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200000045

第45章 广播剧(3)

3.初期广播剧的事业发展概况

初期广播剧事业发展方面值得突出回述的是两点:

其一,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我们有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

这是我国广播剧发展史上的新起点,是我们回顾历史必须要给予注意的。

其二,有许多著名专业作家参与创作剧本。如夏衍的作品《“七·二八”的那一天》,洪深的作品《开船锣》,于伶的作品《以身许国》,都是专门为电台写的广播剧。

虽然这些作品由于广播剧刚刚诞生,广播剧的特点还并不十分鲜明,但由于剧作家的戏剧构思技巧纯熟,因此,作品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上面提到的这几部广播剧,以强烈的戏剧性、广泛的社会性、深刻的思想性取胜,即使在今天重播,也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

4.初期广播剧的理论探索

从20世纪40年代起,学术界开始有了对广播剧的初步研究。值得重视的是,这时的理论认识虽然刚刚开始,但却较有深度,理论探索触及了广播剧的本质特征问题。对于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做如下的概述:

第一,从观念上已经提示广播剧与舞台剧不同。1947年,天津台提出了广播剧是“纯声剧”的概念,指出广播剧导演必须研究听众的联想作用。

第二,对广播剧的时空观念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广播剧的一个特点就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室”,这就是说,广播剧可以海阔天空地、自由变幻地展现时空。

第三,对广播剧的表现内容有了新的认识。“理想的广播剧应着重心理表现,避免不必要的实际动作,要从头至尾是一贯的感情流露。”“广播剧本不一定如舞台剧本有什么高潮部分必须夸张,全力以赴,有许多广播剧本像散文一样的冲淡,诗歌一般的含韵,梦一般的幽玄,导演者应把内在高潮培养烘托出来。广播剧导演比诗人、画家、雕刻家、工程师、舞台导演还要值得赞扬,因为声音的感人力量太大了。广播剧的演出,有如一阕世界名曲,使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个天才的指挥者。”这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也颇有见地。

第四,对广播剧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展开了研究。如剧本的写作特点,解说的写作方法,广播剧导演的特殊要求,广播剧演播的艺术要求,语言、音乐、音响的组织等方面的技巧问题都有所涉及。如演员方面,指出“广播剧以第二自我尤为重要”;关于剧本结构,提出广播剧的分幕“应该是电影的分镜头和跟镜头”,指出广播剧宁可多从电影中借鉴表现方法,也要摆脱和舞台剧纠缠不清的关系;关于语言,如背景环境的说明,提出“措辞不要太主观,应该使听众有自己想象的余地”。

从这些思索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广播剧特性研究的积极性以及所具有的理论深度。

(二)广播剧走向成熟阶段(1952~1966年)

广播剧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艺术形式,广播剧艺术的发展历史,自然要受到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像电影分为默片期和有声片期,电视剧分为直播期和现代技术录制期一样,广播剧的发展也分为两个阶段:直播期和现代技术录制期。

如果把广播剧的发展看做一条长河,直播期只是它的上游源头的一个小段落。转入现代技术录制期,广播剧的表现手段与直播期的重要区别是对声音因素使用调动得更为灵活和自由。声音因素是广播剧的艺术语言基础,现代录制技术使广播剧的艺术语言摆脱了原来比较拘谨的状态,更为自由灵活,表现力更强了。从技术上说,是录音复制、合成等手段使广播剧有了声音素材自由综合的可能。这种综合不仅仅是一个制作方便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使艺术产生了新的表现力。当场合成、综合,当场传播,总不能完全脱离舞台艺术规律。1947年,有人提出“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室”的广播剧时空观,但是,真正自由地体现这一特点只能是在现代技术录制时期。另外,音乐、音响同语言的有机综合,更大地发挥这种综合的作用,也只能是在现代技术录制时期。

总之,现代录制技术给广播剧开辟了新天地,使它能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特定艺术样式。

1.作品成绩及艺术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已经有49座广播电台。生产广播剧的电台当然并不只限于中央台一家,但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当时中央台创作播出的广播剧具有代表性。以下,我们主要对中央台的广播剧情况做些分析。

第一,在广播剧的题材内容上,继承了延安的传统,以歌颂新时代的新人、新风貌,歌颂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人物为主,如儿童广播剧《卓娅》中的卓娅、《检验工叶英》中的叶英、《刘文学》中的刘文学、《安业民》中的安业民、《三月雪》中的刘云、《三伏马天武》中的杨龙团长、《红岩》中的许云峰等。

