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1600000020

第20章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7)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务”原有的经营意识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致使期刊的销量逐渐下滑,“商务”也招致“过于保守”的批评。张元济们深感“时事变迁,吾辈脑筋陈腐,亦应归于淘汰”,因此,为摆脱这种不利局面,重新掌握市场主动权,“商务”开始锐意改革。“商务”首先将目光锁定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1921年,“商务”资深高层人士高梦旦亲自前往北京力邀胡适担任编译所所长,胡适经过多方调查考虑,最终推荐了自己的老师王云五。1922年1月,王云五正式上任,担任编译所所长,着手改组“商务”,推行科学管理,引进大批新人,开启了“商务”启用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新时代。这些重大经营管理政策的调整,对于《小说月报》等期刊及丛书的出版发行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说月报》的改革就是在“商务”的支持下进行的。由于时代的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吸引了大批读者,所以主打礼拜六派、过于保守的《小说月报》的销量日益下滑。“商务”着手对其进行革新,在物色新的编辑人选时,他们看中了年轻有为的茅盾。据茅盾回忆:“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初,身兼《小说月报》和《妇女杂志》主编的王莼农忽然来找我,说是《小说月报》明年起将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提倡新文学,拟名为‘小说新潮’栏,请我主持这一栏的实际编辑事务。”这种在一个杂志中辟出一个专栏刊登与整个刊物风格迥异的作品的做法持续了一年,显然,这种融新旧于一炉的做法,两面不讨好,既得罪了礼拜六派,也未能吸引新青年,因此,1920年11月,王莼农辞职,茅盾正式担任《小说月报》主编。

《小说月报》革新后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稿源。“商务”应允了茅盾提出的屏弃现存全部稿件(主要是礼拜六派的文稿)、赋予主编编辑全权等条件,同时提出:次年一月号的稿子,必须准期出版。这就意味着两星期后必须开始发排工作。

茅盾为了解决创作稿件的不足,给之前曾向该刊投稿的王剑三写快信,告知刊物完全革新的消息,请他并约熟人写稿。茅盾当时并不知道王剑三就是新文学作家王统照,很快,茅盾意外地收到了郑振铎的来信,说他和朋友们愿意供稿,并提到他们正在组织一个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为周作人等,请茅盾参加。

这封信给了茅盾极大的鼓舞,他立即拟写了《本月刊特别启事》五则,说明《小说月报》从12卷1号起将完全革新,增加海外文坛消息、文艺丛谈、书报评论等新栏目,其中,启事第五则是排版时临时加入的。《小说月报》11卷11号付印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名单及宣言、章程等仍在酝酿中。12月中旬,郑振铎寄来文学研究会宣言、简章、发起人名单和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瞿世英、王统照等人的创作,刚刚赶上12卷第1期最后一批发稿,就将宣言等以附录形式刊出。此即《小说月报》革新及文学研究会成立的过程。

在这里,值得关注的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1920年11月初,张元济、高梦旦曾在北京与郑振铎等人见面,郑等要求“商务”出版一份新杂志,由他们主编,但张等则希望改组《小说月报》,意见未能统一。郑等表示要先成立文学研究会,再办新刊物,而张等则回到上海,着手《小说月报》的革新工作。由此可见,在这件事上,“商务”掌握着主动权,从根本上决定着刊物的性质和归属权。茅盾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改组后的《小说月报》一开始就自己说明它并非同人杂志。它只是出版商的刊物。我任主编也是在演独角戏,稿件去取,只我一人负责。”

其次,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解救了《小说月报》革新后的燃眉之急,而《小说月报》也以刊物的形式将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文学作品和理论主张以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传播出去,使其具有了社会影响力,这是近现代社会报刊与文学之间建立的含有经济因素在内的新型关系的体现。

这种新型关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小说月报》的焕发生机。一方面文学研究会群体新鲜血液的鼎力加盟,使其实现了思想文化意蕴的更新,无论创作还是理论文章都展现着勃勃生气;另一方面,身为现代出版业龙头的“商务”,以自己雄厚的资金、技术与发行网络,为新文学的生产传播提供了充裕的基础和条件。

陈原在《商务印书馆创业百年随想》中,对“商务”雄厚的出版发行实力有过这样的描述:

