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000000010

第10章 言论史上的胡适(3)

《努力周报》采用了当时期刊出版中较为典型的版式:四开报纸大小,横分四栏竖排文字。此前1918年创办的《每周评论》和此后1926年创办的《生活》周刊,亦都采用了这种编排形式。在第1期上,胡适撰有一首《努力歌》,作为发刊辞:

“这种情形是不会长久的。”/朋友,你错了。/除非你和我不许他长久,/他是会长久的。/“这种事要有人做。”/朋友,你又错了。/你应该说,/“我不做,等谁去做?”/天下无不可为的事。/直到你和我——自命好人的——/也都说“不可为”,/那才真是不可为了。/阻力吗?/他是黑暗里的一个鬼;/你大胆走上前去,/他就没有了。/朋友们,/我们唱个《努力歌》:“不怕阻力!/不怕武力!/只怕不努力!/努力!/努力!”/“阻力少了/武力倒了!/中国再造了!/努力!努力!”/

由此《努力歌》可见,尽一个合格知识分子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不能对国家的休咎盛衰、政治的清明浊秽袖手旁观,是胡适创办政论刊物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他期望能通过舆论呼吁来努力干预政治,进而监督乃至引导政治走出泥淖。这从《这一周》栏目中可见一斑。

从第7期开始,胡适在《努力周报》上独辟《这一周》政治评论栏目,表达对时政的直截意见。该栏目除零星的中断外,一直坚持到休刊,在该刊诸栏目中最为长久。它地位十分突出,占据第一页头条,而且往往占了整个第一页,这使该刊具有很强的新闻性。有论者指出:《这一周》对于中国新闻期刊的言论栏目具有开创性。胡适对这一栏目很是重视,日记中多次出现与之相关的记载:1922年6月8日,“在家作‘社论’,拟创设‘短评’一体,但很不容易做”;6月16日,“又赶成短评几则”;7月4日,“作了两段时评寄回去”;7月15日,“昨夜勉强续成时评几则付印,内有两则颇重要”;7月20日,连生病卧床时都“闭着眼睛口述时评三则”;11月23日,“今天《努力》缺稿甚多,作时评几千字”。

胡适共为这一栏目撰写了67则短评,其中有数则正面对国民党提出批评,引发了双方首次思想冲突。1922年,在6月19至25日的《这一周》中,他对孙中山的革命策略第一次提出公开批评;在7月17至23日的《这一周》中,他在《旧道德的死尸复活》的题目下,对国民党的文化观念与政治哲学发起了一次更严厉的批评。这一则短评“惹起了《民国日报》一个月的攻击”。8月14至20日的《这一周》中,胡适研究他们的“驳论”之后,对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与性质提出质疑,导致双方的冲突升级。8月28至9月3日的《这一周》中,胡适又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孙中山和国民党提出“一个忠告”。这次冲突导致国民党对胡适以前的看法完全改变,甚至孙中山本人亦很不满意。这也为后来更为严重的思想冲突埋下感情因素上的伏笔。短评中,亦有数条对共产党人提出批评。胡适以外,参与编辑工作的高一涵、张慰慈、丁文江等也写过《这一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周》为时人关注,第73期《努力周报》上它的暂缺,还曾使得该报招致批评。“最近在十月七日出版的第七十三期,把首栏《这一周》也删除了,先生试想,在十月一日至十月七日这一周中,中国发生了怎样的事情?曹锟倚仗了金钱势力,攫得了所谓大总统;吴景濂带领了狐群狗党,滥造了所谓宪法;这对于中国和中国国民将要发生怎样的影响?拿‘努力’做标帜的《努力周报》竟可缄口不谈一字吗?”邵力子:《记者致胡适之先生的信》,《民国日报》,1923年10月12日。

1953年,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印行《胡适文存》四集合印本,《我们的政治主张》、《我的歧路》、《一个平庸的提议》、《这一周》等《努力周报》时期的政论皆被删去,李敖曾据此写了一篇《从读〈胡适文存〉谈起》进行批评,认为许多“胡适思想”都被大刀阔斧地删去。虽然胡适曾自述这是“为了稍稍节省排印费”,但是考察当年的时空环境与被删文章的内容,个中缘由并非如此简单。胡适对于这些政论其实很是“敝帚自珍”,在1926年4月24日致傅斯年的信中,他曾写道:“很少人能赏识我的政论,我却自己很得意,所以编《文存》二集时,把《努力周报》的长短政论都收进了,很惹一些人笑话。”1958年1月24日,胡适致信编撰《胡适文存索引》的童世纲,亦指出:“这六十多篇短评,在当时确是十分用心血的,现在我颇觉得删了《这一周》是可惜的。所以我现在盼望你试为这六十三篇做一个分题索引,如果不太费时间!”因此,这些文章被删,可能主要还是因其当日颇具锋芒的批评,三十余年后国民党当局对此仍不能释怀。

