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6900000017

第17章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7)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国际传播的主要媒体是国际广播,确切地说是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国际广播(当时称为对外广播)。国际台最早的受众工作部门脱胎于1956年成立的国际广播编辑部(国际台前身)的听众工作机构,到1963年组建听众工作部,国际广播听众工作才正式起步。“文革”时期,我国对外广播事业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听众工作也历经磨难。当时的对外广播充斥着政治说教和假话、大话、空话,引起海外听众的强烈不满,听众工作面临困难重重,听众工作部也被合并和改组,1973年更名为听众工作组。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各个领域开始拨乱反正,这种局面才得以扭转。1984年,听众工作组重新升格为听众工作部。这一时期,国际受众工作基本上仍以被动接收受众来信为主,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调研和受众研究。

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以及国内掀起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我国的国际传播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81年6月,新中国首份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创刊;1985年7月,《人民日报》创办了海外版;1992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第一个国际频道CCTV-4。进入新千年,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9月25日正式开播了英语国际频道(这是中国内地目前唯一一个全天候24小时英语不间断播出的国际新闻综合频道)。之后,中央电视台又相继开播了西法频道、俄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2009年12月31日,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开播,并宣布2010年元旦正式上星向亚太和欧洲地区播出。此外,有不少地方媒体也纷纷加入国际传播的行列,例如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江苏电视台国际频道、湖南卫视等纷纷借助长城平台长城平台是由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和相关境外电视台的频道集成的海外播出平台,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所属的中视国际传媒有限公司(CICC)负责长城平台海外落地项目的运营。CICC的主要业务是,集成中国内地、香港和境外的优秀电视频道组成长城平台向世界各地区传播,为海外广大华人华侨和当地主流社会提供优质的电视频道服务。CICC采用最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通过国际通信卫星、光缆等传输渠道,将频道信号输送到世界各个业务地区,合作伙伴包括当地主流卫星直播平台、有线电视网络和宽频电视(IPTV)等运营商,对海外电视观众形成全方位覆盖,扩大长城平台在海外的用户数量,达到巩固和扩大中国电视海外传播的目的。在北美、拉美、亚洲和欧洲落地。这些国际传媒机构还不约而同地开办网站,如中央电视台的央视国际、中文国际频道和英语新闻频道,湖南电视台的“湖南国际”,江苏电视台的“江苏国际”和浙江电视台的“浙江国际”等,通过互联网将国际传播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随着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了解国际传播受众,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也引起我国业界和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3年3月,在青岛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就曾经强调,要做好广播电视的听众和观众工作,并对受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会议提出的方针和原则也成为国际传播受众工作在新时期的指导方针。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兼有国内国际传播业务的传媒机构,有些在原有的受众工作部门中加大了对国际受众调研的关注,还有的新组建了专门的受众工作机构。比如,1997年CCTV-4所在的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成立了观众联络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2007年重新组建了听众工作处,受众研究在规模化、制度化、科学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于国际受众的了解和把握一直存在模糊和偏差之处。正如有学者所言:“国际受众的特性、心理状态和需求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由领导揣摩出的……我们总是把我们自认为国际受众应该知道的当做国际受众真正想了解的东西,一厢情愿或强行灌输,结果是,传播的效果极不理想,甚至在受众中产生了逆反心理,助长了受众对我国政府举办的媒体天然的不信任感。”显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一环。

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等诸多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国际传播变得异常便捷,传统或新兴的国际传媒纷纷朝着由单一媒体向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等多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受众类型变得多样化,包括听众、观众、网民等;一些新兴的国际传媒网站借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便利,以各种新颖的形式加强与国际受众的联系,开展受众调研;一些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也纷纷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国国际传播受众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二)现状分析

前已述及,受众研究不同于一般传播领域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种鲜明的应用特征,一方面缘于大量研究由实际需求推动,并为实际工作所运用,另一方面也缘于不少研究主体来自实践第一线,研究取向和研究模式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这一特点在我国的国际传播受众研究中也比较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国际传播战略,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呈现出如下特征:

1.调研主体从国际广播机构为主转向多种主体并存

我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包括中央与地方两级,中央级传媒主要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属于专门性的国际广播传媒,是我国国际传播的中坚力量之一。其受众工作机构成立时间早,开展受众调研历史相对较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受众调研经验。换言之,过去我国国际传播的受众调研主要是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主体进行的。

