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100000027

第27章 视野·方法·精神(2)

因为,“我国当代戏剧,不仅是有别于资产阶级戏剧的社会主义戏剧,而且不应该完全割断民族传统。在我们向外国戏剧中的精华借鉴的时候,还应发展我们的民族风格”。这种不迎合潮流的学术主张,有时让人觉得有些固执,但即使是他的反对者,也不能不佩服陈瘦竹对西方现代戏剧理论的熟谙,那些盲目追逐西方戏剧新潮的人其实对西方戏剧仅是一知半解甚至道听途说。陈瘦竹论及西方荒诞派戏剧在我国的影响时提醒人们,以“反戏剧”面目出现的荒诞戏剧能否在中国博得广大戏剧观众的掌声,还需历史来证明。受时代文化思潮、民族生存状态与传统审美习惯影响,中国当代戏剧应该有别于西方当代戏剧,当然,也不应拒绝借鉴现代戏剧艺术手法。他呼唤中国剧作家不要闭门造车,不一味迎合现状,应该写出雅俗共赏、具有思想深度与精神震撼力的作品,应该创造出我国戏剧的民族风格。

陈瘦竹在戏剧观念上显然具有开放性。他的理论风格表明,他鄙弃偏于一隅的闭门造车,而主张“东张西望”、“兼收并蓄”,这种十分健康的研究心理和开放宽容的演剧视野使他的研究始终处于一个宏阔的活水状态。纵向来看,他研究剧作家和戏剧理论总是具有历史感,具有整体观念,总能揭示其前后联系与发展变化。他在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发表了多篇有关郭沫若、田汉、曹禺剧作的专论,有心的读者若将其置于一体阅读,会发现其前后的贯通与变化。横向来看,陈瘦竹总是将中国剧作家置于世界戏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分析其所接受的中外戏剧传统的影响:他揭示了郭沫若历史悲剧所受歌德、席勒历史剧的影响;分析田汉与唯美主义戏剧、易卜生象征主义戏剧的关系;他指出丁西林主要受英国“境遇喜剧”等剧作影响;他剖析了曹禺创作与奥尼尔、契诃夫创作的关系。这些分析都是论据丰富,分析细致。

如果把“兼收并蓄”看做陈瘦竹悲剧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那么,稍进一步,我们还会触摸到陈瘦竹悲剧思想的两个来源,即:现代西方戏剧美学和中国传统戏曲美学。他在《异曲同工——关于〈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中,深刻地分析了中英两国戏剧传统和爱情表达,从美学层面和社会层面上展开两个爱情悲剧的分析,显示了他深厚的戏剧理论功底和传统文化积淀。这种坚持以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的学术视野,使他的戏剧研究视点高,文化视野开阔,气势宏大。独特的艺术敏感使他分析戏剧总是从艺术角度切入,鞭辟入里。中国话剧研究历来是个薄弱环节,尤其在一个强调政治意识形态统摄的语境下,陈瘦竹学贯中西,坚持中西方戏剧比较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在陈瘦竹的戏剧研究倡导和践行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学者开始逐渐扩展到小说等题材的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三、戏剧欣赏方法的现代性

一般而言,戏剧欣赏停留在对小说方法的评点的层面。由于中国传统小说的评点和文学典型论的影响,戏剧批评和欣赏也大都从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入手,辅以作品的艺术特色的分析。这种小说分析方法忽视了戏剧本身的特征,忽视了舞台、语言、结构、动作等美学欣赏,造成了戏剧批评与小说评论没有区别的局面。尤其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由于各种西方的哲学思潮、文艺理论大量涌进,整个文学批评界陷入了西方理论在中国的演绎场,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等理论直接构成戏剧分析的武器。戏剧研究在获得外来资源的同时,也呈现了机械照搬外来理论的局面。陈瘦竹的戏剧理论批评则是从批评客体的实际出发,在不忽视思想评价的同时,更为突出地强调批评主体所独有的艺术体验。他的许多戏剧见解,都是在对自我的审美体验的书写中逐渐形成并达到理论的高度的。这与国内目前很多学者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套实践的方法截然不同。在《关于曹禺剧作研究的若干问题》中,他没有停留在只对《雷雨》的结构做泛泛的分析,而是凭借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联系易卜生和契诃夫的戏剧做具体分析,以极大的可信性阐明了《雷雨》的结构并不具备民族化和群众化这一观点。

