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800000021

第21章 媒体文化外宣研究(3)

第20版:生活/脉搏版(LifePulse,黑白)

该版主要是介绍中国人的生活,与第18版相比,这个版面刊登的故事主要是讲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不是名人。改版开设了“我的一天”及“我的职业”栏目,介绍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

第21版:生活/娱乐版(Life/Fun,黑白)

该版开设了“填数字”、“学汉语”、“卡通漫画”等趣味性较强的栏目,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用中国文化感染外国读者。

(2)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是中国最大的英文网站之一,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除即时转发《中国日报》报纸刊发的稿件外,该网站也开设了专门的文化和生活栏目,编发关于文化的稿件。

同时,中国日报网站还承办了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主办的中国文化网,用中英文双语介绍中国文化。在该网站的介绍中写到:“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她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长城、青铜器、书画、戏剧、武术、杂技……这些宝藏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中国日报网站承办的中国文化网是中国第一家最全面、最丰富、最权威的多语种文化网站,它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华民族以及中国文化架起了桥梁。”

中国文化网开设了“文化视界”、“文化遗产”、“文化热点”、“人文中国”、“走遍中国”、“文化人物”、“艺术揽萃”、“特别关注”等20多个频道,用多种语言搭建起交流、资源、文化、资讯四个平台,发布权威的政策和项目信息、推荐优秀的艺术家和演展活动,引见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向世界传播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艺术揽萃”栏目聚焦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文化艺术殿堂;“人文中国”栏目展现了多民族、多元化、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走遍中国”栏目则展现中国五千年的熏陶和沉淀,文化的印记等。

(3)《中国日报电邮报》

2007年初,《中国日报》利用网络技术,创办了《中国日报电邮报》(ChinaDailyeClips)。在精心设计和再次编辑的基础上,电邮报将中国日报报系的重要新闻报道和评论,以分众服务的原则编成标准版和企业版,通过电子邮件每天发送至境外政、商领袖和智库的信箱,成为对外宣传的一条方便、快捷的渠道。

(4)《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为了强化针对在华外国人的宣传工作,《中国日报》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于2008年2月创办了《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内容主要取材于《中国日报》及中国日报网站,包括国内、国际、奥运、体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新闻资讯,每天早9点和晚6点以移动彩信形式各发送一次到订户手机终端。这一快捷信息平台,面向近百万在中国境内长期工作、居住、生活的英语国家人员,特别是每年大量到中国的英语国家观光客、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及商务人士,有效地扩大了对外宣传的报道覆盖面。

(5)有效借助外力,直接影响海外受众

为了扩大宣传覆盖面,直接影响海外受众,《中国日报》出版发行的《中国国家形象专刊》随《华盛顿邮报》在美国发行,期均发行量达75万份。《中国日报》旗下的《中国商业周刊》随泰国《国家报》在泰发行,期均达7万份;随马来西亚《星报》在马发行,期均达30万份。《中国日报》还代表中国参加由亚洲17个国家19家主流报纸组成的亚洲新闻联盟,与该联盟成员媒体广泛交流稿件,影响亚洲2000万左右的受众。通过这些渠道,《中国日报》的对外宣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6)举办国际活动,用公共交流推进对外宣传

为了充分利用公共交流平台做好对外宣传,《中国日报》于2005年同日本言论NPO组织联合创办了“北京—东京”论坛,成为中国新闻界和学术界首次与日本民间组织携手,为加强中日相互了解、促进中日关系发展而搭建的民间高层交流平台。论坛每年一届,轮流在北京和东京举行。

2008年9月16日,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在日本东京开幕,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专门在贺辞中说:“始于2005年的‘东京—北京’论坛,今年是第四次举行,如今已发展成日中关系中每年将要做的一件大事。一直以来,该论坛针对日中关系未来常常起着先导作用,并积极开展了睿智的探讨。如:为了构筑牢固的信赖关系而需要开展不惧怕摩擦的对话、青少年交流在促进相互理解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日中两国对国际社会肩负着极其崇高的责任等,这些都是在以往的论坛里提起的看法。此外,每一次由论坛主办方实施的民意调查结果,亦给思考日中关系未来提供了尤其珍贵的参考。伴随着该论坛的步伐,近年来日中关系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今年5月胡锦涛国家主席访日之际,日中两国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地指出了旨在共创亚洲及世界美好明天的日中关系的未来走向。应该说,对世界肩负着重大责任的日中关系今后还将继续向前发展。虽然光明的未来并非总能约定,或许今后仍会经受许多考验,但是我相信,日中两国无论何时都会以此声明之精神为依托,一道克服困难,勇敢地前行。”充分说明了这一交流平台在对外宣传中起到的作用。

2.《中国日报》的文化外宣策略研究

(1)充分发挥议程设置作用,主动设置议题。在文化外宣过程中,《中国日报》非常重视议程设置工作。该报的报道能够扎实地立足国内实际情况,从客观事实出发,辅以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使其设置的议题既贴近中国实际,又容易说服并影响海外受众,外宣效果良好。

