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100000001

第1章 绿野上的耕耘——自序

我常常把自己比作一个老农。那绿格稿纸就好比我家乡的田园,我在绿色的土地上进行着辛勤的耕耘。

1941年11月,我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镇田厝村的一个穷苦家庭里。这个小村庄前面临海,后面是一片四季繁花的田野和经年奔流的小河。从小时候起,我就跟着祖母学习种田。春天里播种,秋天里收获,还要除草、耕耘、车水,样样农活,我都尽心竭力去学。祖母有时候还在人们面前夸上两句:“我的大孙子学什么都成,将来准是个种田的好把式。”

我在绿色的田野上成长。我爱田野的绿色。在绿野上,我悟到一个道理:无论干什么都要勤快。在那里,我学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我都努力地学习每一门课程。一有空闲,我还用笨拙的笔在绿格稿纸上艰难地画着,抒发我对家乡对绿野的一片真情。

我登在小报上的第一首诗是写春播的;我的第一篇小小说是写运粮的……家乡的绿野,给我力量,也给我智慧。

1964年夏天,我从厦门大学物理系毕业以后,走进了新闻这个完全陌生的天地。对于我这个连五个“W”都不熟悉的人来说,面前困难重重。但我没有被困难吓倒。我认为,没有耕耘的土地,永远是荒芜的。不愿付出辛劳去努力学习的人,肯定也无法在一个崭新的学科天地里驰骋。

我的选择是:刻苦地学习,忘我地奋斗。我很幸运,在首都新闻界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他们都在我学步的不同时期里,给我指点、鼓励和帮助。

令我特别感到慰藉的是,我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结合工作的需要,扩大我的知识面。

第一步,根据记者工作的特点,补学基础知识。在马列主义基础知识论方面,我着重读原著。对于重点文章,则做卡片,写心得体会。斯大林的一些论著,我往往诵读数遍,因为他那严密的逻辑和鲜明的观点,常常使我豁然开朗。在文史知识方面,我着重补充了文学史的知识。在读史过程中,我每读一章,都要找来代表作结合着读。这样,读一章是一章,不容易忘掉。

第二步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博览群书。来光明日报社以后,头十年我在学校教育部,中间六年在科学部,近六年做机动记者、特派记者。在从事教育宣传报道的时期,我学习过杜威、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研究过凯洛夫的教学法,以及中国和苏联的教育发展史。到科学部当记者时,科技的分类很细,无法每门学科都学一点,于是我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业余学习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总之,干什么,就学什么;碰到什么,就学什么。脑子里充实了,采访和写作也就自如了。

小时候,当小学老师的父亲常常教诲我:要把书读活。慢慢地,我自己也养成了这个习惯。我特别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也好比种田。比如南方种水田,在没有水泵的时代,是用人工车水灌溉的。先把水车架在小河里,再在水车两旁安上扶手架。然后,人扶着手架用双脚踩踏板。通过踏板的转动,带动水车叶片的运行,把河里的水车到田中。学车水的时候,祖母告诉我:“手要扶住手架。身子要直,眼睛朝前,双脚踩踏板要由慢到快,节奏要好。”开始,我不以为然。心想,这有什么难呢?岂知第一次就砸了锅。当第一脚把踏板踩下去以后,另一脚偏偏踩不着第二个踏板,一下子踩空了,只好把人悬在扶手架上。后来,多学了几次,才适应下来。可见要把车水的要领变成实际的操作,靠的正是实践。读书也情同此理。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与实践结合,那知识也是死的。要把书读活,离了实践就寸步难行。

请看我刚当记者的头两年,自己安排的时间表:

清早,外出采访;

中午,在办公室看报纸;

下午,或者写作,或者处理部里交给的工作;

晚上,读书或写札记,一直到十二点后才休息。

这样紧凑的安排是很累人的,但它却使读写与采访实践较快地结合起来了。我开始感到学有所得了。尝到这点甜头以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读书不怕多,采访不怕苦。

近几年,我常常应邀外出讲学,我总是说:“任何一本新闻学教科书都无法培养出好记者。新闻不管你有没有文凭,只为那些愿意付出劳动代价并肯吃苦的人提供广阔驰骋的天地。而对于懒人,它绝不会施予。”

有一次,我到北京郊区的通州采访一家工厂。本来当天就可以返回报社,但我想多点现场气氛,就决定住在那里。当晚,采访完后我被安排在一个破旧屋子里。半夜风起,我被一阵冰冷的风和嘈杂的玻璃撞击声惊醒。打开电灯一看,天呐,玻璃窗早已破碎,风一个劲地往屋里窜。怎么办呢?我干脆起床,用被子挡住破窗,在床板上摊开了绿格稿纸……

