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800000011

第11章 视野与内容(4)

没房子之前愁房子,有了房子愁装修,搬进新房又为物业担忧……,房子成了中国老百姓心中一块永远放不下的大石头。2004年《环球时报》推出了一系列文章,介绍国外房地产业的一些做法:《美国买房没有公摊面积》、《美国用重税控制炒房》、《日美售楼小姐不敢骗人》、《伦敦控制房价靠加息》、《多国限制富人买房》等,让国人大开眼界。

《环球时报》关于各国处理民生问题的报道,经常见报。选题,都是相关问题在中国刚露出苗头不久就开始策划,而报道的角度基本集中于国外是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国内更好地解决类似问题,造福于民。

2002年10月24日发表的《向日本人学精细》,作者记下了在日本亲身感受到的一些细节,然后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这都是一些小事,但贯穿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以人为本”。文章说,日本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中国在这些方面还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但他们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任何设计都从方便人们的生活、改善生活的环境、提高生活的质量出发,全社会都会为之而努力,这种理念值得中国学习。其实,很多事情中国也是完全可以办到的,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把公园和街道上的椅子擦得干净些,上公共厕所时讲究一点,打扫厕所的人勤快一点等,做到了这些,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改观。这篇报道,观点深刻但不深奥,读者一看就懂。

《环球时报》很多驻外记者采写这类文章,初衷就是让整个社会都来重视民生,针对的就是国内那些损害了公共利益还不以为然、甚至习以为常的观念和习惯。2003年1月22日的《美国人施工很安静》,2005年5月30日的《英国马路施工不能扰民》,就是以这两个发达国家的做法来提醒中国的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扰民。

2007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环球时报》的“深度报道·记者调查”推出国外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的系列报道,其中《英暗访加重罚震慑食品商》一文,介绍了英国一家餐厅因为一道菜的带菌超标而被罚45万英镑的案例,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反响。

二、关注社会和谐

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环球时报》做了不少报道,查阅历年来一些文章的标题,可略知其一二。如2001年的《法国公务员考试严》、《瑞典,担心高福利惯坏孩子》、2003年的《荷兰,工作压力大也算公伤》、《比利时孩子,怎么用零花钱》、2005年的《瑞士百万富翁的节俭生活》,2006年的《法国小贩看重信誉》、《瑞典官员很像透明人》等。

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的素质,人的自身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从小孩到成年,从低收入者到有钱的富人,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官员……,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如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成长,国外不少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

2007年1月19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发表了一篇报道《四位老外谈中国富人》,讨论中国富人与外国富人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看待富人问题。文中写道:中国富人“虽然学会了赚钱,却未必知道如何花钱,他们对致富以后的生活方式也还不熟悉。因此,国家、社会以及中国富人本身都在适应这样的变化。”文章记述了几位外国友人的看法:在韩国,对富人有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被周边老百姓尊敬的人。如果没有得到周边人的认可和尊敬,就不算真正的富人,只能算有钱人。在美国也一样,受人尊敬的富人总比有钱人好一些,所以有了钱以后要考虑为社会做贡献,不做点社会公益的话,会被公众看不起。在日本,富人思考最多的是怎么样对社会做贡献。在澳大利亚,没有以财产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比阔心理。这些观念与国内一些人的观念反差强烈,读后会产生心灵震撼。

环球时报驻欧盟记者在《一位欧洲官员的真实生活》中,介绍了他认识的一位欧盟官员,一年经手几十亿欧元的项目审批,但从他身上感觉不到丝毫“牛气”与“霸气”。对手中的权力,他看得很平和:“我所处的位置只是整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大家都规规矩矩照章办事,手中这点权力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环球时报》还报道了一些国家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孩子不放纵、不娇惯,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和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后在职场上也能受到欢迎,这对目前中国的许多家长,仿佛提供了一面镜子。

2004年2月4日,“记者调查”版《培养技工,德国舍得花钱》就是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策划的整版文章。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暴露出技术工人缺乏、劳工普遍素质不高的问题。报道突出了德国重视培养技工对发展工业的重大作用:德国企业根本不接受没有受过相应培训的员工;培养职工的学校都是公立的,教师是国家公务员;技工的收入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职业学校毕业的技工在存折上已有5位数存款时,与他同龄的大学生则“一贫如洗”。德国的做法与中国的现状,对比分明,一目了然。

