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700000027

第27章 国外译制研究(1)

对进口影视作品采取某种译制方式,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播映外国影视剧一般只配英语字幕翻译(比如,美国上映的中国电影只有英语字幕版,没有英语配音版),而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则多以本国语配音为主。

本章介绍日本、意大利和巴西三国的译制情况,希望对研究我国的译制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第一节 日本译制片研究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日本的传媒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影视业则处在传媒发展的先锋位置,日本对于海外影视剧采取积极引进的态度。这在丰富国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日本的影视产业、影视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从海外引进影视剧要经历复杂的加工程序,这就是译制,国民最终观赏到的作品就是译制片。日本译制片自诞生以来,受历史环境和自身国情的影响,其产生、发展、特征等诸多方面呈现出许多与别国不一样的特色。

一、日本译制片的产生

1.译制片产生的背景

日本电影业诞生以来,海外电影也逐步受到关注,许多电影公司为抢夺市场,纷纷引进海外电影。早期,日本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为方便观众理解外国电影内容,电影院会在一段情节播放后,中断放映,并在屏幕上打出刚才放映主要内容的文字说明。在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真正意义的字幕,即伴随放映内容,字幕出现在屏幕下方的外国影片是于昭和六年(1930年)上映的,由玛莲·黛德丽与贾利·古柏主演的影片《摩洛哥》。

日本译制片是伴随着战后日本影视业的调整和变革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开始接受美国全方位的改造,其中也包括在文化产业上的调整,影视业就是其中的一项变革。1950年开始,日本国内的荧屏不仅有日本国内拍摄的一些影片,同时还大量涌现国外出品的电视剧、电影和纪录片等,这些节目大多来自美国。这种在文化影像上的改变一方面是美国对日本民众进行文化革新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安抚国内民众战败情绪的需要。由此,海外电视、电影作品也开启了远渡东洋的新征途。而伴随着这些作品的进入,日本的译制业也繁荣起来。

2.译制片产生的影响因素

日本译制片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既有经济、社会的因素,也与国民观念的转变、本国影视传媒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电影先行推动译制

日本影视译制业的发展是以电影译制作为先锋发展起来的,而电影译制的兴起又与日本本国的电影发展息息相关。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国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失落情绪当中。为了安抚国内民众溃败的心情,日本电影开始兴起。当时电影年产量大约在500部左右,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娱乐大众,但也不乏少量具有独创性的成功作品,如1951年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就是日本早期电影中的精品。这部电影在委内瑞拉国际电影节获得了金狮子奖。之后的几十年,日本国内掀起电影热潮,1960年电影院已经发展到7500家。这个时期日本国内上映的电影主要以本土作品为主,国外作品还没有走入日本老百姓的家庭。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到电视普及的影响,日本电影爱好者的数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趋势,但是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到了80年代日本电影业便迎来了一次重要的转机。虽然国内的大型影院的建造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但是一些300人容量的小型影院数量却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受到日元升值的影响,富裕起来的日本也从这时起,大量引进国外电影甚至出现了海外电影数量超过国产电影数量的情况。

为了规范海外电影的引进流程和相关工作,日本在这个时期成立了专门的海外电影输入机构。据相关资料显示,1980年日本国内规模较大的海外电影机构不足10家,但随着海外电影观看热潮的兴起,仅仅几年后海外电影机构就迅速增加到了50家。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迎来了电影的蓬勃发展期。1992年,日本电影院的观看人数超过了1.26亿人次,电影院的数量也从1994年开始,连续增长18年。

海外电影的引进数量继续增加,从事海外电影引进的机构也发展到上百家。

(2)相关机构的完善提供发展的保障

日本译制业发展,与相关机构的完善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伴随着BS、CS广播模式的创新以及有线电视在日本的普及,海外电影、电视剧作品在日本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每年引进数量都呈倍数递增,国内对译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结果出现了新的译制机构。这些译制机构包括电视台、专门的译制公司和一些影视培训学校,如1990年日本NHK电视台成立的海外电视剧中心。

