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13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回顾中国传媒近30年的发展历程,政治始终主导着传媒的转型。政治领域内的标志性事件被视为传媒发展的契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传媒开始商业化;中共十四大决定将中国的体制改革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传媒的产业属性得以确认;中共十六大之后,公益性传媒事业和经营性传媒产业二者的重要性被同等强调;中共十七大之后,在国际竞争中文化逐渐被视为一种软实力的今天,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被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传媒产业和传媒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是这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治和市场的强力推动下,中国传媒的产业规模迅速壮大。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约为3205亿元,约比2004年上升11.9%,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约为423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2%。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811亿元,比2006年增长13.6%。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220.82亿元,比2007年增长11.36%。中国传媒产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变化和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中国广电业。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部广告监测数据,2006年广播和电视媒体的广告增长率分别为24%和18%。在广播电视广告高速增长的同时,一场席卷全行业的整治风暴突然降临。自2007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下决心在全系统内彻底整治涉性节目和涉性广告。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官方网站上我们看到,2007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全国通报重庆电视台《第一次心动》严重违规,电视剧《红问号》和深圳卫视的《超级情感对对碰》也遭遇同样的命运。之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涉性低俗也被严肃查处。同时,涉性广告也遭遇到整治。如果说节目低俗化只是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新现象,那么滥播广告却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痼疾,屡禁不止。节目低俗化和滥播广告让我们看到了增长的代价。

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同样也是中国广电业的一个痼疾。从纵向比较,中国广电产业的发展确实还令人鼓舞;但从横向比较,特别跟中国电信业比较。中国电信业的体制机制、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令中国广电业“眼热”,尤其是中国电信业垂直一体、全程全网的网络让中国广电羡慕不已。由于行政区划碎片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等历史原因,中国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如同一个个孤岛。自从数字化整体转换战略实施以来,网络整合与整体转换的逻辑显而易见。国家广电总局也有意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但由于地方的抵制最后不得不悄然谢幕。抵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广电如果没有有线电视网络的收入日子将捉襟见肘。

透过现象看本质。节目低俗化、滥播广告和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的艰难背后跟广播电视产业的收入结构有紧密的联系。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为1099.1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04%。其中广播电视产业收入959.9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27%。广告收入占到54.90%,有线电视网络收入占到26.25%,它们仍然是广播电视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电影产业总收入达57.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9.4%,尽管发展迅速,但其比例在中国广电整个产业收入的大盘子中仅占6%左右。广告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收入对于中国广电产业的意义由此可见一般。

2007年是中国电影市场让人振奋的一年。这一年,电影总票房达到33.27亿元,而2006年为26.2亿元,2005年为20.46亿元,电影票房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7年国产电影全年票房收入为18亿元,国产电影连续五年在总票房上超过进口大片。2007年,国产电影的产量402部,这还不包括专门为电影频道拍摄的100多部数字电影。从这几年国产电影的增长趋势和占有的市场份额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国产电影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电影产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形势是中国电影主管部门出于对国产电影产业的保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电影的引进而出现的。这种政策上的保护让国产电影很快复苏,但尚不足以说明国产电影繁荣了,它在市场化方面也仅仅处于完善阶段。对于投资方来说,还没有形成群雄逐鹿的状态,目前比较有实力的投资企业中影集团、民营的华谊兄弟以及老牌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大多数有能力拍摄电影的公司、制片厂每年的电影产量和影响都不大,产值也不高。甚至可以这么说:国产电影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因为中国电影真正市场化不过五年时间。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实力和规模不大,市场化的程度以及硬件软件的建设十分有限;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还亟待提高,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优秀影片的数量和类型还不多,盗版侵权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与世界电影产业大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中国报业也不例外。由于读者有较强的选择性,报纸广告的“滥”尽管不像广播电视广告那样引人注目遭受指责,但自2005年以来,中国报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一股“寒流”悄然而至。首先是报业广告增长乏力。根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统计,2007年,我国报刊广告市场总额为808.7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7.64%,这是自2005年报刊经营的拐点以来,报刊连续第三年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由此看来,中国报业广告市场增长的乏力并不是因为经济增长。

报业广告的萎缩背后是读者市场规模的萎缩。数据显示,2006年与2001年比较,全国城市报纸读者的日到达率从70.6%下降到65.4%,五年间下降了2.4%,这意味着报纸读者规模减少了5.2%。如果从读者结构看规模的变化,下降的趋势特征非常显著。男性读者的日到达率下降了8.3%,女性读者下降了2.4%;15—24岁读者下降了14.9%,25—34岁读者下降了12.9%;在不同学历读者中,大学及以上学历读者减少了13.2%;在收入方面,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读者下降了14.3%,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下降13.8%。这些数据表明,男性读者、年轻读者、高学历读者、高收入读者离开报纸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

广告收入是大多数报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单一的赢利模式使报纸不得不把经营的重点集中在25—45岁、大专以上学历、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核心受众”上。研究数据显示:2001年核心受众的报纸日到达率高达9.6%,到2006年下降为77.3%,五年下降了14.3%。

