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600000038

第38章 论现代出版的精神(2)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就算在商务的辉煌时期,出版业中也都一直存在着“理想型”和“商业型”的模式之分。前者以繁荣文化为己任,后者则完全以商业赢利为目的,在谋利动机的驱使下,他们中甚至也不乏迎合部分市民低级口味、不顾社会影响的逐利行为。一些小店为了赚钱也没少出版淫秽低劣的书籍,如1916~1920年间,黑幕小说一度成为出版的宠儿。但坚守出版道德价值理念、注重自身品味的出版群体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影响力上在当时都始终占据着主流地位,始终是引领中国出版的“旗舰”。吴相在其专著《从印刷作坊到出版重镇》中归纳出了百年商务的两点精神:一是在文化理想的支撑下追求长久的社会价值;二是在理想与现实及文化与政治、商业之间追求合理性原则。他指出,商务在与时俱进中曾遭遇工运、新文化运动、民主运动等时代潮流,但商务群体有一个在社会动荡、“无地自由”时代里的进退之道,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夹缝中求生存的平衡之术。[7]所谓“合理性原则”、“进退之道”、“平衡之术”正是那个时代的出版人于纷繁尘世中坚守出版道德价值理念的鲜明写照:他们也有面对现实的艰难和彷徨,但他们对自己的信念执著了,在现实夹缝中挣扎拼搏了,他们没有坐而观望,甚至随波逐流,而这正是当下出版人所真正缺少的,也许还是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

真正的出版职业精神是什么?一是良知。出版说到底是个关涉人的事业,从业者是人,表现的内容与人息息相关,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可以说出版是最人性化的,也是最容易影响人的,且对人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的行业。这样一个行业充当着社会教化者和守望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起码要做到有良知。如果说缺乏一定的文化功底和品味只是做不了一个好编辑,那么缺乏起码的良知是根本做不了编辑的。记得有人这样感慨,作为一个编辑,如果你根本不会向自己的孩子推荐手头这本教辅,那怎么就能推荐给别人的孩子呢?这是一个出版人良心底线的问题。二是挚爱本业。这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敬业的概念,而是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境界:“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消瘦,也以为快乐。”[8]的确,书业是个耗时费力而物质收益却又并不丰厚的行业,且编辑历来都是替他人做嫁衣的,不论要名还是要利,做出版都绝对不是一个上算的选择。惟有真正挚爱这个行业,愿意为其掏空自己一切的人,才能耐得住清贫和寂寞。而一旦有了对这个行业的真诚而强烈的爱,自然就会有责任心,自然就会有好的从业风貌和职业态度,自然就能做到诚信,做好服务。爱能生衍无穷,因为爱出版,出版的一切也就有了根基。三是意志和执著。出版具有的文化特征注定了它必然是个需要悉心滋养和培育才能出成果的行业,来不得半点轻率和浮躁。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从来就应当是一个冷静、低调、有定力的群体,否则面对密集繁复的文化现象、文化信息和来自于大千世界的百态诱惑,实在是太容易一不小心就头脑发热迷失了自己。因此出版职业精神中不可不强调的一条就是意志和执著,少了这股子劲儿,出版是无法立于长久的。

出版职业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上述三者刚好分别充当了出版职业精神体系中的底气、筋肉和骨架,是这个体系中最基本的、无可替代的因素,应该特别加以强调。

三、创新是出版精神的灵魂

出版作为内容产业,和创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出版自身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创新的元素。首先,出版是人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反映,而客观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和开放的体系,作为这个体系的主观映像,在一段历史长河中,出版整体必然是呈创新发展的态势的。其次,就是对于相同的客观世界,作为独立个体的创作者所产生的映像也有着千差万别,这种差异再经过本身也存在差别的编辑群体的加工制作,便以更加不尽相同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是出版最本质也是最直观的创新。最后,图书出版还有一个载体创新、形式创新的问题。由此可见,创新的元素几乎贯穿了出版始终,是出版得以上升发展的内驱力所在。可以说,创新就是出版的灵魂。

