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7900000014

第14章 真题解析(5)

【拓展】

这道题很容易最后回答成“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虽然对“美的本质”之论述离不开对形式和内容的探讨,但答题时务必注意要扣住美的本质说形式和内容。

2.请结合你所熟悉的艺术个案或现象,就当前中国艺术文化(如音乐、舞蹈、电影、电视艺术、美术、设计艺术等)如何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进行阐述。(可就某一门类艺术来说,也可综合阐述。)

【解析】

艺术全球化的问题,一直是艺术学的前沿问题,尤其是中国艺术面临西方文化强势扩张的境况下,一方面需要尽快落实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一方面又需要厘清文化输出的策略和路径。面对全球化,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全球化是不可改变的进程,同时,全球化给中华文明带来了新活力,因此必须肯定。但是西方文化的扩张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当今本土文化的式微是值得重视的。因此,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还必须提出解决之道——全球化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美国化,中国艺术不能靠崇洋媚外获得生存,要有独立的品格。

【参考答案1】

早在清末,思想家王韬就曾经在《循环日报》上提到过这种“地球合一”的观点,后有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华伦斯坦的“世界体系”。资源互通有无,经济贸易往来,政治友好合作,文化艺术交流都是全球化的表征。在异国文明的冲击下,特别对于发达国家的文化侵袭,本土文化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课题。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文化的本土性,即民族性。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既拥有桑巴文化的热情、日本文化的谦逊,也拥有美国文化的自由、英国文化的绅士。特别是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既有少数民族的载歌载舞,又有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都不可能被西方文明一而概括。孔子言“和而不同”,所以,“越是西方的越是世界的”,实则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表征。在这种文化霸权的语境下,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的传播,因为文化才是承载民族心理归属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才是反抗西方文化单一化的最强有力武器。

其次,强调民族文化不能走极端,绝不可否认全球化这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闭关自守、不去主动了解别国的发展状况,注定只能驻足不前,甚而落后挨打。我们应当主动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去,多欣赏欣赏西方艺术的精品,多考察考察西方文化的传播路径,多吸收吸收西方工业的运作机制。冯友兰先生认为,今天中国民族主义正是全球化的激发下产生的,中国的二胡艺术就是在当时的中国艺术面对西方艺术式微之时,由有才之士以西为师,发展起来的。所以,全球化并不是民族化的对手,很有可能是帮手。

最后,在处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问题时,务必警惕西方的文化渗透。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认为,文化差异将是冷战后世界重大分裂和冲突的主要原因,这很有道理。从后冷战时期起,文化对峙转变为文化渗透。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我们在崇拜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容易潜移默化地堕入“东方主义”的镜像预设之中,在那些被编辑过的似我非我的文化镜像里寻找着早已被他人安排好的身份认同。这一点需要警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全球化下本土文化命运的问题是一个伴随人类发展的恒远而重大的问题。尽管悬而未决,但我们要保持辩证理性的姿态:全球化并非洪水猛兽,五千年的文明不会朝夕毁灭;本土化也并非故步自封,要坚守立场地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对待西方文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自我,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而不同。

【点评】

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清晰,先说本土化重要,再说全球化重要,最后说提防文化渗透。但是文章写得比较中庸,在论据的使用上,有些粗糙。比如,文中说重视全球化的时候用了一个中国传统二胡艺术的例子,可是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中国的二胡艺术就是在当时的中国艺术面对西方艺术式微之时,由有才之士以西为师,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不把它具体化呢?改成下面这样一段:

比如中国传统的二胡艺术,本为走街串巷之营生,不登大雅之堂,在西学东渐之时,更是式微,可刘天华以西为师,博取西洋小提琴之长,采其材质,用其技法,将传统二胡易断的棉丝弦换成了不易折断的钢丝弦,在运弓技巧上借鉴了小提琴的飞弓、颤弓等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民族艺术之瑰宝。

如是修改,岂非更好?所以,同学们要以此为鉴,以后在写文章的时候,务必注意对所举实例的提炼。

【参考答案2】

艺术的“全球联欢”——论艺术的全球化

自中国西汉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和十五世纪西欧航海者的“地理大发现”伊始,人类便从未停止过对于贸易全球化的努力。尽管文化、艺术等范畴相对于经济贸易显得更具民族性和保守性,但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不可避免地为世界各地文化艺术的交流渐渐打通了关节。而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则更是在贸易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也不忘对于文化艺术领域的剧烈渗透和影响。文化艺术的“全球联欢”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那么该如何解读并面对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联欢呢?