随着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和对国际受众与效果问题的关注日益加强,其他国际传媒机构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等,也相继开展了一些受众调研工作。比如,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2001年对其海外观众收视状况进行调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5月为改进报纸曾经对其读者进行问卷调查。

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对我国国际传播的受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郭可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2001~2003年曾经对CCTV-9的受众进行调查。

总之,我国进行国际传播受众调研的主体已经不限于国际广播机构,还包括电视、报纸、通讯社和网站;由于调研所需要的人、财、物投入较大等原因,国际受众调研虽然仍由一些国际传媒机构唱主角,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研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加入,包含了不少学术元素,可谓多重主体并存。

2.国际受众研究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主题逐渐丰富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受众调研无论在数量和规模的扩大,还是在主题的丰富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这种进步,我们从《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和《中国新闻年鉴》所收录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篇目上可以略窥一斑。这两本年鉴,前者主要面向广播电视领域,后者则包括报纸、杂志、通讯社和广播电视等全媒体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00~2010年,虽然在《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上始终没有出现单列的“国际传播”或“国际传播受众”统计项,而是穿插在其他栏目中,但是从2003年开始,在“受众调查/听众观众调查”项下出现了关于国际传播受众的调查或工作综述,每年1~3篇;2004~2007年还出现了较为正式的受众问卷调查。同样,在《中国新闻年鉴》中虽然也未单独列出“国际传播”和“国际传播受众”统计项,但是2007~2009年,在“受众调查”项下,每年都会出现一篇关于国际传播受众调研的文章。另外,两本年鉴中关于“国际传播”的篇目都在逐年增长。文献检索由中国传媒大学应用传播学受众研究方向2010级硕士生王丽完成,时间是2011年2月。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加大国际传播力度的同时,对国际传播受众研究的关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具体来说,我国国际传媒的受众调研从过去以听众调研为主,发展为包括听众、观众、读者和网民的调研,调研主题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都有所增强。比如,中央电视台2007年曾经在美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国际观众调查,选取5万户样本,以问卷形式了解观众的收视意愿;新华社“对外宣传有效性调研”课题组曾经就我国对外宣传报道的有效性问题展开调研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海外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心理。

相对来看,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对于国际传播受众的研究,调研性的比较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英语电视媒体国际影响力分析——以央视英语频道(CCTV-9)为个案》,以及一些青年学子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如《试论传播者的“失聪”对国际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央视西语频道在秘鲁的传播效果分析为例》。其他研究则主要从跨文化、对外传播或国际传播等视角出发,比较偏重理论性探讨。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意识到了不同国家受众的差异问题,开始关注国外受众,并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此后,一些学者对不同国家的受众尤其是我国受众与其他国家的受众进行了比较,有研究者对中外受众的差异和国际受众心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还有一些比较中外受众的著作面世。随着对国际传播发展的重视,关于国际受众的研究开始散见于一些研究者的相关著作中,比如沈苏儒先生的《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关世杰教授的《跨文化交流学》、郭可教授的《当代对外传播》、程曼丽教授的《国际传播学教程》中均有章节从不同角度探讨国际传播受众问题。

3.联合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际受众研究

国际受众研究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目前,我国的国际受众研究,有的是传媒机构与国内相关机构合作,有的是与其他国家的传媒、学术组织、非政府组织或政府机构联合;有的是自行调研,有的是采取委托调研的形式,有的是围绕同一主题各方分头调研,彼此交流共享信息;有些调查已经不再局限于国际受众调研,而是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

同类推荐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本书是从文学语言变革角度研究中国文学文体现代转型的一本专著。文学形式是文学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文学语言是影响文学形式的关键因素。五四文学革命是在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基础之上完成的,语言变革是考察中国文学文体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切口。本书从文学语言入手,从总体上探讨了语言变革对文体功能、文体形态和文体格局转型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语言变革作用于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各类文体体裁程序而导致的文体转型,探析了语言变革对文体渗透这一特殊的文体现象现代转型的影响。同时,本书跳出文学的内部研究,将语言变革还原到民族共同语生成的文化语境中,探察这一语言现实对文体转型的作用情形。论题的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文学的现代性及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些语言困境等问题提供启示。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西方神话故事

