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800000002

第2章 成“都”: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1)

成都,一个辉耀历史、理想高远的名字。

这座数千年的历史名城,当我们翻开她的一页页历史,满眼都是她那尘封已久的光荣与梦想。

而现在,光荣与梦想仍在延续……

第一节历史名城的成“都”之路——历经沉浮,几许遗憾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在有确切记载的成都2300余年的历史中,城址从未变更,在中国城市史中唯有苏州可与之相媲美。而成都更是几乎没有改变城市的基本格局,连“成都”一名也基本没有变动过。“成都”的数千年一系,传承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基因,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造就了今天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

“都”之意义,可谓丰富,既可以指一国之首都,也可以指在一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当然据史实来看,我们这里更多取的是后一种含义。所谓历史名城的成“都”之路,即成都作为历史上的著名城市,始终在为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而努力。虽也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如今看来,其梦想并未能完全实现。虽然成都的历史已经远去,但她留下来的经验教训仍然值得深思,对于今天成都的成“都”之路仍然具有借鉴作用。

一、开国上古:经过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的发展,成都逐渐成为蜀文化中心

1.三星堆文化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成都平原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距今7000—8000年的时候,成都平原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广汉三星堆遗址,它是商代蜀王国都城的废墟,其第一期文化遗存的绝对年代距今4000—5000年,发现有原始的木骨泥墙式房屋,居民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三星堆文化揭示出蜀文化的发展脉络,表明在商代古蜀业已进入文明时代。而比其稍晚的十二桥遗址则展示了成都早期城市起源的历史进程,并表明成都是除三星堆之外的又一个蜀文化中心。

2.金沙文化

与三星堆文化一脉相承,金沙古城已经具有了高度的文明形态,其出土的玉戈、玉钺等礼器与中原同时代文物一致,说明其与中原文化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当时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古文明的起源中心,成都平原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二、“天府之国”:自修建都江堰之后“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逐渐崛起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都会,迎来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1.先秦时期

商代成都已开始向早期工商业城市方向发展,到东周时,成都已经是商贾云集,拥有“国之诸市”,成为了地区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和西南地区内外贸易的枢纽。

公元前316年秦灭古蜀,设蜀郡。蜀郡守张仪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郫都、临邛三城,“仪筑成都,以像咸阳”。至此,成都城市正式建立,在规模、格局和建置等方面均与秦都咸阳相同。

由于成都平原河道密集,水患相当严重。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311年修建了都江堰,同时又“穿(指疏浚)二江(指郫江、检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侵,百姓享其利”,形成了集灌溉、运输、防洪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工程,不仅防止了水患,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成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之后,成都繁华程度超过“天府陆海”关中,成为“天府之土”。《华阳国志》记载都江堰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此外,秦时大量移民入蜀,极大地推动了蜀地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的繁荣景象。

2.两汉时期

成都人口聚集出现高峰期,人口数一度仅次于长安,居全国第二。蜀汉时,中原连年战乱饥荒,四川虽有短暂破坏但多数时期仍保持安定,因此人口仍在增长,“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成都已有“都会”之称。另一方面,随着商业贸易的日益繁荣,成都经济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为古代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中心,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成都的冶铁、制盐、丝织、漆器等都在全国享有盛名,纺织业也十分发达,为全国纺织中心之一。

在天府之国已然形成,城市工商业兴盛,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基础上,两汉时期成都的文化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一方面,成都在文学方面的人才优势开始显现,出现了名满天下的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和扬雄。司马相如才华横溢、妙笔生花,堪称当时天下第一文人。而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扬雄加上王褒、严遵,均“以文辞显于世”,四人并称汉文学的蜀中四大名家。另一方面,成都的学术研究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西汉时的蜀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天文历法的专家,时人称道“天数在蜀”。在史学研究上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扬雄写有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蜀王本纪》,陈寿则写下了著名的《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被列为上品和史家楷模。可以说当时成都是汉大赋的故乡,古天文学的重要中心,是西南的文化中心,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3.魏晋南北朝

成都成为全国丝织业重要中心,与广都、新都并为三都,号称名城,此时的成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程度。

西晋左思写有著名的《三都赋》,风行一时,以致洛阳纸贵,其中《蜀都赋》可看做当时成都的写照。“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帀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布有橦华,面有桄榔。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三、“扬一益二”:隋朝建立至两宋时期,成都的城市经济文化呈现持续繁荣局面,为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1.隋唐时期