《努力周报》时期,胡适的政治主张是提倡“好政府主义”——呼吁好人出来办政府,逐步把政治引上轨道。这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中有系统的呈现。早在该文之前,“好政府主义”其实已见于胡适的言论之中。1921年6月18日,胡适对当日来访的安徽籍旧国会议员汪建刚说道:“现在的少年人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一种时髦东西,这是大错的。我们现在决不可乱谈无政府;我们应谈有政府主义,应该谈好政府主义!”他还特地在“有政府主义”与“好政府主义”下加上黑点。同年8月5日,胡适在安庆的演讲中,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好政府主义”,这是他“第一次公开的谈政治”。这一年的10月4日,胡适在充溢政治激情的《双十节的鬼歌》一诗中,还正式提出“造一个好政府”。

1922年5月11日,胡适写出《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他在当日的日记中称:“做一篇《我们的主张》,是第一次做政论,很觉得吃力。这本是想专为《努力》做的;后来我想此文颇可用为一个公开的宣言,故半夜脱稿时,打电话与守常商议,定明日在蔡先生家会议,邀几个‘好人’加入。”次日在蔡元培家开会,赞成这个“政治主张”并愿意签名的共有以下16人——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陶知行(即陶行知)、王伯秋、梁漱溟、***、陶孟和、朱经农、张慰慈、高一涵、徐宝璜、王徵、丁文江、胡适。14日,这一政治意见提纲全文刊登于第2号《努力周报》。5月15日《晨报》以及5月18日《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也相继刊载。

该文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政治改革的目标”。“好政府”这个目标应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第二,“‘好政府’的至少涵义”。“在消极的方面是要有正当机关可以监督防止一切营私舞弊的不法官吏。在积极的方面是两点:(1)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2)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第三,“政治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要求建立一个“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一种“有计划的限制”。第四,“政治改革的唯一下手功夫”。“做好人是不够的,须要做奋斗的好人;消极的舆论是不够的,须要有决战的舆论”。第五,“我们对于现在的政治问题的意见”。具体有六项:(1)南北问题必须解决,只可召开南北和会议会;(2)议和,恢复1917年解散的国会等四条件;(3)裁兵;(4)裁官,实行“考试任官”制度;(5)改革选举制度;(6)财政主张——彻底的会计公开,统筹预算,平衡收支。

这种知识界名流以集体联署的方式公开提出“好政府主义”,如同投石于一潭死水之中,引起巨大反响。北京有7所高校的校长公开在《努力周报》发表联署声名,支持这一主张。5月25日,胡适“费了一天功夫”整理来稿之后,挑选出14篇可登之文,发表在将出版的第4号《努力周报》之上。看了这些文章之后,胡适“颇有感触,做了一篇《后努力歌》”,强调:好社会与好政府、教育与政治、破坏与建设都是互为因果的连环,解开的唯一办法就是努力或干。无论赞同与否,围绕这一“主张”展开的讨论相当热烈。邵力子接连在《民国日报》发表几篇评论、随感;李剑农在《太平洋》杂志发表回应的政论;周恩来在第6号《少年》杂志上也发表一篇《评胡适的“努力”》,署名“飞飞”。《我们的政治主张》后来被视做中国“‘自由主义’观点的第一次系统的概括”,有论者指出:该文意义“远远超过了它发表时的那个时代”;它所提出的种种设想和目标,“以后很多年都是自由主义政治态度的重要特征”。

1923年10月7日,胡适约请《努力》社同人在旅馆吃饭,做出两项决议——“(1)《努力》暂时停办,俟改组为半月刊或月刊继续出版,《读书杂志》不停。(2)我此时暂不回京授课。二事皆以我病体未痊为言,不关政事。”此处,“病体未痊”并非只是托词。这些忙碌的读书人,维持一份周刊的定时出版,确会力所不逮;尤其是不少列名编辑的人不在北京,只是时常寄些稿件来而已。胡适常常需要“一人包办”刊物的编撰工作,直到1923年4月南下上海、杭州养病,才由高一涵、张慰慈以及陶孟和夫妇接替他的工作。但是,“不关政事”则有欲盖弥彰之嫌。因为虽然花了很多精力,但令他们沮丧的是:“谈政治”没有起到预先期许的效用,衰朽的现实政治并未改善丝毫。10月21日,他们宣布《努力周报》暂时休刊时,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我们谈政治的人,到此地步,真可谓止了壁了”。同时,他们还表示“我们今后的事业,在于扩充《努力》,使他直接《新青年》三年前未竟的使命,再下二十年不绝的努力,在思想文艺上,给中国政治建筑一个可靠的基础”。

