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4500000002

第2章 总序(2)

二、关于办刊定位与办刊思路的思考

办刊定位是一个刊物的灵魂,办刊思路是落实办刊定位的关键所在,对于刊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办刊定位

30年来,学报的办刊定位和办刊方式几经调整,逐渐走向明确、走向稳定。变的是领域、视野和范畴,不变的是紧紧围绕“四个学”做文章,那就是“学校、学术、学者、学生”。

1.学校:学校是学报发展的强大后盾。在学报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转折都是在学校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就的。从学报的创刊到学报的更名,从学报的办刊方向的确定到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的配备,从编辑队伍的建设到各项奖励、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以及各院系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学校做强大后盾,就没有学报今天的局面。

2.学术:学术是学报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有幸赶上中国新闻传播和广播电视发展的大好时期,30年间,从新闻无学到新闻学遍地开花,从传播学被视为西方资产阶级学术遭到冷遇到传播学成为时代的显学与宠儿,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创建到发展,学报生逢其时,不仅见证着而且积极地参与了这些学科的建设。伴随着这些新兴学科的从弱到强,由小及大,一同成长、一同前行。没有30年间中国新闻传播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发展与繁荣,就没有学报今天的兴旺。

3.学者:学者是学报发展的主要支撑。30年来,众多同行学者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学报也和众多学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老一代学者如童兵、李良荣、黄会林、仲呈祥、王伟国、郑保卫、罗以澄、吴廷俊、刘建明、颜纯钧、赵玉明、曹璐、朱羽君、张颂、曾庆瑞、张凤铸、高鑫、任远、叶凤英(叶子)、周鸿铎、周华斌、蒲震元、朱光烈、王武录、柯惠新等;中青年学者如彭吉象、张颐武、程曼丽、俞虹、陆地、李希光、尹鸿、熊澄宇、郭镇之、喻国明、陈力丹、涂光晋、周星、于丹、张同道、尹韵公、时统宇、路海波、贾磊磊、丁亚平、张国良、孟建、黄旦、陆晔、欧阳宏生、邵培仁、金冠军、石长顺、方延明、段京肃、丁柏铨、李幸、黄匡宇、朱剑飞、高福安、丁俊杰、胡正荣、袁军、黄升民、高晓虹、陈卫星、刘燕南、雷跃捷、张晶、蔡翔、苗棣、徐舫州、闵惠泉等;海外学者如赵月枝、潘忠党、陈韬文、祝建华等;来自政府、社会和业界的领导专家如张海涛、刘习良、张振华、杨伟光、黄勇、朱虹、叶皓、叶延滨、张长明、高峰、孙玉胜、梁晓涛、郭运德、沈卫星、汪文斌、夏骏、吴涛、王甫、李向阳、李晓枫、刘长乐、张子扬、张君昌、白岩松、刘文、任学安等,这些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为学报的发展不仅提供了他们的精彩文字,贡献了他们的思想与学说,同时也为刊物的健康发展给予了无私的指教和指导,关心和关照。学者们对学报的信任是对学报发展壮大强有力的支撑,没有学者们的支撑,就没有学报今天的成就。

4.学生:学生是学报发展的不竭动力。30年来,一批又一批当年就读于校园的学生伴随着学报共同进步,如钟大年、马国力、袁正明、夏骏、刘春、何苏六等,在学报上以他们的敏感和新锐发出雏凤之声,他们的学术与事业发展从这里起步。没有他们的参与,就没有学报今天的活力。

令我们欣慰的是,30年来,历任编辑部的同仁,恪尽服务职守、搭建沟通平台,克服了重重困难,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淡泊名利,甘做人梯,为学者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为学校与学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办刊思路

