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100000007

第7章 我的采访实践和体会(2)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新”字呢?下面先从立意谈起。

(一)立意

立意,讲的是一篇文章的主题。立意要新,也就是作者选择的角度要新。不管是写消息、通讯,或别的什么文章,都要求作者选择的角度要新。新的角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作者脑子里想出来的。新角度的选择,我概括为四个方面。

1.新角度从生活中来

1978年4月底,《光明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一篇通讯《贴心人——记数学所五学科室党支部书记李尚杰》。这篇通讯曾引起强烈的反响。但是,这篇通讯的角度恰恰不是从文件中来,也不是从领导机关指示中来,而是从生活中选择的。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我经常到中关村去采访。因为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等同志当时已是著名数学家,我经常要去数学研究所。我每次到那里采访,他们总是建议我写一写他们的支部书记李尚杰同志。

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但时间久了,我的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科研人员爱戴李书记呢?

我去访问李尚杰同志,他很谦虚,不愿意谈自己。我当时想,你不谈也行,我找科研人员谈。于是我每次到数学所,总要找几个同志聊一聊。我的采访本记了整整一本。我发现,人们之所以爱戴李书记,是因为他是大家的贴心人。这篇通讯的角度,就这样在反复采访中酝酿出来。后来,我在一个星期天早早地去李尚杰同志家里把他堵住了。我拿着笔记本对他说:我已经记录了一整本,这回你该同我谈谈了吧。因为我们已经交上了朋友,所以他这次倒挺合作,从上午9点一直同我谈到下午3点。角度已经选定,采访业已成功,我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写了这篇《贴心人》。

2.新角度从群众中来

1980年1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室主任谈镐生》。对于这篇通讯,社会上的反响是比较好的。一位地质学界的老前辈读这篇通讯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不少读者还写信给我和谈镐生同志,谈他们读后的体会。

为什么人们喜欢这篇通讯呢?我认为是角度选得好。在这篇通讯里,我着重写谈镐生同志爱护、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尊重青年科研人员劳动的事迹。这是一个科学界相当注意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选择这个角度的过程是这样的:

力学所基础研究室的关德相、王永光同志来报社反映情况,说他们的室主任、二级研究员谈镐生教授办了一个研究室,成果累累。他们希望宣传一下。领导叫我来接待,并且办理这个事情。我立即抽出时间到力学所采访。

这个室共有三十余位科研人员,我接触了其中的25人。事实告诉我:这是个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研究室。谈镐生的威望很高,人们介绍了有关他的许多故事。新闻的依据有了,写这个研究室——可以,写谈镐生教授——也可以。究竟写谁呢?我在采访之余,专门向室里的同志请教了一次。他们说:“这两方面都可以写,但是,我们希望你写写谈镐生同志。他的行为太感人了。”大家都这么说,我就拿定主意了,写谈镐生同志,写他关心青年科研人员的事迹。这个角度就在采访过程中、在与群众商谈中定了下来。

3.选择新角度要抓住能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光明日报》从1980年3月26日起,分三次登载了一篇通讯《权威》。这是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张泽权同志和我一道采写的,是写声学研究所所长汪德昭同志的事迹的。

声学所是1979年受到国务院嘉奖的先进单位。老张和我去采访的时候,听到许多好人好事。我们感到这个所的所长好,科研人员也好,为有这样的研究所而欢欣鼓舞。

采访过程中,我们为选择宣传角度讨论了好几次。第一次,我们想写这个所的年轻人,但是碰到困难。因为许多年轻同志都不愿写自己,一再吁请我们写老所长汪德昭同志。我们放弃了这个想法。第二次,我们想写所长和两位副所长的协作。但是当我们翻阅报纸时,发现这个主题也有人写过,而且不容易写好。最后,我们才决定写老所长汪德昭,写他的权威,写他为何受到科研人员的爱戴。

确定“权威”作为文章的角度,是因为当时我们听到不少科研人员反映,有的研究所所长有职无权,没有权威。而汪德昭恰恰是有职有权,又有威信的所长。这个角度新,材料又丰富,我们就选定了。这是一个能够普遍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果然发表以后反响不错。有的同志给我们来信,希望多宣传这样的人物。

4.选择角度要注意抓住宣传时机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宣传要抓住时机。这是千真万确的。

1978年夏天,科学部朱军同志和我去参加物理年会。在会上,我们见到了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同志。我们还接触了他的一些学生。

许多人对我们说,王老是个永葆青春的老科学家,要求我们写写王老。会议结束后,一回到北京我们就开始采访。我先后发了几封信给王老的同学、学生和儿女,还利用一个星期天去看望王老。渐渐地手头的材料多了,写王老的欲望也就愈益强烈了。

但是,正当我们准备写作时,我们发现一个难处:王老是研究物理学的,他的不少工作不宜见报。看样子稿子写不成了。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气馁。我们把已经采到的材料妥善地保存起来,等待宣传时机的到来。