第二,在声音因素的有机综合和广播剧艺术语言的运用上,这一时期的广播剧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显示了广播剧艺术的独特性。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如《皇帝的新装》把室内录音和室外录音相结合,在音乐、音响上显示出特色。例如,剧中模拟织布机声响节奏的那些配乐,是那样富有喜剧效果。另外,皇帝出巡时群众围观的音效立体感很强,从听觉上说,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

上海台录制的《两幅油画》也是名噪一时的广播剧作品,其中的音乐、音响不仅仅起到了一般的烘托气氛和指示环境的作用,而且非常细腻地配合了人物的情绪。

再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三集广播剧《红岩》。将一个情节复杂的长篇小说压缩改编为广播剧,这在我国是首次尝试。这部剧在1962年10月广播。当时首都还有两部《红岩》在剧场上演。这三部《红岩》相比较,听众对广播剧《红岩》评价是较好的,它显示出广播剧的传统形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从剧本的结构到演播和声音各因素的组合,都充分发挥了广播的特点,显示出广播剧再现和表现的能力。

第三,在广播剧的表现内容上有了新的认识。一批着重表现情感的、突破一般戏剧结构规律的广播剧出现,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功。比如,《没有织完的简裙》几乎没有一般戏剧所依赖的外部冲突,全剧像“散文一样的冲谈,诗歌一般的含韵,梦一般的幽玄”。此外还有广播剧《三月雪》、《长长流水》、《杜十娘》、《第二次考试》,诗剧《广寒宫》等,这些广播剧都充分显示出广播剧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优势。中国是一个抒情文学发达的国家,中国的戏曲、民间音乐、中国画都具有抒情的传统特征。

广播剧凭借声音表现,从它的本质特征来说就是同抒情艺术紧密相连的。回顾历史更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注重广播剧的抒情性,注重抒情的民族特点(讲究意境、情景交融、情感的内在等),是发挥广播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可以说,注重发挥广播剧的抒情特征,注重优美的诗情画意,将是我国广播剧在世界广播剧的行列中彰显异彩的关键所在。

2.广播剧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播剧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兴旺。全国各省级电台和一些主要的城市台先后都生产制作广播剧。在这个阶段,广播剧通过各台节目交流形式走向全国。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大众传播舞台正是广播唱主角儿,电视媒体基本上还没有完全发展壮大。电视剧从1958年开始刚刚进入直播阶段,产量很少,艺术上局限很大,至60年代末全国电视接收机才有4000台,所以广播剧在当时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这一时期在广播剧事业上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台、上海台、天津台及某些大省市台的广播剧团或广播文工团都先后成立。比较突出的是中央广播剧团(1954年2月成立)。这些剧团有的并不是专职的广播剧剧团,但实际上承担着广播剧的演播录制任务。上面所提到的剧目有许多都是由他们生产制作的。这些剧团在1960年以后由于面临经济困难,很多都解散了,也就很少制作广播剧了。电台在文学编辑队伍中培养了一批广播剧导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广播剧理论从此走上了大学讲坛。

3.广播剧理论研究的进展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播剧的理论研究开始活跃。以北京广播学院编辑出版的《广播业务》杂志为理论研究阵地,直到“文革”掀起,《广播业务》停刊,几年中该杂志共发表了十多篇有关广播剧的研究文字,基本上都收录于《广播剧论集》一书中。这个时期的理论认识有三个特点:

第一,对广播剧音响的美学作用认识加深。张庆仁的《杂谈声音因素》一文,提出了三点值得重视的意见:(1)广播剧要善于以声咏情,典型的音响运用得好,可以起到“一声千金”的作用;(2)提出了无声的“静”,也是音响的一种变化;(3)提出了人的大脑对声音世界的主观选择这个生理特点,应当成为广播剧音响选择的重要考虑方面。