其实,早自1923年3月25日,在胡适对他们自己的政论生活加以解嘲之后,《努力周报》便渐渐朝着一个新的方向——“思想的革新”——去努力。《新青年》由“谈文学思想”始,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之下,以“谈政治”终;《努力周报》由“谈政治”始,却因“反动的政治”无奈地离开政治,最终以“谈文学思想”终。兜兜转转,又回起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责任意识强、秩序观念重、不好走极端的自由知识分子,在所处的恶劣时空环境之中,难以抉择以政治变革还是以思想变革为先,只能徘徊于“谈政治”和“谈文学思想”之间。这种在“歧路”前的摇摆固然体现了他们改造社会方案的不切实际性,不过,亦有论者指出:这也不失为执著的一种表现——“摇摆固属无奈,却并非毫无意义。选择摇摆本身是需要勇气的,每一次摇摆,不仅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也意味着为论敌或政治的攻讦提供了话柄,没有超常的勇气或良好的心态,如此的抉择是不可想象的。此外,摇摆与止步是有本质区别的,摇摆不只意味着放弃,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不得不放弃虽然会对其信心构成打击,但勇于再度选择,则表明他们并没有因此推卸对社会应负的责任,没有动摇秩序至上的观念,没有丢掉改造社会的信心。”

《努力周报》停刊后,此后整整一年的时间,胡适与朋友们通信讨论、积极筹备它的复刊:已初步拟定改周刊为月刊,由张奚若协助编辑工作;各个方面的文稿已定下主要撰稿人;和商务印书馆签订了发行的契约;还向热心的读者发布了《努力月刊》即将出版的预告。1924年9月9日,胡适在致《晨报》副刊的信中,指出“今日政治方面需要一个独立正直的舆论机关,那是不消说了,即从思想方面来看,一边是复古的混沌思想,一边是颂扬拳匪的混沌思想,都有彻底批评的必要”;因此“虽有事实上的种种困难,我可以敬告爱《努力》的朋友们,《努力》终要继续出来的,现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然而,由于在经费、人员、是否与商务合作以及出版地点等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胡适复兴并改造《努力周报》的期望最终落空。此外,他的一批朋友王世杰、陶孟和、陈源、徐志摩等人筹办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文艺、哲学、教育、科学诸方面的综合周刊《现代评论》,于1924年12月13日在北京创刊。胡适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复兴《努力周报》的必要性大为降低。

概言之,仅出75期、存在时间不过一年半的《努力周报》,其发行量颇为可观,曾达到8000份;社会意义更是不容低估:它的诞生象征着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首度聚集,作为社会中间性力量的自由知识分子开始相对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胡适的自由主义政论固然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与传播力,但在其时“失序”的环境之中却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过,胡适“忍不住谈政治”的努力并没有付诸东流,正如他在宣布暂时休刊时所强调的——“我们深信,有意识的努力不会白白地浪费掉的”。

同类推荐
  •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

    本书是介绍庄子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庄子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作者论述了庄子智慧在启发心灵方面的价值,指明了当今社会,人们如何运用庄子智慧去顺应自然、认识自我、透视人性,在自主自足中圆满人生。作者还讲述了许多西方人士吸纳庄子之言、善加应用并获益良多的实例,中国读者读来会自发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由衷自豪感和深切共鸣。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一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解“方”与“圆”的内涵以及攻略,让人们对这种哲学有所了解;中篇解决职场中的“方之道”与“圆之术”,从与领导、下属、同事与客户的相处说起,针对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读者领略内方外圆智慧的魅力,学会与身边的人融洽地相处,从而获得领导欣赏,获得下属尊重,获得身边同事的信赖;下篇讲解交友之道,办事之道,教会人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建立丰富的人脉资源。同时,学会在困难时刻巧妙地求助别人,助自己度过难过。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关系至为密切,本书将向中外读者重点介绍,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在推动民主仁政、提升道德人文素质、促进良性竞争、辅助法治和道德正义以及推动和谐外交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热门推荐
  • 妈咪,投降吧

