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900000010

第10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5)

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克拉克的构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被送入轨道。1960年,美国发射了“信使2号”通讯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主动式的通讯卫星在1946年,美国海军无意中发现,他们发射到月球上去的一个雷达信号竟然被反射回来。于是后来美国海军利用月球作为连接华盛顿和夏威夷之间的通讯中继工具。那么,像月球这样单纯反射却无控制能力的卫星被称作是“被动式卫星”,月球被称为最原始的被动式通讯工具。而人类后来发射的各种通讯卫星都是可以实行严格控制的“主动式卫星”。即它既能够接收又能够发射无线电讯号,由此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远程传播。1962年6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合作发射了“电星一号”通讯卫星,这颗卫星首次成功转播了电视讯号。在此之后,美国相继发射了“同步2号”、“同步3号”等通讯卫星。其中,“同步3号”是第一颗固定的可以从事洲际电视转播的通讯卫星。1964年10月举行的第18届东京奥运会便是经过“同步3号”卫星实况转播至美国和欧洲各地的,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卫星来实况转播体育比赛。

1964年8月20日,国际通讯卫星组织成立。次年4月,该组织的第一颗国际商用同步卫星——“晨鸟”发射成功,标志着世界进入国际卫星传播的时代。尤其是在电视新闻传播领域,过去国际新闻的影片或者录像带必须利用飞机传送,时效性差,有了“晨鸟”之后,重大的新闻事件就可以同步传播了。

直至今天,我们依旧依赖通讯卫星给我们带来及时、便捷的电视新闻服务。

接收卫星的电视信号需要专门的卫星天线,价格昂贵,安装也比较麻烦。所以,在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在内,通讯卫星频道传送的节目一般通过线缆进行分配,这就是有线电视。卫星和线缆相互结合的有线电视,是电视信号传播的主要方式。

有线电视是以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传送节目并进行放大分配的电视系统。我们知道,早期的电视微波发射不稳定、信号微弱,再加上山脉、高层建筑的影响,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们无法稳定地收看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的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上述状况。线缆电视其实是模仿广播的做法,英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它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产生了有线广播。在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有线电视的诸多优势,主要包括:不受各种干扰,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频带宽、频道多,选择范围大。重要的是,有线电视可以进行双向交流,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电视光缆和互联网的光缆可以合而为一,进而有可能开辟崭新的人类传播格局。

第三节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技术是广播事业诞生的基础。但是,广播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社会制度和各种政策的支持。在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本质是客观、公正的,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因素,然而,运用技术的人和组织人的社会制度是千差万别的,这才形成了世界各国面貌各异的广播电视事业。

在现代社会,一种媒介技术要演变成社会系统,或者说演变成一种媒介事业,一般需要经历如下历程。首先,社会对这种技术的普遍需求引起了商家注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相应的媒介生产机构和媒介产业率先形成。随后,媒介的广泛影响将引发政府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关注,相应的政策法规慢慢出台,知识精英阶层会从社会公益、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媒介的社会影响进行批判,促使形成相应的媒体道德。最终,媒介变成了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或“装置”。

一、广播事业的发轫

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当时,很多一次世界大战中受过无线电通信训练的人成为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组装的矿石收音机,让一些商业公司意识到广播媒介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920年,西屋电器公司一位名叫弗兰克·康拉德的工程师开始了自己的广播试验。他在位于匹兹堡的一间车库中播放唱片、朗读报纸,受到矿石收音机听众的热烈欢迎。这一现象引起了西屋电器公司高层的关注,于是决定制造收听效果更好的品牌收音机投放市场。为了扩大销售量,西屋公司在匹兹堡最高建筑的顶层修筑了演播室,从此,康拉德在专业的演播室里播音了。这个演播室就是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它的呼号是KDKA。目前,这家电台还在播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电台。

KDKA电台证明了广播市场的存在。很快,西屋电器公司又在芝加哥等其他城市相继开办广播电台,通用电器等公司也不示弱,紧随其后。截至1922年底,美国的广播电台达到570家,到了20年代末,几乎半数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收音机。

广播也在欧洲大陆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展起来。1919年,马可尼公司获准建立实验性的广播电台,拉开了英国广播事业发展的序幕。1922年,经邮电大臣授权,英国6家大电器制造商以及数家小电器公司合伙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即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正式成立,这是英国乃至欧洲广播事业早期发展的代表。而在日本,1926年8月6日,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三家社团法人广播电台在中央放送局的协调统率下,共同组成了日本广播协会,即赫赫有名的NHK,它与BBC的性质相近,都是国家授权经营的非盈利组织。