(1)全球化无疑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了解和吸收异国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容易。你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字并点击“ENTER”键,无数条目便立刻呈现在你面前。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传媒工具使艺术的全球化成为现实,更促进了各国艺术家的交流互动。今天,一个中国乐手如果想和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乐手合作完成一首曲子的制作,甚至不需要见面,只需将各自录制的音轨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给也许远在日本的混音师即可。而当该曲的成品完成后,艺术家们只需将成品传送到个人网站上便可以及时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这种全新的创作和欣赏方式无疑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的全球化是以经济的全球化为基础的,因此,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国显然也在牢牢控制着艺术全球化的主导权。而美国充满“文化霸权主义”色彩的文化输出无疑也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灌输美国的价值观,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甚至对其东西方盟友自身的文化艺术和价值观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2001年美国电影对全球票房的占有率居然达到了49.6%。如此惊人的数字无法不让人怀疑艺术的全球化是否会最终转变为艺术的“美国化”。

(2)面对全球化的双重策略

一方面,面对全球化本来所追求的多元化正在逐步被“西方中心主义”论调所扭转的残酷现实,为了坚持本国的审美趣味,艺术追求与文化价值,我国的文艺发展自然要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在此环节上,欧洲国家通过市场和文化的双轨措施实施的公共资助体系在制衡美国文化强权,维护欧洲文化多元性、竞争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其建构的体系原则、资金来源、运营方式均值得尚处于产业化转型,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影视业界借鉴。

另一方面,一味地采取“文化保护主义”手段,盲目地排斥西方只是治标不治本,东方沙文主义的傲慢更是幼稚可笑。抓住全球化机遇努力发展本国优秀文化,创造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鼓励更多的原创才是本国文化艺术立足于世界的根本途径。因此,当国家广电总局对于国产动画片在播出时间段和总播出量上进行政策性规定之后,各大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也只好重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极少数质量也只能算说得过去的国产动画片。这种情况无疑暴露了我国动漫产业佳作甚少的尴尬局面。短期内虽然保护了本国的文化利益,但从长远角度看,这种做法虽然提防了西方的文化垄断,却又在无形中制造了自身的文化垄断,隔绝了本国文化艺术与外界的交流互动和参考。

因此,面对浩浩荡荡的全球化大潮,我国艺术要想在这个看似异彩纷呈实则角逐激烈的“全球艺术联欢会”上唱出自己匠心独运而又振聋发聩的本色之歌,不仅要适度地提防他国文化的渗透与消解,更重要的是竭力打造以我国审美价值体系为基础的优秀艺术作品。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大国”地位在今天依旧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点评】

本文侧重谈两点,一是对全球化影响的理解,二是对全球化的态度应当如何。这两点又分别各从正反两面去写,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在论述上,有现象的描述、有数据的支撑、有事例的分析,尤其在说到中国动画产业政策的时候,勇于提出“这种做法虽然提防了西方的文化垄断,却又在无形中制造了自身的文化垄断”这么一个观点,这是很值得鼓励的。

【参考答案3】

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球村——论艺术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东西方两种传统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从人类迁徙历史开始,艺术“全球化”与“本土化”便已产生天然的联系。全球化语境与传统艺术的融合与碰撞势必为艺术世界带来跨越文化的镜像体验,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文化或文明都不可能单独发展和独立存在,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谁能否认在一定意义上“本土的”即是“全球的”,而“全球的”又带有“本土的”独特气质。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跨越文化的共同世界,一个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球村。

(1)超越的眼光看交流

约翰·杜威在1934年出版的著作《艺术即经验》中指出:艺术是最有可能通向另一种文化的窗口,因为艺术是一种通用语言。“当我们走进黑人或波利尼西亚人的艺术精神当中的时候,文化障碍会消除,狭隘的偏见也会烟消云散。这种不知不觉的融会比通过论证所产生的改变更有效,因它直接进入了另一种文化态度。”这种艺术之感染力纯然超乎了地域、时代之限制,无关本土,也无关全球。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种超越的眼光来看待?“全球化”不应是“西方化”,亦不是“东方化”,而是超越单一文化的“综合体”,民族文化的联姻让艺术形态具有多样的符号又具有共通的意义。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说,便是和而不同。

(2)和而不同说共存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这种文化精神不仅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笔者以为它也应该是“全球化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和”是全球化艺术的共同载体和理念,“不同”是多样性的“本土化”艺术。

套用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理论,笔者理想中的跨文化世界当属一个“文化地球村”。在这个文化地球村之中,笔者畅想着这样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民族文化艺术以其各自独立的属性呈共通相融的模式编排于一种载体里,体现出全球化属性。好比看迈克尔·杰克逊的MTV《Black or White》:画面时空在美国城市、非洲、印第安部落、东南亚、俄罗斯快速变换,观众不仅欣赏到了各不相同的旖旎风景,也体验了不同民俗民风、建筑风格和舞蹈样式。短短几分钟,“全球化”艺术标本MTV便带领观众来了一次万花筒般眼花缭乱的“环球旅行”。“本土化”的陌生体验,“全球化”的融合糅杂,读者在一次又一次的视觉震惊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叠加着对这种多元融合体的无意识认知。

