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400000002

第2章 如何理解青年心理健康(1)

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是讨论网络对青年心理的影响和改变的大前提。

尽管很多人在说心理健康,但是说法的角度不同,理解以后对自己的有用性就不同,谁不希望得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呢?

笔者的思路是,通过疾病和健康比较分析,用平衡的观点理解青年心理健康含义,为后面的展开分析做准备。

这一章内容是对理解和分析青年心理所做的基本观点储备。换句话说,即探讨青年心理的观点从何而来。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的相对认识

如今,在同事与朋友聚会闲聊中,你要是问一问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大概多数人会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精神、心理活动的,或者是研究行为的,甚至会说是猜测心理和活动的。不错,这些感觉和认识都有道理。

一、理论定义

看看现代心理学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关注。在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浦·津巴多著的《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对心理学的定义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在Phillip L.Rice著的《健康心理学》一书中,对健康心理学的定义是:“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止生病、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教育、心理学等学科贡献为一体的结合体。”同时,该书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都完好的一种状态,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些定义比较复杂,化繁为简地理解,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体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它通过医学心理学告诉人们如何保持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是原来的预防医学的内容,后来与心理学走到一起。国家设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际上就是从医学和心理学中介角度,通过体检、发放预防药品、疾病普查等手段监控、干预大众健康状况的。在2003年“非典”那样大范围的疾病干预和监控中,对于没有染上疾病的诚惶诚恐的大众人群,他们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和手段,已经超过了单纯医学或医学心理学角度理解的健康和疾病的范围。

二、理论与行为

大学里学习《心理学原理》的时候,只是涉及一些理论观点,基本不涉及实际社会行为,对于生理疾病的心理整合处理,也基本不涉及。

因此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学内容和他们的现实需要联系不起来。笔者也是在学习临床心理咨询技术以后,才知道健康和疾病是通过心理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心理学和医学结合起来促进健康的思想,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只是近几年来,一些专家按照个人的理解做了一些努力。

我们能够明白这样的概念:疾病是身体功能失调引起的躯体症状,它可以是身体器官的机械崩溃或系统功能失调,也可以是中毒或微生物侵入体内,导致身体组织改变,出现病症,而生病不过是人们承受疾病的状态。

感觉身体不舒服,一般体会是这样的:疾病的症状出现,大概判断知道自己生病了,你会对家庭成员或朋友说出来自己不舒服,会要求家庭成员和你一起去医院检查,向医生描述你的症状,接受医生的分析和安慰、接受治疗措施,并且会得到家人的精神关怀和支持。你还可以和家人叙述自己的痛苦和不安,甚至大声喊叫,发泄自己的疾病痛苦。这一系列过程,就是生病行为。

当医院诊断出现明显病症的时候,生病行为是适度的,正当的。

但是当缺乏可诊断的症状的时候,生病行为至少是偏离的,不恰当的,它包括了自己对疾病和被家人关照的期望,这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心理角色期待,是焦虑和压力之下精神变形的反应。满足这样的企盼,就会得到关照、同情、抚慰,比如休假、免三天上课、保外就医、免去处分等额外的宽容。这些具体例子证明心理因素如影随形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改变人的相互关系。

很多大众健康普查或讲座,一方面可以检查出来潜在的疾病,但是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强化那些心理脆弱的人的生病行为,这些人很有可能因为对生病行为的期望,不断强化自己对疾病状态的心理体验,从而导致实际疾病反应更加严重。像这样借助他人之手满足自己的心理不良愿望的人,心理因素是他们沉溺在生病行为中、并且得到关照的主要借口。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因素更多的是引起生理疾病,破坏健康。

这本不奇怪,人天生就有寻求安全、害怕被抛弃、逃避矛盾、规避责任的本性特点,而这样的特点构成了不同个体行为中最基本的共性。逃避矛盾规避痛苦,就意味着依赖别人,意味着自己甘愿处于附属地位,像幼儿依赖成年人一样,甚至依附于主观假想的权威的保护,而不自觉地放弃自我,客观上看就是放弃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本主义思想家爱里·佛洛姆在讨论**主义和极权统治的时候,认为人在这样的压力面前,表面上是逃避灾难,本质上是逃避自己的自由,因此将自己写的一本书命名为《逃避自由》,见解非常深刻。由于人们普遍借助这些不正当的行为掩盖生活矛盾,用一种看不见的痛苦替代另一种能够感知的痛苦,因此,它是个人心理疾病的根源之一。