第二,对广播剧的结构特点研究有所深入。如卫彬的《愿我们多有这样的节目——广播剧〈两幅油画〉听后记》,刘保毅的《广播剧〈红岩〉改编琐记》。

第三,这一时期日本的堀江史朗、内村直也有关于广播剧的理论阐述,由蔡子民编译介绍到我国,对我们的理论认识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他们提出的“广播剧的最终目的不是在听众的心里构成视觉形象后再引起戏剧感觉,而是以声音本身直接打动听众的思想感情”,这一理论见解在当时没有引起我国广播界的更多重视,实际上笔者认为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前苏联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银河》,其中登载的兹韦列夫的《当代苏联广播剧》一文,也强调了上述观点。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还应当展开研究。

(三)广播剧的兴旺发展期(1976年至今)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我国广播剧的黄金时期,是艺术上卓有成绩的时期,是事业上蓬勃发展的时期,是理论上更为深入研究的时期。当然,这又是一个艰难竞争的时期。因为从1979年以后,另一种大众传播的艺术形式——电视剧,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广播不再是空中的唯一主角,广播剧的听众大量被电视剧所争夺。在这个时期,时代审美心理也在发展变化,对广播剧提出了新的要求。回顾这一阶段的广播剧发展状况,我们就应当思考广播如何适应新时期的问题,找出得失,以求未来更好地发展。

1.剧作成绩及艺术的发展提高

这是我国历史的一个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都蓬勃发展,广播剧也是如此。首先,广播剧数量的增加是“文革”前不可想象的。据上海台早期生产广播剧的一位同志提供的资料显示:1949年冬天,上海台就播出了两部广播剧;“文革”前的十多年生产了不到40部广播剧;而进入新时期后,1978~1985年间共生产单本剧150部,连续剧10部(109集),超过了以前十七年总和的若干倍。据中央台统计,1981年全国生产广播剧370多部,1982年达到600多部,1983年500多部。

“文革”前,全国能生产广播剧的电台限于部分省台和少数市台,而进入新时期,已有70多家电台开始制作播出广播剧,每年生产约六七百部。广播剧的繁荣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质量上的普遍提高。

新时期的广播剧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新时期的广播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侧面

首先,广播剧及时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歌颂新人、新思想。比如广播剧《金鹿儿》,该剧曾拿到联邦德国“未来奖”评奖会征求外国朋友的意见,外国朋友对于这样一个爱打扮的女性遭到非议感到非常不理解。而在我们国内,当时(1981年)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广播剧中所反映的问题确实是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因此很容易得到听众的理解。《南宫玲霞》塑造了一位出身不好,却对社会主义、对人民、对党非常忠诚的青年演员的形象。该剧受到了老戏剧家夏衍的重视和好评。从城市生活到农村生活,从知识阶层、干部阶层到工农兵群众,在广播剧中都有所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在歌颂新人、新思想上,新时期的广播剧特别注重真实性和深刻性。

“文革”中某些作品存在的为宣传而宣传,人为地塑造“高大全”的形象,公式化的思想转变等陈旧的模式,已经基本上被广播剧的编导所弃置不取了。像《南宫玲霞》这部广播剧,就把南宫玲霞丰富的内心世界、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出来。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台1982年根据曲艺节目改编录制的广播剧《真与假》,它笔触细腻地刻画了佩佩和琴琴两个女青年的心理世界,对于今天生活当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做了生动的描摹。陈云同志曾赞扬这部广播剧有时代气息,有现实意义。

另外,革命历史题材的广播剧,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对革命历史经验的深刻思索和对革命历程的回顾,所以,时代气息非常强。其中,突出的代表作品,如广东台的《一座雕像的诞生》,表现今天的我们对过去战争的思索,把革命英雄主义与相互的感情结合起来。《彭元帅故乡行》和《千古流芳彭元帅》更是一种感人至深的、深沉的思索。全剧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传奇故事,还有革命领袖人物的崇高品格,更有历史经验的总结。这是刘保毅同志在新时期广播剧艺术上的积极开拓。他的另一部广播剧《求索》,表现了朱老总求索真理的感人经历。

同类推荐
  •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想写小说的时候,你最好吃上两片阿司匹林,躺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地等待这种冲动过去。如果那份热情没有就此熄灭,那你就该老老实实地下一番功夫了――至少,你得听听劳伦斯·布洛克的建议和忠告,因为他在写作上栽的跟头可能比你读过的书还多。该写什么小说好?怎么拟定大纲?卡壳的时候该怎么办?如何提高作品被出版的概率?从开始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创作后继续面对下一部作品,这个过程绝无标准公式。小说的创作方法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你的那一种。《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由劳伦斯·布洛克在《作家文摘》开设十四年的写作专栏结集整理而成,涉及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本书出版四十余年畅销不衰,此版由布洛克亲自更新修订,新、旧观点的碰撞让这本创作秘籍更加富有生机。
  • 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的批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的批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正义是当今时代正义理论新的生长点,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现代都市化运动,空间生产成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对空间正义的本质及其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的详尽论述。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讲述了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
热门推荐
  • 考鬼专家