    妈咪,投降吧

    她是白氏集团的大总裁,精明干练,雷厉风行,在她面前,就算是男人也要自叹不如。他是裴氏的大少爷,揣着一副无害的面孔实则腹黑无比。他是裴家的小恶魔,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肚子里和他爹地一样黑,从见到她起就想着把她拐回家做妈咪!第一次见面,两父子搞砸了她的婚礼.第二次见面,小恶魔搞砸了她一单几百万的生意.第三次见面,两父子居然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她的家里.出差回来,等着她的居然是一场盛大的婚礼;爸爸同意了,妈也同意了,小弟也同意了;可是她没有同意啊.老娘不出声,你们还真当我是软柿子是不是?渐渐的相处,两父子渐渐的住进她的心里,当她想要反抗的时候,那个大尾巴狼抱着小恶魔出现:“妈咪,你投降吧!”只是这样的幸福,她配拥有么?《内容一》绅士优雅的新郎牵着新娘的手,一步步走向那圣神的地方,突然,一个长得精致无比的小男孩从人群中蹿了出来:“妈咪!”一时之间,鸦雀无声。白诺柳眉一挑:她什么时候有了个儿子?为什么她不知道?小恶魔一把抱住她修长的腿,一把眼泪刷的流下来了:“妈咪!你为什么不要我?宝宝很乖的,宝宝以后再也不吃雪糕了,妈咪不能不要宝宝!”于是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人群中,一个长相妖孽的男子看着这场闹剧,笑得人畜无害。他明明是装着一肚子黑水的主,却偏偏一脸无害的样子,一点一点攻城掠地,把她吞入腹中。他明明是个小恶魔,却偏偏装的一脸天真,誓要把这个妈咪骗回家!于是,在父子合谋之下,她这个堂堂大总裁栽了女强文,但带着小温馨,绝对不虐!女主强大冷清,身份神秘!男主貌似无害,实则腹黑,也很强大的哦!宝宝天真可爱,(这是假象)其实肚子里跟他爹地一样,一肚子黑水,最大的愿望就是帮爹地把妈咪拐回家!
  • 玉叶河仙子

    玉叶河仙子

    多情最是,玉叶河仙子。为报恩怀化山体。感苍天、雨雾缭绕峰间,惊大地、玉岭川流披翠。仙人相恋苦,一段悲情,谁解当时个中味?世俗不成全,尽力相争,而今看、难能可贵。一尊像、山头接云霄,但望早升仙,万人心意。——调寄《洞仙歌》
  • 王爷总想顶风作案

    王爷总想顶风作案

    1v1强强联手,男强女也强,捕快女主VS美人男主。书名虽然搞笑,但实际上是个轻松点的正剧来着。当至亲在面前死去,是任由一切沉到湖底,还是拼尽全力让真相浮出水面?蓝展颖同花慕凉都选择去拼尽全力。阴谋,陷害,亲情,友情交织迷离。又如何去理清这所有的线索?一个少年时候的约定令人结缘;一个共同追寻的答案令人同行。哪里管什么江湖恩怨,家族情仇;只要走到最后,万事到头也就迎刃而解。
  • 三清玉佩

    三清玉佩

    常年见不到的父母寄来了一颗翡翠玉佩,竟改变了我的原来的生活,不仅如此,还遇到了各种各样奇异的事情
  • 淡蓝革命

    淡蓝革命

    当我凝视天空,却不知天空也在凝视我。当洪流席卷而来,我只能高举圣火,愿我们都将死去。这是“人”的革命故事。
  • 西厢以北允长安

    西厢以北允长安

    可是啊他说,“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世子妃太拽了怎么办

    世子妃太拽了怎么办

    “哟”君若扬的一只脚踩在刚刚粉刺她的人身上。君若扬想,重生了,那就是重生,什么人也和我没有关系,看好自己护好家人就好了,可偏偏有不长眼的往上凑,一次次,君若扬发飙了,可一只追在她后面的是什么东西。
  • 快穿之复仇升级记

    快穿之复仇升级记

    尚昭是护国府唯一的掌上明珠,却不想被自己带回来待她万般好的“妹妹”陷害,一朝身死,含冤而亡。尚昭唯有以魂灵消逝为代价,去恢复世界秩序以获得世界碎片,那是唯一出路........而前路茫茫一片黑暗,恢复世界秩序困难重重,尚昭该何去何从?
  • 墨白渊浅之别样三生

    墨白渊浅之别样三生

    自墨渊生祭东皇钟后,白浅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七万年后,又是因为东皇钟,她丢了一抹元神和情丝。她坠落凡间,失去记忆,却又走出一条不同的路。这是一个只属于墨渊和白浅的三生三世,这里有一个不一样的白浅,她坚强、独立、果敢、大气,敢为天下先,她用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个可以与她师父并肩的女上神。他沉睡,她等待;她历劫,他陪伴。即使忘却彼此,也从不曾相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