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800000061

第61章 日本出版业被印刷业“整编”?

可以认为,对于日本出版行业,印刷行业在经历了漫长的等闲视之、隔岸观火、犹豫徘徊之后,终于进入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阶段。

“有雷声没雨点”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过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洗礼的日本印刷行业开始崛起。而与之有着天然联系的出版行业,却从1997年开始,逐步陷入了长期不景气的泥潭。2000年以后,就不断有媒体提起印刷行业兼并重组出版行业的问题。2005年前后,媒体的议论达到了高潮。

这一年,大日本印刷(公司)年销售收入1.6万亿日元,凸版印刷(公司)年销售收入1.6万亿日元,共同印刷(公司)年销售收入1.3万亿日元。这三家印刷公司的销售收入加在一起是4.5万亿日元。从理论上讲,这三家印刷公司联合起来可以收购6个东贩或6个日贩,30个讲谈社或30个小学馆,45个丸善书店或45个纪伊国屋书店,并且几乎可以收购两个日本出版行业。为什么印刷行业没有在关键时刻进军出版行业呢?

据有关专家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日本的出版社大都是私营企业,“出版领域山头林立”,“出版过于自由”,政府的行政指令往往不起作用。日本经济不景气,当年的小泉政府让各行各业多缴税,对出版行业也提出了缴纳“门脸税”(有办公住址并挂牌经营的出版社拟上缴的标志税)的方案,顿时激怒了出版界。在此之前,日本的另一位出版专家佐野真一写了一本名叫《是谁扼杀了图书?》的专著,在这本书里一筹莫展的出版界联系现实,认为“扼杀”图书的是小泉纯一郎。这时“印刷大鳄”们不得不想,还没有把“出版小鱼”吞下去,自身会不会先被出版人的口水淹没?二是日本的出版社大都是家族企业,现代市场运行规则在血缘关系、等级观念面前往往碰壁。例如,讲谈社、小学馆的年销售收入约为1500亿日元,日贩、东贩的年销售收入约为7000亿日元,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谁占有份额大,谁就是龙头老大。可日本出版行业不是这样,讲的是论资排辈。从辈分上讲,讲谈社、小学馆是“长辈”,日贩、东贩是“晚辈”,所以,再牛气的“晚辈”也得看“长辈”的眼色行事。从企业性质来讲,无论讲谈社、小学馆,还是日贩、东贩,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株式会社”。在这种状态下,“印刷大鳄”纵然张开血盆大口,对着既现代又“封建”的出版行业该从哪里开吃呢?三是再销售制度的存在。所谓再销售制度,就是定价销售制度或固定价格销售制度。二战以来,日本政府为了便于国民获取知识,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版物为不参与市场竞争的商品之一。为了维持出版物的这种垄断性,就必须依赖再销售制度。不可否认,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前期,作为“经济杠杆”,再销售制度维系了日本出版行业近半个世纪的繁荣。从1997年至今,作为“救命稻草”,再销售制度在十几年当中不断扮演缓解日本出版行业颓势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再销售制度本身的弊端一再显现,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几次要废除再销售制度,但迫于日本出版界和日本国民的压力,每次的结果都是不得不认可继续“暂时”保留再销售制度。再销售制度实质上把出版行业限制为“保本微利”行业,这对在印刷价格上升降自主的“印刷大鳄”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雷声大雨点小”

在印刷行业“默不作声”的过程中,出版行业还是有一些兼并重组的“小动作”。

1998年,日本头号报社读卖新闻社购买了中央公论社,以“中央公论新社”重新开始。1999年,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阿歇特,兼并了日本的妇女画报社,改名“阿歇特妇女画报社”。从此之后一直到2008年以前,出版行业可以说是“倒闭关张”热闹,“兼并重组”冷清。

2008年,以新风舍(出版社)、草思社的倒闭为契机,出版行业才又重新出现兼并重组的迹象。这一年,属于自费出版社中的大牌社文艺社,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在新风舍(出版社)没有实现出版愿望的作者的书稿。至于如何出版这些书稿,文艺社没有明说,但“危急时刻拉兄弟一把”的姿态,却也使出版同行不得不佩服。不仅如此,而且文艺社还决定支援草思社,这就更让出版界感到吃惊。草思社因此成了“被支援出版社”的典型案例。最终结果是草思社进入文艺社的旗下,文艺社派人入主草思社,以“新草思社”的形式开展出版活动。当时,日本大众媒体认为,文艺社的举动是近10年日本出版社之间兼并重组的先声。今后,出版社之间兼并重组的情形将越来越多。2008年,文艺社出版的由作者自费出版的《B型人说明书》,位居当年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可以说创了纪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日本自费出版社的形象。

“雷声大雨点大?”