    考鬼专家

    父亲考古,岳父古董商,而我却是稀里糊涂的成了“考鬼专家”。对,你们没看错,也没听错,我就是一个“考鬼专家”。古往今来第一位考鬼专家。
  • 裴少的悲催追妻史

    裴少的悲催追妻史

    父亲去世母亲失踪,相依为命的爷爷专横霸道,本以为很惨的韩语灵发现还有更惨的。突然出现的韩冷心,被封印的记忆,父母生死之谜,以及不在自己期望中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她怀孕了!而孩子是谁的她还不知道!!!PS:前夫是设定需要,两人之间没有爱情,男女双洁。注:本文是落域系列之一,前传部分。
  • 安苏宝藏

    安苏宝藏

    刘大壮出生于四川,后来家中突生变故,逃往东北,之后当兵在一场战斗中故意被俘,后被东北抗联的同志解救,送往河西村一农家养伤,期间结识了苏联红军排长诺夫斯基,俩人“村民的口中得知山上有个满是宝藏的“老虎洞”,并从中得到一份藏宝图,藏宝图上记录四个玉狮子的所在地,集齐后便可以在长白山找到遗失的安苏宝藏,俩人假借抗日为借口,为了发财而开始夺宝,最终虽然寻获宝藏,却付出了惨重代价。
  • 沧海(上)

    沧海(上)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
  • 世界之脑

    世界之脑

    这是发生在80年后的平行世界的故事。2080年,平行世界蓝星信息时代的科技大爆发,终于迎来了革命性的进展。新一代超级计算机“银河”号智脑诞生了。世界进入了真正的智能时代。人类所有体力和脑力都被解放了出来。同年,在猎户星座的参宿四号行星上,蓝星发现了第一座“星门”,星门对面是第一个灵气世界。世界由此进入了“大修行时代”。一个穿越而来的高中生洛安,在这么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又会带来怎么样的故事呢?
  • 北征录

    北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海繁华

    上海繁华

    《浦江东》新书发布,欢迎围观。《上海繁华》实体书确定八月出版。漫天繁华,明天又会是谁的精彩?记录一个外地年轻人,2005到2015上海十年间的打拼,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很现实,堪称年轻人工作、创业的参考和现实图鉴,非常值得一看。
  • 快穿成神攻略

    快穿成神攻略

    ——听闻校草哥哥性格温润,适合谈恋爱?当亲眼看到校草一挑十眼睛不带眨一下,并且轻松获胜时,顾云辞:……“打扰了,告辞。”——听闻国师大人风华绝代,翩翩少年,不如嫁了?后来,他造反了。女扮男装小皇帝顾云辞:……“兄弟牛掰,哦不求放过!”——听闻娱乐男神绝世容颜,千年难得,可以处个对象?哦谢特男主又被演死了。金牌编剧顾云辞:……“抱歉,你不太适合我的剧本。”——听闻丧尸王有点小呆萌,喜欢小可爱,联姻走一波?丧尸王一拳捏爆下属的脑阔,哦难搞。救世主顾云辞:……“那啥,不爆头可以不?”#这个坑货系统总让我谈恋爱##我跟黑化大佬的一百种死法#
  • 渔樵闲话

    渔樵闲话

    正义就该是正义的?邪恶就该是邪恶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事情都是灰色的。其实,这个世界不黑也不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
  • 伦敦,香港,我们

    伦敦,香港,我们

    十年英国,十年香港,她们一个是性格坚强独立的职业经济分析师,一个是热情泼辣的首饰品牌创始人,一个是细腻敏感的全球十大金融业律师。三个女生花季离开家求学,在异国他乡相互扶持长大。“如果有一天我发达了就来养你!”大学毕业前夏雪曾对自己的两个闺蜜承诺。谁曾想毕业后十年三个女生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做出的选择把她们分开得那么远,又拉回那么近。八十年代出生的留学生,我们能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