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100000025

第25章 消息的写法(3)

我们反对“长而空”的新闻,是不是就允许“短而空”的新闻存在呢?答复是否定的。现在报纸一再提倡发短稿,但是“短而空”的东西仍然时有所见。“短而空”是当前又一个偏向,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有家报纸发了这样一条新闻:

北京建立十八家专业书店

本报讯 全国第一家专营医药卫生图书的新华书店——北京医药卫生书店,9月3日在京开始接待读者。这是北京市新华书店开设的第18家专业书店。

根据“四化”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有计划地开设专业书店,是北京市新华书店在不增加网点、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为调整备货结构进行的一项积极改革。1982年以来,北京市新华书店陆续新建改建了18个专业书店,并在一些繁华地区的综合性书店中开设了专业图书营业部。

专业书店建立后,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读者群。不仅便于图书市场的信息交流,也减少了大书店的压力。目前各专业书店已与本市外埠的读者建立了长期的联系。

在作者、读者和新华书店存在诸多矛盾的情况下,发表这条消息是必要的。但是,为什么要发这条消息,却不十分明确。第一,为什么在第18家专业书店成立时才发消息呢?第10家、第15家、第17家专业书店成立时,为什么不发消息呢?第二,建立了第18家专业书店,难道北京书籍发行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吗?第三,专业书店的建立能解决读者买书难的问题吗?作者、读者和新华书店的矛盾得到了一些缓和,那么究竟得到多大程度的缓和呢?这条消息根本没有回答这些问题。只是说这样做是“一项积极改革”,“不仅便于图书市场的信息交流,也减少了大书店的压力”云云。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概是这家书店开业时热情招待过记者同志,而记者同志抹不开面子,就写了这个小稿子。难怪写得如此虚空。

笔者在讲学过程中,常常碰到如下的情况,一些初学者问道:“你说的我们都赞成。可怎么挤水分,怎么把文章写简练,你能给我一些办法吗?”我想,办法是有的,只是各人有各人的积累,各不相同罢了。我考虑再三,在这里讲三个办法:

1.新闻既然是传递新事件、新信息和引起人们广泛感兴趣的事情,必讲新闻依据。在写作上,特别是在导语的写作上,要紧紧瞄准新闻依据。这样,目标明确而集中,空话就自然而然地少了。比如,1978年12月28日新华社发的一则消息:

新华社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电报发表以后,兰州机车厂工人们讨论电报越来越热烈,越来越深入。刚担任锅炉车间党支部书记不久的肖克忠说:“这个电报说的不是官话,是咱们老百姓的心里话。要说民主集中制,这个电报才真的是发扬民主之后高水平的集中,群众天天想的、议论的重大问题,这回基本上都得到解决了。”

显然,这是一条时事新闻,是反映人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电报的态度的。记者明了这一点,引用肖克忠的话作为说明,而记者的议论都看不见了。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

2.让事实来说话,也能达到简练的目的。请看下面的消息导语:

本报讯 天津市研究成功一种新的植物生产调节剂——“F481-1”。农作物的种子经“F481-1”的溶液浸泡后播种,大豆每亩平均稳定增产22%;花生每亩平均稳定增产16%~26%。

这个导语用的全是事实,根本不写作者的判断和议论,确无半句空话。

3.新闻写作忌用形容词。但是在事实基础上概括的形象,却常常给记者帮上大忙:原来要用很多话讲清楚的事情,现在因为找到了形象的概括而省了不少笔墨。比如,1981年10月24四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一条消息:

本报讯 昔日垃圾遍地、废钢成山;今日清洁整齐,新树成行,变成花园式工厂(这就是形象的概括)——这是齐齐哈尔钢厂职工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用自己双手与汗水换来的成果。

又比如1981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则消息:

本报讯 通过花粉培养单倍体植株,被喻为“公鸡下蛋”。(这个确切的比喻,省了记者许多注释的笔墨)现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的副研究员祝仲纯等,从未浸粉的烟草、小麦子房培养诱导出单倍体植株,可使“没受精的鸡蛋孵出小鸡”。这一实验室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处于先进行列。

七、科技新闻及采访十要则

从广义上讲,科技新闻的诞生是与新闻的诞生同时出现的。在远古时代,也就是出现口头新闻的那个时代,某地出现一个毛孩,或产下一个怪胎等,都可能一传十、十传百地风闻四周。用今人的眼光来看,这就叫做口头科技新闻了。当然,科技新闻只有在人类有了文字,发明纸张,直至出现专门刊载新闻的工具报纸之后,才真正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在中世纪以前,乃至在远古时代,科技新闻仅处于萌芽阶段。