在方法上,陈瘦竹将一系列艺术技巧分析糅合进戏剧研究中,将关于戏剧冲突、戏剧性、戏剧结构、戏剧语言、潜台词等贯穿于动作和悲剧、喜剧、悲喜剧的艺术分析之中,这成为他的戏剧研究的特色。他熟知戏剧特征,坚持从戏剧特性来研究戏剧而不是像通常的文学研究者以研究小说的方法来研究戏剧,以至于将供舞台演出的戏剧解读成小说一样的普通文学读本。陈瘦竹根据自己多年的戏剧欣赏实践,提出欣赏剧本一定要紧密联系舞台特点和观众参与性等方面,应该从“演出的角度来分析剧本”,“必须建立演出观点和培养舞台敏感”。“要分析首先要看剧本。怎样看?我的经验是分三步:一、竖过来看;二、拆开来看;三、合起来看。”他联系《哈姆雷特》的脚本和演出解释了自己的审美体验。所谓“竖过来看”,就是要求读者阅读剧本时不断地想象舞台演出时的情形,并且最好朗读,“尽可能地像演出一样带着表情和动作”。“拆开来看”,是要对剧本的整个情节发展过程进行逐场逐节的体味和研究,这样方能对各种各要素间的联系和变化进行较为准确的把握。“合起来看”,则是“将各场各幕中的戏剧冲突贯穿起来,将主题思想的各个侧面集中起来”,从而得到对戏剧形象的完整具体的理解。在分析曹禺的戏剧《雷雨》时,他把完整的《雷雨》解开来,把一些关键的连接点拆开后,又装给人们看。

他分析,曹禺怎样通过鲁贵哄骗威吓女儿四凤,在父女两人的对峙中,把叙述和动作紧密结合,即使“现在的戏剧”动作向前发展,又巧妙地交代了繁漪与周萍“闹鬼”的隐情;他指出,曹禺为了使周朴园发现侍萍,怎样安排繁漪为老爷找雨衣而被支下场,然后又利用旧雨衣使周朴园和侍萍相会,以便他们相互发现,等等。总之,他将中国古代小说的感悟式点评与西方戏剧结构的推理相结合起来;对于剧本中的精妙处、闪光处,乃至剧作家的捉襟见肘处、疏漏处,他都一一加以指点。读者步入这个辉煌的艺术殿堂,虽然不免眩目、惊异,但却循着那高明的导引,便能从那光芒的背后,发现那精心构建的玄秘和技巧,因而被吸引,被震慑。

