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700000044

第44章 规制(16)

8.1.2.2架空的公共规制VS膨胀的政治力量

除寡头传媒的渗透以外,独立的公共规制也越来越遭到政治力量的架空。2005年5月的两条新闻——《新闻周刊》关于亵渎《古兰经》的报道、“深喉”费尔特公开自己的身份——引起人们激烈的争辩。1972年两位年轻记者依靠“深喉”揭开了“水门事件”的黑幕,从而获得普利策奖。30年后《新闻周刊》如法炮制的一篇300字报道却是另一番命运。虽然大量其他媒体的类似报道,足以佐证发生在关塔那摩基地的事情,然而《新闻周刊》却因为单一信源“变节”而被迫公开道歉并撤回有关美军亵渎可兰经的报道。类似的操作手法,完全不同的结果,除了引发新闻界对单一匿名信源的争论外,更让人们看到“9·11”之后美国政府试图左右媒体日益膨胀的野心。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直言不讳地批评白宫“的确试图控制信息——或炮制假报道媚惑读者,或惩戒那些不听话的人。他们是想借着《新闻周刊》这次机会,分散注意力,培养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不信任。”虽然两个新闻事件均发生于报纸媒体,但不可否认的是,“9·11”之后美国发动的历次战争,政府高举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大牌,试图绕过FCC控制广播电视媒体的事件也并非偶见。当年,《华盛顿邮报》凭借一篇报道将尼克松拉下总统宝座,在今天看来,更多的是一个教科书中监督权力的经典案例,那是一个逝去的神话。

更具威胁性的是,在看似公平的政策讨论过程中,公众似乎永远处于弱势与孤立状态,而政府本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往往与大企业利益息息相关、互为依赖。两者一旦合谋,所谓的公共利益已难寻其踪,而更多的只是一个“幌子”。处境尴尬的FCC,其公共规制正越来越让位于市场,同时日渐难以招架来自政府的横加干涉。“公共利益”概念因模糊性及其伴生的功利性,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市场的变迁、政治的需要,都可以在公共利益的大旗下变幻。它已经成为多年来FCC政策制定过程中“最臭名昭著的工具”,“疏于服务公共利益”被作为惩罚不顺服者的理由。它像一帷幕帐,遮挡住后面整个规制理念的变迁——利益的追逐,这种利益是商业利益,是政治利益,间或是两者的合谋,惟独把公共利益排除在外。

那么,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何在呢?作为媒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这也是包括从1934年《通讯法》到1996年《通讯法》在内的诸多法律文书中明确规定的。但作为企业,置身激烈竞争中的市场寻利性又往往是第一位的。在这种悖论的博弈当中,在巨大的商业利润面前,那种虚无缥缈、难以触摸的“社会责任”很容易被企业的“经营者”角色所淹没。如果将西方商业媒体的发展放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中来看待,不管是自由主义竞争时期的“黄色小报”浪潮,还是垄断时期少数传媒寡头瓜分整个传媒市场,进而与政府走向合谋,其目的无非都是想获得更丰厚的商业利润。

作为二战后崛起的体制模式,商业体制显然看到了先行者——公共体制的不足,也就是将经营权与编辑把关权彻底分离所产生的惰性。于是,它试图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来建立两者之间的紧密关联,从而提高效率。商业体制虽然克服了公共体制的固有弊端,然而将经营权与编辑把关权的合一,又难以避免地产生上述所提到的诸多新矛盾与新问题。显而易见,这样的矛盾与问题也是商业体制本身难以解决的。

8.1.3全球性政府改革浪潮:广播电视体制转型的社会性动因

如果把视野继续放宽,横向地观察,事实上不止广播电视,具备相同属性的行业,例如公共教育,不仅其转型轨迹与前者相当一致,当前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相似。我们不由得生发出这样的疑惑,上述提到的矛盾与悖论,难道仅仅是广播电视行业本身的困局与命运吗?还有哪些更深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性动因呢?

不管是公共体制的“全球性式微”,进而向商业体制转型,还是商业体制之下逐渐为媒体松绑,广播电视体制变革总体呈现出逐步由政府的垄断规制向可竞争市场理论背景下的激励性规制和自主性规制转轨。实际上,这也是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政府改革浪潮一脉相承的。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西方国家严格的三权分立架构开始出现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权力转移,各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大规模的功能扩张趋势,行政规模和职责范围都在急剧膨胀。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历史进程却使这一体制逐步走向它的反面。在全球经济体系形成的背景下,财政危机、贫富分化、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等问题使各国政府所面对的社会已经变得更加难以掌控,政府的行政效率受到了不断发展的现代经济形势及其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的严峻挑战。“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包括政府的重新定位,摆脱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方式,抛弃曾经占支配地位的观念——一个由充满爱心的知识精英组成、有良好动机驱动、有权力的和干预主义的政府,是构建美好社会的基础。”为此,各国开始对政府职能做出新的评估,重新建立市场、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新的关系。与之相伴的,是20世纪80年代两种主流思潮的涌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质疑官僚行政有效性为前设,以追求经济、效率、效能为目标。具体表现为两大趋势:一是公共部门向市场化发展,即将公共活动转入私人部门的趋势,它通过各种民营化包括合同外包的形式发生;二是不断地脱离官僚体制(不再把官僚体制作为公共部门唯一的组织原则)的趋势。“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这一理论的主旨是要把公共行政僵死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组织形式转变为公共管理弹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形式。”