三、倡导文明生活

针对国内餐馆比比皆是的浪费现象,《环球时报》组织多名驻外记者,推出了《法国人吃饭连点汤都不剩》、《日本餐馆看不到剩菜》、《美国人剩点汤都打包》和《韩国餐馆不许剩饭》等报道,其中描写的“美国千万富翁把价值5美元的菜都打包带走”、“日本人就餐结束后,盘子都是光光的”等细节,会让国内有浪费陋习的人汗颜。

针对国内越来越奢侈的过度包装,《环球时报》推出了《澳大利亚人节约包装纸》、《德国人搞环保点子多》、《向日本人学习做小事情》等文章,报道了国外为减少垃圾和浪费,包装朝简易化发展的趋势,很多德国人甚至连买鞋都不要鞋盒。为了避免包装垃圾,日本老师在组织学生出游时鼓励孩子尽量带紫菜饭团、茶水这样的东西,而不要买盒饭和一次性瓶装饮料。

国内私人轿车数量暴涨,不少人以高级轿车显富,而在欧洲,整个社会在为汽车消费降温,鼓励人们少开车、开小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003年《环球时报》专门刊发《欧洲汽车越小越流行》的报道,介绍了欧洲家用轿车日趋微型化的潮流,指出微型轿车最大的优势就是节油“洁净”,排放污染少,国内那种在城市道路上开越野车的现象,在欧洲已非常罕见。

《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发来的报道《日本不许开车上班》,向国内介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先进思路。日本有关部门规定,部长级以下人员原则上不许开车上班,以新干线为代表的日本轨道公共交通时速高达300公里,准时到秒,安全到40年没出过一起交通事故。因此,日本即使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路面上的人也不多,大家都在坐地铁、轻轨。驻德国记者通过“德国人38%骑车上班”一文告诉国内读者,为了鼓励自行车这种环保交通工具,德国各地正在研制先进的自行车道,车速可以高达每小时50公里,骑车者既方便又省力。

同类推荐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政府网络发言

    政府网络发言

    该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网络发言人的时代背景、主体特征、功能定位、制度设计、组织架构和效能保障,同时从网络问政、网络论坛、网络微博,以及培养意见领袖、应对网络谣言等具体方面提出了政府网络发言的基本策略,并对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既具有理论开拓的价值,又有着广泛的实际运用意义,可以为新闻传播学者和各级政府官员提供有益的启发、借鉴和帮助。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分为七部分,共修订过六次。在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自律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下野的“国王”

    下野的“国王”

    按照胡坤的话说,王国庄整党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扳倒“国王”——王玉远了。“国王”的外号,是胡坤他们几个人暗地里送的。可村子的名称,早就在人们口头上由王郭庄喊戊王国庄了。支书王玉远下台的第二天,胡坤就登门来“祝贺”。他兴冲冲地走进王家,看到玉远正在家闷坐。几天不见,好象老了不少,黑胡茬子遮住了半个脸,眼窝塌陷了,皱纹加深了,原本就够尺寸的面孔,如今更长了。他看见胡坤来,似乎想笑一下,可是没笑出来,只是脸上的肌肉动了动。胡坤不管这些,开始说他早巳想好的话:“王大叔,祝贺您终于下台了!原先您当官儿时,我不火来找您。因为我的名声不好,来多了怕影响您提拔。再者说,咱肩膀不齐,也不便交谈。如今好了,咱俩地位一般高了,我也愿意跟您谈心了。我觉得您为党办了件大好事……”
  • 我在玄幻世界开直播

    我在玄幻世界开直播

    “主播有女朋友吗?啊,我突然间发现主播长得这么帅,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为什么非要穿越呢?那么危险”“你还别说,刚才脸上黑乎乎的看不清,这一洗还真的是帅,感觉比明星还帅”“哇,主播我要给你生猴子”“妈的,兄弟们撤了”顿时直播间少了一大半男性同胞。
  • 陌上花开,汝可归否