如果从疾病的角度看,人们每天就类似这样在生病行为中生存,每个人都有病,都不够健康,而所谓健康,不过是与疾病比较而言、相对平衡而舒适的心身状态。这种健康平衡一旦被打破(实际上很容易打破),人就立刻陷入真正的疾病中。

从心理学角度关注健康与疾病,到底如何体现、并且体现在社会哪些场所呢?根据1993年美国的资料,47%在医院,23%在社区服务机构,12%在学术界,18%在商业和政府机构。假如这个分布在我们身边也是成立的,那么,起码说明两点,一是健康与疾病密切相关,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二是这既是理论问题,也同时是实际行为问题。

我们每个人从自身的生活需求出发,应该关注健康和疾病的理论研究与社会行为表现。

第二节 对心身健康的理解

(一)心身与身心

大约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人们开始接受身心疾病的概念,认为生理疾病和心理因素有关系。但是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却没有很多的关注,而且对于“心身”的说法也有不同理解。笔者曾经在很多次教学实践中提到“心身”,大家都觉得这是多余增加的一个词,用“身心”就可以了,于是笔者就专门与大家讨论这个词的含义,但是得到的回答依然多是无奈而迷茫的微笑,大家感觉没有什么意义。大多数青年未必说得清楚“身心”和“心身”的关系,所以,有必要在此探讨一下这个概念及其意义。

“心身”一词,是精神病学家J.C.A.Heinroth(1773~1843)首先提出的,心,重点是指心情和情绪,泛指心理。身,当然是指身体,侧重是指生理。用一句话说,心身疾病是特指心理情绪因素改变,引起的躯体生理疾病,也叫心理基因疾病。1747年在希腊有一个医生叫Gaub,他说,身体有病或者病体康复,经常有赖于心情和精神。这是历史上比较早地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生理疾病的影响的描述。在后来,人们越来越发现传统的医学中,应该增加研究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因此心身医学的思想和实践逐渐被更多的人发扬光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现以后,疾病分析中的心理因素被格外重视起来了。

在弗洛伊德以后,西方社会的人们开始普遍关注精神因素、行为因素、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复合影响。这个进程在中国要晚一些。

(二)心身疾病

人的疾病有两大类:生理病和精神病。生理疾病又可分为心身疾病和非心身疾病;精神疾病又可分为精神病、非精神病性精神发育迟滞。

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是两个不同的小学科,对疾病的研究处理也是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身心疾病是因人的生理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异常。例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症等等。这些是由于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当事人社会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

心身疾病发展过程与身心疾病相反,是由于当事人对发生在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中的各类事件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包括恶性事件的不良刺激,而对自身的自我意识发生改变,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影响了身体的生理变化,出现了心身症状。较为典型的有癔病、心因性阳痿、口臭、口吃、过敏性皮炎、偏头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十二指肠溃疡、肠道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等等。

同类推荐
  • 心理学玩的小技巧大全

    心理学玩的小技巧大全

    心理学的技巧是指利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效应和方法等影响和诱导对方,以在与人博弈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方法和手段。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巧妙的策略,而不是分析。若想在人生的较量中成为赢家,实现或保护自身的最大利益,就不能不懂一些心理学的方法与技巧。
  •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以心理学相关知识作为依托,剖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心理现象,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方法,从而引导人们走出心理误区,在创造的同时不要迷失自我,在寻找自身价值的同时拥有一颗轻盈的心。人生的快乐,从心灵的广博与丰盈开始。把心放宽,让通往人生的每一条道路都更加畅通。
  •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本书通过轻松易懂的心理学故事,揭示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心理谜团,并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并且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加以应用。
  • 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本书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并结合大量实践例证归纳、总结而成。不仅内容翔实,而且结构严谨,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妖言之术,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观人、识人宝典。《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切入角度好,以人的相貌、言行、衣着、习惯、血型与星座、交际、职场等为主线,由表及里解读人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使你在把握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人与事有一种先知感,同时对自己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气场的秘密

    气场的秘密

    气场是人格魅力,是气质,是影响力,靠近气场强大的人会让你忘掉你原本的个性,犹如被“吞没”!气场强的人,能对别人产生震慑力,他总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他总是如有神助,并最终成为赢家和胜者。
热门推荐
  • 南太太的隐婚日常