与之相比,新自由主义理论来势则更为凶猛,因为它已经成功裹挟到政府的实际运作当中,成为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崇尚“小政府”和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当代社会的所有弊病是由于国家干预过多造成的,应返回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让市场重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市场化或私有化乃是这个新的政治——社会——经济改革阶段最重要、最具有实质性的结果之一。”

但是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社会产品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其成本补偿方式,或者说提供方式的不同。并非所有的社会产品都适合完全由市场化的途径来提供。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属于哪种类型的社会产品?广播电视体制的转轨趋向又与自身经济属性有何内在的逻辑关联呢?

8.1.3.1准公共产品:广播电视体制转型的经济属性根源

公共产品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大到国家的边防、立法、行政,小到卫生保健、信息传播、公共教育、公共交通、能源供应,国计民生的广大领域均囊括其中。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按照消费的竞争性和效用的可分性程度,公共产品又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如果一种公共产品的消费者群体在从部分成员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过程中,其边际成本始终为零,那么这种公共产品就是纯公共产品。国防、立法、基础研究等就属于纯公共产品。如果一种公共产品的消费者群体扩大到一定数量时,其边际成本开始上升,有的甚至会扩大到非常大,那么这种公共产品就属于准公共产品。公共交通、公共教育、信息传播等就属于准公共产品。

与其他准公共产品相比,广播电视的复杂性在于,媒介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迅速获得巨额市场收益。特别是卫星电视的出现使得“电波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广电媒体公共规制最原初的法理依据已不复存在,这不仅为商业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扫除了技术上的障碍,也使其进行全球传播和市场扩张成为可能。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体制来说,为了确保在宽频时代保持其世界信息市场的优势地位,FCC实际上已经抛弃“公共利益”这一规制原则,以及自己一度大力倡导的自由竞争和反垄断大旗,相反成为催生巨无霸级媒体的助推器。而就公共体制的转型来说,对于西欧各国政府来说并非均出于无奈,更多的是“半推半就”,甚至在其中扮演积极角色。这样做与其说是背负着公共广播沉重财政压力的各国政府认识到,卫星电视在这个全球化经济时代潜在的巨大商业利润,毋宁说是深刻洞悉商业广播电视在生产、流通、生活等社会过程中越来越处于中枢的地位,能够调节社会再生产,持续不断地刺激经济增长。巨大的商业利润促使各国政府普遍放松过去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垄断,制定政策刺激广电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相应地也大幅度削减对公共广播的财政支持。

纵然,近几十年来发生在全球广播电视行业的起起落落、分分合合,其最本质的属性、根源来自于自身准公共产品属性所引发的双重悖论。但是,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不必然地带来体制模式总体的商业化转型方向。另一决定因素,则在于其生长环境——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中竞争主体的“理性经济人”本性。

8.1.3.2“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难以逃脱的经济逻辑

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理性经济人”,最初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他认为,“每个人在本性上首先和主要注重的是他自己的利益”,而且“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肯定要比其他人更有资格和能力关心自己的利益”,因此自利倾向是“合理的、正当的”。他同时认为,“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简言之,完整的“理性经济人”包含三方面内涵:一是“自利”假设,即追求自身利益是人们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二是“理性”假设,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人们经济行为的目标;三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即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是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然结果。

如果从经济领域推而广之,人类的一切行事逻辑何尝不是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把人与社会连接起来的惟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而“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从“理性经济人”这一观察视角,数十年来发生在广播电视领域的是是非非变得更加易于理解。不管是商业体制之下政府为媒体松绑,还是公共体制的全球性式微,亦或是日趋严重的官媒合谋,所有疑惑均能从中找到答案。全球广播电视体制的变迁方向,正是政府出于统治合法性的考量、企业对于商业利润的追逐以及媒体对公共理想的坚持,三者博弈之后的结果。