(2)以不同报道形式和载体围绕同一议题进行对外宣传,形成整体合力。

《中国日报》目前的报网互动已经初具规模,报纸和网站配合这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作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对外宣传的效果。2008年3月,《中国日报》还开通了《手机报》,每天向订户以彩信的方式发送两期新闻报道,再配以《中国日报》电邮报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中国日报》的信息传播渠道已初步健全。

(3)通过不同的人,传递同一声音。同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所产生的效果往往可能会大相径庭。《中国日报》在对外宣传过程中,注重通过国外知名人士和国内普通民众来述说新闻事实,并且以“人性化”和“故事化”的手段来进行包装,从而吸引海外受众的眼球并赢得他们的认同。实践证明,这样的报道往往更容易被海外受众接受。

(4)使用“信息海”攻势。在《中国日报》的对外宣传过程中,经常会就某一话题或现象发表大量的新闻稿件,形成较为集中的对外报道。

(5)大量使用外籍撰稿人士,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文化报道中,《中国日报》注重外宣特色,刊发了大量外籍人士撰写的稿件,以国际化的视角,加上他们在中国亲历中国文化的感受,用符合海外受众阅读习惯的地道语言和行文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他们的文章往往视角独特、语言风趣幽默且更加本土化,较为符合海外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对于海外受众而言,外籍专家的观点往往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可以有效地影响受众,增强外宣效果。

例如,在对海南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的报道中,《中国日报》4月10日辟出4个版作为专版对海南省的经济、环境、教育、文化等做了全面报道,刊发相关稿件11篇,配发图片18幅。其中就刊发了该报美国籍记者Eric Nilsson撰写的相关报道9篇,用其独特的视角客观地报道了海南在经济、环境、旅游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中国日报》文化外宣实例研究

《中国日报》文化外宣具有国际化、专业化的鲜明特色,在重要选题的对外传播上更是体现出成专题、成系列、报道规模大、针对性强等特点。例如,在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中,《中国日报》提前策划,开设了“王文澜:镜头看中国”专栏,组织了“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通过刊发该报资深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30年来拍摄的图片,配发该报资深记者撰写的主题文章,生动、形象、深刻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同时,《中国日报》还将相关报道翻译为中文在网站发布,有效地增强了报道合力。刊发的文章有:

改革开放30年之零售业:购物的那些事[2008-07-28]

改革开放30年之艺术:从武器到画板[2008-07-29]

改革开放30年之休闲:现在娱乐有闲钱[2008-08-25]

改革开放30年之体育:体育产业发展迅猛[2008-08-29]

改革开放30年之工业:软硬环境都改善[2008-09-01]

改革开放30年之交通:通向现代化的道路[2008-09-04]

改革开放30年之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2008-09-12]

改革开放30年之两性:年轻人没有出位[2008-09-22]

改革开放30年之起居:说说空间[2008-09-23]

改革开放30年之城乡差别:不同的玩法[2008-10-20]

改革开放30年之美容美发:修剪的快乐[2008-10-24]

改革开放30年之制衣:不同时代的缝纫[2008-10-28]

30年中国从单调“蓝蚂蚁”到成衣大国[2008-11-13]

改革开放30年之市场:回首过去看未来[2008-11-14]

中国2015年实现农村养老80%参保率[2008-11-17]

改革开放30年之服务业:微笑服务[2008-11-24]

这些文章和图片从经济、民生等诸多方面,讲述了大到一个经济行业,小至一个小家庭30年来发生的变化,文章可读性和趣味性均较强,在网站上引起了海外网民的强烈关注。笔者特别列出这一系列报道中颇具代表性的几篇文章,从中分析《中国日报》文化外宣的特色。

(1)《改革开放30年之艺术:从武器到画板》该文的中文内容如下:改革开放30年之艺术:从武器到画板下两张照片摄于同一时期,画面中的建筑曾经是北京的一家秘密军工厂,建于计划经济时期,代号是798。

其中一张照片展示了798工厂过去的样子——红砖砌成的厂房宽敞空旷、平淡乏味、千篇一律。

照片中一个工人在做翻修工作。他的劳动成果在另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也就是翻新之后的798工厂。如今,随着大部分乏味的工业车间和办公间转型成为画廊和创意工作室,798也成为了北京的艺术家、艺术品经销商、艺术爱好者乃至游客最喜欢光顾的一个地点。

眼下798也许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军工建筑的部分风格,不过它现在的样子让人很难联想到其鲜为人知的过去。

在798被翻修一新的一排排房子中,坐落着年轻艺术家经营的小型公司和画廊。他们在这里举办展览、承担设计合同。同时为了增添几分生机,他们还销售进口的和国产的艺术书刊,也发行杂志。在这些公司和画廊周围,是一家又一家的咖啡屋。

从表面上看,北京798工厂的转型不过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偶然。一帮勇于创新而又愿意实践的人,有幸碰到了宽容的城市规划者。这些规划者没有派人在这些旧房子和旧工厂的墙上写上大大的白色“拆”字。

