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700000025

第25章 调研(10)

我们把“宣传”功能具体为对执政意识形态的阐释、论证、保护。正因为此,一直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这从《新闻联播》栏目被要求位居各级电视台黄金时间可以看出。但从连续的调查数据和普遍的社会反映看,近十几年来《新闻联播》的收视率、美誉度已然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青年观众中更为明显。播报风格生硬、事件和人物选择模板化固然是个中原因,但意识形态再建构过程中与观众的疏离感,或许是其中更为关键的因素。省、市级台的“联播”类栏目,因为缺乏政策庇护,遭遇类似困扰更大,这在节目时间调整中早已有所反映。绝大多数曾经跟随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被调整至19点以前的非黄金时段。与同时段其他一些频道播放的如光线传媒提供的以“娱乐新闻联播”定位节目的收视率相比,让人怀疑如果不是对应宣传部门的指令,这类节目有可能会被“企业化”经营的电视台放到更加冷僻的时段。

尽管“教育”功能包含更多的人文启蒙色彩而与“宣传”不同,但从新中国新闻实践的历史看,“教育”功能是与“宣传”功能牢牢捆绑在一起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甚至很难区分两者的界限。而在当下,“教育”功能又遇到新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听到业界反对新闻以教化者面目出现的声音,“实际上我们作为电视人时时感到困惑,我们做电视,是教育观众,还是服务观众?我们是比观众高,还是与他们平等?这是一个最本质的价值观。”这个“时时”的困惑不仅出现在《南京零距离》中,也曾在《新闻调查》等诸多栏目中出现过。

但如果认真分析,这个被称作“最本质的价值观”事实上包含着不同层面的问题:能否“教育观众”首先是一个智识资格问题,其次是否有此必要,最后是媒体是否有此权力或义务;是否“服务观众”则是与是否“教育观众”并列的目标选择问题;与观众孰高孰低则是与“教育”或“服务”无关的人文态度问题。只要承认智力和知识积累在人群中的不同,并且认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方周末》、《东方时空》的民智开启作用,那么媒体的“教育”功能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对于是“教育”还是“服务”,则成为媒介单位审视自身能力的内部分工问题。至于观众的“高低”,则提醒履行“教育”功能时,必须抛弃“向公众喊话”的倨傲心态。

但无论从国内还是从世界范围看,新闻的“教育”功能,或者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启蒙”、“引导”,以及前文分析《新闻调查》时提到的“规范知识”等词语相替代,在现实中的表现越来越弱。造成国外“公共新闻”、国内《东方时空》、《新闻调查》某些启蒙色彩浓重节目的收视困境,首先因为受众心理愈来愈倾向于对于凶杀、情色等能立刻带来刺激的“即时报偿”,远离关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信息的“延时报偿”,导致了同一信息流通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随后,在以收视率为生存前提时电视媒体生存体制下,这类栏目就必然面临困境。于是,纯粹的“人文关怀”就与冰冷的“收视份额”产生了冲突,并且在“精英意识”愈重的栏目中体现愈加激烈。面对这样的矛盾,如果向市场妥协得不够,2005年8月底一向坚守格调的《实话实说》则可作参照:因为在与《幸运52》、《开心辞典》、《曲苑杂坛》、《同一首歌》、《艺术人生》、《新闻调查》的收视排名中位居末尾而被淘汰出央视一套精品时段。而收视率排位同样靠后的《新闻调查》在面对更加强劲的增补选手,不知又将如何调整,才能避免步《实话实说》的后尘。所以,在生存完全依赖广告的经费体制下,每个电视新闻栏目的制片人都会受到收视率的煎熬,而肩负现代启蒙的“教育”功能则在煎熬下日趋蒸发殆尽,“娱乐至死”也就成为与大家无关的遥远预言。

