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800000005

第5章 诞生与发展(3)

(三)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公共新闻领域,《环球时报》注重发掘中国人爱看,对中国有价值的内容。那些在国际事务、国际活动中的新闻信息,只要与中国有关、与中国人有关,肯定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关注和兴趣。这是新闻价值选择中接近性要素的体现。在《环球时报》驻外记者采访各种世界性的活动中,读者常常可以看到“中国元素”,如国际产品展览会上,介绍中国产品摆放的位置如何、产品是否受到欢迎、成交量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等。

200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在美国举办,《环球时报》以《国际电子展中国企业成配角》为题作了报道。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消费电子产业近年来保持了飞速发展势头,并根据美国一家著名的咨询机构预测,说到2008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将有可能跃居世界第二;另一方面报道了在这次展览会上,中国展位偏僻,光顾的人不多的情况。文章指出,中国消费电子业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是缺乏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落后、附加值低,认为中国厂商必须注重品牌建设,而不应继续扮演单纯的低成本生产商的角色。

这样的报道还有《中国玩具要追流行趋势》、《朝鲜展览会喜迎各国客人》、《希腊海事展,韩企与我抢订单》等,介绍了在国际展览会上中国产品遇到的挑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足以引发思考的信息。

(四)国外的安全问题

走出国门的中国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环球时报》关注的话题。这方面除了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外,《环球时报》通过越洋电话,采访驻外使馆等办法,报道发生在国外影响居民生活的骚乱新闻。阿尔巴尼亚、刚果(金)发生大规模骚乱时,国内读者最关心的是当地华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情况。报社把越洋电话拨到当地使馆,从使馆官员那里及时准确地得到第一手信息,然后通过报道把当地发生的真实情况告诉读者。这种方法现在已经成为报界普遍采用的做法,但首次采用,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执行力。

《环球时报》在选题策划上,除了选择与中国国家利益有关、与中国人的兴趣有关的国际新闻,在落实稿件中,非常重视对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海外华人的采访,要求他们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解析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驻外记者采写的国际报道,自然也离不开中国人看世界的视角。

二、以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

《环球时报》以“中国”为参照系,从里往外看,是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由外向里看,则是报道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两种视角,折射出同一个主题:当今中国与世界密不可分。“世界如何看中国”与“中国如何看世界”一样,成为《环球时报》的主要视角。此类报道不局限于年终专刊之类的集中报道,而是贯穿于日常报道的方方面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中国人要认识世界,也要认识自己。知道世界怎样看中国,对中国人更好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环球时报》通过各种方式,让中国读者了解当今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帮助读者对发展变化中的中国自身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环球时报》主要通过引用外国媒体的报道,驻外记者采访驻在国各阶层人士,国内记者访问在华学习和工作的外籍人士,报道他们对中国的感受和看法。“关注中国”版,就是专门刊登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向读者介绍“外国人如何看中国”。

外国人看中国,一般有肯定、否定和中立三种态度。《环球时报》既反映正面报道,也反映负面报道,还反映中立报道。总之,客观地反映世界对中国的各种看法。

(一)关于中国的正面报道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国外媒体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现实,多数是积极评价。

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环球时报》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反映各国舆论对十七大盛况的热情赞扬,对中国党和政府及其政策的充分肯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高度评价。

2008年5月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国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中国军队在地震中的冲锋陷阵,中国民众团结一心救援灾区的勇气和力量,许多平凡的中国人在生死关头舍己救人的故事,中国媒体对地震报道的公开、透明等,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国外媒体大量报道,《环球时报》大量援引,让读者从中看到各国对中国受灾的同情和对救灾举措的肯定。

2008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世界一片赞叹。奥运开幕前,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举办奥运会多有挑剔和指责,但在临近开幕的日子,随着各国运动员、游客和记者到达北京,外媒报道发生了变化。8月6日,《环球时报》头版刊登《赞扬北京的声音迅速增多》一文,报道了奥运盛会举办前夕,世界对中国的友好和敬意:美国总统要来北京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尊敬;英国BBC调查表明“英国、美国和印度等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中国人是‘友好’和‘现代’的”;美国广播公司的一位著名主持人说“与自己上个世纪在中国的见闻相比,这已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美国人应当超越眼前所见来理解中国”。《环球时报》及时向读者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世界主流意见都是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的。

奥运会举办期间,从开、闭幕式的精彩纷呈,到运动员的不俗表现;从奥运场馆设施的健全方便,到组织管理和志愿者服务的热情周到;从东道主展现的大国胸怀,到老百姓的掌声笑容;从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到奥运后中国经济的前景展望……,外国记者用自己的眼睛近距离观察中国,真切地感受了现代中国的巨大变化。正如一位美国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所感慨的,“2万余名全球记者聚集北京,除了体育赛事外,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连续两个星期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集中‘轰炸’,让包括他在内的美国人发现,中国远比想象的要现代。”

