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100000042

第42章 电视连续剧开场戏的审美导向(5)

对于近年来播出的多部反映清朝的电视剧如《雍正王朝》等,观众对剧中的服装和服饰鲜有异议,主要是清朝的服装自从中华民国成立后就废止了,一般人对那时的服饰不熟悉的缘故。实际上清朝的官场服装规矩很严,“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清世祖福临饬礼部制定《服色肩舆永例》,颁行天下。至此,文武百官的朝服、常服式样、色彩、质料、纹样等都有了详细的规定。耄老、民兵、商人、杂役等的服装,也都分别定明。”清朝对于服装的规章制度是历代最庞杂、最烦琐的朝代。电视剧要把清朝的服饰制度反映出来虽无必要,但是出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也要尽量加以表现。比如戴花翎帽、穿马褂长袍是清朝官员上朝时的服饰。而清朝官员的花翎帽,分为暖帽和凉帽,百官何时换暖帽必须由礼部奏请皇帝恩准。暖帽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大多用皮、呢、缎制成。凉帽无檐,形状如圆锥,俗称喇叭式,帽料用藤、竹、蔑或麦秸制成。清朝官员春天必须戴凉帽,秋天必须戴暖帽,这一服饰制度被多数电视剧忽视了,电视剧里的清朝官员经常是冬天戴凉帽,夏天戴暖帽或者皇帝戴暖帽,侍卫戴凉帽等现象。

近年来,以明朝为题材的电视剧数量也逐渐增多,如《大明王朝1566》、《大脚马皇后》、《郑和下西洋》等。明朝开国时对服装的规定很严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便初步制定出一套冠服制度,其内容包括皇帝冕服、常服,后妃礼服、常服,文武官员常服及士庶巾服等。”官员的常服为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到了朝廷大祀等重要礼节,无论职务高低都要戴梁冠,穿赤罗衣裳。明朝规定的帽子也较多:其中“四方平定巾”又称为“方巾”,是官员和读书人戴的帽子;“六合一统帽”又称“瓜皮小帽”,小商贩和市民都戴这种帽子。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面的服装就是明朝平民衣着。

近年以宋朝题材的电视剧不多,前几年拍摄的有《杨家将》、《少年包青天》、《水浒传》等,从这些电视剧里可以看出,宋代百官公服一律着“幞头”,幞头就是官帽。百官除在隆重庆典场合要戴冕冠外,平时上朝都戴幞头。戏剧里面包公戴的幞头称为“长脚幞头”。宋朝的服制规定:“有官者幞头、带、靴、笏,进士则幞头、阑衫、带,处士则幞头、皂衫、带,无官者通用帽子、衫、带;又不能具,则或深衣,或凉衫。”

唐朝的服饰是头戴乌纱帽、圆领窄袖衣、皮腰带、乌皮六缝靴,这是上下通用的服饰,就是皇帝也是如此穿着。唐朝幞头的两脚都是向下垂,称为“软脚幞头”。贵族妇女的装束为头戴凤冠,插玉珠步摇,身穿宽袖短衫及长裙。妇女的衣领有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等,初唐时还流行过袒领,里面不穿衬衫,袒胸脯于外。电视剧《大明宫词》的服装虽然比较新派,受到非议,但是与唐初时装开放的特点是吻合的。

电视剧《汉武大帝》所展现的汉代服饰,基本上都是依据出土文物的样式制作的。衣服宽博,着曲裾袍,大口裤,勾履,这是西汉前期通行的一般式样。汉带的冠帽是区分等级差别的重要标志,皇帝的冕冠有十二旒,用白玉做的;三公诸侯的冕冠有七旒,用青玉做的;卿大夫的冕冠有五旒,用黑玉做的。汉代妇女的礼服是“深衣”,一种连衣袍,腰部扎一条丝带。发式以挽髻为主。汉代的服装主要沿袭了西周的服装,所以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电视剧里面的服装与汉代相同。

第三,布景。电视剧中的布景是为了营造出符合情节和事件展开的空间环境,可以分成叙事性空间环境、动作性空间环境和心理空间环境。“叙事性空间环境也称为戏剧性空间,它应该符合剧情内容,体现时代特征、时间性质和特点;体现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地区以及规定情境要求下的具体的空间环境。因此,它有明确的说明性和交代性。”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中叙事空间环境的营造,对于判断全剧制作是否精良,具有“先入为主”的导向作用。比如,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对于嘉靖皇帝住的玉熙宫的布景制作就很有独创性。布景分为“玉熙宫外间大殿”和“玉熙宫里间精舍”。对于外间大殿的布景是:房子的正中设一把紫檀木坐椅,坐椅后摆一尊偌大的三足加盖铜香炉,铜香炉正上方的北墙中央挂着一幅中堂,上面写楷书大字:“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外间大殿的右侧有一道纱幔,纱幔的里面就是玉熙宫里间精舍。精舍的布景是正吐着袅袅青烟的加盖紫铜香炉,香炉前有一架铺有明黄坐垫的圆形坐几,坐几旁便是一个架在紫檀木架子上的铜磬和一根同样颜色的磬杵。这两个场景的制作很有创意,与其他电视剧里皇帝上朝之处迥然不同,营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叙事性空间环境。