1979年底,朱军同志听说王老入党了!王老年逾古稀,还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对于那些有信仰、信任、信心危机的人该是多好的教育。我们立即抓住这个时机来写王淦昌同志。我们专程到原子能研究所补充采访了一天,又翻出原先积累的材料,仅用半天时间,就写了一篇通讯——《信仰,信任,信心》,介绍王淦昌入党的经过。这篇文章发表在1980年1月26日的《光明日报》上,是很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

选择角度的办法相当多,各人有各人的体会。我概括了以上四条,不想以偏概全,仅供同志们参考。

(二)谋篇和布局

你买到了一块花布,是把它裁成秋装,还是裁成夏服呢?这个过程,在写文章时,叫做谋篇。如果你要把布裁成夏装,如何才能裁得合身得体,又省布料呢?这个过程,在写文章上,叫做布局。

当你收集到很多材料,又捕捉到好角度的时候,你一定要学会谋篇和布局。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谋篇和布局,要注意新巧,要有点儿文学素养和逻辑知识。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有点儿创新的精神。不要图方便,总按别人的框框去办。学习别人的经验自然也重要,但在学习中要动脑子,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招数。同时,不要怕失败。有的同志,想创新,但怕失败。我想,不管是谁,只要写文章,总有失败的时候。不然,大作家怎么也会有败笔呢!我们谈论创新,但新的路子、新的办法很可能不被人们所理解,这是暂时的现象,用不着为此而担心。

我在写《室主任谈镐生》一文时,曾经遇到怎样在谋篇、布局上创新的问题。我想,新闻不是讲究事实吗?通讯亦然,我就来讲故事吧。想到这儿,我又感到单写故事,通篇太散了。于是,又想到结尾再写上一段,叫“大家的话”,介绍谈镐生治理研究室的经验。这篇通讯的布局是:

前言;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大家的话。

这最后一段并非画蛇添足,恰恰是个黏合剂,能起通篇不散之用。

我的写作实践告诉我:用心谋篇和布局,对于写好一篇文章,作用实在太大了。

(三)选材和剪裁

有些通讯员能采到不少事例,但是不会选材料,不会裁剪,结果还是写不好文章。

写人物通讯,据我所知,采访时面可以宽一点,材料可以多拥有一些,但在下笔时要反复琢磨选用好的材料。有时为了选用一个材料,要花费相当长的对比时间。这个时间要舍得花。工夫下得深,功到自然成。我最反对那种图捷径、图省事的工作作风。

选材和剪裁,要善于勾画细节。这是写人物通讯时,万万要注意的。有时,你的采访对象能给你说10个故事,但是当你确定角度以后,发现其中只有一个故事最能说明问题。这时,一定要下决心把其余9个故事舍去;同时要认真地勾画这一个故事的细节,把这仅有的一个故事写活、写深、写透。

半导体专家王守武同志是半导体研究所的副所长。他的事迹相当多。我把听到、看到的材料略微整理了一下,就有半本多的记录。在写他的时候,我只选择他就任109厂厂长以后的事迹,把几件事写清楚。对于他的过去,仅在必要时穿插交代一下。《新厂长上任以后》发表在去年6月19日的《光明日报》上,只有3000字左右。数学家华罗庚的学生王元同志,他的事迹也是很多的。但是,在下笔时,我仅选取与他治学有关的材料。而对于其他方面的东西,则暂时不提。我写的通讯《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一文,也只有3000多字。

这里还想简单讲几句有关人物通讯的语言问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求朴素的美。你看,赵树理的小说,很朴素吧,但至今还脍炙人口。有的人一提笔来写文章,就搜肠刮肚地找形容词。好像水必须是“碧绿”的,天必须是“湛蓝”的,非如此则不过瘾。我并不一味反对使用形容词,我只是想说,过多地堆砌华丽的辞藻是于写文章无益的。我希望,作者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语言风格,编者也要允许别人发扬自己的风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林业》杂志会涌现一批有特色的、有语言风格的人物通讯来。

三、怎样写科普文章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科普小品。近几年,科普文章在科学春天的百花园里竞相怒放,成为文艺园地中绚烂的一丛。我曾经看过不少科普稿子,也编过一些。其中,有不少稿子是我所喜爱的,也有不少稿子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病。

比如,有的科普文章题目太大;有的科普文章专业性太强,写得太深,难懂;有的不够活泼,读来如同嚼蜡;还有的比喻极不妥帖,科学性差。

我认为,科学小品之类的文章,应包含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古往今来(讲历史);

当前应用(讲现实);

