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800000038

第38章 参考文献(2)

23.杨学锋:《站在更高起点做好跨世纪对外宣传工作》,《理论界》,1999年5期。

24.赵灵敏:《对外文化交流:喧嚣背后的思考》,《南风窗》,2005年4期。

25.张清敏:《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外交评论》2006年1期。

26.孙家正:《提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求是》,2006年1期。

27.赵启正:《中国对外传播存在严重逆差》,《中国文化报》,2006年3月10日。

28.赵启正:《谈外宣的几个问题》,《对外大传播》,1998年第7期。

29.沈望舒:《软实力叩响中国之门》,《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5期。

30.沈苏儒:《开展“软实力”与对外传播的研究》,《对外大传播》,2006年7期。

31.江泽民:《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9年2月27日,第1版。

32.爱泼斯坦:《我为新中国而无比自豪》,载《人民日报》1995年4月20日。

33.沈孝泉:《中国与世界的一次握手》,载《瞭望新闻周刊》1999年38期。

34.曾河山:《从英法韩文化战略看国家形象的塑造》,《对外大传播》,2007年2期。

35.胡智锋:《影视文化三论》,《现代传播》2000年5期。

36.赵顺国:《“感知中国”——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8期。

37.《进一步提高我国媒体对外宣传的有效性》,《中国记者》2004年2期。

学位论文

1.李岩:《人民网英文版对外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牟汉杰:《试论CCTV—国际频道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3.丛贝贝:《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媒——兼论CCTV-4的内容与样态》(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付颖:《跨文化视角看网络时代的国际广播:“国际在线”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贺伟:《新华社对外宣传报道对外影响力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徐江:《当代中国电视对外宣传节目媒介生态状况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7.王叙:《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传播学思考》(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郭习松:《中国对外网络传播发展策略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9.〔刚果民主共和国〕姆文当卡:《中国媒体对外报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邱世兵:《当前我国对外宣传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1.刘蕾:《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2.缪开金:《中国文化外交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3.孙红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外交》(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4.门艳玲:《中国文化外交初探》(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5.刘磊:《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研究》(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6.于明玲:《21世纪的中国文化外交措施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7.杨莹:《中国英文对外宣传期刊的发展与传播策略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8.刘海燕:《对外宣传与传播策略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英文文献:

1.J.M.Mitchell,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London:Allen&Unwin Ltd,1986.

2.Philip H.Coombs,the Fourth Dimension of Foreign Policy: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4.

3.MiltonC.Cummings,Jr.Cutural Diploma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A survey,paper presented to the Center for Arts and Cultural,2003.

4.Harold Lasswell,Propaganda Technique in World War I,The MIT Press;New Ed edition(April 15,1971).

5.Mohammadi Ali(ed),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ization,Sage Publications,London,1991.

6.Gudykunst,Wi11iam B.and Bel la Mody,(ed),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econd edition,Sage Publication s,2002.

7.Harvey B.Feigenbaum,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plomacy Center for Art and Culture,Washington D.C.,2002.

8.Herbert Passim,China’s Culture Diplomacy New York:Frederick A.Praeger Publishers,1990.

9.Ishwer C.Ojha,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an Age of Transition:The Diplomacy of Cultural Despair,Beacon Press,1969.

10.Jongsuk Chay(ed.),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90.

11.Kevin Mulcahy,Cultural Diplomacy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Unpublished paper on file at the Center for Art and Culture,Washington D.C.,2000.

12.Kevin Mulcahy,Cultural Protectionism V.Cultural Imperialism,Unpublished paper on file at the Center for Art and Culture,Washington D.C.,2000.

13.Michael Hunt,Ideology and U.S.Foreign Policy,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

14.Milton C.Cummings,Cultural Diplomacy and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A survey Center for Art and Culture,Washington D.C.,2003.

15.Morrell Held and Lawrence.S Kaplan,Culture and Diplomacy:the American Experience,Westport Greenwood Press,1977.

16.Peter J.Katzenstein(ed.),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7.Valerie M.Hudson(ed.),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 Boulder,Lynne Rienner Publishers,Inc,1997.