对于多层故事结构的电视连续剧来说,每一个层次故事结构都有独特的叙事性空间环境,因此,这些场景制作的质量高低,也是判断电视剧质量的重要内容。电视剧的空间环境与剧中人物的动作关系密切,因此动作性空间环境的营造也是布景的重要内容。“动作性空间环境是为人物动作而设置、根据人物的行动做周密的计划,通过空间的设计和组织而形成,它不同于仅仅只起到背景作用的环境,不应是孤零零的、被动的、消极的远离人物的背景,而是积极、主动地与人物勾连在一起,成为人物动作的环境。”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30集,二龙山的震三江智取高家大院那场戏的布景,就营造了一个适于表现戏剧冲突的动作性空间环境。高大户是当地有名的“高阎王”,电视剧的布景将三个场景连接在一起:前面的场景是高家大院的围墙,高高的围墙上耸立着炮楼,几十个炮手在城墙上巡逻;中间的场景是为了给高阎王做70大寿,在院子里搭建的一座戏台;后面的场景就是高阎王住的厢房,在厢房里面堆放着许多高阎王剥削来的金银财宝。这场戏的动作性非常强烈,在拍摄中将三个场景的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表现:先是鲜儿化装成戏班子在院中的舞台唱戏,高阎王及其家眷津津有味地看她的表演,接着鲜儿的手下进入炮楼里面收拾了站岗的炮手,然后打开高家大院的门,震三江带着二龙山的队伍冲进了院子里面,同时在舞台上演戏的鲜儿也拔出手枪,逼着高阎王投降,其他人也制服了高家的炮手,然后震三江带着人来到高阎王住的厢房,把屋内的金银财宝全部拿走。这场戏紧张、激烈,动作性很强,几个场景的戏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此外,电视剧场景中心理空间环境的运用也要精心制作,“心理空间环境是一种对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情感世界的空间衬托,是人物内心感情和情绪的延伸和外化形式。因此,也可以把这种空间环境称之为情绪空间,有明显的抒情性和表意的功能。”电视剧对于心理空间的运用与电影相比显得比较淡化,不像电影的抒情性镜头那样突出,如电影《广岛之恋》为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情绪,营造了大量的表现心理的空间环境。而电视剧的情节性比较强,心理空间环境往往表现在人物对往事的回忆、梦境、幻觉等镜头。如电视剧《雍正王朝》第44集,雍正把写文章诽谤他的秀才曾进打入大牢,然后又在宫里质问他缘由。曾进说:“听说当今皇上是篡位夺取皇位的……”在他说到此时时,他的头部右方叠显黑白画面,只见康熙躺在病床上,四阿哥手拿一碗毒药灌进康熙口里,康熙被毒死了的场面。然后又出现四阿哥在康熙的遗诏上,将传位十四子的“十”字改为“于”的画面,这些场面就属于心理空间环境,是再现想象中的情景。《士兵突击》中大部分戏都是许三多回忆讲述的故事,也可以视为心理空间环境镜头。

第四,道具。道具是电视剧中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也是判断电视剧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按照道具的功能,可以分为陈设道具和戏用道具两类。“陈设道具是泛指根据剧情需要布置和陈设在室内和室外场景中的各种物件和道具。这是影视片中主要的,包括范围很广的一类道具:室内环境中的桌、椅、柜、台、箱等大件家具及其他物品如钟、壶、镜框、茶具等小器皿、小摆设。室外场景中一切可以移动的物品,如车、船、飞机等等,又如商店门外悬挂的匾额、牌匾,以及各种广告、招贴画等等。戏用道具是指在影视片中与故事情节、人物行为动作有直接关联的道具。例如,戏中人物手持的皮包、手杖、雨伞、玩具、手枪等等。”道具是指引电视剧的时代感和时代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电视剧制作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之一。电视连续剧《金婚》是一部现代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反映了1956~2006年中国社会50年的时代变迁,对于这部电视剧反映的时代,多数电视观众都耳熟能详。由于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没有脱离物资短缺的怪圈,所以该剧男女主角的家庭环境、家具、器皿、装饰等物品就比较简陋,一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无论从服装还是家具才从雷同式样中解放出来,增加了个性化,并逐渐进入丰富多彩的阶段。

