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500000036

第36章 高校之文学讲读:文本与语境

——以鲁迅的《祝福》为例

刘春勇

所有编撰文学史的作者在解读文学作品时都会感到棘手,因为对于同样一个文学文本,各个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讲出各自的理解来,并且按照现行流行的观念,一个文本是无所谓“正读”的,所有的解读都只是“误读”。那么如何让读者信服呢?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文本讲读中。讲读者如何让听者信服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我想作为研究者或高校教师,在文本解读时之所以能区别于大众的地方应该在于他/她能够在知识积累的前提下重新建构该文本生产之际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从而让读者或者听众能够在更开阔的视野下理解作品。下面以鲁迅的《祝福》为例做一尝试。

《祝福》是鲁迅的名篇,长期占据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但中学语文对其通常的解释是过于脱离语境的,同时也是过于简单的。一般而言,人们将解释的重心放在“反封建”三个字上面,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及其遭际是数千年中国下层妇女的一个缩影。但其实这个文本的意蕴远较此复杂。如果高校讲读中仍然以中学的方式进行是不妥的。正确的方式,我以为,是要结合鲁迅言说这一文本的当下语境来讲读。

一、语境

1923年7月,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同年8月,鲁迅携朱安搬离八道湾。自此,鲁迅进入了他生命中最困难的一段时期,1924年鲁迅大病一场,几至于死,虽然最终熬了过来,但精神的痛苦却仍如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孤独、惶惑、死亡、对被驱逐的恐惧感等等,这一切都犹如大毒蛇一样缠绕着他的心灵,撕咬着他那本已痛苦不堪的灵魂。而将这一切孤独的与黑暗的情绪凝结成文学意象的便是那一本我们非常熟悉的小说集:《彷徨》。而《祝福》则是《彷徨》的首篇。

《鲁迅年谱》1924年2月7日,“作《祝福》。载三月二十五日《东方杂志》第二十一卷第六号,署名鲁迅,收入《彷徨》。”鲁迅这一天的日记载,“2月7日晴。休假。

午风。无事。”(卷十四,页486)又之前的日记载,“2月4日晴。……旧历除夕也,饮酒特多。”“2月6日雪雨。休假。……夜失眠,尽酒一瓶。”(卷十四,页486)从写作时间来看,《祝福》写作于旧历年的大年初三,与小说里“祝福”的时间相当。

二、文本

鲁迅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时间创作出祥林嫂这样一个形象呢?我们通常认为《祝福》是一篇反封建的小说。可是以鲁迅当时所处的这样的一个环境及心境,他为什么在一年多没有创作小说之后,写的第一篇小说竟是一部以妇女为题材的反封建小说呢?周作人后来指出,“祥林嫂的悲剧是女人的再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叙述与议论组成了《祝福》反封建的主题。这是故事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浅显的层面。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层面是《祝福》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故事层。它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寡妇在封建社会如何沦落为乞丐以至于死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层以外,还有一个超故事层,也就是小说中的“我”向读者讲述祥林嫂的悲惨故事,“我”是一个讲述者。超故事层讲述的是“我”在年关回到故乡鲁镇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见证了祥林嫂的死。因此,在祥林嫂的死这个情节上,超故事层和故事层又有重叠的地方。这个重叠的地方就是故事中“我”和祥林嫂遭遇与交谈的情节,即祥林嫂之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卷二,页7)这是故事的第二个层面。在这个层面,鲁迅的笔锋从批判封建思想转向了充当现代启蒙者角色的“知识分子”本身,实际上将“解剖刀”对准了自己。