与中国广电产业的竞争无序,中国报业的发展危机相比,中国出版业却面临扩张的烦恼。相较于中国广电和中国报业,中国出版业的制度创新的步伐要快得多,随着规制政策的放松,事业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市场主体逐渐形成,中国出版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1994—2005年,中国出版业图书品种由103 836种增长到224 823种,图书总印数由60.08亿册(张)增长到64.02亿册(张),图书总印数由297.16亿印张增长到477.5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由177.67亿元增长到600.69亿元,分别增长了165.17%、6.56%、60.70%和238.09%。

2007年12月20日,第一家经监管部门特批,把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一同打包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海证券交易所,实现了国内出版传媒业的重大政策突破。目前,集团旗下包括11家出版社、2家连锁书店和2家大型印刷厂,年出版图书、电子和音像制品4000余种。仔细研究“出版传媒”的上市招股说明书可以发现,出版传媒此次募集资金7亿元左右,计划投资的项目包括图书策划、发行渠道建设以及补充教材出版的流动资金等项目,由此看出出版传媒扩张的局限性。中国出版行业市场虽然已在逐渐开放,但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区域壁垒正在逐步打破但仍存在障碍,使得企业跨区域的发展和扩张既存在突破的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和影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未来一年内将有13家改制后的出版单位在资本市场上市。陆续上市的出版集团未来发展空间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传媒产业尽管发展迅速,但相较于支撑国民经济的一些其他产业,其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弱小的。传媒业的产值约为汽车产业的25%,建筑产业的30%,电信产业的30%,餐饮业的40%,旅游业的50%,保险业的70%,医药业的85%。把中国传媒产业放到国际背景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传媒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从传媒产业与GDP的比值来看,2004年中国广告经营额约占中国GDP的0.93%,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约占中国GDP的2.2%,2005年是.75%,2006年是2.02%。而国际上的平均水平是,广告经营额占该国GDP的2%,传媒产业占该国GDP的5%,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中国传媒产业与世界存在的差距。再看看我们收入最多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广告收入约为80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04年6月30日的2004财年,新闻集团的总收入是210亿美元,在全球同行业中排名第四。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还不到新闻集团总收入的5%,而新闻集团一家的收入就占到了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近60%。这也说明,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传媒市场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那么,解决矛盾的关键在哪里呢?传媒产业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一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课题。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他们指出,要紧紧跟上广播影视技术革新的浪潮,加快数字化整体转换。同时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推动广播影视向现代媒体转变,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将步入一个体制性结构性变革的新阶段”。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也明确提出,“大力调整报业结构,推动报纸出版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报纸出版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积极采用数字、网络及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推动采编、出版、印刷、发行等主要流程的数字化,加快经营管理信息化,改造传统报业新闻采编、内容制作、生产、传播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产业升级”,“要积极应对传播技术变革挑战,加快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在报纸出版业中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

关于“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无论是产业经济学领域,还是传播经济学领域,这项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书将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传媒产业结构升级,将回答四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传媒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传媒产业为什么需要产业结构升级;三是,有哪些因素影响传媒产业结构升级;四是,传媒产业怎么样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即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和战略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

本书把“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研究的对象,就中国传媒产业的现实发展来看是非常适时的。随着中国传媒市场越来越开放,中国传媒产业很有必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就传媒产业内部发展而言,确实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调整结构的关口。特别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行动下,传媒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已经成为这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理论上,对于开拓产业经济学的新领域,深化传媒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还是在实践上应对文化贸易和跨国传媒集团的挑战,提高竞争力,促进中国传媒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为中国传媒管理当局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分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一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国传媒产业做强做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载体是知识和信息。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可能成为最重要的权力资源,甚至有可能超过硬权力,占据国际竞争的主导地位。知识和信息是传媒的本质内容,传媒产业的发达与否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强做大中国传媒产业是现实需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直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其发展壮大。因此,这个研究是国家宏观战略的需要。

同类推荐
  •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我们——医与患:相爱,还是伤害?

    我们——医与患:相爱,还是伤害?

    在当下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已经成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作者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从中西文化史的高度探究中国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作者引入中国传统儒学来观照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失范,并运用福柯及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寻求解决之道,其中又以接近田野调查的方式引用大量案例来探寻当代医患之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医患双方要同舟共济,共同面对疾病,才能终战胜疾病。医患两者组成亲密的联合体,才是人类对付疾病的有利武器。当“我”成了“我们”,则医患之间的所有恩怨,都会化成“我们”共同对抗疾病过程中的插曲。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编写。文中详细介绍了公文的种类、格式,以及机关公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重点讲述了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文种的基本写法。《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集通俗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精心选择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直接需要、经常使用的文体,并通过例文示范来增强实际写作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 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钱颖一是“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2006年,在美国留学和任教25年后,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至今10年。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钱颖一总是与中国改革同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当改革大幕初启,他远渡重洋,探寻现代化之道,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者;当改革如火如荼,他频繁回国讲学,为改革建言献策;当中国呼唤更多杰出人才时,他放弃国外一流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大学的改革》是钱颖一过去10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院长,过去15年在中国教育领域不懈耕耘的实录。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热门推荐
  • 我给妖怪调奶茶