电视连续剧《奋斗》的布景和道具就反映了当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物质丰富,家居装饰和服装首饰的个性化、多元化特点。

相对于现代题材电视剧的道具观众比较熟悉而言,观众对古装电视剧中的道具相对比较生疏,因此道具的制作也成为衡量电视剧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的总美术师何宝通说:“搞这种历史题材的造型设计,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但必须建立在了解、掌握历史资料的前提下。……汉代室内陈设:席、帷幔、屏风、几、案、熏、灯具。其他室内用具,如酒具:尊、耳杯、觞、壶、卣、觯、角;烹煮器:釜、甑、鬲;容器:簋、盂、敦等,都要经过严格考证并设计出来。汉代室内陈设用具,多为木制漆器、陶器、铜器。造型单纯、古朴,花饰多为几何图案、人型、兽型、云纹型等等。色彩以黑、红、褐色为主。……该电视剧为了取得造型风格的统一,在总美术的指导下先设计了一大批道具,如战车、辎车、轺车、各类战旗、各种兵器、室内陈设道具,大大小小第一批设计制作了3万件左右。保证了外景和局部内景的拍摄。”何宝通:《汉文化与〈三国演义〉的造型设计》,《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说明该剧对于电视剧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

同类推荐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艺术故事总动员

    艺术故事总动员

    《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3季):艺术故事总动员》在章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大师,通过对这些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和艺术作品的介绍,让青少年朋友领略这些大师的个人魅力。海明威的传奇人生让人们领略了硬汉精神,贝多芬的艰难创作之路为人们奏响了英雄交响曲,浪漫天才毕加索的爱情之路让人们了解到天才的另一种人生,鲁迅在黑暗中的孜孜求索、千锤百炼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民族魂……艺术家是艺术的诠释者,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品正是其理念的集中体现。意志的较量《老人与海》、迷人的《蒙娜丽莎》、天下行书《兰亭序》、的雕像《大卫》、超凡的游历《神曲》、美好绮丽的《安徒生童话》、强悍的命运之音《命运交响曲》……这些被发掘出的艺术瑰宝,将在《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3季):艺术故事总动员》第二章为青少年朋友做详尽介绍。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热门推荐
  •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汲取生活智慧,掌握成功之道,改变人生命运。本书选取100个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哲理故事,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精练的文字及简约大方的版式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习和领悟哲理,从而拓宽人生境界,获得精神升华。有时甚至可以带领人们摆脱困境,解决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难题。 
  • 绩优男情陷仗义女:攻心掳爱

    绩优男情陷仗义女:攻心掳爱

    一艘豪华邮轮,两个原本不会交集的人。深夜,他闯进她的房,她看到了他胸前罂红的血。他向她求助,当贞洁与正义对峙,她用身体救了他的性命。再次邂逅,情花随之绽放,他却牵着她人之手走进神圣的礼堂。他说,留在我身边,除了婚姻,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她说,我想要的,从来都是你给不了的……
  • 帝妃惊天

    帝妃惊天

    唐清莞,一朝穿越,成为将军府废柴庶女;灵力为零,被唤做家族耻辱!涅槃重生,训神兽,炼丹药医指天下,搅变风云!嘲笑她废柴,那她就让他知道什么是天才逆袭!欺负她无依无靠,那她就找个金大腿抱抱!一不小心,就抱住了本位面最粗的大腿……
  • 划过十七岁的流星雨

    划过十七岁的流星雨

    我们都在人海中寻觅那一抹光线有时在你,我身边划过却无从知觉想要幸福想要爱情。有时候我们都在扮演小丑。
  • 影之武者

    影之武者

    这是一个另类的武者世界,这是一个科技与武道并存的世界,这是一个人与影为一体的世界。
  • 非常天师

    非常天师

    初中学生张搏倒霉至极,先是获得老祖留下天师系统,又有获得母亲一脉的超级传承,拥有双系统的人生,会有怎样的逆转!
  • 失去家园

    失去家园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剡录

    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叶河仙子

    玉叶河仙子

    多情最是,玉叶河仙子。为报恩怀化山体。感苍天、雨雾缭绕峰间,惊大地、玉岭川流披翠。仙人相恋苦,一段悲情,谁解当时个中味?世俗不成全,尽力相争,而今看、难能可贵。一尊像、山头接云霄,但望早升仙,万人心意。——调寄《洞仙歌》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亲情是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一种情感,也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情感,更是人们渴求无偿付出的一种高尚品质。本书精选了包括许地山、郁达夫、庐隐、柔石、梁遇春以及托尔斯泰、萧伯纳、罗素、尼采、泰戈尔等二十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所选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情实感,并将他们的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章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内容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