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100000014

第14章 科教报道纵横谈

在《光明日报》当了半辈子记者之后,从1987年春天起,我当起了编辑。工作的侧重点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好在不管是当记者还是当编辑,我都没有离开过科教界,因此要谈编辑体会,也就离不开科教报道。既然是谈体会,又不想有个限定范围的题目,只好叫“纵横谈”了。

当科教编辑和当其他方面的编辑一样,都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也就是说,当编辑的一定要模范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对此,不少同志已有专门文章论述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只想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来谈谈科教报道的创新和开拓的问题。

一、只有具备老鹰扑食的速度、掘地三尺的奋斗精神,才能做到创新和开拓

俗话说,衣食足,教育兴;教育兴,则科技发达。新中国成立41年来,我们这个有着11亿人口的大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因此,教育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为国人所目睹,也令海外人士惊羡不已。作为科教编辑,每天必然要接触到好多来稿,有信息,有经验,有体会,也有收获。面对这些素材,你必须用老鹰扑食的速度及时捕捉,同时要有掘地三尺的精神,把主题升华出来,就像真正把埋在地里的金子挖出来一样,呈现到读者面前。至此,科教报道的创新才成为可能。去年10月中旬,恰逢中国少先队建队40周年纪念日。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推出英雄少年**这个典型,江泽民同志也写信称赞**的事迹。全国各大报纸踊跃争先,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惜篇幅地宣传**,形成了相当大的声势。自然,《光明日报》也不甘落后。我们议论着,思考着:我们不同于《少年报》,我们有自己的读者对象,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典型,首先要形成舆论宣传的声势,但光有声势还难以深入地发展,还得想法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于是,我们与全国少工委、中宣部、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成长道路研讨会”,邀请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对**的成长进行深刻的多角度的分析。接着,在报上开辟“**成长道路谈”专栏,接连发表文章,以引导学习活动向前发展。这个专栏开办以后,收到全国各地的来信数百件。许多同志认为,这种宣传方法别具一格,既避免了大轰大嗡之嫌,又可给人以启迪,不能不说是典型人物宣传技法上的一个创造。

综上所述,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科教编辑的创新=鹰的眼光(敏捷)+扑食的速度(疾速)+深入的挖掘(深度)。作为一名科教编辑如果平时不重学习,眼光不够敏锐,捕捉典型的速度又慢,还不肯下气力去挖掘,却去奢谈什么创新,谈何容易啊!

二、把耳朵贴在大地上,使自己的心与人民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只有这样,浓郁多彩的生活才能为科教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营养

生活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在科教界的活动,是科教编辑须臾不可离开的。一名科教编辑如果对人民群众在科教界的活动漠然置之,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充耳不闻,他将一事无成。1988年底,我的前辈汪波清同志从中央党校学习归来,与我谈起表扬先进的事。我说准备开辟一个专栏,叫做“共产党员在改革大潮中”,为模范共产党员歌功颂德。当时他是主管群工工作的编委委员,他马上表示赞成。这个专栏在报上刊登几次以后,立即引起各界的重视,来信纷纷扬扬,都说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能开辟这个专栏,的确是做了一件好事。

1989年底,我已调任教育部主任半年了,天天都接触一些教育界的朋友,脑海里又产生了一些设想。一个下午,我的一位中学同学来访,我们谈起了当年的老师、当年的校长,自然也谈到了今天校园里的现状。这位同学说,现在当教师难,当校长更难了,不仅要抓分数,还得抓钞票,管教师的吃喝拉撒睡。这一次聊天,使我对学校现状产生了探讨的强烈愿望。我和同志们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认识到:路线决定之后,干部是个决定的因素。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不仅是学生的师表,也是老师的楷模,应该用时代的大笔来为他们大书特书。于是,我们派出记者与北京市教育局和西城区教育学会联系,决定联合举办《好校长》通讯征文。这一历时半年的征文,从原先并不广为人知,到逐渐赢得注意;从原先来稿稀稀拉拉到后来来稿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数量达两千余篇,质量也一篇比一篇高。在临近结束之际,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还来函表示称赞,希望保留这个栏目,同时他十分愉快地接受了为《好校长》一书(希望出版社出版)写序的任务。试想,我们这些编辑要是没有接近生活,没有热情地去把握生活的魄力,又怎么能有“共产党员在改革大潮中”和“《好校长》通讯征文”这两个在科教界颇有影响的专栏!