    西方神话故事

    勒托是提坦神的女儿,是著名的黑暗女神,她是主神宙斯的第六任妻子。当初,天后赫拉发现宙斯与……
  • 理解日本(东方历史评论 06)

    理解日本(东方历史评论 06)

    《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作者阵容强大,涵盖葛兆光(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辻康吾(日本独协大学教授)、约翰道尔(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拉纳米特(牛津大学教授)、唐纳德金(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入江昭(哈佛大学教授)、矢吹晋(横滨大学名誉教授)、家近亮子(日本敬爱大学教授)、刘柠(日本研究专家)等知名学者和作家,梳理近现代日本的中国学乃至东洋学、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日本学,或介绍相关领域的学者及著作。访谈栏目收入对作家张大春关于他的新作《大唐李白》的采访;影像栏目收入摄影师北野谦的风景观念摄影;书评栏目收入路易斯梅南对《到芬兰车站》的评论、與那霸润为内藤湖南旧籍重刊撰写的导读后记等。
  • 丹帝至尊

    丹帝至尊

    至尊丹帝陨落,机缘巧合之下再次重生。神州大陆,百国林立,群雄并起,宗门无尽,杀伐不断,只为一线生机。辽阔的大陆,无尽的深海,诡秘的丛林,遍布的敌人。一代丹帝重生归来,当血溅寰宇,十步斩敌,再塑己身!炼丹,灵阵,铭文......一切的一切,尽在手中!
  • 风之子-鬼尸崛起

    风之子-鬼尸崛起

    本该和其他平凡的女孩一样,上个大学,谈个恋爱,追个网剧。然后命运却不凡,十七岁那年遇见了风之子,神一般的俯视,让女孩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她望见了历史里那些鬼尸的出现,生灵涂炭,她也望见了自己的归属,归于尘埃之中。她的命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承载了无数人的期望,只因那些传说终究在她眼中浮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雨夜杀人游戏

    雨夜杀人游戏

    又一个晦暗连绵的雨夜,第四起命案发生了。被挖出的左眼珠,满脸满身的割伤,被敲断骨骼的四肢无力地瘫在垃圾堆里……一切似乎表明,这与之前三起女性虐杀案是同一人所为。这些案子都发生在新任警察局长到任之后的一个月内,他的女儿甚至也成了凶手的刀下冤魂。平静的小城被笼罩在恐惧中,警察却束手无策。侦探高峰接手了此案,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他似乎发现了凶手的秘密。死者脸上那神秘的“Z”形签名,是挑衅还是纪念?他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案情却越来越扑朔迷离,甚至牵扯进了境外雇佣兵势力!是变态连环杀手的杀戮狂欢?还是凶暴残忍的报复性仇杀?雨,又开始下了。这一次,高峰能阻止得了凶手吗?
  • 仙界开发局

    仙界开发局

    “这位仙王,快里面请!我这儿的房子可都是仙气最充足的!”“这位仙士,一看就是一表人才,这套房子最适合你,想要加速修炼吗?来一套吧!”“小哥小哥!刚渡劫飞升来的吧?我们这儿提供贷款购房送仙剑服务,只要买了房,晚上保你睡个安稳觉!”......马程从没想过自己还能在仙界卖房,卖了一次还想卖第二次,他的梦想是:卖掉整个仙界!
  • 魂穿废柴之王妃莫慌

    魂穿废柴之王妃莫慌

    为寻魂魄散落在下界的好友,不惜夺舍变废柴,不幸遇到某位渡神劫的魔王,唐姝表示:魔王?求罩!有一位闷骚好胜一心修炼的女人,在遇到几个人生挚友后突觉人间值得,却意外导致挚友身亡,苦寻多年来到下界,找到挚友的同时,还收获了一枚英俊潇洒的魔王大人。某女表示,这人间可太特么值得了!本文主打剧情,非宫斗宅斗,女主前期用脑,后期动武。爱情友情虐渣打脸应有尽有。
  • 男神我在追求你啊

    男神我在追求你啊

    甜文。都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于是闵星乐打赌追求男神,于是,搬到了男神隔壁。唉,男神太高冷,追不到,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