自隋王朝建立,天下回归统一,成都经济臻于兴盛,与扬州一起成为“号为天下繁侈”的代表城市,“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可见此时成都的经济繁华和文化昌盛程度已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扬州。而唐代卢求的《成都记》更是盛赞当时成都罗锦之丽,伎巧百工之富,大大超过了扬州,应该算“天下第一名镇”。事实上卢求的话并不算夸张,唐中期后成都的经济和江南同为唐王朝财赋的两大支柱,武元衡在其诗作《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序》中就说“时号扬益,俱为重藩,左右皇都”。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收入主要靠成都地区,当时成都的财赋收入已经占中央收入的大半,远远超过了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

此外,唐时,成都和扬州是全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地方,成都也成为著名的造纸中心和全国重要的雕版印刷中心。

与此同时,成都的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迎来了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自初唐开始,许多诗人就或多或少地和成都扯上了关系,著名文人李调元就曾说“自古诗人例到蜀,好将新句贮行囊”。开一代诗风的陈子昂出生于成都东部的今射洪县,杜甫曾称赞他说“有才继骚雅,哲臣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将他与屈原、司马相如和扬雄相提并论。而唐代最负盛名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都跟成都有莫大的关系,李白出生于蜀地,在蜀中度过了其青少年时代,彼时的李白已经显露出“可与相如比肩”的才华。而杜甫则因避乱在成都生活了多年,他在成都和川东奉节创作了430余首诗歌,占到他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

成都佛教圣地大慈寺为唐玄宗幸蜀时所修建,拥有全国数量最多而且艺术价值最高的壁画,是一座价值连城的艺术宫殿。其壁画为天下之冠,“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慈寺之盛”。

2.两宋时期

北宋时成都户籍人数居全国首位,为除汴京外第二大都会;至南宋,仍“繁盛与京师同”。

两宋时期,成都的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据记载,当时成都每个月都有大型的集市,正月是灯市,二月是花市,三月是蚕市,四月是锦市,宋代成都的丝织业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如四川成都府路的官营织锦院,据费著《蜀锦谱》所记:“设机百五十四,日用挽综之工六十四,用杼之工五十四,练染之工十一,纺绎之工百十一,而后足役。”五月为扇市,六月为香市,七月为七宝市,八月为桂市,九月为药市,十月为酒市,十一月为梅市,十二月为桃符市。宋太祖平蜀后,曾将成都锦工数百人迁到京师,设机锦院,宋锦技术因此得以飞速发展,以至冠绝古今。

此外,北宋时成都各地商人云集,购买“蜀中宝货”,为适应商品交换需要,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而宋代成都文坛也兴盛非凡,“文学之士,彬彬辈出焉”。其中以成都府南的眉山“三苏”(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最为著名,父子三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苏轼最为卓逸超群,他博学多才,在诗、词、赋、文、书、画诸领域,均是独树一帜的开派宗师,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文学艺术大师。

四、历经劫难:经历宋元之际和明清之际两次大规模战乱,成都遭受空前洗劫和毁灭性破坏,城市地位逐渐衰落

1.元代

蒙古军入川,“郡城焚荡”,成都经济衰落,城市地位下降。

端平三年(1236年?)十月,蒙古军队攻陷成都。锦城遭灭顶之灾,“昔之通都大邑,今之瓦砾之场;昔之沃壤奥区,今之膏血之野。青烟弥路,白骨成丘,哀恫贯心,疮痍满目。”

元代成都经济发展受到战乱影响,交通和商业都主要是为政府服务,民间的商品经济活动日渐衰微。连曾长期处于全国中心地位的纺织业也都呈现出衰落之势,和前代相比,规模相差甚远。元末,战火又起,处于萎缩状态的成都城市经济完全凋敝不堪。

2.明代

成都城市经济有所恢复,为全国30余个著名工商业都会之一。与省内外贸易往来频繁,“南则巴蜀,成都其会府也。绵、叙、重、夔唇齿相依,利在东南,以所多易所鲜”。然而正当成都经济开始重新走向繁荣时,明王朝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最终在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夹攻下土崩瓦解。在长达数年的战乱中,成都经济一落千丈,经济地位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3.清代