每个城市中心都应该给艺术家圈子留下蓬勃发展的空间,以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

然而在中国城市里,一些自命不凡的官员们只会向访客炫耀光芒四射的办公大楼和宏伟庞大但却往往空无一人的投资商圈,吹嘘其如何在几年之内将城市变成了现代金融中心。然而实际上只有北京和上海才能为艺术家和其他富有创造力的专业人士提供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场所。

同类推荐
  • 详解易经系辞传

    详解易经系辞传

    《系辞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使之不仅止予占卜,还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系辞传》的思想十分复杂,内涵极深。故此,历来有不少人去注释和研究它。作者穷其三十年修易之功力,溯本追源,把这套很多现代人用于占卜术数和商业管理的伟大的中国哲学理论,化为现代人人人能读、能用的思想宝典,还原《易经》的本来意义,使大众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致使这部代表原始儒家思想的典籍没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佛养心 道养性:心中有佛人自安

    佛养心 道养性:心中有佛人自安

    本书共分十篇,分别是:慈悲为本,为善心安;诸恶莫作,无恶心安;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脱,豁达心安;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看透释然,自在心安;随缘而行,随遇而安。本书以佛的理念通俗而又深刻地阐述了“心中有佛人自安”这个主题。书中还着重例举了一些生活中让人难以心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俗之事,并指出了解决之道。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佛理知识,书中还穿插了“拈花一笑”、“佛心慧语”、“世俗佛理”、“佛心故事”、“佛语今译”、“佛趣轶事”等版块内容。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感到:只要我们心中有佛,佛就与我们同在。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医归来

    魔医归来

    饱经风霜的相陪,干柴烈火的碰撞,转眼相忘于江湖,留下的只有怨恨。前世的风晚竹为保玄皇宗不惜大陆任何代价,换来的是被至亲挚爱折磨致死,形神聚毁。曾毁天灭地,改变御灵大陆运作轨迹的‘诛魂灵魅’,一朝重生,成了修为尽失相貌丑陋的废柴别人嘲我太癫狂,我笑他人看不穿。再弃正途,修炼邪术,绘箓召万物邪灵,修肉白骨,救天下苍生,却独独救不了自己
  • 星际养殖场之猎魂

    星际养殖场之猎魂

    宇宙中有我们解不开的奥秘,在宇宙中我们只不过是一粒微尘......
  • 五月症

    五月症

    宣布散会时,所有人都一哄而起,四楼会议室的门瞬间变得狭窄起来。西塘大学近百位二级学院和各个部门的头头们像一群涌出圈栏的饿羊,争先恐后地冲出门口,奔向草场。他们每个人都兴奋得满脸通红,都一律手里攥着学校特制的大32K黑色仿皮记录本,边说话边拥挤在幽暗而狭长的楼道上。然后,有一些人拥向电梯口,有一些人则快捷地朝楼梯走,或上或下。他们的情绪被刚才会议的主题所引导,彼此的语气里都有不同的表达,有的人相对比较轻松,有的则比较沉重,当然也有淡定的,甚至是漠然的。这一切都表现在他们的脸上。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满城风雨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满城风雨

    本书通过大学生曾伯坚被军阀强行拉夫的种种遭遇,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军阀发动内战带来的灾难,是一部描写军阀混战的小说。
  • 法华三昧忏仪

    法华三昧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能承受之“痛”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能承受之“痛”

    重金属污染中国耕地。土壤污染正变成生存危机。中国是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污染虽然从表面难以看到,却早已开始侵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健康。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受污染耕地总和已达1.85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2006年7月起,中国进行首次土壤污染普查,而结果至今仍未公布。本书作者分赴湖南益阳、甘肃白银、内蒙古包头、贵州赫章等重灾地,深入镉米污染、污灌污染、矿坝单体巨量污染、工矿企业污染等重大案例,力图展现这些被污染的土地现状及带来的健康威胁。污土上的生民之痛,至今未被官方直面,解决更无从谈起。但它确实到了必须直面的时候,不能再拖,也无法再拖。
  • 桃之夭夭,腹黑王爷赖上门

    桃之夭夭,腹黑王爷赖上门

    【爱情,无关早晚,只是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他是燕国不朽神话,是全国名媛争相想嫁的如意郎君,面对女人,他嗤之以鼻。她,一朝惨死,得以重生,茫茫人海,遇见了那个风吹桃花开的人。于他而言,女人是善变寡情的标志,却在遇见她后,念念不忘。幻想中,君心不改,桃花相伴,而现实,总是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睛的,惦记自己的娘子。于她而言,男人背信忘义,为了荣华富贵,弃情绝爱,伤天害理。当他们相遇,一张情网,铺天而来,躲过,逃过,却忘不掉那一声声温柔的呵护,“不怕,一切有我。”京城初见,他设计巧遇,夺初吻,夜护佳人,上演攻心为上。“姑娘何必拒人千里之外,说不定,你我能上演一出旷世奇恋呢。”是夜,他‘慌不择路,’闯入香闺,而她,美人出浴。他咽着口水,两眼放光,“肤如凝脂人如玉。”下一秒,某男被人丢出闺阁,惨遭群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