1923、1924年之交可以说是鲁迅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与晚年他面对的肉体的死亡相比,他这一时期面对的实际上是一次精神的“死亡”。兄弟失和、无望的婚姻、文化阵线上最亲密的同志——周作人的失去,如此多的打击一同袭来,而许广平的援助之手、青年学生的拥戴还杳无踪迹,加之身体的恶化,这无疑使得他想到死,想到死后魂灵的有无。翻开《鲁迅全集》,他一生中写到死最多的时期除了晚年之外,就是这个时期了。《彷徨》中大多数篇目都写到了死,《野草》中更有《死后》、《墓碣文》这样的篇目。绝望的情绪不仅仅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在日记和书信当中。如前所引,他在1924年年三十独自喝了很多闷酒,年初二又“夜失眠,尽酒一瓶”。在同年9月24日致李秉中的信中他将这种情绪讲得最清楚不过,“我很憎恶我自己,……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卷十一,页430~431)这些无疑又加重了鲁迅的多疑,“憎恶自己”其实就是多疑思维的一种经典的表达,“憎恶自己”表现在文本中就是对启蒙者的否定,其实就是鲁迅的自我否定。“我”在祥林嫂追问之下的支支吾吾及逃遁,同《狂人日记》中“我”发现自己“误食”了妹子的肉的效果是相同的,都是对主体“我思”确定性的否定,即鲁迅往复深化型“多疑”的表达。其实,《祝福》中不仅“我”有鲁迅的影子,祥林嫂身上同样有鲁迅的影子在。首先,祥林嫂之问是鲁迅长期以来一直存于胸中的疑问,虽然到晚年似乎得到一个“确信”的答案,但直到临死的前一天,鲁迅还兴致勃勃地同日本友人大谈特谈鬼魂,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许多年前他笔下那位临死前不断追问“死后”的祥林嫂,甚至还让人怀疑他死前在文章中所作的死后无鬼的“确信”是否在他心目中真正存在过。其次,《祝福》中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证明了祥林嫂与作者的联系。那就是在小说中祥林嫂两次遭遇驱逐。而众所周知,鲁迅一直认为是被羽太信子赶出家门的,因此,从被驱逐这一点来看,祥林嫂身上有着鲁迅的影子。除此之外,孤独也是祥林嫂和鲁迅的共通之处。写作《祝福》前后几天,鲁迅几乎是在失眠和饮酒当中度过的,证明了他内心是相当孤独与痛苦的。而小说中的祥林嫂同样是孤独的,第二次来鲁镇后,她先是完全沉浸在丧子的痛苦当中,她在孤独中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丧子的经过,“我真傻……”,“我真傻……”,在重复的讲述中,鲁迅将祥林嫂的孤独描绘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在这个故事当中,重复本身就是孤独的一种绝佳的表达。

在证明了祥林嫂身上有鲁迅的身影后,我们发现,在《祝福》中有两个鲁迅的身影在晃动:其一是祥林嫂,其一是“我”。并且我们还在这两个身影中发现了两个共通点:其一,他们都是无家可归者;其二,他们都有被鲁四老爷斥为“谬种”的嫌疑。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两个身影的遭遇与交谈,这就是小说开篇的“祥林嫂之问”。发问是这样开始的:“‘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是的。’”(卷二,页6)开始交谈的双方没有彼此称呼与寒暄,证明他们是相当熟悉的。随后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魂灵有无之问”。身影之一的“我”在身影之二的祥林嫂的追问下落荒而逃,其后就是祥林嫂之死。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看待这一奇特之问呢?我认为“祥林嫂之问”实际上是鲁迅在精神面临绝境之际的一场“自我”与“自我”的对话,其实质是鲁迅的精神之问。这是《祝福》这个故事的第三个层面,也是最核心的层面。这场精神之问,一方面延续了鲁迅自辛亥革命以来对启蒙者主体一贯的怀疑,而更重要的是,它在另一方面展示了鲁迅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在个人自我解剖方面,他进入到了最深处:灵魂。

比较而言,鲁迅在辛亥革命后对自我的反思与解剖主要是停留在“我”与社会结合的这一层面,而八道湾事件之后,他自我的解剖进入到了灵魂深处。从文章来看,这个转折点就是《彷徨》的首篇《祝福》。关于这一点,王晓明实际上在《鲁迅传》中已经点到了,“在他的小说中,《祝福》是一个转折,正是从这篇起,他的自我分析正式登场了。”所谓“自我分析正式登场”实际上就是指鲁迅对自我的解剖进入到灵魂层面。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完全可以将“祥林嫂之死”视为鲁迅的一次精神之死。并且显然鲁迅这个时候对“出路”是茫然的。然而这一时期的“精神之死”与对“出路”的茫然并没有击垮鲁迅,相反他却表现出了“精神之死”后的某种轻松以及对跨出新的精神之旅的第一步的坚信,这正是鲁迅伟大的地方。