此外,日本还成立了专门的海外电影引进协会,如外国电影进口配给协会,专门负责海外电影的引进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在电影译制方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翻译体系和流程,并有专门学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译制人才。

(3)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译制片能够在日本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日本的文化背景。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的国家。在长期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日本的电影业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不仅大量引进外国电影,还不断出口本国电影。

3.影视译制概念的转变

伴随着日本影视译制事业的发展,“影视译制”本身的含义也逐步得到完善。最初,“译制”的意思比较简单,一般是指一些专家翻译的剧场版电影,或者对外国的一些电视剧进行字幕制作或者配音。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多媒体化、信息传播多通道化的影响以及大量海外新闻报道、纪录片、厨艺时尚类的生活节目、运动节目等众多节目的涌入,日本国内的很多民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原汁原味的国外节目。因此,为了能够适应影视译制的需求转变,日本国内专门从事影视译制的公司也在遍地开花。由于以上原因,影视译制开始从单纯的电影、电视剧中跳出,拓展到电视节目或者其他外国传媒作品领域。“译制”的概念在日本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总而言之,日本译制片的诞生与发展受日本本土文化与当时历史环境条件的影响。译制片的诞生丰富了日本影视业的内容。最初形成的许多行业规则,对译制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日本译制业的特征

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后,日本译制片的运行机制日益成熟,译制片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逐渐聚集了大量的译制人才。

特征一:机构齐备,专业性强。

日本的译制业有完备的机构,涵盖引进、译制、质量监督、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三大影视公司。现在日本国内比较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公司有三家,分别是东宝电影公司(1932年创立)、松竹电影公司(1920年创立)、东映电影公司(1949年创立)。这三家电影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被称为“放映连锁集团”,各家公司分别具有各自的一套放映网络。在海外电影放映体系当中,主要存在着两大放映集团,一是以东宝电影公司为中心的电影放映集团TY系,还有以东映电影公司和松竹电影公司两家集团为中心的SY系。

日本海外电影引进协会。日本外国电影进口配给协会是负责日本国外电影引进以及相关事务的专门机构。该协会的核心办公区设在日本东京的中央区,其主要分管的业务有以下几项:①对外国的电影产业、电影放映法进行调查,并发布相关数据资料;②对优秀的外国电影进行备案保存;③协助举办国际性的电影节;④对外国电影的品质和销售业绩进行调研评估;⑤协助调解海外电影引进争端问题。

专业译制公司。日本国内拥有众多的语言翻译服务公司。在比较大型的翻译公司当中,有专门针对影视翻译业务的公司,也有从事影视译制方面的公司,即专门的“影视译制机构”。目前,日本国内规模比较大的影视译制公司一共有36家。东北新社就是一家著名的译制企业。该公司从事海外电影制作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翻译制作了大量的海外电视剧、录像、电影等。这些电影译制的成品除了在影院进行播放外,还被拿到许多航空公司的航班上播出。该公司已经发展成电影译制业中的领头羊,其“海外电影制作事业部”负责该公司所有海外电影的翻译、制作业务。

影视培训学校。为了满足日本国内对于电影译制方面的人才需求,日本国内通过专门学校培训电影翻译人才。日本电影翻译学校(Japan Visualmedia Translation Academy)就是其中的一家。这些培训学校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基础课程主要教授翻译技巧、翻译理论、外语训练等基本内容,而实践课程则多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小组,参与到电影译制的实际操作中。

电影翻译家协会。日本电影翻译家协会成立于1984年,成员多由杰出的电影翻译家组成,主要从事电影翻译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还制定日本电影翻译的收费标准。目前,依据该收费标准,按照译制人员名气和经验的不同,翻译一部作品通常可以赚取30万~500万日元,即人民币2万~35万。

由于日本一年引进的外语片有限,因此,普通的译制人员很难仅以影片译制为生。协会的会员只有25人,这是因为该协会对入会资格有严格要求,每名申请加入者必须要有两名正式会员的推荐,而且还要在协会组织的表决大会上通过后,才能正式被批准加入。

