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6700000021

第21章 国际传播的受众(2)

(四)作为“商品”的国际受众

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国际传播的过程就是大型跨国媒介操纵和出售受众的过程。在消费主义全球化扩散的过程中,受众已经被跨国商品化。

传播政治学家达拉斯·斯麦兹(Dallas W.Smy the)首先提出“受众商品论”。1977,斯麦兹在其论文《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点》中提出,“大众媒介生产消息、思想、形象、娱乐等,却不是它最重要的产品,他们只是‘免费午餐’,其目的是引诱受众来到生产现场——电视机前。真正的商品是受众。媒介则根据受众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向广告客户收取费用。”斯麦兹认为,媒介公司的传播过程就是将受众集合并打包、出售的过程,他们还根据受众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向广告客户收取费用。

“受众商品论”立足于对资本主义媒介生产制度的批判,分析媒介、受众、广告商三者之间的关系。斯麦兹认为,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受众花费金钱和时间消费媒介产品,实现其使用价值(包括间接替广告商向媒介支付的商品的广告价值);与此同时,这种媒介消费行为也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受众为购买他们的广告商所做的工作就是学会购买特定品牌的消费品,并相应地花掉他们的收入”。在这样一个隐形的三角关系中,广告商为媒介运作提供资金,受众消费广告信息并购买商品(即斯麦兹所说的“劳动”),从而为广告商创造剩余价值,媒介则负责为广告商提供受众,以从广告商那里获得经济收入。因此,从本质上讲,受众的触媒行为,尤其是对广告投入注意力就是在创造商品的“象征价值”,即将商品建构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符码。不过,受众的工作却“没有及时地获得这种劳动的报酬”。

在媒介资本全球化扩散的今天,这种分析的视角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传播中媒介生产的实质。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在跨国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往往与大型国际媒介联手,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制作不同版本的广告,以具有本土风格的广告主角和视觉元素吸引受众,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受众商品。譬如,在全球护肤市场拥有很大影响的欧莱雅集团为了推广男士护肤产品,分别在亚洲、欧洲、北美选择了不同的影视明星作为广告主角,选择北京、香港、美国西部等地作为拍摄地点,表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民族种族群体对自身产品的同一种选择。在这几种版本广告的推广过程中,受众一方面是作为商品的国际消费者存在,他们关注商品信息并有可能从潜在消费者转变为现实消费者,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成为劳动者,变成媒介为广告商生产的“商品”。

第二节 国际传播受众的特点

国际受众并非一个抽象的群体,而是由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政治背景和意识形态之中的亚群体组成的。宗教、种族等不同文化要素形成了国际受众的集体记忆,国界等地域性要素使其触媒行为深受地缘政治的影响,这些都使国际受众成为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抽象受众的群体。

一、跨国界性

传播对于一个国家的形成和国民认同来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国家领土范围更多受中央权力的大小和实际控制能力的强弱的影响,而与国际传播相关的国家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更侧重于地缘政治方面的界定,有地理上的分界线,并且以条约的形式取得法律和邻国的认同。瑞典地理学家克吉伦在阐述现代国家的概念时特别指出传播对于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性。他认为,所有的国家都有五个共同点:边界、首都、国家意识、文化和信息传播网络。

通常来说,国际传播的最主要的主体是民族国家,国际受众最明显的特征是居住于不同主权国家之中。由于不同国家间缺乏共同的文化背景,在认识他国文化、建构他国形象时只能从既有的文化系统出发,因而极易产生曲解或误读。此外,受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影响,欠发达国家往往会被发达国家有意识地误读。由于在国际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欠发达国家常常被视为“他者”,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常常按照自身需求或价值观念过滤相关信息,从而建构起对这些弱势国家的想象性描述,而受众也往往容易受其引导,在建构他国印象时产生偏见和误读。譬如,相关研究显示,在有关中国问题报道中,西方媒体长期以来以几个“点”构筑形象框架:人权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宗教问题、核威胁、法轮功(1998年以来)等。据统计,“一般的中国报道,只有10%~15%的美国人注意,但要是涉及人权、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核威胁等,却能吸引50%左右的美国人”。