三、科教编辑的创造性劳动,还有赖于写作技巧的帮助。对于科教编辑来说,写作技巧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可以使轮子转动起来,鸟儿飞翔起来。因此,科教编辑的创新还有赖于写作技巧的创新

前不久,我到国家教委参加一个座谈会,休息间,一位同志悄悄对我说:你以前写的有关职称的文章,我每篇都要看,写得真不错。我会心地笑了。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987年底至1988年初的那些不眠之夜。

1987年底,经过大家的多方研究,我们想在“读者来信”栏中开辟一个新栏目,叫“知识界热门话题”。恰巧,那个时候不少知识界朋友掀起了“迪斯科热”。我们想,这个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因为它同知识分子的生活靠得近。于是我们在“读者来信”中刊登了一组“我为什么喜欢老年迪斯科”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把“知识界热门话题”推到前台来。稿子刊登以后反映不错,我们有信心了。怎么把这个专栏办得更好呢?我们想到了评聘职称。当时我们已经在调查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问题,我们想,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应该写好它。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反应各不相同,有支持的,也有不以为然的。后一种的说法就多了:有的说“上面不是说,职称问题要多做少说吗”;还有的说,“抓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多做少说”并不等于“不说”;至于“敏感”,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分寸。任何事情都要从两方面来看,一味说好——不对,一味说不好——也不对。对于评聘职称,一定要辩证地、全面地看,舆论不是要引导嘛,这个盘子端好了,就不会出乱子。后来写成了《职称议》一文,果然反响强烈,共收到1500多封来信。在当年本报读者月评选好新闻活动中,读者投票共2.6万多张,《职称议》获票2.49万张,我们曾从来信中编了一组《读者争说“职称议”》的稿件。更有趣的是,《职称议》发表以后,原国家经委职称改革办公室的同志来电话,要求我们再做些“锦上添花”的工作,议一议企业里的职称改革。我们答应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采访,我们写出了三篇通讯。见报后,企业界的朋友多方翻印、传阅,反响不亚于《职称议》。为什么这几组稿件在时隔数年之后,至今仍叫人难以忘怀呢?除了选准主题以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写作技巧上的创新。

第一组《职称议》共连载三天。头四个小标题是按照逻辑顺序纵向扩展的,反映知识分子在职称评定中的诸多心态,请看:

议论之一:如何评价职称的改革?大部分知识分子认为,职称改革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增添了活力,也带来实惠。

议论之二: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为什么出现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情况?大多数知识分子说,这是多年积压、一朝放开造成的,难怪在竞争的屏幕上总是显示两个字:“拥挤”。

议论之三:在这次职务评聘中,能不能引进竞争机制?知识界朋友的答复大都是肯定的。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他们有说不完的烦恼,诉不尽的委屈……但是,不管是持哪一种意见的人,都在呼唤:公平地竞争!

议论之四:为什么在实施职务聘任制中,有这么多投诉信?知识界朋友说,关键在于还没有开展对话,以至于出现“你有你的委屈,他有他的苦衷”,难免要互相抱怨,甚至“剑拔弩张”。知识界也要提倡“理解万岁!”