未来前景(展望)。

我讲的这三方面仅是指内容,绝不是什么模式,不可生搬硬套。

写作科普文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作者往往要看一大堆书籍,才能写出千把字的短文来。要写好这类短小精悍、为群众所喜爱,又能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好的文章,作者起码要做到:(1)读书时要认真,要钻得进去,同时跳得出来。只有你自己钻进去,又跳出来以后,你才能写出别人都看得懂的科普文章来。(2)要用一些悬念的笔法,吸引读者的注意。(3)要用文艺的色泽来修饰自己的文章。

我很喜欢林业工作,也关心林业战线通讯员队伍的成长。关于新闻采访和写作,要谈的问题还相当多。今天,我啰里啰唆地讲了这三条,不见得都对,权当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大家把我当做林业战线的一名志愿兵,一起携起手来,为搞好林业战线的宣传报道工作,为办好《中国林业》杂志贡献力量。

(写于1981年9月)

同类推荐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华大讲堂(2010)

    华大讲堂(2010)

    本书收录2010年作客“华大讲堂”的龙永图、陈少峰、王长江、黄平、李慎明、唐元、李林的演讲文稿,内容涵盖经济形势、城市文化、政党政治、国际形势、全球化发展、十二五经济、中国法治建设等热点焦点问题。其视野之宽阔、分析之精辟、见解之独到、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堪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荟萃。本书还收录每次演讲后的互动问答,通过专家与听众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本书内容系根据专家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深入浅出,让人犹如身临讲堂。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谁也不知道,爱情和明天哪个先到

    谁也不知道,爱情和明天哪个先到

    纪之梵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找她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然而事业有成的她到了而立之年却仍未谈婚论嫁。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纪之梵及其闺蜜齐格格、回璇一路悲伤着寻寻觅觅,对自己的择偶标准涂涂改改,终于修成正果。小说通过纪之梵讲述的几个爱情故事,揭示了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生活观。
  •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以1948年“辽沈战役”、“东北剿匪”、“朝鲜战争”、“军事大比武”、85年百万大裁军和九十年代军事演习为背景,用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主人公高大山的传奇人生,以及家庭和感情故事,反映了共和国的历史与军队的发展史,表现了军人对理想与信念、战争与和平、婚姻与爱情选择的心里历程。
  • 你怎么弱得心安理得

    你怎么弱得心安理得

    在正该奔跑的年纪,你选择了匍匐;在正该不服的年纪,你选择了凑合。每次被淘汰的时候,只会抱怨“社会的不公”,热衷惨淡经营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你怎么还能弱得心安理得?一本成长路上的破壁之书:打破自卑式自信,收获真知内省;打破虚假式强大,收获实在方法。心理承受力弱者慎翻,作者说起狠话来,自己都怕。
  • 明伦汇编人事典寿夭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寿夭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快穿之其实它是个坑

    快穿之其实它是个坑

    玖雪一个网络喷子,在一次行使的喷子的权利后莫名其妙的死在了电脑前,醒来后便被一个叫007的系统给绑定了。开始玖雪还反抗,最后007系统给了她三个选择:1.横着死2.躺着死3.绑定系统(千分之一可能活)玖雪:“…”冷漠无情的007系统:“你还有十秒钟,请慎重选择,本系统尊重你的意见。哦,温馨提示不选择直接抹杀。”玖雪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处了死还是死你想让我怎么选!冷漠无情无理取闹的007系统:“五秒”“四”“三”“我选3”007系统“恭喜宿主做了个明智的选择,你将会前途无量。”玖雪:怕是前途无“亮”吧007系统:“好,现在开始你的光辉旅途。”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总裁你夫人又追来了

    总裁你夫人又追来了

    ☆她5岁,他8岁。“小哥哥,我刚刚亲了你,我用不用负责?”“不用”“为什么?”“呃...因为你还小”“哦”☆她21岁,他24岁。某男二:“小晴,自从那次遇见你之后,我发现我喜欢上了你”夏晴:“额,抱歉”-_-||‘一见钟情什么的,也太老了吧⊙﹏⊙一天,夏晴站在他面前:“哎,自从我第一次遇见你之后,我发现...你挺好的”☆她28岁,他31岁。“都怨你,让我成了大龄剩女”,她在他怀中抱怨。“谁说的?”,男人举起手中的两个红色小本本。“嗯?什么时候领的证?”☆他们都老了。“我的终极目标达成了”“什么?”“把你骗到手,养到老”[本文1v1,甜文宠文,双洁无虐,放心入坑]
  • 无敌小妖妃:一个宝宝三个爹

    无敌小妖妃:一个宝宝三个爹

    从今天开始,敢挡我路的人,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让我杀死,第二自杀。苏浅浅:云公子,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啊!云起:本少爷不管,本少爷瞧上眼的瓜,不管是甜的,还是苦的,本少爷都要扭下来!
  • 福至清灵

    福至清灵

    清灵:“.......师父,你丫的又坑我!?”玄灵子:“傻徒弟,那哪儿是坑,分明就是为师赐你的一场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