同时,陈瘦竹又吸取中国传统小说的点评方法,以中外戏剧比较的视野开展中国现代剧作家研究。他认为,丁西林“善于运用机智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塑造出别具风格的、优美动人的喜剧形象。他使我们感到笑的喜悦和笑的批评力量”。老舍是“语言艺术家,运用流利生动的北京话,三言两语就能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他有丰富的小说创作经验,善于叙事和穿插,能够综合丰富的生活现象,创造新的结构形式。他有喜剧才能,他的剧作常使观众和读者发出笑声。他揭露敌人,引起我们发出幽默的笑;他歌颂正面人物和可喜现象,引起我们赞美的笑……在创作传统的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之外,还创造一种赞美的或愉快的喜剧,这是他在喜剧创作上的新贡献”。在同是抒情诗人的剧作家中,陈瘦竹还区分了郭沫若和田汉的不同特征。他认为,郭沫若喜写历史题材,而田汉剧作常富于传奇色彩,他们的剧作都富诗意,郭沫若剧作的诗意以雄健见长,慷慨悲壮,“而田汉剧中的诗,以委婉见长,情深意远”,而且,田汉剧中的诗意常含有感伤的情调和热情的梦幻,特别的罗曼蒂克而自成一格。这些精到的点评和宏阔的视野体现了他对民族传统和戏剧理论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陈瘦竹的戏剧欣赏方法,集中国传统戏曲和小说的感悟式点评与西方宏阔精密的理论结构分析为一体,充分考虑到戏剧本身的特征,包括舞台效果、戏剧语言、动作与冲突,将戏剧欣赏真正与观众的接受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他对戏剧美学的深刻体验和独到把握。他的方法,对于今天从事戏剧批评和欣赏的我们来说,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反而愈显其现代性的一面。今天,由于传统文化的隔阂,西方戏剧理论的历史探源也显得薄弱,理论的当下性,呈现的只是戏剧研究的一些流行理论的话语爆炸。很多戏剧研究只是从理论到理论,或者面对具体的戏剧作品而用西方理论来加以套评,观众却陷入一团雾水,导致在很多戏剧批评和欣赏作品中,术语来自戏剧领域,而批评形式又来自于小说等领域,舞台被严重虚化、淡化。陈瘦竹的戏剧欣赏,主张将戏剧拆开来,将一个个舞台冲突、动作展示给观众,然后又合起来,给观众以整体的美学感受。分析的语言是舞台上的语言,动作是舞台上的动作,冲突是舞台的核心,这样戏剧才赢得了它本体的美学地位。活跃在今日现代戏剧研究界的中青年学者,都曾从陈瘦竹的现代剧作家专论中汲取营养,学习到话剧研究的学理与治学方法。

陈瘦竹近五十年的戏剧理论研究,给我们留下的是他那宏阔博大的研究视野,是他融入自己生命的戏剧体验和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一生坚持戏剧艺术追求的精神。八十岁高龄的他在视力极弱的情况下,坚持躬耕于戏剧园地,践行他的戏剧追求与精神,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同类推荐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主要回忆其成长的经历,带有自传的性质,笔调是温馨的,情感也是真挚动人的。一直被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野草集》是鲁迅先生的另一代表作,鲁迅说他一生的哲学都在这部集子里,因此我们编这本书,责无旁贷地收入了《野草集》。另外,为了全方位展现鲁迅,让青少年循序渐进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我们还从他众多的文章里精选了数十篇佳作。
  • 缪斯情结

    缪斯情结

    本书收《当代小说的人生意识》、《社会形象与典型精神》、《诗自妖娆趣自高》等40余篇文学评论。
  • 文化立场与叙事策略:中国现当代作家个案研究

    文化立场与叙事策略:中国现当代作家个案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著作,书稿从文化叙事的角度切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探究文学背后的作者态度和社会现象。出于对作家文化选择和叙事策略的兴趣,作者从众多作家中,选择了沈从文,钱锺书,汪曾祺,梁晓声,迟子建,陕西作家群作为我的观照对象,通过文化学视角,叙事学视角入手,解读作家及其作品,彰显他们作品丰富的文化内蕴和审美表现,研究作品的叙事策略,探究他们对中西文化、新旧文化、乡土都市文化、精英大众文化等的态度。
  • 传承与创新——历届天津相声节理论研讨文集

    传承与创新——历届天津相声节理论研讨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相声得到长足发展,表现之一为相声名家极多。如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马三立以及后来者刘文亨、高英培等数十位名家则在各区曲艺团里领衔献艺。天津不但出名演员,还出名段子。如高玉峰、谢芮芝创作的《文明词》(后改名《西江月》)、张杰尧创作的《关公战秦琼》、张寿臣创作的《夸讲究》《地理图》《巧嘴媒婆》《贼说话》……太多太多的传统段子出自天津,并都是久演不衰的段子。而且,专演相声的茶馆也很多,分布在各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天津仍向全国奉献了王佩元、常宝霆合说的相声《挖宝》。当然,它也没有逃过在那时候所有的相声茶馆全部关闭的厄运。
  •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3卷)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3卷)

    本书是当下中国散文诗创作精彩状态的年度展现。既有老一辈散文诗作家的年度佳作,更加注重了活跃在散文诗坛中青年散文诗人的年度力作。既有主流报刊的重要作品,又有地方报刊的精品,同时关注了海外报刊和网络平台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散文诗创作的年度状态和发展走势,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权威性,是散文诗不可或缺的年度档案,值得阅读和收藏。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活着,一件如此幸福的事