那一年,在北京郊区的密云二中的采访就更有趣了。学校很热情,为我专门找了一间住房。当晚休息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抖了抖床上的被褥,用手电筒照了照床底的土墙。我是南方人,担心土墙边有蛇呢。检查完以后没有异常,我才心安理得地上了床。刚躺下不久,一阵沙沙声传来,叫我一愣、一惊。开灯再查一遍,周围万籁俱寂,室内仍无异常。可是灯一关掉,人刚躺下,沙沙声又来了。我只好瞪着眼睛,在暗夜里找寻。啊,原来窗上有个破洞,小麻雀飞到顶棚上做巢了。我整整与这窝小麻雀和平共处了三天三夜,一直到把稿子写成。

在河南许昌的晚秋之夜,我在火车站口挨冻等车;在邢台的一个小村,我们住在四壁透风的房子里,四个人盖了十二床棉被;在冬雪的大兴田野上,我差点迷了路……从报社到中关村科学城,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我常常整天奔波于两地。一到中午,冬日里,我就捂着一件旧棉衣钻进小饭铺;夏日里,摘下草帽,靠在树边眯一会儿眼,养一会儿神。

这些年,我编采了不少稿子,仅1976年至今,我就写了数以百计的通讯、专访。如果不学习,不吃苦,怎能有这些收成呢!

我总以为,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记者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常常受到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为记者提供了许多工作上的方便。但是,这优惠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也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遇到的。在农村的条件,和在城市就不一样了。做一个记者,你想有成就,就得注重实践,就得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吃得万般苦,才能有所成。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

我家乡的农民种水稻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开始种抗病的品种,接着种抗倒伏的品种,或种高产的品种,近几年又推广杂交水稻。因为杂交水稻既可抗病、抗倒伏,又能高产。农民在田野上耕耘,总是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开拓。作为记者,我喜欢思考,也千方百计地去开拓。

当然,要开拓就得打好地基。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沙滩是建不起大厦的。这个道理极浅显,真正做起来却难矣。我刚到报社时,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我们是眼高手低啊。”我心里一颤,为啥?那时我刚刚22岁,血气方刚,雄心勃勃,哪肯认输。心想,我可不会有这种叹息。我要眼高手也高,还要有所开拓,有所建树。那么,怎么去努力呢?我想来想去,还是四个大字:打好基础。我用头几年的工夫来练采访和写作的基本功。诸如社论、评论、短评、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我都去闯一闯。这一闯不要紧,居然闯出了信心来。一边闯,一边总结,脑袋充实了,笔下也有神了。不是说“文无定格”吗?这话是说写文章并没有一定的格式。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我又补充了后一句,“但也有格式”。概而言之,应叫做“文无定格,但也有一定的格式。”既要随时注意总结一定新闻文体的写作规律,又要不被这些规律所约束。有的人感到自己“眼高手低”,那不外乎两条原因:或者由于自己对写作的规律不甚了解,或者虽有了解,但落笔时却被格式所束缚。这都是因为基础打得不扎实所致。你想出手不凡,它偏偏叫你平平庸庸。知道这个道理后,我坚持多写多总结。特别是头几年写消息的时候,我是变着法子写导语,每一个导语都用一种技法来表达,让它不千篇一律。这样做,既不会被格式所拘,又能在一定格式的基础上有所飞跃。我忽然感到写作自由多了。

有了好基础,还得奋力去开拓。要开拓,就得不断地思索。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文字的表现技法,引进新闻作品中来。那一年,我写了一篇通讯——《探索星空的秘密——北京天文台兴隆站参观记》。整篇运用散文的笔法,人在画里,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果然刊登以后反响不错。有一位老同志对我说:“小林,你这篇文章该打五分。”后来,我在采写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王淦昌、汪德昭等科学家的过程中,就更加注意在通讯写作中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特别是《贴心人——记数学所五学科室党支部书记李尚杰》一文发表后,很快被百花出版社收入报告文学集《科学的春天》,这就更坚定了我在这方面开拓的决心。在《孙冶方颂》这组通讯中,我写的《铁肩担正义》《春风春雨》;我与戴煌同志合写的《甘为沧海一滴水——记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介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通讯《探索者的道路》;反映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通讯《他是一棵大树》和反映中青年干部王建功事迹的通讯《有知识的开拓者》,等等,都曾经留下我努力开拓的足迹。其中,《有知识的开拓者》被视为代表作收进《中青年记者经验谈》一书,《他是一棵大树》被收进中国农业银行电视大学的《语文》教材。