第五个小标题叫“议论仍在继续,续篇留给读者”。

这是运用横向的写作办法,把各行各业知识分子的要求一一摆了出来,使人们读过之后感到亲切、可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

我把第一组的《职称议》的写作方法,概括为纵横交叉法。

第二组有关职称的议论,是来自摘编,总题目叫《读者争说“职称议”》。既选登领导的来信,也有一般同志的呼声,各行各业能照顾到的都照顾到了,进一步拓展了议论职称改革的知识分子的层次,克服了过去只选一家之言的片面性,出现了有话大家都可以说的生动活泼局面。我把这种办法叫做上下交错法。

第三组有关职称的通讯,是《企业里的职称改革》,共三篇。每篇都贯穿纵横交叉和上下交错这两种办法,使各个层次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所反映。我认为,作为一名科教编辑,如果不钻研和学习写作技法,他必然要像鸟之折双翼,车之缺双轮,既飞不起来,也难以运转。常言道,当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殊不知,只要自己努力,时时想着创新,也别有一番滋味,其乐融融,其乐无穷!

(写于1990年12月)

同类推荐
  • 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研究

    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研究

    本书纵观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发展历程,其目标的转移明显呈现出阶段发展的特征,大致经历:普通初等教育、人人受中等教育、追求更大的教育机会均等、效率优先下的教育公平和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五个阶段,整个演进过程表现出独特的特点:英国党派的意识形态对教育公平政策目标的影响日渐淡化;英国学术界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推动了教育政策向平等化方向发展;英国政府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策略上不仅展现出特有的英国式“渐进主义”,而且形成相互支持的网状结构,使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趋向统一。
  •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聘请陈尔强教授讲述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的选取基于判断;而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则基于诚信。科学工作者需按学术规范行事,致力于不断批评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从而使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能够满足科学说明的相关性要求和可检验性要求。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将终止于发表。原创性的科学工作只有在公开发表后,其真伪、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其成果才有可能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写作科学研究的内容看做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是自觉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蝴蝶飞舞

    蝴蝶飞舞

    本篇小说由《老鬼的春天》,《晚秋》等构成。小说走进我们的生活,为心中的人物,寻找一片适宜生长的土壤。人物有着强劲的生长力。
  • 锦绣庶女

    锦绣庶女

    亲娘惨死,亲爹偏心,嫡母面和心毒……为求生存,苦苦巴结嫡姐为得真心,样样依了公子洞房花烛,公子未到,却被一粗鄙下人进了房。本想呼救,却发现嫡姐整和公子相依成双,看着这出好戏。不甘受辱,砰——与那下人玉石俱焚……重生,魂归十三岁那年嫡母嫡姐狠毒,要毁她这个庶出的名声,栽赃嫁祸,抢夺美玉,步步为营,庶女见招拆招,让其自食恶果父亲偏心,一心只为嫡女好,从不管舒婉这个庶女的死活。那好,她就让他看看,他偏袒的嫡女到底是什么心肠渣男心花,那就为他与美人嫡女牵线搭桥,成就一段姻缘。只是不知,和七皇子抢女人的渣男,下场如何。……冷看尔虞我诈,淡视男色权财复仇是她的目标,狠戾是她的武器欠她的,她一点点要回来!她欠的,她一点点弥补。皇子殷勤,渣男回心,太子苦求,然而浴火重生,岂会耽恋男色?众人口中的低贱庶女,看她如何玩转秀色门庭,朱色宫墙,
  • 逆天金仙

    逆天金仙

    千重劫,百世难,恒古匆匆,弹指间!不死躯,不灭魂,震烁古今,无人敌!待到阴阳逆乱时,以我仙血染青天!一个痞子的仙人,一个生活无趣的人造人,再加上一个被这二者关爱的修真者去做一件拯救人界,仙界的大事。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结局到底是喜是悲,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看下去就知道了。...还请关注辉儿这本新书《逆天金仙》(字多,点击少,决对不是文不好,只是辉儿更新太快!日更万字,决对给力!)
  • 嫡公主归来:无赖王爷快走开

