳

    林染,本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却因为一次别人的恶作剧让她对陌生人充满了恐惧,她是失踪了十二年的林家大小姐,本以为林家会是她一生的庇护,却不料这才是她痛苦的开始。陆离,陆家少爷,因为家族内部纷争让他不得不隐瞒自己的真正实力,让自已变成外人眼中的纨绔子弟。一次意外,让她与他相遇,她把他当做这一生唯一的光亮,而他也心甘情愿当她的太阳,为她阻挡所有的黑暗。
  • 全球最强大脑

    全球最强大脑

    陈聪:高考落榜又如何,我是《最强大脑》的“天才少年”,是《诗词大会》的“百科全书”,是《明星大侦探》的“再世柯南”。系统:垫底那种陈聪:给点面子,要不是为了养你这个坑爹系统谁tm跑来答题系统:……陈聪:古人云,授恩于我者,涌泉相报;欺我者,虽远必诛!系统:不不不,读书人,不能这么暴力。打脸的学霸不要扔,蘸上鸡蛋液,裹上面包糠,炸至金黄,老人小孩都爱吃,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 三千神徒

    三千神徒

    通过信仰系统的加持,郑谐成立时间神教会,在运作了一段时间后成为了一个大教会,结果信仰系统嫌麻烦跑路了,留下郑谐一个人经营管理教会郑谐与信徒的搞笑教会日常就这么开始了“系统,你还我龙傲天日常!!!”
  • 一世芳华落花成海

    一世芳华落花成海

    黎漾自认为自己玩心很重,不过修炼区区数千年便一跃成为九重天唯一女上神。为了保持低调,自己封印了上神之痕,因此世间只知道有一位女上神确不知道是谁。自家爹爹以为她不学无术又到了婚配年龄,左右相亲了数百个青年皆无果。遂以太子生辰名义丢下凡间以历练为由寻女婿。
  • 重生校园女神:帝少,放肆宠

    重生校园女神:帝少,放肆宠

    【重生、甜宠、1v1】前世,她本是天之骄女,岂料红颜薄命死于非命。意外重生,她成了人人唾弃的丑肥婆,怒打白莲花,脚踩贱渣男是日常,她恶名远扬,人人避她如蛇蝎。可权势滔天的他却独独对她宠爱,替她挡风遮雨。再摇身一变,她成为了人人艳羡的漠太太,有记者不怕死的问:“听闻漠少是您霸王硬上弓才得到的男人,请问是否属实?”“……”夏七七一个眼刀递向台下矜贵的男人:去他喵的霸王硬上弓
  • 诸天反派之旅

    诸天反派之旅

    穿越斗破世界,成为魂族少主。从这里开始,魂风的目标是征服、征服、再征服......(斗破、斗罗、吞噬星空、天行九歌、武庚纪...)
  •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负时,国外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他欺负你是不对的,你要懂得保护自己,必要时你可以寻求帮助;国内的父母则说,你是男孩/你是哥哥,你要让着他,你们要好好相处/到底为什么啊,我跟他爸爸说去……以小见大。 教育的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的差距。二十年前的灌溉,二十年后的果实。为了二十年后的孩子以及社会,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教育的点滴开始,去正视差距,去学习一些合理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式。
  • 溺宠娇妻0a

    溺宠娇妻0a

    昔日竹马遇青梅,不认识???明窈窈表示:“别跟我装失忆,怎么的,喜欢虐恋情深?我偏不让你如意!!!”北冥大Boss举手投降:“没有失忆,没有虐恋,只有情深。”(曾几何时你已深入骨髓,一念入骨,一念入蛊……)郑重提示:本文属于架空文,所有内容均是情节需要,请不要将其代入现实,谢谢*^o^*
  • 青石街上的大头倭瓜

    青石街上的大头倭瓜

    青石街全长不过500米,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时有过大修整,拓路建房,雕梁画柱,地面铺满质量上好的青石,并不宽敞的街道显得庄重气派。如今年代久远,旧建筑拆得差不多了,但当年铺满青石的地面,虽有损坏却也不断修补,依然散发着青色幽光,历史和岁月尽显其中。青石街虽然不长,却也塞满了各行各业,擦鞋、理发、茶社、酒馆、棋牌室、录像厅等等,把一条街装点得五颜六色,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