    活着,一件如此幸福的事

    她从小下肢瘫痪,却以手代足,时常爬出去洗衣服,爬着扫地,偷偷地帮妈妈做饭。她苦心自学,一铺炕,一扇窗,一本字典,成了生活的所有内容。在樊笼般的生活里,她独自释解心灵,与影子共舞,与窗口为伴,视小鸟为友,一个人大声朗读,让声音陪伴自己。她没黑没白地做刺绣,双眼累得红肿充血,脊柱弯的疼痛,但绣出精美手工艺,为自己赢来收获的喜悦。她的坚强和微笑,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心怀感恩,对生命充满热爱,她一路微笑前行。本书作者讲述了残疾女孩感悟生命、释解心灵、感恩生活的心路历程。
  • 人间四月

    人间四月

    我现在都清晰地记得四月给我讲这些话时的神情——目光空茫,语气淡淡的,带着怅惘,有一句没一句的。哪怕我有一个语气词的回应,都会搞得她神色慌张,戛然而止结束话题。但也有些时候,她就坐在我对面,话讲着讲着讲成了自说自话,越说越流畅,越说越恣意张扬,连脸上的五官表情都随之生动起来。我于是想到,就像主动送我那些旅游纪念品和食品一样,四月一定也是想把自己的心事、秘密,作为礼物,郑重地都交给我,用以表达亲近和信任。这就跟送那些礼物一样,送出之前,我相信她未必不花心思、动脑筋,可当着我的面和盘托出时,却每每故意表现出轻松、随意、漫不经心的样子。
  • 调教王爷

    调教王爷

    因为一场误会,她穿越了时空,紧接着就被逼迫,嫁入了殷王府,成了一个陌生男人的王妃,还是一个不被喜欢的王妃。几日后,另一个女子找上门来,嚣张的命令她:“把他还给我,我才有资格做他的王妃!”只是世事难料,男人送走了女子,拉着她一路逃亡,在路上,他们一点点的了解、信任,乃至知心。在她以为会幸福的时候,却变故陡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流光不知意

    流光不知意

    如果命中注定千万次轮回,换不回一场相守的缘分,是否愿放下最初往生的执念,流光许得归梦同,此生只愿相思不相负,守一场情终……
  • 深瞳

    深瞳

    暮色下的似水城如同一只安静的巨兽,偶尔可以听见它微微的喘息。黎斯走入了弄堂,月光已经开始落下了。弄堂深处招摇着一块门匾,用鲜艳的红色涂抹着几个字:“有来客栈”。“捕头,在这里了!这里了!”黎斯刚刚迈入,年轻捕快吴闻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招呼了。两人穿过一条狭窄的走廊,来到尽头的一件客房,吴闻突然停转身望着黎斯,有点兴奋道:“捕头,你一定没见过这样的凶杀案,真的很令人吃惊!”
  • 这个家伙无敌了

    这个家伙无敌了

    地球文明在一瞬间被游戏入侵,颠覆整个世界的文化。本是一条咸鱼的宁帆,在一秒钟就变成了无敌的存在。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 仿佛

    仿佛

    饥饿会让人发疯,也会失去一切激情。确实是这样。乡村漫画家刘德朴以往很能和自己聊,像一个神经病似的,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或许与他从事艺术创作的行当分不开。但曾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忽然迟钝起来,也不知道是因为最近心情不好所致,还是饥饿造成的。总之是,原来内心可以分出的几个自己,互相唠叨得昏天黑地,现在都不知道龟缩在哪里去了,只剩下一个原装的老化了的自我,被去娘家已经住了半个月的老婆撂在家里,每天肚子空落落,饭也懒得做,瞟了眼墙上镜子里自己的那张脸,都菜黄菜黄的了。于是苦笑一下,暗自自嘲了一番,就去做饭了。
  • 南柯未歇

    南柯未歇

    雾山别院,远眺亭绵雾绕山,红纱焰云,白蘅生负手而立,似在欣赏这日出美景,如若有人看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