这在《祝福》的结尾有明显的体现,“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除了有鲁迅本人的身影外,祥林嫂形象的构成还应该包含另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生活中的另一个孤独者:朱安。《祝福》行文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封建社会妇女再嫁问题,我认为这个一直纠缠着鲁迅的问题与其自身的处境及其与朱安的关系有某种隐秘的联系。据俞芳的回忆,鲁迅在1923年8月搬出八道湾之前,就曾想了结与朱安的婚姻,“实行事实上的离婚”,但他最终放弃了这种做法,主动征求了朱安的意见,并最终和朱安一起搬到砖塔胡同六十一号临时住所。关于此事,俞芳作了很好的分析,“他(鲁迅)总是为大师母设身处地地考虑:绍兴习俗,一个嫁出去的女人,如果退回娘家,人们就认为这是被夫家‘休’回去的,那时家人的歧视,舆论的谴责,将无情地向她袭来,从此她的处境将不堪设想;还有她的社会地位,也将一落千丈。性格软弱的女人,一般说是挡不住这种遭遇的,有的竟会自杀,了此一生。大先生从不欺侮弱小,遇事总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好心肠,使他下不了决心,一直没有这么做。”将这段话同鲁迅当时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就能很清楚地说明我们上面的问题,即1924年旧历初三,孤独者鲁迅在创作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朱安的身影在他眼前是挥之不去的。对此,王晓明也有同感,“如果还记得他搬出八道湾时,与朱安作的那番谈话,如果也能够想象,他面对朱安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态,我想谁都能看出,他这种分析‘我’的‘说不清’的困境的强烈兴趣,是来自什么地方。”通过以上文本与语境的讲读,我们发现传统所谓的“反封建”只不过是《祝福》这个文本众多层面当中最浅显的一层,也是最易讲读的一层,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高校课程当中的文本讲读是一定要结合文本生产的历史语境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一个历史的文本做出丰富而多面的阐释。

(作者刘春勇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同类推荐
  • 一生最爱纳兰词

    一生最爱纳兰词

    本书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近二百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一生最爱纳兰词》里。
  • 致萧军

    致萧军

    1932年,萧红结识萧军并开始共同生活。1936年7月,因与萧军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为了求得解脱、缓解矛盾,萧红只身东渡日本。1938年两人彻底分手。本书多是萧红在日本给萧军写的信。
  • 窗外诗雨

    窗外诗雨

    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过得很快,一转眼十五年的写作时间“不翼而飞”。现在,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窗外诗雨》。我四处打工,到处漂泊,曾几度想放弃创作,只因心中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愫,又重新提起笔来。如果你也真的喜欢写作,就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美丽的故事发生。
  • 女孩儿心情

    女孩儿心情

    这本小册子收集的是这个女孩儿近年来所写的“周记”。因为她是一个十分听老师话的女孩儿,所以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每周作为语文作业的“周记”,还曾发誓要把每一篇“周记”写成老师批阅的“佳作”。她的语文老师也还真的如她所愿,真的很喜欢她和她的“佳作”,经常会把她的“周记”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同学们作为美文欣赏。就是在这样的鼓励中,女孩儿的“周记”写进了她的同学和亲人,写进了她的快乐与烦恼。
  • 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集

    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集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辽宁省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邀请王光中等老领导和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召开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并编录出版《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集》,很有意义。这一文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也是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奋斗历程的很好见证,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辽宁的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热门推荐
  • 尊神,来和我一起过悠闲小日子!

    尊神,来和我一起过悠闲小日子!