它不单是一个出版社,而且是一个多媒体。作为主体的出版机构,拥有编译所、发行所和印刷所……它的发行所不但开办了国内和海外几十家分支机构,还有征集了十万订户的通讯现购处;它的印刷所不单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还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技术力量。

注重发展分支机构,扩大发行范围是“商务”的成功秘诀之一。在开办初期,它就建立了发行所专营批发、零售。开业3年后,着手在各地建立代销处,在各地建立分馆、支馆、分销处,各分支馆都由总馆派人前往经营,听从总馆指挥。

建立一个分支机构就增加一个批零兼营的据点,开拓出一片市场。各分支机构向附近城市的书店发展特约经销处,在批发折扣方面给予优惠,以便借其他书店的人力、物力和店铺做自己的生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自己的发行网络,便于收集市场信息,扩大批发,防止呆滞欠账。

各分支机构就近向外地书店批发本版书,并直接向附近各市县发行教科书。众多分支机构、代销处的建立,使“商务”版书的发行范围不断扩大,成为“商务”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柱。

各大出版机构的决策层都把发行环节视为企业发展的龙头。据《张元济日记》记载,早在民国初期,“商务”就推行寄售这种购销形式,而且在每个城市只物色一家书店寄售,防止太多太滥。1918年3月和12月的日记,均提到发展特约经销处的具体规定。

张元济还很注重新书预订工作,注意运用这种形式开拓市场,通过预订,让读者分期付款。他在《印行四部丛刊启例》中提及该做法的益处:“即可以出书迅速,使读者先睹为快,亦复分年纳价,使购者置重若轻”,这种做法对当代出版发行工作仍有启发意义。另外他还注重批发折扣。由《张元济日记》可知,民国初年书籍定价为出版成本的4倍,一般按对折批发。“商务”版图书在本馆门市零售,可按八折至七折优待读者。这些举措,推动了“商务”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以后其他同类企业的运作方式。《小说月报》也曾经学习这种方法,并且享受到了这样规范而发达的发行网络的优势。

“商务”发行所多采用集中备货的方式,让分支机构勤进勤添。这就把脱销与积压的风险都由发行所来承担,而发行所则采取不断重印,适量备货的办法化解风险。据汪家熔先生统计,1916至1922年“商务”每年度的销售额与年底存货额的比率,平均为1∶1.6,即每销货1元,有1.6元的备货。较为充分的备货,保证了分支机构的添货需要,防止了脱销。为便于对分支机构进行业务指导,保持信息交流的顺畅,“商务”还先后编印了《同舟》、《馆务通讯》、《通讯录》、《同行月刊》等内部业务刊物,管理的规范可见一斑。

除注重分支机构的建设外,“商务”总部的组织建设也很规范。四个部所上设有总务处,领导着北京和香港的两个附属印刷厂以及各省的分馆和学校、东方图书馆等附属机构。“商务”的本部设在宝山路,那里有管理处和编译所、印刷所和装订部,发行所设在河南路,有自己的出版机构,与遍及全国的36个分馆和1000个以上的销售点保持着联系(见后附图一:《商务印书馆的印刷所》、附图二:《商务印书馆的发行所》、附图三:《商务印书馆各分馆和世界书局各分局的设立年代》、附图四:《1931年商务印书馆各分馆设置地点图》)。

如此庞大的发行网络,使《小说月报》可以拥有全国的影响力,甚至延及海外,而这样规模巨大的发行网络对于现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的发展,也构成了巨大的推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文学研究会藉由《小说月报》受益于“商务”发达的出版发行网络与雄厚的资金技术支持,但是身为商业出版企业的“商务”,对于胸怀新文学建设宏志的文学研究会而言,仍有许多的限制和束缚,《小说月报》仍旧要受控于“商务”,如在改变刊物名称、刊登广告、主编换人等方面,甚至在刊物内容方面,都要受到制约。因此,文学研究会一直将《小说月报》视为“代用会刊”,在努力巩固这一影响深远的阵地的同时,积极致力于自己的会刊建设,《文学旬刊》的推出,标志着文学研究会真正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媒介基地。

二、《文学旬刊》的发行策略

在《文学旬刊》的发起运行初期,郑振铎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于1921年3月毕业分配至上海之后,就被聘《时事新报》社,参与编辑当时被称为全国“四大副刊”的该报副刊《学灯》,7月17日正式担任该副刊主编,到翌年1月辞去,参与编辑3个半月(当时编辑为李石岑),主编了6个半月。