这里应该特别指出,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1985年夏天,我应《健康报》的邀请,在卫生文学讲习班上作题为《试论报告文学与通讯的异同》的报告,就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引起了同行的重视。这正像土地施肥,碱性肥料施在酸性土壤中,有利于作物生长,而施放在碱性土壤中则适得其反。在新闻领域开拓的过程中,要想成功,就得不断寻找一些新的规律。盲目干下去而不重视总结的人,只能事倍功半。这一点也可算是我在绿野里耕耘的第二个结论。

我的第三个结论是什么呢?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报纸面临电视、广播等声像新闻的挑战。今日报纸的记者都努力在视觉新闻、有声通讯等方面做尝试。事实证明,这方面的尝试必将带来报纸新闻的崛起。去年,我写了《门诊治癌观察记》《家猪速壮目击记》,都是以记者观察为主的报道。这些观察记、目击记,看起来是“小儿科”的东西,但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来信、来电数以百计……

此时此刻,我仿佛感到春天来临的脚步,家乡的水田里该又是绿意盈盈、碧波荡漾了;仿佛我桌面上一摞又一摞的绿格子稿纸又在召唤我去开拓……我写了上面这些话,希望对自己是一个鞭策,也希望年轻的朋友能从中得到一点儿启迪。如果真是这样,我将感到无限慰藉。

(写于1987年1月)

同类推荐
  •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一些大学生开始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
  • 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

    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

    修炼不是别人眼中的修炼,而是实现心中的另一个自己。 成功不是别人的付出,而是自己实现自己的梦。 对于青少年,一本书有可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思傅会,花十年工夫而成就的《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一书,在众多励志类图书中别开生面,行文流畅,简洁生动,不唯对青少年,即使对成年人也颇有启迪效用。它会在思想上、行动上给读者以帮助和指导,以“修”为主线,引导青少年强心益智,尽心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帮助青少年跨越成长的艰辛苦楚,飞得更高更远。
  •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原因,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同时,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独有的特点及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在国内外典型案例及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民族地区经济与职业。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尼采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尼采

    本书介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尼采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尼采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

    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

    本书以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各方面特征和这一地区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为切入点,从新世纪对学校课余训练的基本要求出发,剖析农村地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结合生动具体的个案分析,揭示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New and Selected Poems

    New and Selected Poems

    This volume contains a selection of work from each of Seamus Heaney's published books of poetry up to and including the Whitbread prize-winning collection, "e;The Haw Lantern"e; (1987). 'His is 'close-up' poetry - close up to thought, to the world, to the emotions. Few writers at work today, in verse or fiction, can give the sense of rich, fecund, lived life that Heaney does' - John Banville. 'More than any other poet since Wordsworth he can make us understand that the outside world is not outside, but what we are made of' - John Carey.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骁年盛夏

    骁年盛夏

    比较简单轻松的青春爱情故事,会写到后期都市。那年盛夏在网吧遇见的他那年盛夏对他表达心意那年盛夏与他重逢那年盛夏……1v1双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真不想修炼了

    我真不想修炼了

    一个科技和修真共同发展的世界,杨小文穿越到此但是并没有修炼天赋,就在打定决心努力学习搞科研成为大科学家,然后努力赚钱改善生活的时候,一个神秘的天平出现了。 只要他获得的钱都会消失转化为修炼悟性和体质。原本想拿有了挂怎么也得一飞冲天,可他看着刚刚得到的奖学金消失在双手之中,他留下屈辱的泪水。老天爷,求求你把这个破天平收回去吧!我真的不想修炼了。
  • 重返犯罪现场(全集)

    重返犯罪现场(全集)

    喜马拉雅悬疑类冠军作者惊心之作!一再反转的真相,毛骨悚然的场景,挑战心理极限!隐秘不可告人的犯罪档案完全揭露,你将深入一线的犯罪现场。用法医的视角剖析人性,在诡异的情节中洞悉案情。在这座迷宫一样的城市里,你寻找着出路,野兽寻找着你。广播学院门前出现的神秘包裹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年轻女警官陆小棠临危受命。她拉来了医大在读的儿时玩伴慕容雨川作为帮手。面对一个个真伪难辨的疑犯,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何应付?偏偏在陆小棠焦头烂额之际,好色的慕容雨川一心扑在一个外表酷似当红女演员的日本留学生身上,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她也带入了危险境地……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遗失了一抹流光

    遗失了一抹流光

    是梦啊,是假的啊,我却只愿沉醉其中。盼着哪一天因为欲望的强烈而去逼迫自己努力
  • 神医皇后:帝尊,别作死

    神医皇后:帝尊,别作死

    前世,她是任人百般凌辱丑小鸭。重生少年时代,她开启异能,重塑灵根、逆天改命,横扫天下。上一世辱她骂她不敬她者,她发誓今生加倍奉还,为己正道。他,万人敬仰的万古帝尊,冷酷无情,不喜美色,却对她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