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5900000039

第39章 结语:有形与无形的城市(2)

三、城市空间的媒介编码

我们对城市的空间景观并不仅仅停留在关注与发现上,而是要进行解读,因为城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对于不同的人群意义并不相同。城市景观经由媒介的作用,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一座城市中,所有的建筑、街道与街区的规划都是对城市文化的历史、现状或者未来趋势的显现。但由于媒介的介入,使得所有的城市空间拥有了另一种表征方式。虽然媒介可以突破时空,想要客观真实地阐释城市的意义却变得不那么容易。正如迈克·克朗所认为的那样,人们对地理的理解主要通过其物质外观,而其他的媒介(诸如油画、插图或者电视),又增加了一层表征方式。

由于这种双重编码现象的存在,人们对景观的解读变得更复杂了。

城市的景观可以被作为一个象征系统,它是城市文化、社会关系以及市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而且社会意识形态所构筑的价值体系、政治权力对比等等都可以在城市中体现出来。因此,地缘政治、性别地理、文化差异等等,通过媒介编码到了城市空间当中。对于城市景观的表现,媒介在不同的情形之下会采取不同的编码方式。例如对中国都市生活的描述,如果将那些繁华商业区的灯红酒绿、高楼鳞次栉比的景象表现出来,那么在西方人的眼中就会被认为没有“中国”城市的气息。于是为了突出表现城市的地方感,田园乡村风光或者边缘化的小城市才能满足西方对东方的想象。还比如对于城市少数群体的“他者”化编码,也并非一种平等的城市景观体现。例如高尚社区与贫民聚居区,就不仅是外观的差异,还象征着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与生活方式。边缘化群体所形成的亚文化空间,并不只是一个经验的存在,还依存于具体的城市地点。而借助媒介,对不同的国家、社区、民族以及家庭等地理空间与道德空间,或多或少都有所揭示。

此外,对于形象符号的使用,也是城市的一种编码手段。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代表性的空间形象,例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大本钟、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等等。它们反复出现在不同的媒介文本中,突破了自身的景观意义,代表了整座城市的形象与文化。除了这些地理实物之外,媒介影像的制造,为人们构建起更为眩目的地理奇观。就如地图是人们认识城市格局的常用工具,媒介中的影像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感知城市的途径。它们替代了眼睛,而成为接触城市景观的手段。但并非所有的影像都能够与城市相符,他们甚至会扭曲客观世界的景象。鲍德里亚曾经提出,我们居住在一个仿像的世界,一个图像急切地试图制造真实效果的超现实中。影像不再是现实的记录手段,为了满足意识形态的要求,影像开始成为阐释和制造地理景观的必要方式。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城市越来越与媒介中的影像类似,而非媒介中的影像越来越贴近城市的景观。就好像人们根据预先画好的地图建造城市,而不是相反。视觉符号通过大众媒介,对城市地理的作用已经非同一般。各种各样的广告、招贴画、电视墙、字幕墙所构成的流动的影像,逐渐制造出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影像城市。而且,城市的空间设计,也越来越依赖于人们的视觉习惯,并满足了人们的观光需求。

事实上,对城市的描述,无论是用语言、文字,还是声音、图像,任何一种编码方式,都是希望能够将城市的复杂性、感性和理性的层面充分予以体现。地图与媒介文本中展示的城市空间,都是经过了高度概括的世界,它们可能表现了城市的某一局部,如果要对城市的整体面貌进行把握,就必须将这些碎片拼贴起来。当然,拼贴而成的媒介景观,与现实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不断激发人们对于空间的想象,进而构成观念城市的魔力。

四、群体的媒介生存:争取社会与文化空间的一种途径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往往会用行走来进行城市体验。他们的身体随着城市“文本”的厚薄而起落。德塞都却指出,他们虽然行走于城市并书写这个文本,却读不懂它。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他人身体与意识的投射。

所以,城市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或者简单的物质实体,其中充斥着看不见的空间,对这些空间的占有情况就体现着人们的社会权力对比状况。

地理学的文化转向中,社会空间与自然空间一样受到人们的关注。于是各类社会群体所拥有的社会文化空间就成为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城市的社会地理分布来看,不仅有着主流文化的空间,还有一些人群或者空间是边缘化的、被压抑的,或者受到主流社会排斥。当然,无论是主流文化的,还是亚文化的群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趣味标准。

