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300000036

第36章 参考文献

一、外文译著

1.(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未来出版社1984年版。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版。

4.(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英)费舍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6.(日)藤竹晓:《电视社会学》,蔡林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7.(日)藤竹晓:《电视的冲击》,李江林等编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8.(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英)安德鲁·古德温等:《电视的真相》,魏礼庆、王丽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0.(英)罗杰·西弗尔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陶庆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德)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12.(英)罗素:《悠闲颂》,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

13.(英)罗素:《自由之路》,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14.(英)罗素:《幸福之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6年版。

16.(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17.(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18.(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9.(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美)隆·莱博:《思考电视》,葛忠明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21.(美)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2.(美)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彭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7.(美)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周宪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8.(英)Raymond Williams:《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台湾远流出版社1992年版。

29.(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1.(德)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德)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33.(英)Michael Gurevitch:《文化,社会与媒体》,台湾远流出版社1992年版。

34.(苏俄)弗里契:《艺术社会学》,作家书屋出版社1947年版。

35.(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36.(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文著作

37.崔文华:《全能语言的文化时代:电视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田本相:《电视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39.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40.陈默:《电视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李晓枫、邹定宾:《中国电视文化的理性重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43.杨河山、曹茜:《电视文化》,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44.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5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6.蓝凡:《电视艺术通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47.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贾磊磊:《影像的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张国良等主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50.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51.周涌:《影像记忆——当代影视文化现象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2.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书店2005年版。

53.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张凤铸:《电视声画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55.张凤铸:《广播影视艺术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6.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1-3辑),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2006。

57.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1卷《本质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8.高鑫:《电视艺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9.高鑫:《电视艺术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60.胡智锋:《电视传播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62.胡智锋:《内容为王——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版。

63.苗棣:《电视艺术哲学》(上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64.刘炘:《电视重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65.刘炘:《电视生态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66.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67.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高小康:《狂欢世纪——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9.吴志翔:《肆虐的狂欢——传媒美学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0.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71.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72.宗匠:《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73.韩青、郑蔚编著:《电视娱乐节目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74.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1、2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06年版。

75.王长潇:《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论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6.邢虹文:《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77.陈世敏:《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78.旷湘霞:《电视与观众》,台湾三民书局1986年版。

79.卢岚兰:《媒介消费——阅听人与社会》,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80.卢岚兰:《阅听人与日常生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81.高小康:《游戏与崇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82.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3.王甫、鲍玉珩:《当代美国电视文化艺术与商业》,华龄出版社2003年版。

84.李宗桂:《文化批评与文化重构》,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5.金元浦:《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86.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7.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88.彭国元:《电视文化新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9.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90.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1.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大学出版社、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

92.吴飞主编:《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3.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4.吕萌:《媒介形态变化与电视文化传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5.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96.王洪田:《娱乐为王》,华艺出版社2005年版。

97.郑征予:《电视文化传播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8.张海潮:《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9.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100.龚炜:《新时期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1.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2.李新民:《中国电视大趋势》,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103.陈为良等主编:《电视与文化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4.夏骏:《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5.陈默:《影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6.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107.张法等著:《会诊〈百家讲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8.魏南江编著:《优秀电视节目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9.满方、杨海燕编著:《中国经典电视节目评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0.张奎志:《文化的审美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11.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部编:《世界各地广播电视反低俗化法规资料选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3.王兰柱主编:《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7》,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07版。

三、博、硕士论文

博士:

115.蔡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四川大学,2003;

116.周笑:《电视娱乐内容产品的增值管理》,复旦大学,2005;

117.田明:《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复旦大学,2005;

118.王艳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视文艺批评理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6;

119.周亭:《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复旦大学,2007;

120.刘涛:《电视娱乐的审美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7。

硕士:

121.何海巍:《关于新闻传播娱乐化倾向的深层思考》,暨南大学,2003;

122.王艳:《电视文化的大众娱乐功能》,广西大学,2005;

123.孟宁:《走向娱乐化的中国电视文化》,武汉大学,2005;

124.刘坤:《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伪收视”现象分析》,中国传媒大学,2006;

125.刘莎:《论国内娱乐电视传媒的现状与发展》,南昌大学,2006;

126.许敏:《大众文化与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南京师范大学,2006;

127.范赢:《电视文化中人文关怀缺失研究》,吉林大学,2007。

同类推荐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丁永为编著的《杜威》试图在一个历史的、发生学的视野中,观察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参与的全部过程,以期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杜威教育思想。但同时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把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探究和实践的所有文章和事件都呈现给大家,而是试图选择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此时期思想特征的文献和事件进行挖掘、比较、概括和综合。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 、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热门推荐
  • 听说我以后会逆袭的