(3)杂交法则立优势

在艺术传播中,有一种特殊现象为人所探索,即“飞散混血人”。这本是用于描述自公元6世纪以来,四处流散的犹太人生存状态。这种“飞散”对艺术产生了一种新的影响,一方面他们保留了本民族艺术特色;另一方面“飞散”状态让他们的民族艺术尽可能多地与各种其他“本土艺术”结合,又经历了全球远程通讯、新媒体技术的加工润色,使之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符号。

回到中国来看,比利时著名导演路易·丹维尔在2005年第二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样称赞中国电影:“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大。”中国电影所具备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中国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将民族特色融入世界性载体,传递出中国的声音。

同类推荐
  •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刑事诉讼法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刑事诉讼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刑事诉讼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 申论·历年真题及专家精析

    申论·历年真题及专家精析

    本书特色包括:第一,精心打造,力出精品。本套公务员考试录用系列丛书的作者都是多年参与河南省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阅卷、考录和培训工作的“公考”权威专家。他们把自己在“公考”命题、阅卷和培训中的精心研究和积累的题库真题,把河南省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点、难点呈现给考生,为考生全心全意地打造河南省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精品权威辅导教材和用书。第二,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本套公务员考试录用系列丛书的作者们通过对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突出了河南省“公考”的重点和难点。目的是力图使参加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能胸有成竹,信心百倍,给他们的“公考”指明一条获取高分的成功捷径。
  • 申论专家命题押题试卷

    申论专家命题押题试卷

    本书收录2010年河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专家命题押题试卷12套及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专家命题押题试卷8套。
  • 7S倍速考试法

    7S倍速考试法

    每天,你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每天,你充分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去学习,从来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快乐地玩耍; 每天,你无法顾及奔波的劳累,放下书包就又开始了学习……尽管你如些努力,然而,做梦都想考第一的你,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对比之下 ,那轻松学习的同学却出乎你的意料,取得了无比出色的成绩。此时,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能力。“难道我真的与第一无缘吗?”你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中,考试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和耐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主要的是要有学习的高效率。
  • 刑法

    刑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刑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热门推荐
  • 刀剑神域里的快乐斧男

    刀剑神域里的快乐斧男

    某家名为欢乐斗地主的店铺内“你们可能不知道只用20万赢到578万是什么概念。”刘闯笑着对桐人和亚丝娜说:“我们一般只会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人:赌怪!我经常说一句话,当年white他能用20万赢到578万,我德莱厄斯也能用20万赢到578万,这不是问题。”“white是谁?”桐人疑问道。“你只要知道他牛逼就好。”刘闯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说。……刘闯手里只剩下了一张牌,认为大局已定,而桐人则笑了笑说:“大哥你完蛋了。”刘闯一脸不服地大声吼道:“十七张牌你能秒我?你能秒杀我?!你今天能十七张牌把你大哥秒了,我!当!场!就把我的斧头吃掉!!!”桐人捂着耳朵说:“大哥你吼那么大声干什么嘛!”新书已发《红龙之一身光环》
  • 有了外挂以后的日子

    有了外挂以后的日子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再有了金手指之后的生活日记
  • 一报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通过两起奸淫罪的处理,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向人们展示了奸淫罪的法律规定与社会的不协调。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溺水在星际

    溺水在星际

    鱼没有水会死?我没有你,泪干。我风兮兮是最后一个拜倒在你西装裤下的女子,这也是最后一次的卑贱容忍。鱼玄星人天生有一种恐男症,男人如洪水。可是明明那么寒,我还是忍不住靠近你。忍不住心动。
  • A Lady of Quality

    A Lady of Qual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果梦想有晴天

    如果梦想有晴天

    很多女生都喜欢舞蹈吧?我要告诉你们关于一个叫陈紫华的舞蹈生的故事。
  • 暗影录

    暗影录

    暗影纪元,新的人类,是重生到过去改变,还是展望未来一鸣惊人?
  • 剧本世界

    剧本世界

    “爸爸这人一无事处,为什么选他”“别看这人于国于家无益,但这人灵魂之中天生带有一股痴意,是教育人的最佳反面教材。”“痴意?我看是痴儿才对吧!”“这种人痴中又带有希望,让人心生慕意,若去求之,又千难万难,如镜中水花一般。若是有朝一日,悟得成功,倒也不失为一个有用之人!”“若是悟不成功呢?”“悟不成功,权当多看一段戏罢了!”
  • 闪婚蜜爱:腹黑娇妻不好惹

    闪婚蜜爱:腹黑娇妻不好惹

    自己失踪多年的男友成了姐夫,却成了别人口中不检点的女人。身世成谜的她,受尽腹诽。本以为,她就要这样孤独终老,可一个男人却从天而降般出现。“怎么?躲着哭鼻子?”“要不要考虑嫁给我?把那些人一一欺负回来?”沈玉清看着眼前霸道而又腹黑的男人,心中打鼓。”你别躲了,我从小就看上你了!“男人凑近沈玉清,气息温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