此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使向有能力以“教育”功能为宗旨的电视新闻栏目提供充足的经费供应,如果观众的收视状况依然像前文回顾“公共新闻”在国外实践时所遭遇的那样不理想,那么保留新闻的教育功能又有多大的意义?这时我们至少有两个理由来接受新闻“教育”功能的应当存在:任何一个社会,必然存在少数关注社会进步、关注人类本身的“精英”,因此这类栏目的观众注定是不会太多;任何一个民主社会,必然是经公众选举委托、职业政治家代理的“精英”民主,因此新闻的“教育”功能,必须要保证它“在那里”提供培养“精英”成长和“大众”现代公民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至于国民中的哪些人选择成为投身公共事务的“精英”,还是不影响他人权益前提下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则是他们运用“积极自由”或是“消极自由”的权力。

以《焦点访谈》类为代表的“监督(公权)”功能曾经辉煌一时,但收视率、影响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个中原因,一方面,近几年改革从“利益均沾”日渐进入“利益冲突”的深水区,城镇拆迁、农民失地、贫富差距、分配不公、腐败滋生等一系列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矛盾愈显尖锐。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对于新闻监督的政策控制反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对于十几年如一日的“拍苍蝇”、“打死老虎”式的题材,已经很难再现当年对观众的冲击,收视疲劳已经形成。两相夹击,“监督”功能已经在电视新闻中处于名不副实的边缘境地。《新闻调查》“调查性报道”理念在现实中一度存废,收视率随后的一路下滑,以及课题组在地方电视台访谈时听到的制作者辉煌后的失落,已然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以促进民情、政情上下通达,营造理性、平等的公共空间为“沟通”功能的主要特征。前文对《1860新闻眼》“公共新闻”实践受挫的个案分析,已经总结了当下“公共空间”的主要特征:开放文化、娱乐等非政治领域的自主社会空间,严格控制公共决策、意识形态等政治领域内的社会空间。在现实中,《1860新闻眼》对该特征的体现并非孤例,央视《声音》的无疾而终和《央视论坛》的左右为难,都反映了“沟通”功能在当下新闻管理政策下的难以为继。《声音》的创立者认为“我们国家电视台应该有这样一个窗口,反映‘议政’特别是场外议政的声音”,而作为“政协委员”的身份,面对那么多“有价值的提案”,“节目源是不愁的”。并且,“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指向,就是通过一个事例,最后指向制度建设。这个事例的背景都蕴含有一定的制度缺陷,最后节目的落点都指向制度的建立”。这样的运作原则,最终在“收视还行”的情况下“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停掉就不难理解了。

而最早曾打算以《国是论坛》命名的《央视论坛》,则自创立后就处于两难境地。虽然主创者非常了解“从梁启超开始,一直到新文化五四运动期间鲁迅的杂文,评论最精髓、最本质的东西,应该说的是真话,是自己想说的话,就是说要先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才能够有评论。但是众所周知,作为中央电视台,我们最根本的一条是只能代表官方的声音,而这种官方的声音可能跟个人看法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而多次的台内警告使主创人员不得不在“一致”与“不一致”中有所取舍,“按照我们原来的设计方案,大多数观众都应该是看不懂的……现在非常明显,我们现在就在往低端走……这是没有办法的。但就怕做着做着,丧失了高端的选择”。

“告知”功能实现过半,收视稳定;“宣传”功能效果存疑,但有政策担保;“教育”功能曲高和寡,面临生存危机;“监督”功能名难符实,声势不复当年;“沟通”功能未获首肯,难以启程。最终,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里,“娱乐”功能与“服务”功能结成寻找利润的同盟,并有意无意借助“三贴近”、“平民化”官方话语中的部分内涵,越来越呈现出“一支独大”的荧屏奇观。

“娱乐”功能在新闻生产中的体现,可以基本概括为娱乐化的包装新闻手法和新闻的娱乐性选题两种类型。前者往往采用个性化的叙述风格,或是如早期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的幽默,或是如后来《社会记录》的另类、《本周》的温暖,再辅之戏剧处理手段的大规模引进,以强化新闻事件的故事性、矛盾冲突;后者则表现为翻找能够引起人群中最广泛兴趣的报道题材,犯罪、情乱、追星是其中的主力军。“服务”功能则为观众扮演起生活秘书的角色,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招聘信息到天气预报。那些既无央视那样垄断优势,又无凤凰卫视地域优势的省市级台,就不得不在生存的压力下将“娱乐”与“服务”捆绑在一起,使得有些新闻栏目越来越呈现出时而体贴、时而绵软、时而血腥的“资讯”拼盘特征。