电视台海外电视剧制作中心。日本的许多电视台,包括公共电视台(如日本公共放送协会NHK)和民营电视台(如TBS、TV朝日、TV富士等),大多拥有自己的海外电视剧、电影频道,并且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海外影像作品的引入和翻译工作。

特征二:译制人才素质要求较高。

日本有卫星播出、地上数字播出等三百多种影像传播渠道,这为海外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播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海外电影在数量上的迅速增加,译制业也在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体现在翻译人员的变化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上。

以前,日本的影视作品主要靠一些职业翻译来完成,随着译制需求的增长,很多翻译业务开始交给外语能力强的人来负责。然而,只懂外语的人翻译的作品不能适应国内观众的口味。因为影视译制作为一门艺术,不仅需要语言能力,更需要对不同的影视内容有专业的理解。所以,新时代的影视译制需要的是“专才”,不仅要外语能力强,还需对相关背景知识有很好的储备,这样所完成的翻译质量才会更加出色。

影视译制者的工作要求。日本观众越来越关注影视译制的“质”,即影视译制的“质量”。比如,高尔夫爱好者在看高尔夫节目时,对专业翻译的要求比较高。一个翻译者无论他的翻译经验有多么丰富,如果对相关的高尔夫知识不了解的话,那么其翻译的作品就无法称得上是一部专业的翻译作品,自然也就无法获得观众的认同。再比如,以电影为例,其题材种类是众多的,历史类电影、法律类电影、文艺类电影、社会类电影,等等。由于电影题材的不同,翻译所需要的相关经验和知识也就不一样,而只有对不同的电影题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胜任不同题材的电影翻译工作。

影视译制者的工作模式。专门向观众提供影视翻译服务的广播电视公司、翻译公司,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海外电影、电视节目的翻译任务。由于引进数量的增加,工作模式也出现了一些转变。从前,一部海外电影可能由一位翻译完成,现在则趋向于由多人进行。

影视译制者的资质。一个合格的影视译制工作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日本影视译制界将这种能力划分为四种,即“外语能力”、“翻译能力”、“采访能力”和“母语功底”。除以上四种能力以外,翻译工作者还需要有受众意识。

三、引进影视作品现状

资料显示,目前,日本的译制片每年上映400部左右。在以前,除面向儿童的电影外,日本的译制片主要以“原音字幕版”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配音版译制片也在日本各个年龄段的受众中逐渐流行起来。DVD市场出现配音版译制片逐渐霸占市场的趋势。由于海外作品占据全国市场的重要份额,所以,译制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以下我们介绍日本引进影视作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日本译制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和前景。

1.海外电影

“二战”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的文化产业也在得到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文化产业重要一支的日本电影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90年代,不仅日本本国电影在发展,同时还大量引进外国电影,以适应本国观众的多元的欣赏需求。日本海外电影引进协会对日本译制电影的发展状况做了相关的统计。

(1)引进电影与日本电影对比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近17年来日本引进电影和国产电影的数量增减情况。总体上日本国产电影的数量在迅速上升,而引进电影的数量却稳中有降。

1991年,日本国内共上映了697部电影,其中外国电影467部,本国电影230部。当时,外国电影占电影总数的67%,本国电影只有33%。2007年,日本共上映电影810部,其中外国电影403部,本国电影407部。日本电影的比例是51.30%,外国电影的比例是49.70%。此时,本国电影和外国电影相比,不仅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国电影甚至略超外国电影。

日本本土电影在目前日本的电影市场上占据着半壁江山,海外引进的电影从主流位置渐渐退下,但依旧是日本电影市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同类推荐
  • 《第三自然界概说》解读

    《第三自然界概说》解读

    公木(张松如)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先生长期在大学或其他教学岗位上工作,科研成果丰富,“第三自然界”学说是其最重要,最具有创新性、前沿性、拓展性的研究成果。2018年是公木先生去世20周年,也将迎来先生诞生108周年。推出这部《第三自然界概说》解读本,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课题的再度关注,并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建设、理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淡渍堂三种(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淡渍堂三种(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淡渍堂三种》由文选、剧选、诗选三部分组成。文选收录了作者关于戏曲理论研究的一些文章,剧选收录了《海陆缘》、《青萍剑》、《合银牌》、《琵琶记》、《刘青提》,这些剧本都是从古典名著、传统剧目改编或改写的,诗选收录了作者100多首诗词,重在表现作者的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热门推荐
  • 优雅女人的16堂投资理财课