出版创新的重要性已经谈得很多了,以至于大家都有些麻木。可是麻木的感官背后存在的却是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出版一直没能很好地发掘作为内容产业所具有的创新特征和优势。著名作家余秋雨指出:“长久以来,‘向后看,创造意识淡漠’是中国文化的痼疾。”[9]的确,西方出版业几乎一直走在社会改革的最前沿,如活字排版从中国传到欧洲后对宗教改革的推动;出版对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传播等。而中国尽管最先拥有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与出版息息相关的发明创造,但实际上却没能充分发挥这一难得的优势。1773~1782年,在乾隆帝的亲自领导下,纪晓岚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这可谓我国出版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就在《四库全书》编纂成形的这十年中,欧洲诞生了水力织布机、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一系列发明,认识了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呼吸机制,了解了心脏的自助功能,建立了近代人类学、昆虫分类学等新兴学科。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中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古文字研究上时,欧洲出现了黑格尔、康德、席勒。也就是在那个世纪之交,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发展方向开始出现巨大反差,我们就向着古老而细节的极致深入研究进去,而别人就在化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发现。1831~1832年,当中国又花费两年的时间重修《康熙字典》时,在欧洲,雨果的巨著《巴黎圣母院》问世,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余先生对此评价说:“创造,对于中华文明的僵死和复兴都具有终结性的意义。无创造则死,有创造则兴,这是毋庸置疑的。”[10]

然而就是发展到了现代,中国出版在创新上的作为依然不尽如人意。有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的新出比都在70%以上,进入90年代后,新出比尽管有一定程度下滑,但仍基本保持在60%左右。[11]一般认为,图书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图书出版在品种达到一定规模后,新品种仍大量出现或维持一定规模,其实说明的是很多新书品种都不再是原创性作品。由此可见,我国的出版是在以规模数量维持生计,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有待发掘。

当前出版最紧要做的已不言自明:把出版创新真正地提倡和推行起来,越早行动则成本越小。出版创新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一是勇于开拓进取、推陈出新的“发现”境界;二是善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扬弃品质;三是敢于“拿来”的有容乃大的情怀。只有真正把创新贯穿到出版实际中,中国出版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内力、拥有光明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蔡翔: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唐颖: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2004级硕士生。)

注释:

[1]杨健:《用企业文化打造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出版广角》,2005年第7期。

[2]聂振宁:《培育出版的精神》,《中国编辑》,2006年第1期。

[3]《图书出版与人文精神的舒展与弘扬》,www.7boke.cn/blog/user/maer/archives/2006/506.html。

[4]张绪山:《西方人文精神传统与近代科学思维》,《光明日报》,2004年7月6日。

[5]陈益民:《沧浪之水何时清——坚守出版理想的困惑》,《中国编辑》,2005年第1期。

[6]李继峰:《出版业如何才能超越媚俗》,《编辑之友》,2005年第3期。

[7]吴相:《从印刷作坊到出版重镇》,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叶辉:《编辑名流十大魅力》,《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第8期。

[9]余秋雨:《文化理念与出版理念》,《编辑学刊》,2005年第6期。

[10]余秋雨:《文化理念与出版理念》,《编辑学刊》,2005年第6期。

[11]根据《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出版年鉴社,1978~2005年版)中我国各年图书新出比数值计算。

同类推荐
  • 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学会读懂和使用身体语言,是一门成功必修课,是洞悉先机、掌控全局的保证。《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由盛乐编著,对身体语言的表现形态、深刻内涵及其广泛运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为你破译身体语言的种种密码,带你走进人类潜意识的最深处,帮你看穿他人的真实意图,窥破人际关系的奥妙,掌握和运用比说话更高效的沟通技巧。《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适合大众阅读。
  • 胡适讲国学

    胡适讲国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大师讲国学文库:胡适讲国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舆论现象与民意的地位