参加《时事新报》社工作不足一月,郑振铎就争取到了在该报创办主编一份《文学旬刊》的机会。1921年4月23日,该报以头版的位置刊出《本报特别启事》,宣告将出版《文学旬刊》,并刊出郑起草的《文学旬刊宣言》、《文学旬刊体例》。旬刊于5月10日正式创刊,两年多以后,改为周刊,其名称、版式、出版发行处等,有过多次变动,主编人员也历经多次调整。

《文学旬刊》由创刊到1929年12月22日第380期终刊,在整整8年零7个半月中,除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多月,以及1929年6月至11月内有些脱期外,基本正常按时发行,这在新文学史上也是殊为可贵的。

该刊是20年代最重要的小型文学刊物,它创刊时,“中国文艺界里尚未发现过与本刊同性质的出版物”。与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会刊”的《小说月报》不同,它公开标明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从一开始就基本独立,后来脱离《时事新报》后就完全独立了,可以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月刊相比,它出版周期短,反应快,批评性、战斗性强,就像郑在1921年9月3日给周作人的信里所说的:

《文学旬刊》不得不尽力从攻击方面去做就,《小说月报》出版太迟缓,不便多发攻击的文章,而现在迷惑的人太多(按:指迷惑于旧观念的人),又急需这种激烈的药品,所以我们都想把《旬刊》如此地做去……

同类推荐
  •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 花季的足音:一个留美高中生的精彩故事

    花季的足音:一个留美高中生的精彩故事

    本书是一位高中留学生的成长集,描写了花季少女在美国的留学剪影以及在冰岛等地的奇妙旅行:在纽约歌厅里嗨歌,在宿舍灯下苦读;站在深冬的寒风里,为马拉松参赛者指路;站在冰岛海边,从欧洲一步踏入美洲……这些来自异国的文字,让人有春风扑面之感,酥酥的,暖暖的,让人满眼都是青葱的草地、灿烂的鲜花、歌唱的翠鸟和蓝天白云下淙淙流过的河水……
  • 穿越法兰西

    穿越法兰西

    飞机从北京起飞时,晚点了半个余小时,是日黄沙漫天,有些窒息之状。十个多小时后到了巴黎,天色颇好,东两方的气温相近,而天气如此有别。同行的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及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都是多次来法的,一路并未显得如何兴奋,惟我与春雨兄兴致很浓。一切都是新鲜的。一下飞机,到处是中国人,好像是在中国的南方某个小城,黄皮肤的人已在世界许多角落生根了。不过进入市区时,方觉出是真正的欧洲风情,印象比机场好多了。巴黎的这个机场很旧,不及东京、北京及新加坡那么气派。法国搞现代建筑,似逊于赶时髦的东方人,但到了巴黎市内,才知道法国人不屑于摩天大楼的原因。
  • 商市街 回忆鲁迅先生

    商市街 回忆鲁迅先生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集,创作完成于1935年5月15日,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第十二册,1936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署名悄吟。收入散文《欧罗巴旅馆》、《雪天》、《他去追求职业》、《家庭教师》、《来客》、《当铺》、《广告员的梦想》、《家庭教师是强盗》、《十三天》、《拍卖家具》、《最后的一个星期》等41篇,后附郎华(萧军)《读后记》1篇。
  • 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

    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一大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热血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走向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重温这段历史,总能令人心潮澎湃,读着耳熟能详的一代伟人的名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向警予、李富春、陈毅、聂荣臻、王若飞、李维汉、蔡畅、何长工、徐特立……每每令人肃然起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有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提供了探寻真理、解放思想的途径。它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以及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门推荐
  • 慢慢有阳光

    慢慢有阳光

    性子磨叽,做事慢到抓狂的小乌龟,遇到高冷傲娇,挑嘴挑到天际的白骏马,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是个平凡女孩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达到理想彼岸的励志故事。
  • 我的皇子殿下