在30年的办刊历程中,我们的办刊思路日渐清晰,概括起来说就是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学术的眼光关注实践,又从丰富鲜活的实践中提升理论。以许多重要的理论学术观点来阐释传媒实践,又从丰富多彩的传媒实践中提炼出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理论观点。如我们大量的个案研究、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报一方面注重对社会文化潮流动向的宏观把握,另一方面也注重对传媒学术发展中若干微观问题的探究。在我们的文章中,既有潮流、趋势、纵览等字眼,也有点点滴滴的心得、观察、体验和分析等文字。我们认为,单有宏观的描述和单有微观的剖析或许都不够全面,只有将宏观的观察与微观的解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方能释放足够的学术力量。在学报上发表的最具影响力的文字中,无不体现着这样的结合。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30年学报发展的三个时期,始终贯穿着继承与创新的主题。一方面几代学报人艰苦奋斗、恪尽职守的精神没有变,为广大读者服好务的理念没有变,以广播电视为核心的特色办刊方向没有变,在这些优良传统的继承中学报同时也坚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不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品格,不论是办刊理念还是具体运行,都随着学校、学科、学术的发展而及时调整。

我们认为,只有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既具有稳定品质,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品牌学术期刊。

4.规范与灵活相结合。学术期刊尤其是学术名刊必须坚持应有的规范。规范体现为学术的规范和期刊编辑的规范。规范的要求从学术上看,应有符合学术常识和学术规律的概念、逻辑与方法;从期刊编辑上看,应有符合学术期刊基本要求的程序、制度与方式。而灵活则意味着突破规范,用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样态来表达思想与观点。由于学报所面对的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在30年间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与变动,传统的规范常常很难呈现对这种巨变中的传媒学术与实践的观察、描述、分析与解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研究内容与形式应当伴随这样的巨变而予以灵活的反应。在学报发表的文字中,既有严格符合学术规范和编辑规范的学术文章,也有丰富多彩的、灵活的学术表达,如以访谈、对话、文摘、沙龙、报告、札记等多种形式来延伸对于新的传媒学术与实践的解读与阐释。在学报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许多文字大多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如我们组织的年度对话、名家系列访谈、系列札记等等。

三、刊物的发展方向

面对未来,学报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机遇在于学校的发展和传媒学术的发展,学者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挑战在于面对这些要求,我们能否继续担当起引领的重任。我们认为,学报若要继续保持学术名刊的领先地位,理应按照“四化”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与运行。这就是:

1.本土化。三十年来,我们国家最大的成就就是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同样的道理,学报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坚持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国际化。应当以更加开放的胸襟与胸怀放眼世界,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只有在国际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的参照中,才会获得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价值与成就。

3.人文化。学报以传媒学术的引领为追求,但不等于拘泥于传媒学术本身。传媒学术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兴部分,需要借助源远流长的人类文化,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丰厚成果的滋养。应当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使传媒学术不断提升其人文情怀与人文境界。

4.专业化。学报发表的成果应当在专业领域不断扮演着引领的角色,不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以及表达方式,都应不断在国内外的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同时学报还要在学术期刊自身的专业化上练好内功,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这“四化”是我们刊发学术成果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们刊物继续发展壮大的新的期待。

在学报20周年刊庆之际,我们曾经组织编撰了一套《现代传播文丛》,在学报30周年刊庆之际,受第二批“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的支持,我们编辑部再次策划编撰了新的一套《现代传播文丛》。这套丛书经过一年的筹备,按照我们的栏目设置,选取了1999—2008年十年间各栏目有代表性的文字,由各栏目责任编辑主持编选,总共八卷,分别为《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国涛主编)、《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张国涛主编)、《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张毓强主编)、《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张毓强主编)、《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李立主编)、《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潘可武主编)、《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赵均主编)、《广播电视名家访谈》(杨乘虎主编),以此作为我们刊庆30年的纪念。