由此可见,国际传播不仅意味着接收来自于国外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建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而现代国家的意义也不仅在于作为国内公众的代表参与国际传播,更重要的在于为其提供一个身份认同的框架,国际传播也由此成为一个关涉国际受众如何自处、如何认识自身与国家、如何认识自身与外国之间关系的系统。对身处不同民族国家、在国际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国际受众而言,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并避免误读他国形象就成为国际受众正确认识自身地位的重要因素;而对传播者来说,若要实现传播效果就得尽力消弭国界的限制,寻找不同国家受众的共性。

二、跨文化性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人们通过观察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从而学到其所在社会的文化。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像是本能对于动物一样,都是行为的指南。

在国际传播中,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亨廷顿(Huntington)甚至提出,文明的冲突将主宰未来世界,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越来越弱。他认为,由于文明的差异是所有人类差异中最根本的,因此人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文化之间的冲击,文明的作用在增强,成为政治、宗教领袖以及新闻媒介获得群众支持以及向政府施压的重要途径。全球化一方面弱化了国家之间地域、经济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宗教等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西方文化而言,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以及其他种族、宗教的文化都将形成挑战性的力量。

国际传播中的确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博弈。大众传媒不断报道的“原教旨主义运动”、种族冲突,反映出文化在国界被消弭的真空地带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影视、书籍等各种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扩张,加剧了文化的差异性,同时又促进了文化的同化。因此,亨廷顿提出,“不同文明的人们间的互动激起人们的文明意识,这反过来又鼓舞了差异和敌视的延伸或退回到历史深处的思想。”

处于文化冲突中的国际受众具有鲜明的跨文化特性。不同文化群体中的受众面对异质文化的传播,其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效应:

一是在国际文化传通过程中接收不同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文化形式,推动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实现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化。

另一种效应则截然不同。如果一个群体总是处于强势文化的冲击之中,而自身文化不能对外界产生影响,就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劣等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低端,受到外来文化的威胁,进而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开始抵触自己的文化,最极端的情况则会导致一种文化失去完整性和创造力,文化和社会最终彻底崩溃。

由此可见,一国或一个族群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会直接影响国际传播效果。譬如,日本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度极高,并且极其忠于自己的文化,在面对欧美文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抗争力量。他们出口的电视节目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电视节目的一倍,向欧洲出口的电视节目是从欧洲进口节目的3倍,和美国间的电视节目交易基本持平,与其他国家的电影交易也基本持平。在日本电视节目中,外国电视节目所占的比例仅高于美国,而处于倒数第二,在黄金时间里,比例就更低。绝大多数外国节目不是在深夜就是在白天播出。在许多国家非常轰动的美国电视剧《达拉斯》在日本只播了6个月就停播,因为平均收视率从来没超过5%。

(一)宗教与国际受众

在与国际传播密切相关的文化系统中,宗教是极为重要而又敏感的要素。宗教是信、望、爱的核心。作为“终极关怀”,它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追求、精神支柱,而宗教伦理则包含世俗伦理的基本准则,能够调节社会关系,规范人的行为方式。

在人类文化体系中,宗教原本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并且信徒对信仰的依附性很强,但是如果不同信仰带来的感情体验和实际利益不同就很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内部不同派别的冲突即是最鲜明的例证。

历史上的宗教传播主要是三条路径,即战争、贸易或传教为载体的中介(媒介),寻找文化上的认同及神学观念上的相似点。在现代社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宗教教义以及宗教文化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传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的国际传播使得不同宗教文化之间实现了沟通交流,赋予公众选择不同宗教信仰的权利。通过网络等渠道,教徒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分享教义,有助于实现自身和群体认同;与此同时,越来越发达的跨界宗教传播也造成教徒的分散和宗教边界的模糊,削弱了传统宗教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教义以及教徒活动等信息的传递引发其他教众的不满,就会引发现实生活中教派之间的冲突。