    陌上花开,汝可归否

    他与她之间的相遇是计划的一部分,可唯独失策的是,她从未爱上他。
  • 寒秋中的草垛

    寒秋中的草垛

    张村的人都知道张家二爷生得死黑死瘦。张村的人也都知道张家二爷生得还不像黑鱼那样的黑法。黑鱼仅仅是背上黑,肚皮还白乎乎的,可是张家二爷肚皮背上都是一个色:黑。冬天还好,衣裤裹着,夏天一来,张家二爷的瘦劲黑样,就那层皮,像抹了桐油的纸架在骨骼上,只有一顿五碗大麦粥喝下去,被撑开的肚皮才稍稍显出些黄肤来。他一年到头总爱套一条打了补丁的大黑裤衩,村上人就说,张家二爷立站在哪儿,远远看去,简直像是一块黑砖竖在一截老槐树疙瘩桩上。在被认为是亚非拉人民擂战鼓的年代,张村人不知是谁赐给张家二爷一个绰号:刚果二爷。
  • 最受感动的趣味哲理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趣味哲理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包括阿难取水、妈妈爱丑娃娃、克里斯和狮子、列宁认错等105篇趣味哲理故事。
  •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 御夫有道:风华二小姐

    御夫有道:风华二小姐

    她是天生灵力,却无法修习,成为世人口中的废柴十余载。她胆小懦弱,被爹爹嫌弃,被姨娘鄙视,更是被姐妹嘲笑。某天醒来,她仿佛变了一个人,果敢果断,有勇有谋,一身好身手让人惊叹,双系灵力更是成为优秀的炼药师,带着神兽,发誓要找回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也要那些欺负过她的人好看。他是外表温和内心腹黑的皇子,是世人口中的天才,是众女心中的王子。却偏偏对她情有独钟,宠她上天入地。“念儿说的,错的也是对的。”“我只有更加的强大,才能护你周全。”她一句我没时间和你谈情说爱,竟让他甘心等待。命运,从她出生就已经注定。当曾经最亲密的人变成敌人,她该何去何从?新书《无良毒妃:妖孽魔君,求放过》求支持。
  • 大红儒商之大输赢

    大红儒商之大输赢

    《大红儒商》出版后,我就开始写《大红儒商之大输赢》。前一部是“父”篇,后一部是“子”篇,合起来就是我一直梦想要写的“父与子”。“父”篇写的是父亲“励志求学路,登峰追梦时”。生在窑洞,长在山村的后生,靠自己拼搏进取,考上北京大学。后来成了著名布衣教授,京城豪富,暗助地下党的红色资本家。“子”篇写的是儿子在“大危难,大拼搏,大创业,大觉醒,大回归”中的大输赢。1981年儿子只身闯荡美国,靠着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寸寸进取,步步艰辛,立足、立家、立业、立志,成为创建中美首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公司主要人员,美国500强公司高层主管,发起美国“百人会”首届董事会董事,获得四项新书大奖的中英文作家。他的公司开发了数百项中美合作项目。当前,不少人想创业,想出国。深造也好,成就也罢,大多都不知其中艰辛苦痛,利害得失。奉劝大家万不可轻信道听途说,更不要一切向钱看。美飘36年辛酸苦辣甜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感受,定会对大家有启发和借鉴。
  • 马家烧锅

    马家烧锅

    过了山海关,就到了肥得流油的关东了。张望朝和吴瑞坤望着山海关城门楼子上那书写着“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喘息了好一阵,忽地蹦着欢呼起来。他们离开山东瓦戈庄已经整整一个半月了。老家闹起了火烈拉(痢疾),十室九空,张望朝老娘和吴瑞坤的父亲都没禁住这场瘟疫的折腾,离开了人世。不久,家乡又闹起了蝗灾,庄稼被吃了个精光,为了活命,张望朝和吴瑞坤只好搭伴来闯关东。离家的时候,盘缠带的本就不多,走到半路,又被土匪给抢去了,二人只好一边打短工,一边赶往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