《环球时报》除了用多个报纸版面对奥运体育比赛进行详实报道,还在重要版面以较大篇幅连续传达世界对北京奥运的关注目光,把世界对中国的评价传递到中国,给读者带来以下启示:

——中国人应当更加自信。百年奥运梦想已成为现实,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极大的激发。国外媒体的赞扬声印证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对未来充满自信。

——中国要更好地融入世界。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外接触的巨大平台,国际媒体大篇幅集中报道中国,各国电视台大规模直播中国,众多外国人涌入中国,耳闻目睹感受着一个真实的中国。此前从来没有这样一种机会让世界如此直面中国。为了增加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中国要创造更多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只有在广泛接触和交流的基础上,中国和世界才能彼此加深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才能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

——中国要负起更多的国际责任。今天的中国有实力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是几十年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结果。由经济实力、国民意志力、政府组织管理能力等构成的国家综合国力,在这次奥运会上得到集中检验。不仅让世人感到震撼,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思考,他们会对中国提出更多的要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需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奥运热给中国带来了持续效应。北京奥运会“颠覆”了许多外国人和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固有印象,这将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新起点。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不断增加,进而对中国了解的日益深刻,少数西方媒体若想继续戴着有色眼镜进行歪曲报道、丑化中国,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北京奥运会告诉世人:中国前进的航向正确坚定,中国强大的步伐不可阻挡。

《环球时报》正是通过党的“十七大”、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的报道,让读者了解国外媒体对中国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态度,让读者非常自豪地看到了外国人眼里关于中国的正面形象。

(二)关于中国的复杂评说

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让世界惊奇的同时,也让世界来不及适应。国外媒体一方面称赞中国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对中国充满质疑,其中不乏有意歪曲。《环球时报》将各种复杂的声音一并呈现,并附诸有理有据的说明,让读者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去分辨其中的是非曲直。

2007年上半年《环球时报》头版刊登的世界关注和评议中国的报道有17条,其中有肯定的,也有怀疑的。

1月1日的《世界关注中国歼10战机》,报道了中国歼10战斗机正式解密后引起一些大国的不同反应。多数外国媒体报道了新战机的先进性和不足之处,并分析了其诞生后对于加强中国国防能力的重要意义。但也有一些外国媒体发出了担心的声音。如日本有些军事媒体和网站,对中国具备研制如此先进战机的能力表示惊讶,认为这对日本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军事构成了威胁,要求日本大力开发或引进新型战斗机进行抗衡。

1月3日的《世界媒体复杂说中国》,大量报道了国外媒体对中国2007年的各种预测。世界关注中国的报道,还有“股市”、“两会”、“造大飞机”、“军工开放”等,都是各有说法,莫衷一是。但无论报道角度如何,如此大规模的媒体聚焦,都是因中国飞速发展对世界带来巨大影响所致。

针对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误解、歪曲,《环球时报》及时予以纠正和揭露,以正视听。2007年3月19日头版《西方记者没读懂中国》指出,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在两会后总理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又一次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西方对中国政治军事题材的报道,基本是两个八股文式的套路:或者顺着中国实力的增长,用中国的经济成就印证“中国威胁论”;或者顺着西方人的老思路,想方设法印证中国的“不民主”。法国《世界报》的记者这样问中国总理:您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经历一百年,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一百年都不需要民主?德国《法兰克福报》的记者表示“不明白”,为什么中国政府仍然把达赖视作民族分裂分子?还有美联社的记者,不顾美国自己是世界最强大的武器制造商,竟然质问中国不久前的反卫星试验是“负责任的大国的行为吗”?文章指出,国外媒体参加中国的记者招待会,总有人会提出“刁钻”问题,少数外国驻华记者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显然不了解驻在国的基本国情,不了解驻在国人民和政府当前在想什么、干什么。

这类报道还有《西方离谱炒作中国军力》、《有人拿抵制奥运要挟中国》、《杂音难挡中国办好奥运》、《西方歪曲中国军事意图》、《世界不同眼光看中国》等。《环球时报》在转述国外媒体曲解中国言论的同时,也将国外其他媒体对曲解言论持不同意见的观点同时在版面上刊发,形成强烈的对照,然后再请专家予以点评、分析,让读者通过比较,了解西方媒体对华报道为什么存在偏颇的原因。对那些有失公允的外媒报道,读者通过比较,辨别得非常清楚。

(三)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

《环球时报》所反映的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有些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判断,是故意挑剔,甚至是恶意攻击;有些则是善意的规劝和中肯的建议。《环球时报》怎样帮助读者鉴别哪些是有益的、哪些属无聊的。以“关注中国”版为例,试对香港媒体和一些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作些分析。

——从文章数量看,大致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状况。就是说,多数文章持中立态度,比较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明显赞扬和明显批评的文章,都占较小比例。

——从稿件来源看,有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士、芬兰等欧美国家,印度、韩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中国周边国家,阿联酋等中东地区的国家,一些非洲国家,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