    我的皇子殿下

    (女尊+小奶狗+蠢萌蠢萌+一对一甜宠)一场大火,使得年幼的小皇子失了母父,被凤兮带回摄政王府。小皇子单纯又爱撒娇,凤兮无底线地娇宠着。直把好好的小人儿养成了一个软萌软萌的娇气包。世人皆知,杀伐决断的摄政王殿下不通情事,却最怕小皇子撒娇。“姐姐,翎儿手疼。”“来,吹吹……”“姐姐,翎儿饿了。”“走,吃饭……”“姐姐,翎儿困了。”“好,睡觉……”——“姐姐……”“在。”“姐姐……”“在呢!”“姐姐……”“乖,我在呢!”——你是我手心里的宝,是我一生的守护啊!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了不起的盖慈比

    了不起的盖慈比

    讲述我们目睹过的伟大,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意义。讲述一个NBA历史上最伟大球员的诞生,一个叫了不起的盖慈比的男人。开了一本历史新书《北宋之无双国士》已经签约。大家帮忙收藏一下,可以先养着,也可以投资。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理吧?再不济,凭借老爹的名气找个富家女吃点软饭总没有问题吧?资深社畜猝死,重生到欧阳修幼子身上的欧阳辩决定再也不努力了。然而欧阳辩却悲催的发现,凭借欧阳修的薪水,他家在汴京连房子都买不起!于是小小年纪的欧阳辩不得不被迫营业……《恐怖妖卫》会保持每天两更,不会太监,放心。
  • 黑科技研发中心

    黑科技研发中心

    一个位于深山老林中的研发中心,却汇集了全球所有人的目光,只因这里不时流出的一项成果,就引动着全球的神经。让那些有志直播荒野的主播,有了让金属球跟随的希望。那些想去探寻神秘海底的人,拥有了成功的可能。科技改变生活,而王浩只是研究着一个一个科技。核桃书友群,:598645651(无限制聊天吹水)黑科技全订群,群号码:154320499(需要达到一定粉丝值)核桃新书:快把我爸带走。
  • 喂,小哥别回头

    喂,小哥别回头

    2018年的最后一天,他们相遇了,当然那是他们幸福的起点
  • 女子封小页

    女子封小页

    封小页是那么一个温柔可爱,为人着想的人,这是不认识她的人提及到她的时候总是爱用的词语。封小页就是个冷酷无情,残忍恶毒的女人,这是那些曾经爱过她的人提及到她的时候爱用的话。我?封小页?我不过就是一个小女子,一个小女人。
  • 玄学侦探事务所

    玄学侦探事务所

    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诡异的事情,有人说2012地球的时间被重置,有人说1999年隐藏了神秘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我不敢说,但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当时真的有什么事情发生。大家应该都记得,小时候有一首歌叫“爱我中华”,其中一句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但是你现在去搜索一下就会惊异的发现,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而且官方表示歌词从未进行过修改,包括早期的书籍、演唱会等都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这个世界究竟发生过什么,真的是我们所有人一起记错了,还是,有未知的东西影响了我们的记忆......这是一个玄学侦探在世界各地搞事,不对,是破案的故事。建一个书友群:622641622
  • 花道之光

    花道之光

    追逐着冰刀,他夺走了她母亲所有的爱。她堆积了八年的愤恨,正式宣战,他却不顾一切,亲手将她送上神坛!席琰,你要的,我都可以给你。高山我送你上去,深海我带你一起。八年前,母亲为了一生的冰刀梦,带着养子简言之离开了家。从此,她的身旁温暖不再。八年间,她带着执着的爱恨一心想得到两人的认可,却不想两人遭遇海上事故,母亲坠入深海,而所谓的“冰刀传奇”简言之则毅然放弃冰刀,投身娱乐圈!荣耀与毁灭都抵不过生死一瞬。席琰心中觉得可笑,却从不曾停止追逐。她要宣战,向冰刀,向简言之,向自己失去的一切!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全3册)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全3册)

    第一部全景式解密大宋帝国的诗史巨作,揭开一个被铁蹄与悲情遮蔽的惊艳盛世!与世休息,使城市经济领先世界三百年!优容士人,令儒学历经千年后走向巅峰!重文抑武,让后嗣十七帝受尽异族欺辱!战场杀伐,帝王权术,帷幄诡计,传奇秘闻,思想智慧……《大宋帝国三百年》中每一页都充满着动人思想!是治世方略、商战兵法、政治宝典,更是大时代的命运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