同类推荐
  • 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本书着重阐述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重要性,并详细地论述了具体的信息资源,包括中文图书信息资源、中文期刊信息资源、外文图书信息资源、外文期刊信息资源、中文数据库资源以及外文数据库资源的出版特点,读者、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特点,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立,以及信息资源采访的原则和策略。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本书系作者在《有效教学十讲》基础的最新学术成果,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作者以教育学为思考的立足点,同时又有课程学、学习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且长期深入一线,坚持做课堂的考察,所以,其著述颇受一线教师欢迎。
热门推荐
  • 倾城绝恋之神女传

    倾城绝恋之神女传

    【男宠女,先甜后虐,笑料百出,腹黑,扮猪吃虎】天降神兽,奇遇拜师,怀有逆天空间,拥有逆天的修炼天赋,她就是幸运女神的私生女!穿越异世,遇妖孽美男和腹黑男神,当他们要她只能二选一时,她苦逼的含着泪喊道:“我可以都不要吗?”两人同时脸色一黑,很显然,不行!突然,她灵光一闪,指着窝在角落里的某人道:“我要我师父!”于是乎,两人往蹲在角落里的某人投去杀气腾腾的目光。“喂喂,你怎么可以坑为师呢?你指谁不好,干嘛要指我呢?!”话音刚落,某人感觉到两人的视线变的更加阴沉,旋即人影一闪,跑路了!这时,两人又把视线投回了她的身上,她一俩欲哭无泪的哭喊着:“师父,你跑路就跑路吧,怎么不带上我呢?”
  • 秦少,好久不见!

    秦少,好久不见!

    他,赫赫有名瑞天集团的秦少,品,貌,权,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却被她卖了一百万?居然还消失了五年?她成了他心中一根不能触碰的刺!他,商界的佼佼者,陈旭,与她在生死边缘穿梭,五年,却无法打破那颗冰冷的心!他决定带她回国,来一次男人之间的对决!重逢,若是不再牵扯恩怨,是否还能重来?
  • 一身侠骨

    一身侠骨

    英雄仗剑天涯路,不知女儿柔情心。公元911年,自唐王朝灭亡以后,华夏大地陷入乱世纷争。出世少年,身世迷离;黄衣少女,恩爱情仇;乱世豪杰,谁与争锋。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幻想江湖!(作者萌新,不周之处望海涵)
  •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本报告包括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地区报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报告和研究报告五个部分,从全省总体情况,各个行业、各市和绥中县、昌图县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等层面,回顾了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 日子

    日子

    本书是王小柔最早的一本段子随笔集,出版后,“把日子过成段子”这句话,作为一种智慧而又朴实的生活哲学,成为了王小柔段子作品的精神标杆。而随后“妖蛾子”系列的“妖蛾子”这个词,则可以说是王小柔段子作品的美学标杆。这本随笔中包括三辑:把日子过成段子、左眼看书、私人笔记。
  • 医学传灯

    医学传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邻班有帅哥:繁星似海

    邻班有帅哥:繁星似海

    曾经是“繁星的骄傲”的师情因为爱上同样是“繁星”里熠熠夺目的介海聪而开始隐藏自己的光芒,继而先后换上自虐症和自闭症。为了不让家人和朋友担心,她离开家并和以前“繁星”里的朋友断绝来往,一个人来到了现在的学校,偶然遇见了为了她来到这个学校的高中时邻班的帅哥——樊京,心怀愧疚的她不忍直接拒绝便偶尔与其来往,不久痴情于“繁星的骄傲”的韦盛便找上了门,为她离家出走多年的介海聪也有了下落......介天威变态的教子计划,情敌们的迫害,周毅的复仇,龙影的默默付出使她开始一点点地苏醒......
  • 美人权术

    美人权术

    她,本是永乐帝女,玉叶金枝。因宫闱惊变,母妃惨死,被迫隐匿于尚书府邸。还君明珠,杳然无期。他,原是方孝孺公十族血案遗孤,终生以刺杀朱棣为己任。豪气凌霄汉,长风吹客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他们的命运有了交集......暗潮涌,风云动,荆棘满怀天未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绯色双重

    绯色双重

    你会喜欢我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