2009年,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重创日本经济的同时,也使日本出版行业雪上加霜。出版行业再也无法支撑了,这就给印刷行业提供了天赐良机。

2009年,日本出版行业报纸《新文化》、出版行业杂志《出版新闻》以及《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对日本出版业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日本印刷企业中排名第一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将把丸善书店、准瓜堂书店、图书馆流通中心、图书休闲(书店)、文教堂、主妇之友社等纳入旗下,组建编印发一条龙的大集团。由此,出版行业兼并重组的趋势更加明显。

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即将进入大日本印刷(公司)麾下的图书休闲(书店)的举动。图书休闲(书店)2008年收购了倒闭的青山图书中心和流水书房;2009年以业绩恶化为理由,请求大日本印刷(公司),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以下称“大牌三社”)入股。结果不仅大日本印刷(公司)欣然同意,而且出版行业的“大牌三社”也表示接受。从入股的份额看,仅“大牌三社”就占了13%。从客观情况看,大牌出版社获得图书休闲(书店)的股份,等于形成了与其他书店竞争的态势。图书休闲(书店)的举措,极大地震动了出版行业特别是书店行业,在2009年全年这都是热门话题——图书休闲(书店)这样做是什么目的?大牌出版社为什么要进入书店行业?而面对日益严重的事态,书店的“娘家”日本书店商业组合联合会竟然无所作为。在全日本一两万家书店中,只有一家书店的店主,在2009年的一期《全国书店新闻》上,对讲谈社、小学馆和集英社的做法提出质疑。

处在整体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的背景下,在各出版社尤其是各书店看来,与图书休闲(书店)的竞争关系着自身的生死存亡。与之相反,“大牌三社”则声称,为了挽救出版行业的颓势,与其退避三舍,不如参与最熟悉的书店行业——出版是龙头,发行是关键——为多卖书做点实事。图书休闲(书店)在“搞定”大日本印刷(公司)、讲谈社、小学馆和集英社以后,马上开始在名古屋等地建立新书书店,展开新的业务竞争。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是即将进入大日本印刷(公司)麾下的图书馆流通中心的背景。该中心在2008年成立了“财团法人图书馆振兴财团”,由中心的董事长、法人代表石井昭担任理事长。财团法人图书馆振兴财团的基金为50亿日元,其中基本财产40亿日元,运用财产10亿日元。而在日本书店中排名第一的丸善书店、位列次席的纪伊国屋书店,以及讲谈社、小学馆等,都是该财团的理事。

以大日本印刷(公司)为核心的出版社、书店搞集团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

大日本印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不无低调地指出,只是为了“实现联机实时出版和印刷”。

在此之前,在日本印刷企业中排名第二的凸版印刷(公司),与在日本图书交易批发公司中排名第一的东贩牵手,共同出资成立了名为“出版服务”的联机实时公司。凸版印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解释说,“我们(这么做)仅仅是‘下游主动为上游服务’。”

2009年,大日本印刷(公司)和凸版印刷(公司)大举进“犯”出版行业,也让在日本印刷企业中排名第三的共同印刷(公司)按捺不住,风传该公司2010年将有所动作。

据初步统计,2009年日本出版行业的销售总额不足2万亿日元。其中,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的销售收入均低于1500亿日元,东贩、日贩的销售收入均低于5300亿日元,丸善书店、纪伊国屋书店的销售收入均低于2900亿日元。而日本印刷行业的销售总额达到6万亿日元。其中,大日本印刷(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1.8万亿日元,凸版印刷(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1.7万亿日元,共同印刷(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1.4万亿日元。因此,超级印刷企业与顶尖出版社、顶尖图书交易批发公司、顶尖书店联手,这实际上真正拉开了印刷行业兼并重组出版行业的序幕。

(古隆中编译)

同类推荐
  • 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本书是谢冕先生记述北大、阐释北大精神的一部作品,是作者数十年来关于北大的文章精选。谢冕先生在北大工作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饱含对北大的热爱,讲述了北大的历史与现在,刻画了校园里未名湖、图书馆、朗润园等景致,追忆了他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和师友往事,描写了那些具有北大精神传统与人格魅力的人物如蔡元培、季羡林、林庚、吴组缃、金克木等诸位先生,还有北大对新诗的影响和现代诗歌的发展进程……这所有的一切在他的眼中,都展现着独特的北大精神。
  • 南开诗学(第1辑)