    优雅女人的16堂投资理财课

    作为一个女人,有钱意味着什么?有钱可以让女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让生活更有品味更优雅!可以让别人更尊重更欣赏自己,从而让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最重要的还是有钱能让自己很快乐,从方方面面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女人有钱能让自己更美丽;女人有钱才能够真正独立不再依靠男人;女人有钱可以环游自己梦里都想去的地方;女人有钱可以帮助很多人,成为那些得到你帮助的人心中的太阳;女人有钱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你现在还与金钱无缘的话,该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本书就教你如何做一个有钱的女人,如何去理财,如何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 极限保卫

    极限保卫

    有的人保卫的是财富,有的人保卫的是秩序,有的人保卫的是别人的生命。而钟健改名成为皮特·王成为一个安保公司的雇员到底为了什么?钱?还是寻求刺激。也许都不是,他保卫的不能说,永远也不能说。这是本硬碰硬的硬军事小说,绝对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 老婆,我们复婚吧2

    老婆,我们复婚吧2

    3年前,她离他而去,成为别人的妻子。3年后,她离婚,还带回了个儿子,而他即将成为她姐姐的老公。她以为他只是她的姐夫,想不到他狂妄的要她为他生个孩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强沟通术

    最强沟通术

    如今年轻人还需要学习些什么?大学文凭和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走向成功的人除了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口才,和善于推销自己的才能。
  • 梁木儿正传

    梁木儿正传

    傻子”要娶美女!这个爆炸的消息在羊角村疯传。匪夷所思!人们翘首以盼。结婚的当天,新娘却离奇失踪!言之凿凿的誓言,转眼成背叛失信?事情的发展正如您预料的那样,一点儿也不简单。各路诸侯轮番上阵。谁痴谁傻,谁疯谁颠?众明星已在路上,剧尾处期待您上帝般如炬的目光!
  • 战俘

    战俘

    这是一部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管理和改造日本战俘的伟大斗争的壮丽史诗,是六十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偏远西北内地的一幅触目惊心、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品第一次向外界披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战俘在中国内地的改造过程,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和爱情,也揭露了部分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和日本特务内外勾结所做的疯狂而罪恶的反抗。作品热情讴歌了一大批有着传统仁爱精神的中国军民,改造顽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盛情演绎了日本顽固战俘在中国军民的感化下逐渐褪去锋芒、脱胎换骨,最终成为坚定反战人士的曲折历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主导作用,赞颂了中华民族在国难面前不屈不挠艰苦奋战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在战争状况下对中日友好未来的建设和呵护。
  • 千金归来之学霸攻略

    千金归来之学霸攻略

    秦臻:想不到一把年纪了,居然死在了老爸的私生女手上,真是应了那句“替父偿债!”重生后:秦臻:怕不是替父偿债,是来还上辈子的情债!对此,男主角如下表示:周轩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撩秦臻!撩到就跑,白头到老!某日,两人窝在沙发上说悄悄话:秦臻:哪天我们去西藏看星星吧?周轩亦:西藏,太远了吧,家里也可以看啊。秦臻:我怎么不知道?周轩亦:你眼里就有星光。
  • 带条锦鲤打篮球

    带条锦鲤打篮球

    当余欢带着锦鲤走进nba的时候,他开始专业承包各种老将躺冠,新秀带刷服务。“老家伙,在病床上躺好,冠军戒指快递到你家。”“小子,你差两分职业生涯第一次得分上双?去篮下站着,站好别动就行了。”杜兰特:“内个,能带我躺个冠军吗?我能输出,会喊666~”余欢:“滚!你不是新秀了,等过些年你老了再说。”
  • 孙家栋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孙家栋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