同类推荐
  •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旨在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学科角度对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进行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奥威尔与缅甸;第二,奥威尔与中国;第三,中国奥威尔研究的新视野。第一、二部分涉及奥威尔作品中的亚洲题材以及中英文学关系,第三部分紧跟国际奥威尔研究前沿,以中国角度提出奥威尔研究的新课题,反思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现状。三个部分的研究皆放置于跨文化语境,试图从中发现和解决西方奥威尔研究的盲点或不足,推进国际奥威尔的学术研究。
  • 中国避讳

    中国避讳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它比喻有权有势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对平民百姓的正当行为却严加限制。避讳,是封建社会的礼俗之一,它有着怎样的规则呢?在王晓岩编著的《中国避讳》中有详细的记载和明确的解释。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美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国度,不仅是世界上的强国,也常常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走进美国、了解美国,可以开阔视野和提高个人的认知,可以让每一位读者在短时间内认识美国。本书从签证移民、教育、留学、旅游、历史、文化等十一个方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广泛收集美国的相关知识,然后精心遴选,书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均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在全球化的今天,读这本书,最大的益处是帮助读者对美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大洋彼岸的国度不再神秘,为那些还未做好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及早认识美国的契机,同时为即将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更可靠的行动指南。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杀出一个大明星

    杀出一个大明星

    大型新闻发布会现场,有记者采访秦都。记者:请问你为什么要拍这部电视剧?秦都45°角望天,他能说他是被骗进去的吗?秦都:咳咳,因为我想拍这部电视剧。记者:为什么背景世界看起来都很真实,投资方是谁?投资了多少钱才把这部电视剧拍出来?秦都抑郁地看着记者,什么叫看起来很真实,明明是真的好吗?
  • 千秋阁之秋娘

    千秋阁之秋娘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 母亲

    母亲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位母亲平淡而伟大的一生。美丽的女主人公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历经坎坷、磨难,在丈夫蒙冤入狱后,独自艰难地支撑起家,以温暖的母爱翼护着孩子们,独立而自尊地生活着,最终苦尽甘来,完成了一位母亲的伟大职责。故事情节曲折,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读性强,且具有教育意义。
  • 山海经(第五卷)

    山海经(第五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 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作为中国史学主干的二十五史是中国唯一一部完整的官修史总集,它用统一的纪传体裁,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我国从远古至清末的历史发展,全面展示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轨迹,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科技、军事、艺术、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百科全书。本书在认真研读二十五史原文的基础上,萃取二十五史的精髓,将其中最精彩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尊重史实,叙述准确,尽量保留了原书中的史家评论,是一本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历史读本。
  • 大表哥的dnf系统

    大表哥的dnf系统

    我北宫敌交朋友从不看重对方的实力,反正没有我强。
  • 九转炼魔心

    九转炼魔心

    繁华的都市,平淡的山村。被村里人视为灾星,八岁开始乞讨为生,十一岁之后觉醒心魔。以人性的弱点在只有仙佛的传说中,练就一颗九转魔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斗爱:难逃酷男偷心计(全本+番外)

    斗爱:难逃酷男偷心计(全本+番外)

    一个是“气质美女”,一个是“高干帅哥”年龄的差距,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一个赌局而“偶遇”若说是有“奇缘”,为何两人都偏要“斗过他(她)”一个善用“三十六计”,一个善长耍“太极”明争暗斗中爱情却让两人王八看绿豆“对了眼”当她准备为爱心甘情愿“握手言和”却发现原来一切的甜言蜜语不过是一个赌注从燃战火的她将计就计,要让他丢盔弃甲当理智回归,她决然离他而去……而他已经在“计中计”中,难以自拔~他不相信,她能逃得开他的天罗地网,三十六计,一切从头来过……~~~~~~~~~~~~~~~~~~~~~~~~~~~~~~~~~~~~~~~~~~·推荐自己的新文:《穿着泳衣去古代》地址:http://m.pgsk.com/a/247117/
  • 众生之路

    众生之路

    这是一部反映乡村社会图景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遗存,也浓墨重彩地重现了诗意而神秘的乡村生活原貌,写出了我们共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