(二)民族/种族与国际受众

在国际传播文化系统中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民族和种族。一些种族或民族往往跨越国界存在,其认同也超越了地域范围,如黑人、棕色人种,以及汉族等民族。

不同民族或种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各有其特点,因此国际传播中的语言、价值观念等文化要素往往难以逾越民族鸿沟。例如,香港特区曾被英国统治多年,但并未完全接受英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依然保留着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在美国,虽然种族歧视存在几百年,但黑人仍然保留其传统的音乐等文化形式。

国际传播对民族和种族文化的效应一方面表现在促进不同类型民族文化的融合,譬如黑人音乐对美国音乐产生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民族或种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正因为受众在异质文化的传播中更加明晰地意识到自身文化的特质,因此又通过传播促进了民族或种族内部的认同。

三、重要程度呈现层级差异性

在国际传播中,不同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来说,重要官员、国家领导人、世界知名人物、重要的国际机构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言行能够对国际受众产生直接影响,是国际传播中的重点受众。不过,由于职业特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此类受众较少直接接触媒介。

作为个体的普通公民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则比较边缘化,他们往往通过个人直接接触媒介或者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方式获得国际信息。这些受众虽然人数众多,具有规模大、分布广等特点,但由于对国际事务影响力极其有限,往往被视为处于不同文化和政治制度背景中的匿名个体的集群或原子化的个体,只有他们的言论形成规模化的舆论之后,才能够对国际传播形成影响。

不过,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信息时代,个体化的国际受众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和发言机会,他们正试图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以此积极介入国际社会。近年来,在很多国际新闻报道中,各国家各地区的受众都积极通过互联网相互传递信息,并对事件作出评价。譬如,2008年发生在中国西藏的“3·14”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不仅众多国际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各国受众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大量信息。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关注事件本身,还开始注意到一些专业媒介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在“3·14”事件中,很多受众意识到包括CNN、BBC、德国明镜电视等一些西方媒介在报道中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一些受众则明确表示对此类媒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的不满。一篇发表在路透中文网上的题为《西方媒体的真正错误:忽略了多数中国人的意见》的读者来信指出,“一些外国媒体在报道中偏重达赖喇嘛和流亡藏人的言论观点,而没有到大街上随便找几个普通中国人采访一下他们的想法。”这意味着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已经开始遭到普通受众的质疑,他们逐渐开始独立主动地对信息进行考量和判断。对一向由传统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传播集团控制的国际传播格局而言,这不啻为一个新的挑战。

同类推荐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制度与人的发展研究

    制度与人的发展研究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的发展理论为指导,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梳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国家理论和人的解放学说,立足中国发展变革的现实,对制度、制度与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 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主要包括:计划与总结、商品说明书与投标书、广告企划方案、企业经营计划、企业销售人员管理文书等。
热门推荐
  • 白龙之眼

    白龙之眼

    正经版:几百年来,每年都有无数冒险家都试图深入北部冰原寻找那只传奇白龙的巢穴。他们并非为了白龙的宝藏,只是希望伟大的雪原领主能看他们一眼。真实版:没有什么是我的小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来几个。金牌导师列文?奥古斯都?凯撒在线教学,当然你也可以叫我敖广!
  • 向天传之三国行

    向天传之三国行

    一代纯情宅男意外穿越,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去那些后宫动漫中去享受人生,却偏偏到了三国,且看他如何在三国行走八方!!!求推荐!!求收藏!!!求订阅!!!求票!!!无建群!!!
  •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是一名学者,一名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部,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字数近200万字,且字字珠玑,句句秀美,或清秀隽永,或激进深邃,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学遗产。
  • Samuel Titmarsh and The Great Hoggarty Diamond