    南太太的隐婚日常

    推荐飞絮超宠新书《小娇包被偏执大佬诱婚了》求宠爱~ 他傲世天下,偏偏宠她一人入骨。却在她深陷其中的时候,弃她而去。一年后,他挽着其他女人出现,将她忘得一干二净。她心灰意冷,携女大婚,和其他男人共赴礼堂。他却携一众保镖,直闯礼堂,双目喷火,“你若敢答应,这里所有的人都跟着你陪葬。”他说:“我南风啸要的,别人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冷漠如他,却也管不住自己的心。南总宠妻三原则:爱她,爱她,狠狠爱她!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 高黎贡山西麓的村庄

    高黎贡山西麓的村庄

    汤世杰,湖北宜昌人;一九六七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工程系。著有长篇小说《土船》、《情死》,中短篇小说集《高原的太阳》、《魔洞》,长卷散文、散文集《殉情之都》、《灵息吹拂》、《古摇篮》、《烟霞边地》、《冥想云南》、《心情的磨毛》等,影视文学剧本《大峡谷》、《香格里拉》等多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界》主编。赶上曲石黄昏初降,我正沿着一条小巷缓缓走进小镇深处那个不大不小的院子。
  • 神明大人住我家

    神明大人住我家

    一份神秘的快递,打破了如羽平静的生活——新来的可爱转校生身后竟然长着九条尾巴,还有个自称剑仙的冷漠男人如影随形,时不时跳出来一只大魔王在面前张牙舞爪......如羽抱着画册瑟瑟发抖:我哪敢说话。
  • 倚楼听风浮生若梦

    倚楼听风浮生若梦

    流年浮沉,许多的相遇、相知终会成为美好的回忆,许多誓言也终会尘埃落定,无论在生活中相遇,还是在文字中邂逅,有多少惺惺相惜会携手永远?有多少缘分会美丽留住?又有多少故事会天荒地老?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最终的别离。花开、花落、偶遇、分离,冥冥中已注定!——三千梦华笙——倚楼听风:浮生若梦
  • 御械联盟

    御械联盟

    那些人他们宛如嗜血的恶魔,他们的活与不活不是由天来定的,而是由我的眼睛来定的!
  • 谁抢走了我的遥控器

    谁抢走了我的遥控器

    当身边的人都是独生子女时,有四个兄弟姐妹是种什么体验?小时候的卢辛语回答:“看电视总有人和我抢遥控器!”而长大后的卢辛语想问:“谁抢走了我命运的遥控器?”因为她发现,这世上凡事皆可改变,唯独出身。而她无法摆脱的“超生”,不单单是一个标签,更影响了她人生的选择。当青梅竹马的青年向她表白,她回答:“对不起,我不想再在一个超生的家庭里生活。”当丈夫在二胎开放时与她讨论,她犹疑,“我们可以一个孩子都不生吗?”当朋友约她出游放松,她婉拒,“我还要考证。”厌恶大家庭环境、恐孩、工作狂、时刻不敢停下脚步……这究竟是挣脱命运束缚的抗争,还是原生家庭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当她幡然醒悟,遥控器一直在她手里,只是她自己不愿换台时,她能否打破心理藩篱,重获幸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杨绛传:生如驿道,吾本旅人

    杨绛传:生如驿道,吾本旅人

    岁过期颐,一位跨世纪的老人就这样走出了时间。她是举世公认的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是钱锺书身旁的“妻子、情人、朋友”,是被时代所景仰推崇的杨绛先生。杨绛一生,不曾八面玲珑,也不屑滥竽充数;不浪费福分,也不浪掷聪明。若非时事倒逼,绝不会那般壮怀激烈。她始终将自己与世俗拉开来,好腾出一只眼睛,宠辱不惊地看着现实外的天空。淡泊名利,不问世事,落花无言自成文人风骨;才情斐然,笔耕不辍,业精于勤皆是治学态度;身居陋室,心怀天下,求志达道实属社会担当。承得起名门闺秀的出身,耐得住深居简出的晚年,不为浮名虚誉所牵,胸中自有丘壑。
  • 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

    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

    《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是一本高质量的口腔正畸学专著,由ELSEVIER推出,著者Ravindra Nanda和Sunil Kapila均为世界正畸领域的专家。本书系统论述了现代口腔正畸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概念在基础理论、临床诊断分析和矫治设计,反映了现代口腔正畸基础和临床的新理念,详尽叙述了各类横向、水平向和垂直向异常的诊断和治疗。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口腔正畸研究生和口腔正畸医师的主要参考书和教科书之一,对其它学科的口腔医生加强正畸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也有指导意义。中国口腔正畸学的教学和临床发展十分迅速,此书的翻译将会对推动我国正畸学的临床和教学水平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