我们很难忘记15世纪那个愚昧和宗教势力猖獗的黑暗时代。在那时,人类对于自然界、对于自身一无所知,或者由于宗教的统治而不敢有所知。愚昧的神灵术和放血疗法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就是宣传科学的人,也因为他们宣传的道理与教义相违反而屡遭迫害。为科学真理而殉道的,不只是布鲁诺一人,就连赫赫大名的伽利略,也难以逃脱宗教裁判所的刑罚。只有到了15世纪后期,西欧经历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革命之后,科学才冲破黑暗而露出一线曙光。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的“五百年代”……应该说,科学无愧于这个时代。从15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涌现了一大批科学的巨匠:哥伦布、哥白尼、布鲁诺、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牛顿、波义耳、哈维、林耐,等等,他们的名字,都应该用金字镶嵌在科技发展的史册上。科学家的大批涌现,科学技术不断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为科技新闻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张以专门报道科技新闻为己任的报纸,是在16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的《荷兰科学新闻》。同年,德国也出版了一本科学家杂志,也是主要报道科技新闻和书讯的。遗憾的是,我们无法找到这本杂志。接着,1728年,俄国科学院出版了报纸《俄国彼得堡新闻报道》。这个时期传播科技新闻的报纸虽然尚处于初创阶段,但是这个开端却真正扎根于科学的沃土之中。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新闻不仅在新闻中占一席之地,而且日渐为人们所重视。有的科技新闻甚至获得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奖。比如1961年5月5日美国发射载人卫星,第二天《纽约时报》即在头版发了两条消息,其中一篇新闻特写《啊,这儿的景色太美了》就获得了普利策奖。

我国的新闻事业发端于19世纪,自第一张报纸出现以来,科技新闻就占到了一定的位置。比如第一张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第2期中即表示:“本报虽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唯一急务,然其他各端,亦未敢视为缓图而掉以轻心。智识科学之于宗教,本相辅而行,是以促进人类之道德,又安可忽视之哉。”继《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之后,刊登科技新闻的报纸相继出现,如《天下新道》、《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外新报》、《六合丛谈》、《中外杂志》、《中西见闻录》、《小孩月报》,以及改良派主办的《强学报》、《时务报》、《知新报》、《新民丛报》、《国闻报》《时务日报》、《时报》,等等。而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也主办过《民报》、《复报》、《中国日报》、《苏报》、《国民日报》等,这些报纸都刊发过科技新闻,介绍过科技知识。到了“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深入人心,报刊如林,科技新闻崭露头角。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前苏联自办的第一张报纸开始,科技新闻的传播就成为无产阶级新闻的一个重要任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科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科技新闻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大好形势。

科技新闻为什么能历经数百年而不衰,这是由它的鲜明特点决定的。简言之,第一,科技成果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是休戚相关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英国的产业革命。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世界出现了第一颗原子弹,也出现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电子科学的兴起,出现了第一台庞大的计算机,后来又依赖着集成电路的产生,计算机日益走向微型化。计算机被人们称为电脑,正在走进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就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正推动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第二,科技新闻能利用各种当代的先进通讯工具及时地传递各个学科领域的信息,有利于交流经验和推动科学的发展。伦琴偶然发现X射线,这个消息仅几天工夫就传遍了全世界。现在我们通过透视检查身体,靠的就是伦琴的这一伟大发现。据笔者所知,与伦琴同时代的一些人,也曾碰到过这种见不到的射线,只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而束之高阁。伦琴发现X射线的新闻,也为同一时代的科学家提供了信息,使那些在歧路徘徊的人恍然大悟。到了今天,科技信息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谁也不愿意闭目塞听了。因为你想进步,你想发展,就不能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在我们国家,在粉碎“四害”以后,科技新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科技新闻的重要性表现在五个方面:(1)各报发表数量可观的社论、评论和短评等,传达了党中央关心、关怀科学进展的声音,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提上党中央的日程,为党中央所关注。(2)头版头条的科技要闻增多了。过去是《光明日报》担负着科技宣传的任务,现在一家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了,中国科学院办了《科学报》,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主办了《科技日报》。(3)对于科技战线那些违反政策的人和事,各报都能旗帜鲜明地予以批评。(4)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方面的宣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5)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宣传运动席卷全国。罗健夫、蒋筑英等科技界的先进人物已为妇孺所知。有的报纸还开辟专栏,连续宣传科技界的同志,仅据《光明日报》估计,该报《光荣榜》几年来已刊登优秀科技人员事迹达千人以上。

科学的发展需要科技新闻,国家也重视科技新闻。在这种形势下,基层通讯员势必涉足科技新闻领域。怎样采访科技新闻呢?笔者在报界工作数十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采写科技新闻,有过一些积累,现奉献科技新闻采访十要则,供诸位同好参考:

第一,采访中要注意听,仔细看,认真记,反复想(理解了没有,听清了没有,如何在新闻中给予准确的表达);

第二,对于涉及某成果评价的内容,应要求看文字材料(包括外国的评论原文等);

第三,对于“国内首创”一类说明,应到国家一级的科研单位去核实;

第四,如果你想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某项成果,应当场向有关专家请教;

第五,关于科技成果的中文表述和英文标志,应注意当场校对;

第六,为了写作时方便,应注意有关科技成果以往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要收集足够的背景材料;

第七,切莫以道听途说为根据,以主观意愿来报道科技成果;

第八,对于某成果的功能、疗效应以亲见为实,同时,要知道取得一项工业成果,往往需要几个单位的共同努力,要记得征询协作单位的意见;