    听说我以后会逆袭的

    叶轩重生回到了华夏影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这里有来自武侠世界第一人的东方不败姐姐,半人半神的燕双鹰,拥有武神躯的吕布,还有西湖美女蛇纷纷踏来。我是一个会作诗、会唱歌、会写作的导演……我们合作吧!读者一群:171291623二群:200850813
  • 天绝魔妃

    天绝魔妃

    一世为魔,非我所愿,转世为魔,是我夙愿。第一世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同行,最后催了第二世他年少气盛时说过:我要保护你,可是我太弱了,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想要变强,不管付出什么代价,让你喜欢我……诺言未成,她最终还是孤独了一世,他等了她一世,等来了绝望前面都不重要,第三世,他可不想在等了,先想办法把婚约给订了再说!他和她玩游戏下了一个赌约,她输了,就嫁给他。最后她赢了,可是没想到,她还是要嫁给他。她到底是被他坑了。这可是命中注定!她注定是他的人!在风雪里,等她强大到可以只手遮天,她便风风光光的嫁给他。『甜宠微虐』『女强』(萌新上路,喜欢收藏)群聊号码:901263637
  • 天生为先

    天生为先

    一位宗主,一位致力于为百姓服务,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苏成岁认定自己的归途只有一个,那就是——猝死在办公桌上。不曾想惹了众怒,被妖兽一口吞噬,死无全尸。重生后,她种小花,养大鱼,顺带找了个毕生最爱。不曾想又惹了众怒……仙门望族声嘶力竭"别秀了!!"欲比愚公销座山,同为山前路可堪。心怀寒御摇情仙X阴狠痴情玉衡尊
  • 混沌末世之终极进化

    混沌末世之终极进化

    一场流星雨过后,地球上出现了丧尸,男主在一次意外中,被感染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究竟会怎样?变成丧尸后不断进化,各种异能层出不穷,火焰,寒冰,金属化,异形。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老舅

    老舅

    他突然站住,润湿的眼珠放射出很亮的神采,嚅动的双唇就像回味喝醇香老酒一样回味那两个女人的长长滋味,然后发出一声使我也动心的感叹——“亚铭你还年轻,不晓得这之中男人女人的快乐和苦楚,老舅敢说这是好多男人不敢消受的也消受不了的。如果再让我过一个二十岁,我肯定不会这样折腾自己折腾人家啦……”我不怀疑老舅的真诚和坦白,但我内心异常明白即使再回到二十岁他还会我行我素去犯那些他注定要犯的错误,也会不顾一切去爱那些他注定要爱的女人们。我没把这些话说出来,也不需要说出来。
  • 言总,你的老婆又跑了!

    言总,你的老婆又跑了!

    “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乔木觉得这句话天生就是用来形容她对言子禹感情的。连“我只喜欢你”都远不能表达心底的悸动和爱慕。可就是这样喜欢,乔木眼睁睁的看着他娶了别的姑娘……
  • 重返一九八八

    重返一九八八

    一次意外,回到了八十年代,这个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简宁开始了她新的人生。恶人还未受到惩罚,上有老母待养,下有妹妹们需要照顾,她还有目标尚未实现,怎么看前方都是一条艰难的路。但生活,不就是被扼住了喉咙也要笑着活下去吗?她硬是要走出个锦绣灿烂的人生,只是半路上出了岔子,招惹了不该惹的人,某男人将她前面的路给堵得死死的,并说出了一句丧尽天良的话,“只要你领证,一切都好说。”简宁:果然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这次真的扎心了。
  • 莲花仙印

    莲花仙印

    你可知道你的身边,谁是妖,谁是仙,谁是菩萨?他们虽然貌似平凡,或许埋着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你是否爱过,恨过,见惯了缘起缘灭?善缘也好,恶缘也罢,还不都是一样的好缘分。
  • 你好我的少年郎

    你好我的少年郎

    “喂!我叫许默!”曲纤尘看着眼前有点紧张的少年红着脸对自己喊到,只是淡淡的回道:“我知道!”“我...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少年眼神急切的看着曲纤尘,生怕她拒绝自己。“嗯...可以吧。”曲纤尘想了想回道,“那我们说好了!我们是朋友!”少年开心的说道,“嗯,还有事吗?没有的话我要回家了。”“没有了,再见!”曲纤尘就这样在少年的目送下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