明末清初由于遭受史无前例的战乱破坏,成都城市“举城尽为瓦砾”。其中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大西政权崩溃时张献忠在成都进行的大屠杀对成都的破坏最为严重。他离开成都之时为了不让清军占领成都,又下令焚城,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人民伤亡惨重,流离失所。曾经名噪一时的“喧然名都会”有五六年时间竟然绝了人烟,“惟见草木充塞,麋鹿纵横,凡市廛闾巷、官居民址,不可复识。”

从康熙年间开始,清政府施行了休养生息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以大量优惠政策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大量各地的移民进入四川后,社会经济开始复苏,成都很快恢复了勃勃生机。

清朝后期,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向内地渗透。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外国人取得了在长江上游通商和在重庆侨居、投资工矿业的特权。川东门户重庆开埠后逐渐成为了四川近代商品经济中心,而成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步伐极为缓慢。重庆开埠后,成都的传统贸易中心商品经济优势丧失殆尽。

元明清时期,成都在全国的地位大大下降,远远不及汉唐时期。成都对全国的经济影响逐渐减弱,从全国性的经济中心下降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明清时期全国有北京、苏州、杭州等八大商业城市,而成都未能跻身其中,“扬一益二”的荣光已渐渐远去了。传统的蜀锦、蜀绣丝织业均趋向衰落,被苏、杭后来居上。在文学方面,无论是在著名文学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和之前文赋纷华的唐宋相提并论。成都的文化中心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而到了清末,地处封闭的内陆以及千百年来的自然经济传统,使得作为旧式消费城市典型的成都失去了活力,愈来愈显得暮气沉沉。

同类推荐
  • 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

    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对山东省情的研究和调查研究成果的运用,服务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编印了《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一书,收录2015年度省委、省政府组织完成的若干重要问题调研报告,省委政策研究室等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完成的重要研究报告,以及各市委政策研究室完成的重要研究报告,供各级领导干部和政研工作者学习参考。
  •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本书是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项目,主要内容是从学校生活主体的儿童的视角关注学校管理应该如何改进与创新,并结合项目实施的经验,给与学校管理如何改进与创新以实际的指导,可与已出版的《爱生学校与学校管理》成为姊妹篇。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

    教育一直是我们大家所重视的。全书汇聚了教育的精华,讲述了古代的教育、中世纪的教育等不同时期的教育,以及世界著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热门推荐
  • 成为炮灰之后

    成为炮灰之后

    别人家的宿主都是勤勤恳恳的完成任务,而我的宿主,哦,不不不,她不是宿主她是女王大人,还是分分钟能上天的那种。系统感觉心很累,自己选的宿主,哭着也要继续下去。但是为什么总有刁民想要谋害(攻略)自家的女王大人哩,系统表示辣眼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01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01中篇小说卷)

    本书内容包括:铁凝秀色、刘庆邦鞋、红柯美丽奴羊、王安忆从黑夜出发、江曾祺三列马、邓一光狼行成双、洪峰戒指、徐小斌若木、鲁羊在北京奔跑、孙方友打工妹菊、贾平凹梅花、刘玉堂一头六四年的猪等。
  • 述而批评丛书:追随巨大的灵魂

    述而批评丛书:追随巨大的灵魂

    只有允许那些巨大灵魂作为向导的人,才能听见前路传来的歌声。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到金宇澄的上海,“城市”一辑的文章始于文学文本,终于文化探讨。“她们”一辑是关于女性的表达与被表达,“人民”一辑的目光则投向底层文学。三个维度,不仅仅是蒐集旧作,更是新的展望。《追随巨大的灵魂》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城市”为题,探讨文学如何书写城市,并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研究,包括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的书写、金宇澄与吴亮对上海的书写等,同时也探讨更宏观的文学写作与城市现代性的问题;第二部分以“她们”为题,主要是对女性性别意识、女性作家、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第三部分以“人民”为题,探究关于社会普通民众的“底层文学”,也有对现实主义写作等问题的探讨。此外,作者对上海的文学与文化也给予了一种特别的关注和思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洪荒之穿越诸天

    洪荒之穿越诸天

    盘古开天,太初有道,神与道同!诸神黄昏过后,神道陨灭,仙道崛起,世人只知仙,何其有人知神与魔呢!我是神,也是魔,来到洪荒世界,却又游走于诸天万界,追寻着最为古老的秘密!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亢龙寻道

    亢龙寻道

    讲述志同道合,兄弟齐心,人际间分合际遇无一不是衡量着抉择的耐磨度,在众多可圈可点的经历里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