    Samuel Titmarsh and The Great Hoggarty Diamo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之火鳞大王

    西游之火鳞大王

    车祸后,再醒来,王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条金鱼……
  • 狐歌

    狐歌

    古有九天仙女下凡尘,今有妖族美女降人间。情场上波澜起伏,商场中纵横跌宕,战场上风起云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卿本佳人,奈何为妖……奇谋巧计,商踪谍影,修真斗法,都市绝恋,尽在狐歌……
  • 捡个庄主做相公

    捡个庄主做相公

    传闻,冷府嫡女软弱无能、胆小愚钝;长相一般,性情冷淡;幼年失母,不受关注...冷兮颜冷漠一笑,呲之以鼻——胆小懦弱、迟钝愚笨?那只是她的保护色;琴棋书画样样不通?生财势力才是王道;父亲不爱谁皆可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母亲离世并非偶然?很好,那她也不用手下留情了;又有传闻,伊梦山庄庄主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一张银色面具,遮住的是奇丑无比;冷情孤傲,身世成谜...某庄主黯自挑眉,笑天下人无知——杀人如麻、冷酷无情?可笑,对那些要他命的人难不成还好言相劝不成?奇丑无比、身世成谜?万千风华,无需他人评价;不近女色、取向有问题?他的真心只为未来的主母预留。。当传闻中的她捡了传闻中的他,又将是怎样的碰撞和精彩?是多面的他邂逅了冷漠疏远的她,抑或是纯善的她忆起了坚毅雍容的他?竹马弄青梅,曾将同心结。一诺姻缘拥笑眠,化作黄粱梦。君赋满庭芳,妾歌蝶恋花。多情谁比痴中我,笑我痴情否?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细水长流,流不完我一世情深。与尔携手,尽此一生,洗尽铅华!人生旅途风雨兼程,一切有你做伴不再一个人孤单!且看举步维艰的两人怎样携手共济,在荡气回肠的岁月里,谱写一曲温馨纯美的恋曲!PS:本文非宅斗,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无赖版:“你究竟是谁?”恼怒。“你,你不记得我了?”男子不可置信。“我应该记得你吗?”努力寻找,“娘子,我是你相公...”委屈、幽怨...“...几...几时嫁人的?我怎不知?”惊讶。“你说了,大了娶我...”继续哀怨,狭长的美眸瞬间水雾萦绕“呃...”无语。“为你守身如玉多年,我的初吻...”某男子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得负责。”“......”石化的某人渐渐风化,轻轻一吹,消失尽矣霸气版:“谁若欺她,必将百倍还之!”慕容墨宸将冷兮颜护在怀中,冷厉的眸子扫向心怀不轨之人。那王者凌厉的气势瞬间让众人后退三步。他们怎么就忘了,这个爱妻如命的男子,不仅是闻名天下的伊梦山庄庄主,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拥有者!宠溺版:“颜儿,尝尝我亲手熬制的羹汤。”“我要出去!”“那看看我新做的画?”“我要出去!”“我给你讲故事吧。”“我要出去!”“那就弹琴给你听?”“我要出去!”“要不我舞剑?”“我要出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世无敌车队

    末世无敌车队

    末世重生以后姜峰有了更多准备的时间,召集弟兄,保护家人,在末世中组建车队,建造安全区,看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末世难民,是如何带领着拥有各种异能的幸存者们,在这个残酷的末世里斗丧尸、战怪兽、铲除恶人,成为真正的末世希望吧。
  • 网游之乱世取辉煌

    网游之乱世取辉煌

    林泓,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单身老人家,以前穷困潦倒连吃口饭有时也要到街上……大家都懂的哈!但他除了穷屌丝这个身份外还有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身份(虽然也是穷比),那便是网游乱世中让人闻风丧胆的“那个大人”!如今乱世已是开启新的纪元,林泓将以前的辉煌抹去,从零开始,在游戏中赚钱,犯贱!且让我们看看他如何在新乱世中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