    舆论现象与民意的地位

    刘建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舆论现象和民意的社会地位及作用的问题,具体包括“舆论的概念和本质”、“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舆论的几个特征”、“舆论形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讲授者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实例,精当的评论,丰厚的知识底蕴,向大家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从不同方面剖析了“舆论”这一主题,对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刘建明教授在无数的社会事实和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探骊得珠,总结出了“暴政的历史真相”和“民意的四个定律”,使我们获得了很多难得的感悟。
  •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作者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
热门推荐
  • 救命书

    救命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失业的第一百种方式

    失业的第一百种方式

    每次林一峰出现,苏萱就要失业。她原来是一名音乐老师,就因为接了他一只摆地摊用的话筒被辞退。她去给小朋友当家庭教师,表现优良,主家笑眯眯的递上一叠钞票,和一份。解聘书。苏萱沦落为街头卖烤红薯的小贩,林一峰又出现了!欲哭无泪,城管肯定马上就要来了!苏萱:你爱上我了吧?林一峰:爱是什么?能吃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光作渡眉目再难成书

    时光作渡眉目再难成书

    他是她年少时光中的念想,8年时光,他是她初春岁月里的变数,5年韶华,当一切峰回路转、蜿蜒廊下的时候,谁也不再执着念着如果,没有什么如果,也没有什么再来一次,失去的东西不会再回来了
  • 缺失的幸福课

    缺失的幸福课

    本书以充满智慧的语言,将幸福能力提升的秘密清风细雨般地带入到你的灵魂深处。作者从幸福成长、幸福修养、幸福创业和幸福亲密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将人生的经历与经验的总结分享给读者,希望读者通过本书,可以深刻理解到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幸福。同时,幸福应该是每个人永不间断去追求的。
  • 快穿:病娇男神,反攻略!

    快穿:病娇男神,反攻略!

    末日凶尸,异能觉醒,被保护过度的她背负罪名,神雷处死。“主神选中你啦!和我绑定走向人生巅峰吧~宿主~”小苹果眨着星星眼,一脸期待。“......”为毛有种“不答应哭给你看”的即视感?错觉吧……“攻略目标,收集灵魂碎片......”好!她要积极投入人生大业中啦!“小苹果!你最好解释一下,攻略目标怎么和说好的不一样?昂?!”小苹果瑟瑟发抖,哭唧唧“可...可能是任务世界升级了?”多年后小苹果各种系统交流心得,被围堵追问为何任务完成率那么高,无奈,掏出......《论我的宿主总被目标反攻略肿么破?》。《宿主养成法则》。
  • 荒戏

    荒戏

    这是一个关于爱和逃亡的故事,苏的逃避,臣的拯救,母亲的忏悔,父亲的回归,爱恨离和。在母亲死亡后,苏终于愿意原谅,而臣已经离开。有一种爱不会减退,却不能相守。苏理解了父母的爱,原谅了父亲的离开,并且接受父亲归来。
  • 何路言婚

    何路言婚

    几年前的相逢,她进错房间,让他牢牢的记住了她。几年后的重逢,她还是进错了房间,却是想要去抓自己丈夫的奸。他是叱咤风云的总裁大人,而她,是一个为了维持住婚姻不惜委曲求全的女人。最后,他将钱摔在她的脸上。周景瑜,婚途漫漫,有些爱情,可念不可说……
  • 庶女的宠妃升职记

    庶女的宠妃升职记

    好好好!她是草包!好好好,她是怪物!好好好,她是废材!好好好,她不是人————哎哎哎,不是人个屁呀!真是越来越过分,她之前懒得与人争论与人抢夺,不是他真废物,而是她懒得与人争啊!现在好了,好爬上她头顶?不好意思,姐今天,要开始戒懒了。
  • 蒋经国上海“打虎”始末

    蒋经国上海“打虎”始末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条惊人的新闻震撼全国:“江夏”号客轮行驶到舟山群岛附近,某头等舱突然爆炸,死亡数十人,其中有蒋经国的秘书全家四口。“江夏”轮怎么会爆炸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三百元法币买一盒火柴蒋介石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他维持枪杆子的财政也迅速崩溃。当时主管财政的宋子文曾计算,每六个小时的内战经费支出,等于南京中央大学全体学生四千五百人整整一年的伙食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