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服务”与“娱乐”,对下——观众——可以暂忘工作压力,丰富视听趣味;对中——电视台——可以少担风险,努力“做大做强”;对上——政府——可以转移矛盾焦点,营造社会和谐。因此,进入新世纪的几年内,电视新闻最大的“圈地运动”在“娱乐”与“服务”的领地内集中上演了,并且显现了“娱乐大众”与“服务财富”的特点。纵然在超额利润的诱惑下,时有越界经营者,也因为电视媒介整齐严密的条块管理被轻易发现,不会出现像报纸、杂志众多而导致的“一头多嘴”、力有不逮现象。而发现之后的处理,因为目前弹性管理的固有特性,越界者或运气不济“以身试法”,或实力超强“边缘突破”成为“娱乐”领地的开拓者,但更多的是奉行机会主义继续打好“擦边球”。这样,“娱乐”与“服务”功能并不会像西方或港台电视媒介那样在这一方向一度成为脱缰野马。

最终,现实中当下广电新闻实践在我们视野中呈现的图景是:“告知”功能过半不前;“宣传”功能盛极而衰;“教育”、“监督”功能日渐萎缩;“沟通”功能方生方灭;“娱乐”、“服务”高歌猛进。而在我们重点关注的“监督”与“沟通”功能方面,访谈中能够感受到从业者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张力。并且,虽然选择的新闻栏目访谈样本来自于不同的地域、层级,却表现出上述共同的特征。

如果按照马克思所断言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那么,这样残缺的功能格局,无疑是隐藏于幕后的社会各集团的利益合作、冲突所造成的。但是,在物质、信息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下,以及社会转型的本土背景里,这样由单一集团力量操控的非完全商业化生存,又将跛行至何时呢?这又是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5.2“功能”背后的价值追问:广电新闻人的职业图景

与其他一些传承有序的行业不同,由于电视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人员构成、用工制度、薪酬体系和上升空间的复杂性,电视新闻领域内从业者对于职业理念的认知存在割裂和混乱;一些电视新闻人对于自己工作的职业忠诚度在下降;一线新闻队伍呈现出明显的低层次、高频率流动特征。

新闻要始终成为被社会尊重的职业,需要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之上激情的不断滋养。因而,与其花费篇幅去讨论新闻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如讨论以什么措施来避免现有优秀人才的流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更加现实。因为没有人会比当事人自己更加了解行业发展具体更需要什么,与其他任何行业一样,他们会为自己的生存、荣誉而战。

在课题组对广播领域的访谈中,大多数人认为广播业更多的是属于同业竞争——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放弃听广播的受众不会大规模地回流,已经稳定下来的听众也不会因为其他媒体而放弃广播,所以广播新闻从业者不像电视同行那样担心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对自己媒体位置的挑战。因此,广播新闻从业者的理念相较而言更为平和、稳定。在电台的高层管理者的新闻理念中,宣传意识的成分较重,存在将传媒简单视为舆论控制工具的思想——至少从他们的访谈和文章来看是这样。而就广播电台新闻栏目的中层管理者(如频率总监、副总监)而言,当下他们关心的重点是经营管理、同行竞争、栏目盈利一类的问题。这一部分人较为年轻,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更具探索、创新的精神。但他们中的一部分认为新闻改革不是新闻这个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强调在现有的新闻环境中找空间来发展,主张对传统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基层的编辑、记者求稳的心态较为突出,改革的欲望并不强,对现存的新闻体制体现出认可的态度——因为适者生存,不适者将可能出局,丧失了这一工作平台,一切都将陷于空谈。这也许和电台的人事制度有关,从现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整个频率的人员构成来说,最多只有台聘的,没有部聘的,像新闻编播部里就只有一位是台聘,其他都是正式职工。要是缺人,部门要想外聘,那是不允许的。用人制度相对于中央电视台来说,有很大不同。