    嫡公主归来:无赖王爷快走开

    她,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外科医生,带着医学芯片穿越成冷宫长大的嫡公主。再次睁眼,再也不见之前的胆小柔弱,目光冷酷,摄人心魂。他,出身高贵,俊美无双,传言身患隐疾,腹黑又无赖。一纸婚约将两人绑在一起,奈何美人心太硬,为抱得美人归,某王爷放下身段开启了坑蒙拐骗模式。被坑无数次之后,她怒道,“滚。”王爷一把抱着她倒在床上,没羞没躁的表示:“一起滚。”
  • 封尘在秀逗中的智慧

    封尘在秀逗中的智慧

    本书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楚自己囧囧、槑槑、雷人的样子,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因为,这每一天的开始,都将是我们余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好多东西都没了,就像是遗失在风中的烟花,让我来不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不见。给我一个机会,我想做个智者!有智慧,世界都会改变,就算天快亮。能不能,就这样,自由地去分享,醍醐在我们心间,悄悄绽放,那就是天堂!每一次脑袋“秀逗”的瞬间,背后都有一个醒醐灌顶般的智慧。让你看清楚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之事,事后孔明者十有八九。我们永远无法正确、理智地抉择每一件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抉择背后汲取成长的营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降仙妻:这个宅男是我的

    天降仙妻:这个宅男是我的

    她本是天界仙灵,任意妄为,无法无天。打架第一,混世魔王。他本是拥有阴阳眼的平凡宅男,冷眼观世界,无心又冷情!他以为她够冷血,才能面不改色的将他推入忘川,你转世为人,我们两不相欠!他手握斩断命理的武器,却终究斩不断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可他终究还是站在她的对立面,你以为你是谁?她一如曾经的嚣张跋扈,我只做随心之事!只杀想杀之人!他说,你已经入魔了!她说,入魔的,是苍生。他说,我也只做想做之事,只杀想杀之人。于是如今,你想杀我么?
  • 穿越系统之万界修仙

    穿越系统之万界修仙

    林云,本是一个普通人,却不料意外得到一个可以穿越诸天万界的系统,自此便可改变命运,然而,面对凶险未知的前途,他又该怎样斩破万难,从而获取机缘,踏上巅峰。
  • 夫君你掉马了喂

    夫君你掉马了喂

    云桑珞穿书了,还好死不死的穿成了个炮灰女配。前有穿越而来的二姐姐磨刀霍霍,后有重生归来的五妹妹满血复仇,她的压力真的很大有木有?打着坐山观虎斗的算盘,云桑珞左手嗑着瓜子右手搂着美男美滋滋的看戏……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家的夫君似乎……有点神秘?小剧场1: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身夜行衣的某男被云桑珞堵了个正着。云桑珞:“夫君,你站在屋顶上作甚?”某男淡定的看了眼头顶的月亮:“赏月。”云桑珞:“……夫君好兴致。”我信你个邪,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小剧场2:某个国宴上,传闻中柔弱不能自理的美人世子被云桑珞给恶狠狠地壁咚了——兰世子:“男女授受不亲……姑娘还是矜持些比较好?”云桑珞:“少废话摘面具!”面具滑落,熟悉的俊脸映入眼帘。云桑珞咬牙切齿:“一个晚上而已,夫君怎地就虚成这般?”兰世子:“……虚不虚夫人心里没数?”云桑珞很忧桑,说好的只是个炮灰人设呢,为何她家夫君马甲众多?作者君你出来我们打一架!他天性凉薄,冷心冷情,却从未料到此生竟有一人成了心头那抹除不去的朱砂痣,从此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古早文风,不喜勿喷。
  • 海贼降临之提前登录

    海贼降临之提前登录

    开局就杀死桃之助是种怎样的体验?刚穿越到这个世界就发现全世界的人都要进入一款名为《航海王》的游戏世界。当江听雨创建完角色进入游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进入新手村,而是来到了一个名为时间长河的地图,旁边还躺着三个NPC。其中一个头上还顶着“桃之助”的名字?!几乎是一瞬间,江听雨就伸出了替天行道的小手!后果?游戏可以不玩,桃之助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