总之,20年代是世界各地广播电台纷纷诞生的年代,这一新生事物为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今世界通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机制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电视诞生以后基本上延续了广播的管理机制)。

二、广播管理体制的形成

当今世界上存在的三大广播电视体制都是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

首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型广播电视体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并不是单纯地实行一种商业化的广播体制,也有国营的广播事业,如“美国之音”,或者公共机构型的广播事业,如美国教育电视网。但是,商业化的广播电视机构是它的主流。

美国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念都是反对政府对自由实施任何形式的限制。因此,这种理念也反映在政府对广播的态度上。但是,广播的频道资源毕竟有限,为了占领收音机市场,众多的商业电器公司纷纷设立自己的电台,这就给广播听众的收听带来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同电台之间的干扰。因为可以获得较好收听效果的频率就那么几个,那么多电台挤在上面,相互干扰,听众不胜其烦。加上在泰坦尼克号事件中,众多无线电爱好者的广播频率严重干扰了泰坦尼克号和外界的救援联系,这使得对广播进行体制上的规范和约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与后来商业化广播电台大行其道不同的是,早期的广播倾向于施行公共机构型的广播体制。这是与美国的自由主义精神相吻合的,即要建立一种能够让公众自由使用的广播体制。直到1922年,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一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建立了WEAF电台,率先将广告业务引入广播经营,并提出了商业化的广播经营理念:人人有权进入广播,付费即可进入广播。虽然这种方式引发了社会尖锐的批评,但却得到了当时负责管理广播的美国商业部部长胡佛的支持。同时,为了减少因电台众多而造成的频道混乱,他还采取了三级分类的电台体制:具有最大发射电力和播出范围的清晰频率的电台,中等的区域电台,以及服务于小地区、被限定在日间播出的地方电台。WEAF凭借这条法令成功地说服了决策者,它服务于最广大的公众,所以理应获得最清晰的电台频率,而其他的非商业性的广播频率只获得了低一级的广播频率。商业性的广播电台开始在美国处于支配性的地位。

1928年,FRC发布“第40号总命令”,大规模地分配广播频率。它宣布,空中的频率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思想、宗教、政治、经济等学派建立空中喉舌的要求。但是,如果这些团体需要某一方面的信息,它们就能够通过市场意见表达出来,然后,商业广播电台就可以在全方位的节目中以播出部分意见的形式播出这些材料。这条法令意味着,公共意见表达的渠道是商业化的广播媒介。FRC的频率分配,大大加强了商业广播电台的地位。其次,我们来看以英国BBC为代表的公共机构型的广播电视体制。

与美国相反,英国最先致力于建立的是商业型的广播体制,然而最终却成就了BBC这样世界闻名的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虽然英国广播公司顺应潮流,将自己的体制改变为公共服务和商业经营并行不悖的“双重体系”,但是“公共服务”的广播电视理念却就此深入人心。

在广播发轫之初,英国最大的广播机构是6家无线电器材公司,它们办广播的目的不过是促销收音机。为了最大化地利用市场资源并避免垄断,6家公司需要建立一个以统筹事务、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联盟机构。1922年12月15日,经英国邮电大臣授权,6家大无线电器材制造商和数家小电器公司联合组成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开始了广播服务。政府特许BBC收取收音机执照费,但不得播出广告,只可以播出厂商赞助的节目。可以说,这个时候的BBC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广播机构。

BBC商营的特性招致了英国社会的广泛批评。这里面既有印刷媒介的出版商和经营商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大肆攻击BBC的商业垄断性质,也有社会公众对BBC沦为商业工具的担忧。于是,1923年4月,政府成立了由赛克斯爵士为负责人的咨询委员会,检查商营BBC经营的合理性。这个委员会通过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后作出如下判断:电波频率是公共资源,因此在授权时应慎重考虑公共利益。广播是对公众生活具有巨大潜在影响的媒介,因此应当由国家授权的公益团体来经营。这样的观点和时任BBC总经理的约翰·里思一拍即合,那时他正欲摆脱收音机制造商对BBC的控制。于是,约翰·里思开始制造舆论,极力提倡应使广播免于商业机构和邮电部的控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性的、宗教性的和民主性的节目体系,使广播服务不仅仅以利润和娱乐为目标,更要兼顾社会公众的教育、思想、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公共服务广播”的理念。1926年,商营的BBC改组为公营的BBC,即company改名为corporation,简称不变。公营的BBC垄断英国广播界超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它的公共服务理念(拒绝播出广告也就是拒绝商业的控制,所有的节目播出都是对公众利益的负责)和健康、严肃、高雅的节目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赞誉。