同类推荐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专著,本书通过对国内“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透析了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科技发展的作用。对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框架体系、模式、机制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梳理了联合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批评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批评论

    21世纪文学,面临过去的文学时代从没有过的新的状况。影视文学语言和网络文学语言的创生,在文学表现力上相对于纸面文学语言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飞跃。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热门推荐
  • 神之契约

    神之契约

    龙腾大陆,一个拥有很多《魂之契约》的大陆。当那传说中战神与杀伐神的《魂之契约》出现在萧玉龙身上时,他又将面临什么样考验,与妖兽与仙界,神界又会有什么样事情发生,让主角一次次陷入危机,其看萧玉龙怎么化解危机,而走向真正强者之路。
  • 我不是奥创

    我不是奥创

    胡杨死了,重生成为奥创。这本是好事情,奥创这么强,可开局就差点被杀什么鬼?“幻视,你听我说,我不是奥创,真的不是啊!”胡杨刚穿越过来就看到幻视在打奥创,不对在打自己。赶忙解释,不然就要被打死了。有幸逃过一劫,胡杨赶紧想办法,让自己变回去,奥创这身份太他妈坑了。本书又名:《我!机器人????》《一个机器人的漫威之旅》《别打我,我真不是奥创》
  • 成功我做主

    成功我做主

    在走向人生富有之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拥有资金,而是拥有一流的思维。有一个富翁去一个风景秀丽但是却很贫穷的地方旅游,在领略了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被当地的贫穷所震撼。于是生出想要帮助这里的人改变一下的想法,恰好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放牛娃。思路是什么?思路是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给你往前走的希望和努力的勇气;思路是行动的先导,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不同的思路会带来不同的行为,而不同的行为又带来不同的结果。所以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是因为,如果选择的思路不对,即使比别人多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沉迷之朝酒晚舞

    沉迷之朝酒晚舞

    本书通过讲述“我”、朱赫、李小曼三人在大学校园内所共同经历的“日记事件”、“学费风波”、“勒索教授”、“宣布‘我’的假死来炒作‘我’”等种种曲折离奇的故事,展现出一个真实、鲜活精彩的当代大学校园,并以此折射出整个当代社会的影象。
  •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本书囊括朱自清先生精华的散文名篇,有踪迹、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祭、荷塘月色、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还有朱自清少见的诗歌和文论名作等,特点就是全面和精粹,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找到先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布局方面,主要以先生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对其各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了归纳划分。这样不仅展现了先生的作品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风格的转变,解读先生的创作经历和创作心路。
  • 女配排位赛

    女配排位赛

    没什么目的,我只是为了集邮而已。盲目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选择任务者,这样多次之后可以得出惨烈的经验。系统:我家宿主安安稳稳的,虽然任务完成的成绩在没有出现在榜单里,但是她安稳啊!实际宿主心里只有:啊啊啊啊!忍得好辛苦,这位哥哥似乎在梦里见过,好适合进入我的名册啊!这边这个弟弟再看我又要心动了,再次警告你。 预警:男主不是同一个人,每个世界和同一个人谈恋爱做游戏我真的不行。过程也许会出现N.P.提前预警下。想到什么写什么,总结就是其实作者本人不会写文,但是有些时候就是想写。
  • 静思默想

    静思默想

    初见,她不满三岁,他5岁。当他跪地帮她清理伤口,牵着她的小手找妈妈时,她的目光已经离不开他,总是各种理由去找他。不知不觉他已经成为她的人生目标,步步紧跟,生怕此生与他错过。人生总会遇到那么一个人,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时而迷失,时而重逢,幸而你来,不悔初见。
  • 漫威之召唤女主角

    漫威之召唤女主角

    穿越漫威世界,得到金手指,能够召唤小说,动漫,电影,游戏中的女性角色。都说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qq群:612930518我安恒软饭王,打钱! (伪无限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