    我给妖怪调奶茶

    在着繁华的城市内,存在着一个奢侈的奶茶店。那里最便宜的奶茶也要18888RMB,但那里依旧门庭若市。可能那里排队的并不是人,毕竟人怎么可能接受那么昂贵的奶茶。
  • 怪房客

    怪房客

    《怪房客》完美诠释了萨特口中的“他人即地狱”。日常生活构筑起的梦魇,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怪诞的人物配合着荒唐的悲剧。那些陷阱或真或假,把人一步步引向迷失,眼见的一切只有“恐惧”。特雷尔科夫斯基经人介绍搬进一栋老式公寓。前任女租客躺在医院中生死未卜,她是从租住房间的窗口跳下去的。她为什么要跳楼?特雷尔科夫斯基无暇顾及。他请来朋友庆祝乔迁之喜,却因声音太响遭到邻居投诉。他想成为一个完美房客,但事情发展偏离了他的认知。各种怪事层出不穷:房间被人强行闯入,他想要报警,却被房东喝令禁止;他在房间的墙壁上发现一个洞,从里面挖出鲜血淋漓的牙齿;他看见一个和女租客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了对面大楼;还有人趁他睡觉时给他换上了女人的衣服……他突然明白,这栋楼的居民是想把他变成原先那位女租客的样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切都是他的妄想还是现实?疯了的是邻居还是自己?特雷尔科夫斯基走到窗口……
  •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我想暗恋总是少年时期最美也最青涩的一段回忆,对于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回忆罢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把这近乎于卑微的感情延续了下去,三年,五年,十年,无关等待,无关信仰。我讲的是这样一个女孩子的故事,爱情,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事。或许会觉得慢热,但是你也许会看到这里面有你,有我,有我们当时那些年少的日子。
  • 魂弑

    魂弑

    冰火小刀,一个大山少年,为了爷爷的承诺被迫回归都市,成为美女纳兰析的保镖!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不能够出卖灵魂,活得要有尊严!有过军旅生涯的他,身手敏捷,力量超凡,在同对手搏斗的同时,竟也能赢得对方的尊敬。他完成爷爷的承诺,获得纳兰析的芳心,进入成长!
  • 柳叶娘娘

    柳叶娘娘

    前世是特工,却被心爱的人杀死。今生一睁眼,却被捆住手脚,马上就要被洞房……本文智商在线,没有极品爷奶,没有包子爹娘,想看脑残文的请走开……
  • 漫威之万界回收系统

    漫威之万界回收系统

    1949年1月佩姬.卡特与霍华德.斯塔克成立神盾局1951年尼克福瑞出生1964年菲尔.科尔森出生1968年卡罗尔出生1970年托尼.斯塔克出生1984年娜塔莎.罗曼诺夫出生2005年布鲁斯班纳博士成为绿巨人2010年4月6日Mark1战衣诞生2010年10月25日托尼斯塔克正式宣布他就是钢铁侠2010年12月31日安心带着他的系统穿越到了漫威宇宙成为了一名小小的神盾局编外特工 安静:别人家的系统都是买东西的为什么我就是像个吐槽专业户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投资 每天两到三更固定12点8点额外更新10点 本书不黑暗轻虐主不无敌以原创剧情加电影剧情为主漫画剧情为辅
  • 石屋余渖

    石屋余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贼之我是巨人

    海贼之我是巨人

    2022年华夏最火的硬汉小生元帅,在青少年格斗世界大赛上,再次用冠军的成绩告诉那些黑粉们,我元帅即使女装逛漫展,也比那些娘炮艺人爷们多了。但是元帅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时,旁边的亚军因为接受不了被打败事实,一拳打到了元帅的太阳穴上。所以元帅就穿越到了海贼世界。
  • 灿若繁星

    灿若繁星

    职场小白顾伊繁误打误撞进入顶级创意公司,在和客户的合作中渐渐得到市场总监徐星骋的喜爱。事业步步高升的她遇到了一个劲敌温颜,二人多次较量后顾伊繁不小心被温颜陷害,她将如何自证清白而随着多次接触,徐星骋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也暴露在顾伊繁面前,事业与爱情双重打击,她将何去何从……
  • 高情商沟通:会说话的艺术

    高情商沟通:会说话的艺术

    从8个维度探析高情商的说话技巧,总结出深受欢迎的人际关系沟通法则。书中的沟通技巧和法则都十分贴近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非常实用,教会人们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说话之道,拥有不凡的口才,从不会说到能说,从能说变会说,让他们的表达力成为迈向高情商人士的利器!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掌握高情商的说话技巧,你也可以迅速成为令人信服的沟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