它们不仅属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也同样在媒介地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正是通过各种媒介才使得这些文化偏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社会群体的特征和文化要求通过各种媒介文本予以表现,并引导人们对这些群体的认知与判断。由于媒介的社会作用,使得主流或者他者空间充分呈现,或者彼此能够参与到城市空间的争夺中去。某些群体如果能够争取到媒体的发言权,就会无形中扩大其社会空间的范围。媒介本身的分类方式和传播方式,也与社会群体的划分密切相关。某些媒介本身就是为少数群体代言,争取他们的文化与社会权力。而与主流文化相契合的媒介,则在与边缘文化对抗的过程中,巩固其强势地位。

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媒介在对社会空间的划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曾经分界明显的私人空间、公共空间在媒介的作用下彼此渗透,社会空间格局发生改变。而且在城市的背景之下,文化的分类较为繁杂。一些城市文化本身是在小众范围流行,例如戏剧、爵士乐、酒吧文化等。以物质的地理位置为据点,进行文化的散播与趣味的培养。但当媒介介入其中时,就使得原来的文化空间出现了异质的成分。因为媒介,尤其是大众媒介将传播对象扩大,突破了原有的地域与文化边界,使得某些小众文化的社会空间发生变化。正如爵士乐不再只是黑人的特权或者黑人文化的象征,而是成为整个美国都市文化的一部分,更多的文化空间归属与划分,经由媒介的作用而具有了新的意义。

城市空间并非静止,因为媒介使之流动起来,各种边界、领域的变化,塑造了流动的城市景观,也导致城市空间内部话语权的转移与更新。

如果不借助媒介的多样化再现,这些社会群体空间的样貌将永远是一种刻板印象。可以这么说,媒介,是他者争取自我空间,改写城市地理的一种途径。

五、城市消失于无形?

用芒福德的话说,城市是人类创造的记忆的器官,它可以陈列历史的印迹,但也可能变得杂乱,直至瓦解。在第五章论及的后现代城市景观,展示的便是一种未来城市的消极状态。麦克卢汉认为城市会消失,芒福德则认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只是成功的幻影。

类似的论断并非危言耸听,相反,它们恰恰是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必须要面临的一种真实的趋向。只是这种“消失”是以新城市地理形成为前提的。而所谓的“幻影”,也是因为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使得城市生活不再局限于物质形态。作为物质实体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存在于现实的物质空间之中,城市的外观通过各种建筑格局而异常清晰,城市的空间层次可以通过具体的坐标和尺寸予以反映。

但媒介却打破了这种稳定的城市空间状态。电子传输、机械复制、网络覆盖等日益复杂的媒介技术,对城市形貌的冲击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时间和空间被压缩,人与人、人与地理的关系变得更加抽象,城市固有的限制被顺利地突破,并在新的地理格局中重塑彼此之间的联系。传统的物质城市消失了,它们在媒介层面上重新连接起来,取而代之的是被媒介制造出来的城市。

媒介对于城市而言,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生活关于“真实”的定义。在媒介之城中,人们不能只是依靠物质的材料和真实的在场来体验城市生活。纸质的、电子的、虚拟的各种媒介为城市塑造着幻影般的真实。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存在于媒介中的城市与现实的城市之间,不再界线分明。甚至,城市的某些景观,是以媒介文本作为蓝本而进行的建造,而我们对城市的感知,也越来越需要从媒介中去寻找某种对应关系和印证的依据。例如迪斯尼乐园,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它的落脚地,例如洛杉矶、东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这个大型乐园依靠它炫目的主题来打造城市的奇观景象,其代表的异质文化也慢慢地消解它所在城市本身的地方感。越来越多的由于媒介而形成的幻觉影响了城市的景观与外部形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城市变得同一,而依存于物质空间距离的城市意义似乎正在慢慢地消失。

城市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其自身所具有的复杂结构,已经与人类文化互相渗透不可分离。媒介的多样与快速变迁,与城市文明交织,不断给予城市这个记忆的器官以活力。城市真的会消失吗?其实这种论断只是一个比喻,以此形容媒介作用的无可估量。但媒介对于城市的未来,其影响还会达到什么程度?有形与无形的城市地理,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持续关注。

我们再次回到城市与媒介的关系上来。媒介使得时间和空间观念发生变化。城市不会因为物质距离而显得遥远和陌生。通过媒介来认识城市,无疑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方法。而且在当前的媒介业发展迅猛的形势之下,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不由自主地会受到媒介的包围。通过地图、影像资料,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对城市地理了然于胸。然而,当真真实实地置身于城市之中时,我们却发现周围的景象与之前的想象不尽相同。或许,人们发现,当媒介文本已不能满足自己了解城市的需求时,会回归到本雅明的方式,做一个游荡于城市之中的漫步者,亲眼去观察城市与城市中的人群,毕竟我们需要了解的并不仅仅是那个湖中的瓦尔德拉达。