再次,我们来看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主义)的广播电视体制。

苏联的广播电视体制是在以列宁为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逐步确立的。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媒介的主要功能是为新政权鼓与呼的社会动员功能,因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广播体制的鲜明特色:媒介为国家所有,采用国营型的媒介经营方式;强调执政党对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提倡正面报道,媒介要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进行相应的社会动员。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并广泛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国家所采用,比如朝鲜、古巴、阿尔巴尼亚、“文革”时期的中国等等。

总之,广播诞生之初,就已经显示了自己对社会的巨大的影响力,政治、经济等各个社会领域都力图在这一新兴的媒体中占有权力。因此,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的不同,分别形成了自己管理广播的机制和方法,这使得同样的广播媒介技术在不同性质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广播电视文化,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就此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广播接受体验。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讲述了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试着论证人们要获得民主这个“好东西”是有条件的,提出了当下社会主义下民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希望有益于民主建设的实践。
  • 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钱颖一是“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2006年,在美国留学和任教25年后,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至今10年。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钱颖一总是与中国改革同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当改革大幕初启,他远渡重洋,探寻现代化之道,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者;当改革如火如荼,他频繁回国讲学,为改革建言献策;当中国呼唤更多杰出人才时,他放弃国外一流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大学的改革》是钱颖一过去10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院长,过去15年在中国教育领域不懈耕耘的实录。
热门推荐
  • 凤倾天下之独霸后宫

    凤倾天下之独霸后宫

    夕阳火热,洒下热烈的光芒,划过天空倾于大地,这是一个炎夏,划过的微风柔和的吹着人的脸颊,吹得人一阵舒爽,好似吹走热气的同时也吹走了所有的烦恼,连心情都跟着轻松了是的。“唔……秦楚,这里的风景好漂亮,以后我们常常来玩好不好。”山顶上,女孩扎着马尾,穿着合身的运动服,整个人都显得阳光、富有活力。她站在郁郁葱葱的大树前,浓郁的绿色衬得她更加青春。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女孩会是特工界……
  • 无敌基因进化系统

    无敌基因进化系统

    时代巨变,灵气复苏。少年修为尽废,却意外觉醒无敌基因进化系统。神龙基因,天凤基因,灵猿基因,齿虎基因,蓝鲨基因,玄武基因,岩石基因,古松基因.....不同的基因可以发挥出来不同的效果,从此少年成为一代天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穿到个个前世去赚钱

    穿到个个前世去赚钱

    言思是个二十岁大学生,身材高挑,学识渊博的她是上天的宠儿。通过她的人际关系与她聪明的才智,在她刚满二十岁时成立了一家小小的公司,成为了A市最年轻的女总裁。就在她公司蒸蒸日上,进军上市的时候,她,死了…原因还是喝水呛死的!你说她气不气??但是,转机来了,原本以为要死的她,突然得到一个系统,穿越到个个前世,执行系统任务……于是,她走上了帮每一个前世赚钱,改变前世穷命运的穿越之旅!【本文差不多是快穿】#她的前世太穷了,怎么破?在线等!#
  • 皇上本宫不媚