    “浩斌,你快来看看,宝宝正在踢我呢!”“是吗,看来咱家宝宝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她帅气英俊……
  • 我的柑橘味女孩

    我的柑橘味女孩

    那年盛夏,顾栀初次遇见余辰,双目交错,可能是一场完美的邂逅……而在一次意外的车祸,顾栀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一年后归来的芊艺,接替了顾栀调香师的位置…白甜芊艺x傲娇余辰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 早安,二字小姐

    早安,二字小姐

    结婚当日被自己的朋友和未婚夫背叛,然后又被劫匪认错了人。最后孤独无依,找不到一个可以回家的方法,竟然是绑架她的劫匪,将她给送回了家。回到家,醒来以后发现自己重回到18岁,多么戏剧性的一幕,可这一切都是真的。一个巧合让她发现,原来自己上一辈子所接受的一些事情都是被计划好的。得知结果的她,不会再像上下辈子那么傻了。卷土重来的那一刻,她的心底已经做好一个决定。可是一个人的到来,打乱了她这一切。顾明辰说:“我不知道你到底经历过什么,如果是整个商界的人得罪了你,那我便将这些给毁了。”微笑低低的笑了笑:你知不知道你说的这句话好中二,但是我喜欢。顾明辰愣了一下,看着微笑说:我也喜欢你。
  • 烟雨繁华,恰似流沙

    烟雨繁华,恰似流沙

    主要以校园故事为主,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伊欣高中的生活和单恋对象林夕的碰撞,但是情感十分纠葛,这段感情虽然得不到伊欣内心所想,但是这份感情却难能可贵,可是未来到底是怎样的?
  • 欢颜

    欢颜

    七年前,祝君亭对秦临霜宠到骨子里。那时的秦临霜为了博得父亲的关注,制造了一场意外,让祝君亭身陷昏迷。漫漫岁月里,她放弃过,她颓然过。七年后,祝君亭苏醒归来,而此时的秦临霜已经是娱乐圈小花旦。他以雷霆手段抢走她的所有,用婚书将她困在自己身边,断送她引以为傲的事业,甚至剥夺她见她母亲最后一面的权利。这一切,秦临霜不愿接受,却不得不接受。因为她知道,自己曾欠他的,害他的,全都要还。
  • Villette(III) 维莱特(英文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滥情皇帝:侦探皇后

    滥情皇帝:侦探皇后

    苍龙帝五官精美妖孽,是个邪佞之人,二年的独宠,他为她杀了上万人,焚烧了一座城,待她真正爱上他时,将她掳出宫丢到军营做军妓的是他……狂肆的夜受辱,她从棺中爬出,缩在墙角,精神崩溃……本书讲女主与皇帝几兄弟那点破事。一朝入宫,俩番为后,最终与爱她的相守。女人要嫁爱你的男人,不能让你爱的男人让你痛苦。
  • 溯因之果

    溯因之果

    (新书《气运爆棚太枯燥》已发布,希望各位多多支持~)边境上的异族擦干了刀上的鲜血;城堡中的贵族清点着手边的黄金。战争与权谋,魔法与刀剑,爱与恨,情与仇;法雷斯王国与科瑞族的人民被这无可逆转的旋涡裹挟。有的人是为了活下去而挥动刀剑;有的人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而策划战争。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总有几位试图改变世界的人。注定好的命运?种下因的结果?即便如此,人依然不会放弃对不公的反抗,对美好的追求。不要停下来啊——因为,在未来:漂泊者必将身有归宿;迷茫者必将紧握目标;复仇者必将报仇雪恨;痛苦者必将得到解脱。(曾有两百万字完稿作品,千天从未断更,请放心阅读!(本文将采用pov(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在每章章节名的后方将会标注本章的视角人物。(本文非穿越、重生,无系统。(封面是幻梦自己画的;同时,主要角色的线稿也将会在角色区放出,请期待幻梦的不断更新。(欢迎来找超可爱(划掉)超认真的不明爬行生物幻梦来玩~群号102然后552最后6370~(瓜甜不甜,“王婆”可说了不算,看官何不亲自尝尝?
  • 末世羁途

    末世羁途

    末世大劫,大厦已倾,人族将灭!有古时战魂自修罗炼狱而出,化为守护英灵。挽狂澜于即倒!有一少年,手握大枪,腰悬利刃,背负强弓,挽缰策马,追逐漠北,横跨大洋,纵横捭阖,直上九天!一体双魂,一魂已死,一魂半生。有耿直与油滑并存,有热血与猥琐纠缠,有良善与冷酷对撞。终究却只是为了寻那归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