同类推荐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热门推荐
  • 古代的舒心日子

    古代的舒心日子

    芷晴是一个普通的从农村出去的现代女孩,父母早亡爷爷去世让她失去了生活目标。瑾娘是个没有什么追求,内心有些怯弱的古代农家女孩,对于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自己的意见。两个完全不同的灵魂因为一颗神秘的水滴结合在一起,新的家人环境新的性格,她将会走向新的人生。一个男人突然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在这个女人毫无地位的世界里她是否能过上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命运无法改变的时候,她是否能让生活更加的多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拜金皇后:皇上,给点钱来花

    拜金皇后:皇上,给点钱来花

    “皇上,我这一生就只爱钱,求求你休了我,让我回去赚钱吧。”自从被这个狡猾的皇上给拐进了皇宫,无端的就被封了个很派头的位置,皇后,那之后,钱不够每天都想逃跑,却屡屡给抓了回来。终于,她爆发了,揪着这个把自己从好不容易挖的逃跑路线,狗洞拉了出来的皇上,钱不够苦着脸说着。“皇后,你现在爱的是钱,但朕能保证,一定能让你爱我胜过爱钱的,所以我不会让你离开的。”看着眼前这个只爱钱的皇后,石傲武真的觉得自己真够悲惨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居然要跟冷冰冰的钱争宠。但有什么办法,他自己一个人留在皇宫里面太无聊,一定要拐个能天天让他想抱抱,想亲亲的钱不够在身边,所以,他一定不会让他的皇后离开的。
  • 异界游乐场

    异界游乐场

    轩辕一位富豪子弟,穿越时空到了玄阳大陆开启了一段旅程。为了找到回家的路,踏上杀戮超神之旅,发现惊世之谜。能回家了吗?no,这只是才开始,什么?兑换系统,无物不可充换。装备神器都有?是的,只有你有兑换币,统统都可以充换。轩辕,敌人在艰苦修炼,你怎么还在睡觉!不急,系统,兑换币足够吗?来给我升级。什么不够?没事,走打劫去了。。。
  • 梦之剑意

    梦之剑意

    历经苦难而不厌,受尽折磨而不悔,此乃吾之剑道!
  • 重生之复仇小白花

    重生之复仇小白花

    幸运的小白花,会被瞎了眼的男人捧在手心呵护关怀备至,倒霉的小白花,会被猛然清醒的男人弃之如敝屣,恨不得她立刻消失在他的世界。古琳琳,小白花的代名词,幸运的认了亲妈攀了高枝嫁了个瞎了眼的高富帅,却也倒霉的遭遇了渣男劈腿最终被推下楼梯摔死的狗血剧情……重生一世,小白花努力不做小白花,还尽曾经欠下的债,讨回前世所受的委屈!
  • 曾巩集

    曾巩集

    《曾巩集(套装上下册)》以《元丰类稿》为主,收录了现存曾巩的全部诗文,计诗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录曾巩诗文最为完备的本子。《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种。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朴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独具风格。《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据清代顾松龄刻本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为主要校本,较为全面详尽。
  •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君长绾

    君长绾

    君长绾拍了拍身边的床,满眼柔情的盯着自己面前的男人看。本该瑟瑟发抖的在墙角的男人却突然把君长绾扑倒在床,手也不闲着。“娘子这般热情,为夫怎么有拒绝的道理?”君长绾这下懵圈了,愣愣的看着笑的一脸邪气的男人。这个男人?他怎么回事?这和剧本不一样啊!
  •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2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2

    《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2》是“动物文学之父西顿”所著的经典动物小说集,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动物的生态、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这些动物或多或少地跟人类产生了交集,原本应该在山野中自由生长的动物们,也因为人类的介入,各自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或悲或喜,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同时也为它们大多以死亡告终而报以唏嘘。西顿笔下的动物们,无不体现生命的尊严和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在《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2》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动物的生态、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山羊大王卡拉格、法国狼王柯尔赛、塔克拉山的熊王、银狐多米诺……这些高贵而自由的生灵,在西顿的笔下是如此生动而鲜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幕幕紧张、刺激、多姿多彩的生命乐章……
  • The Rhythm of Life and Other Essays

    The Rhythm of Life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