第九,千万要提防厂家利用科技宣传来做商品广告;

第十,要特别注意询问某科技成果或某细节的保密度。

笔者认为,当你在采访中注意了这十项要则之后,你写出的科技新闻就不会出什么毛病了。你把稿子交给编辑以后,有理由回家睡上一个安心觉了。

同类推荐
  • 时代的精神状况(译文经典)

    时代的精神状况(译文经典)

    本书“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讨论了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之间的对立。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作底线,描画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凡此种种,均探及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
  •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王国与权力》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首席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特立斯之前,没有人如此打量城市、写作新闻: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的啤酒,吃掉350万磅的肉,用掉21英里长的洁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亡,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这是一部纽约交响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纽约风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镁光灯下的明星转身之后的尴尬境遇。俱乐部门口的擦鞋匠、高级公寓的门卫、公交车司机、大厦清洁工、建筑工人,与弗兰克·辛纳屈、乔·迪马乔、彼得·奥图尔等明星一样受特立斯尊重,他以同样的好奇心对待他们。
  • 怎样做记者

    怎样做记者

    这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案例实用,语言生动,观念颇多创新。全书五十多万字,分《学会经营自己是成长的金钥匙》、《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新理念是写作的灵魂》、《内参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马航MH370失联十七天

    马航MH370失联十七天

    (限时促销价5.99元,原价18元,欲购从速哦)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从“失联”到“失事”,MH370牵动国人走过了煎熬的一年。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从信息分析的角度,从MH370失联的当日开始,以大量的事实信息为基础,进行了连续17天的追踪,并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专业的分析模型,提出预测和判断,率先建议将搜索区域锁定在南印度洋。在信息的洪流里捕捉理性,从混乱和无序中找出逻辑,是信息分析实战运用的极佳案例。时值事故一周年,这本书的出版既是对事故的全景回顾和深度分析,也是对生命的彻底尊重。这一天已经过去一年了,而事情远未结束,只是掀开了耐人寻味的新篇章。
热门推荐
  • 隐婚娇妻:景爷,高调宠

    隐婚娇妻:景爷,高调宠

    “老公,我要息影了”“嗯,养你”“宝宝,最近有谣言说我潜你,我澄清一下,着不是谣言。”“嗯,我知道。”男人顿时翻转位置,成了下面那一个。说好的高冷,全都成了泡沫。人前,景爷杀伐果断,雷厉风行,鬼畜见了都为之胆颤。人后,景爷一手搂着小娇妻,按在墙上用力亲。乐·小花瓶·缨:景爷,你人设崩了……【想做先生心尖上的那只猫,被先生亲亲抱抱举高高——乐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带着忍术回明末

    带着忍术回明末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随身携带忍术兑换系统的李牧想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
  •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梦寐

    梦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男人不狠地位不稳

    男人不狠地位不稳

    男人要狠,要对自己狠,要有十足的自信,去相信在自己的脚下,一切不可能都会成为可能。男人要狠,要对自己的梦想狠,梦想与现实总有落差,当生活的残酷逼迫你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又算得了什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罪中局 I

    罪中局 I

    项维和张一平曾经救下了女孩小娜,小娜后被张父收养,三人成为好朋友。小娜回国后离奇自杀,张一平怀疑是他杀,于是找到项维一起查明真相,在这个过程中,张一平协助项维还调查了其他几个案件,调查中,渐渐发现小娜竟然没有被害,但情况非常复杂,牵涉到一起国际犯罪团伙,这个犯罪团伙也早已被中国警方暗中盯上,于是项维张一平,联合中国警方一起,进入到这个团伙最深层,甚至追查到唐人街……
  • 我不想称王称霸

    我不想称王称霸

    我不想称王称霸。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富二代,锦衣玉食。可实力不容许啊!
  • 暗黒纪元

    暗黒纪元

    宇宙恶魔入侵埃索欧位面,百族联军退守至神恩大陆,并建立一百零八座神佑之城守护埃索欧位面最后的希望。从地球穿越而来的雷文,意外觉醒超神级天赋‘意念分身’,至此他便化身成为了一名敢于挑战炼狱难度侵蚀之地的最强猎魔人!在不同职业间任意切换,这是属于全职高手的惊奇之旅!职业:盗贼、猎人、战士、武士、牧师、剑术师、奥术师、重装骑士、圣殿骑士、吟游诗人、德鲁伊、死灵法师、龙骑士……种族:亚索人类(白肤)、席恩人族(黄肤)、南契人族(黑肤)、高等精灵、暗夜精灵、牛头人、魅狐人、地精族、野蛮人……已沦陷大陆:凯恩大陆(LV1~LV65)、亚斯特大陆(LV30~LV85)、贝伦大陆(LV55~LV115)、阿诺西亚大陆(LV75~LV130)、黄昏大陆(LV100~LV180)、失落大陆(LV150~LV200)神佑之城:每座神佑之城内都设有一个可容纳数十万职业者的冒险家公会和一个超大型的传送之塔。PS:本书主打数据流、暗黑流、寻宝Farm流、技能树流、全职高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