——从所载媒体看,纸质媒体居多。以报纸为主,少量杂志;还有来自通讯社、广播、网站的。这些媒体中,美国媒体的数量位居前列,报纸有《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盐湖城论坛报》、《华尔街日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生意人报》、《今日美国报》、《得梅因纪事报》、《底特律自由报》、詹姆斯顿基金会的《中国简报》等,杂志有《新闻周刊》、《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商业周刊》、《防务新闻》、《华盛顿观察》、《信息周刊》等,网站有《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民族》杂志网站、《全国广播公司》网站、“历史新闻网”等,还有合众社、美国之音等通讯社或广播媒体。其他国家不如美国那么多,但大部分是所在国的权威媒体,如英国《卫报》、英国广播公司、德国之声、日本《朝日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等。

——从稿件内容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社会等各方面。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文章所占比重较大。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媒体的文章,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观点各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008年9月“关注中国”版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文章,共有93篇,其中负面报道19篇,约占版面文章的20%。

同类推荐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哈佛精英能力课

    哈佛精英能力课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多年来孕育出无数巅峰人才,培养出八位美国总统、四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十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和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上千名高管……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些精英人物?本书在研究哈佛课堂和哈佛人物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课堂上学不到、又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所必需的十三大能力。内容精当全面,启人心智。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挑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走技术创新、高效发展的市场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盘活媒体组织原有的大量节目内容和素材、实现媒体资源共享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热门推荐
  • 鱼向反方向游

    鱼向反方向游

    个人品牌就是“反方向游”! 本书的诸多案例表明,不管是明星、CEO,还是“草根”阶层、职场人士,个人品牌变得越发重要。现在,在“世界是平的”环境下,打造个人品牌更意味着如何使自己与众不同。
  • 萌学园之轮回天梯

    萌学园之轮回天梯

    命运之轮,宇宙轮回。命运种族为首,圣族圣光、暗族暗影、星族星系、冰族冰星,共守星系。命运之轮停止,传承之力即将消失。以契约之名的神族、四鬼、四股遗族。以精灵之名的远古三大家族、东方。以传承命运之名的夸克、暗黑、极光、精灵、索利。时间之沙、命运之轮。六星之主、轮回现行。夸克族之星、圣光聚集。三修者之谜、秘密之者。——
  • 周易禅解

    周易禅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牵异世:皇上也是外来的!

    情牵异世:皇上也是外来的!

    曾经孩童时,美好的诺言,原来,不只是我记得,遇见一萧飐彦,自己一生有你。
  • 快穿男神来娶我

    快穿男神来娶我

    嚣张郡主拿着火红的鞭子,挑着眉“听说你想娶我?”“……”咱能温柔些吗?求亲者。“她的温柔是属于我的。”某病弱(划掉)一把强势吧把某女拉入怀里,忽略她的挣扎若干。“我出钱,出人把你捧红,火遍全球怎么样,你要你嫁给我。”某总裁。“我只要能吃饱,睡好其它的不重要。”某女闲闲的掀了掀眼皮,一脸没睡醒的模样………对此系统表示“……”总之这是一篇不错的快穿文,喜欢的伙伴们入坑吧。(第一世界修改中,勿食用。)
  • 盖世狂帝

    盖世狂帝

    少年有梦:为天地立心,为人族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众生开太平!一掌灭万界,一拳镇千古!一怒万族颤栗,血染青天。
  • 统治:万里江山大统

    统治:万里江山大统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 不生气的女人最幸福2:做内心强大的睿智女人

    不生气的女人最幸福2:做内心强大的睿智女人

    从活色生香的一个个生活小细节里修炼内心。控制情绪,包括:生存、处世、名利、关系、宽心、幸福、得失、成功、生活……你会在无形中发现,愤怒、抑郁、焦虑这些“恶魔”已经在你“强大”的内心面前悄然消失。同时你也提高了自身的气质和魅力,提高了自己的“爱商”和“社交商”,你会成为一个“八面玲珑”、人见人爱的优雅女人!
  • 思念成城(典藏版)

    思念成城(典藏版)

    申雅莉一直梦想着做一个建筑师,却阴差阳错踏进了娱乐圈,凭着精湛的演技在圈内奠定一姐的位置。时隔多年,在一次朋友的宴会上,偶然遇到一个叫Dante的建筑师,与初恋情人顾希城极其相似的面孔无法不引起雅莉的关注。但事实是那个陪伴自己走过高中至大学时光的初恋情人顾希城,早已因一次空难永远离开了申雅莉。世上真有如此相似的人?而在与Dante一起合作拍戏过程中,两人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升温。就在雅莉的心逐渐沦陷之时却发现……
  • 小先生治病(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小先生治病(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小先生治病》一书是原来的《小先生治病》和《星星记》两小书的合集。《小先生治病》以书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两小书组合版)书名。新版《小先生治病》一书共有三篇作品,分别是《小先生治病》《检讨会》《星星记》。前两篇是作家张天麟为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写的,《小先生治病》以故事的形式为小朋友们普及了关于食物中维生素的知识,只有不挑食,摄取各种维生素,才能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