    南开诗学(第1辑)

    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诗学研究积淀,在叶嘉莹先生、罗宗强先生的引领下,一批著名学者投身其中,已成为海内外诗学研究的重镇。本辑是《南开诗学》的第一辑,即创刊号,分“特稿”“诗歌研究”“诗学理论”“域外诗学”“诗学文献”“研究动态”“研究综述”七个栏目,并特邀叶嘉莹先生的文章领衔,全面展示诗歌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探究诗情诗思,建构中国诗学体系,共同推动中国诗学研究的发展。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

    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英语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广大英语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实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做出了艰辛而有益的探索。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血剑风云决

    血剑风云决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时也势必要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造化之弄人,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无论是谁也无法避免这宿命的安排。这世上的有大多的人本身就是为了别人而活着,有些是为自己所爱的人;有些人为了名利财富,也有些是为了自己所恨的人。
  • 渐行远

    渐行远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当冰冷的凤凰与炽热的金乌相撞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一年后,她学有所成,带领母亲回归,得来的确是他疯狂的报复。为了躲避,她逃回了原来的母亲的故居。临行前,她给了他一句话:“如果能重来一次,我宁愿不与你相见!”
  • Community: The Structure of Belonging

    Community: The Structure of Belonging

    As a response to the increasing violence in our culture, the widening ideological divides, and the growing gap in economic well-being, there is greater awareness that a deeper sense of community is desperately needed.
  • 成功捷径使其致富

    成功捷径使其致富

    致富的捷径是:以积极的思考致富并且有积极的心,相信你能做到!不论你是谁,不管年龄大小,教育程度高低,都能够招徕财富,也可以走向贫穷。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不要低估思考的价值。即使躺在床上,甚至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研究、思考及规划,也能致富。哥伦布磕破鸡蛋后,再将其立在桌子上,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是的,生活中很多的创新,我们事后看来并不复杂,但正如哥伦布所说,这些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是在有人做了以后”。
  •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这一点必须明确。为人父母要多给孩子些自信,多些鼓励,少些埋怨;要多些倾听,少些攀比;要多些身教,少些言传;要多些沟通,少些诋毁。每个孩子都是骄傲,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愿天下父母共同努力,满怀爱心、信心、耐心与智慧之心,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而优秀的孩子吧!
  • 绝代妖娆

    绝代妖娆

    说第一遍时,妖娆耐心地劝解她,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下辈子做人时要认清这一点。第二遍时,妖娆佯装同情地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要坚强。但是那女孩儿似乎并没有准备就此打住:“我真——”皇甫妖娆真的是受不了这个祥林嫂了,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女子幽怨的诉苦,大声替她说道:“你真傻,你怎么能相信男人呢?你把他的甜言蜜语当成了永世不变的誓言,结果换来的却是这个下场!”那女子,嘴皮翻了翻,最终……
  • Sketches by Boz(VII) 博茲札記(英文版)
  • 醉侠英雄传

    醉侠英雄传

    作品已转投起点中文网,更名为《醉侠浮沉录》
  • 金融界大搏杀

    金融界大搏杀

    余沉默从娘肚里爬出来就是一个倒霉蛋。余沉默出生不久,就正好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以致长得骨瘦如柴。余沉默的父亲余老爷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是省城一家厅级单位的政工干部。余老爷子生不逢时,赶上了5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因思想保守,加之妄议朝政,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距省城千里之外的乡村胡家湾劳动改造。余老爷子后来就在胡家湾整了个倒插门儿,娶了他落户那家房东的大闺女为妻,草草地成了个家。余老爷子婚后第二年,他老婆便生下了二个小子,那小子整天像个病猫一样,不哭不叫。
  • 花月正秋风

    花月正秋风

    程素意,女,15-20岁,富家千金,父母死于车祸,身受重伤,一边是家族之义,一边是父母之仇,左右为难,困苦踌躇。程永熙,男,自小孤苦,无依无靠,四处漂泊,于死之际,相逢素意,两死为生,愿与素意相濡以沫。树欲静而风不止,大伯程月山铲草必要除根,素意和永熙的平静生活再一次被打破。素意决定舍弃自己,为父母报仇,为程氏重整,为永熙创一个未来。永熙虽不舍,但甘愿相随。腥风血雨中,现在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原来的一段段陈年往事,恍如云烟,随时光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