    皇上本宫不媚

    大婚当前,红色珠帘内,女子的惊呼声自帷帐之中传出。赵匡邪佞的勾起嘴唇,冷漠的眸子里充满了不屑与唾弃:“怎么?朕的爱妃,这就等不及了?”女子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男子,眼泪止不住的流下:“你不是他...你怎么会这样...”最终,闭眼,心死如灰。为什么他喜欢的是姐姐,为什么他偏爱一个宫女都不看自己一眼,为什么她成了罪臣之女,为什么他轻易就将她转手送人,为什么要她死!既然让她逃出一条生路,那就别怪她藏刃倾城而来!场景一:“民女惶恐,太子身份高贵,民女不敢攀炎附势,不过说起来,太子还算民女的姐夫呢。”赵匡听到“姐夫”这个词立刻阴了脸,暴风雨前的漫长寂静之后,却等来了水波无痕。“歆儿,在将军面前,我还是不习惯这么叫你的闺名。”赵匡满是无奈的脸上显现出的是无尽的宠溺。孟媚歆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装的有模有样的男人,这个被称作是太子的男子,竟然这么厚脸皮的在自己祖父面前捉弄自己!孟媚歆绝望的看着孟元毅然决然离去的背影叹息,祖父,您真的被这个男人骗了啊!赵匡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移到了孟媚歆的身边,故意靠近孟媚歆,赵匡坏笑着:“呀,祖父走掉了,小姨子。”孟媚歆怒气冲天的转身:“你...太子殿下,这样的玩笑还是不要再开的好,被姐姐知道了还以为太子殿下……”场景二:孟媚歆冷艳的眉眼睨着对面坐着的皇上赵煦,嘴角一丝魅笑,眼中却是狠毒。“皇上,如若您喝下这杯毒酒,我就原谅你之前的一切,如何?值得不值得?在你心。”赵煦瞟一眼金樽酒杯,再看向孟媚歆的时候依旧满眼温情:“好,我喝。”只一句,举杯下肚,落地无声。隐约中之间青衫衣纱飘远,她走了?场景三:听闻皇帝选秀女,孟媚歆潜回宫,扮作宫女。“就要这个宫女吧,朕看着不错。”皇帝指着她,微笑。孟媚歆高傲的抬头:“皇上,奴婢一生嫁一人,一世便只一双人。”赵匡的一眼温柔撞进她的清瞳:“那又何妨?朕遵从便是。”
  • 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

    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 两琴若是久长时

    两琴若是久长时

    他,年少轻狂,琴技超群,却被隐匿的痛苦长久纠缠......她,白衣似雪,浅吟浅笑,却在黑暗中抚琴操控着一切......而他,背影潇洒,气质如云,却为了一个承诺坚守着道义......一个普普通通的案件,牵扯出的一段荒诞又浪漫的爱情。虚幻的梦境与残酷的现实交错,隐匿的痛苦伴随着成长……生命,只有撕裂过伤痛才算圆满。或许,那才是活着的全部意义......他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挽救那两朵如烟花般终将消散的生命?你是谁?来自哪里?......我愿轻若雨滴,穿过万千风尘,默然守护着你,无论我在天堂,还是地狱......
  • 徒弟很护短

    徒弟很护短

    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傲娇臭屁大天神x腹黑忠犬小孤儿那个可怜可亲的小跟班,一肚子坏水,竟将主意打到了自己头上……*****被众神围攻贬下荒山、废去一身神力,真是黛乌这辈子最为耻辱的事情,一朝耻辱不要紧,大不了占山为王从头来过,可偏偏众神与凡人不识好歹、欲将她堂堂鸦神赶尽杀绝、驱离六道。这群无能的蝼蚁,何故将她逼至如此境地?黛乌:“小不点,到我身后来。”栖遲:“不,我要保护师父!”黛乌:“哦好,那你顶着我先溜,青山不改咱绿水长流。”*****ps:1.本文1V1HE,女主大男主一万岁,师徒双方鬼话连篇互相哄。2.男主前期只是女主捡回来的一个小跟班,捡来的小孩不拿来玩,那将毫无意义。(大概前期玩得太过头,造下的孽咱大天神是要一笔一笔偿还的)
  • 金漠大帅(上卷)

    金漠大帅(上卷)

    一阵滚雷似的马蹄声,打破草原的寂静。匈奴中郎将臧旻和南单于条顿,率万余精骑冲进草原,铁蹄践踏着万紫千红的鲜花,在草原上投下了恐怖的黑影。刺鼻的马汗臭和血腥味,在草原上弥漫。匈奴中郎将臧旻向西南方向望去。一群杂色野马,一群灰色的原羊,一群黄色的角端牛在奔跑着,远远看去象一朵朵彩云在蓝天飘浮。一粒红珠从野马群中弹射出来,向臧旻的骑兵军团滚动。渐渐,红珠变成一匹枣红骏马,马上的骑士也渐渐清晰。
  • 我世界里的那个少年

    我世界里的那个少年

    在陆长清的青葱岁月里,只有一个少年,可以让她放弃所有,也只有一个少年,在她暗色的世界里留下了色彩。默默,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在我余生看不见你的日子里,在心里细细描摹你的样子。 陆长清消失后,许默言以为,他只是有些失落而已。直到,看到那张纸,那句话。风吹过,刮起那方纸,似有一声:你还是,我的。
  • THE PLANET MARS AND ITS INHABITANTS

    THE PLANET MARS AND ITS INHABITAN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