“如果觉得自利经济人过于冷漠与残酷的话,那不是自利经济人假设的错,而是市场经济本身的‘恶’和人在目前发展阶段的局限。”如果我们在历史的时空去审视“理性经济人”的真正内涵,就能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发生在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进程中政治利益、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巨大冲突。变革中的诸多艰难境遇,并非惟独广播电视命运不济,它或许是所有准公共产品在现有的经济发展阶段均难以逃脱的共同悖论与宿命。而问题的彻底解决,或许只能依赖于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每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建立在对前行者继承、整合、重组和再生的基础之上。“融合”已经成为当下全球化语境中最核心的关键词汇,“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现在已变得愈来愈值得可疑。在公共与商业、政府与市场、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等等看似对立矛盾的概念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并从中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条道路”,这不仅是对“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的秉承,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力图构建的和谐理念契合。

8.2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变迁轨迹、现实困局与矛盾根源

“经济推动,政治决定”这一前提条件,决定了广播电视改革只能以“渐进”与“边缘突破”的方式首先在意识形态相对较淡的地带展开。而现行广播电视体制中的“事业性质”与“企业运作”这一畸形组合,又为广电新闻运行中难以两顾的体制性困局埋下伏笔。

实现自由的过程,既是摆脱“束缚”的过程,也往往是失去“保护”的过程。作为既得利益者,媒介本身无意放弃旧制度提供的壁垒保护,更不愿意轻易放弃这种体制带来的垄断地位。于是,媒介对现行体制实际上也是一种相当微妙的,“爱恨交加”的双重心态。

“理性经济人”是否发挥作用,取决于那个社会是否是建立在普遍而非偶然的社会物质交换的基础上。当前所置身的经济体制决定,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同样无法回避西方同行所面临的种种窘境。问题的根本杜绝,在于为广播电视媒介,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营造一个免受政治与经济影响、牵制和干扰的纯粹空间。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经济体制20多年的转轨历程,表现出与国情相适应的渐进性,由体制外改革推动体制内改革,由增量改革推动存量改革,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同类推荐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想写小说的时候,你最好吃上两片阿司匹林,躺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地等待这种冲动过去。如果那份热情没有就此熄灭,那你就该老老实实地下一番功夫了――至少,你得听听劳伦斯·布洛克的建议和忠告,因为他在写作上栽的跟头可能比你读过的书还多。该写什么小说好?怎么拟定大纲?卡壳的时候该怎么办?如何提高作品被出版的概率?从开始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创作后继续面对下一部作品,这个过程绝无标准公式。小说的创作方法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你的那一种。《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由劳伦斯·布洛克在《作家文摘》开设十四年的写作专栏结集整理而成,涉及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本书出版四十余年畅销不衰,此版由布洛克亲自更新修订,新、旧观点的碰撞让这本创作秘籍更加富有生机。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从古至今,学术论著不知有多少华章,然思考的世界的且影响今日的又有多少呢?本书收集了中外一百篇思考世界的学术论著,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壮景,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瞻望未来的辉煌!
  •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本书围绕“办一所有美好童年记忆的小学”的教育理念,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如何让学校和教室变成孩子的美好记忆”等一系列主题,并从学校的文化与细节切入,鲜活指出何谓学校的精神和行动,给我们提供了好学校的管理范式。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热门推荐
  • 腹黑女boss

    腹黑女boss

    上一世的我因为获得幻云灵戒,导致我穿越时间来到异世界,既然如此,那么在这一世你们欺负我东方雨歌的人,都给我等着吧!看废柴大小姐如何逆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江南短篇武侠小说集

    江南短篇武侠小说集

    《江南短篇武侠小说集》为作家江南早期短篇武侠小说的合集,共20部。
  • 海岳名言

    海岳名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越史略

    越史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18)(全集)

    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18)(全集)

    本书记录的是一座年轻而充满创造力的城市——深圳的不同寻常的令世人瞩目的成长历程。在中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诞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发展体现、引领着整个国家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创造着一种崭新的富有绩效的社会发展模式;更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不断变革书写着社会转型的奇迹,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创造着创新的观念、精神和理念。
  • 网王之青空下

    网王之青空下

    是网王的同人文,女主黑莲花,网球超厉害(???_??)?有一点点的玛丽苏,不喜勿喷
  • 爱情规划师

    爱情规划师

    三个创办失恋联盟俱乐部的女孩,在创业中走出失恋阴影,学会如何去爱人。
  • 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经典

    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经典

    本书从广泛性和实用性的角度考试,本书编译出《格言》、《论外科》、《论预后》和《誓言》4部分。格言共分7个部分,约300条。内容均为有关医学保健的精辟论断,对医务保健工作行了高度的概适。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而言,的确有不少值得借鉴参考的地方,可以用它作为自己从事医学事业的行为准则和指南。另一方面,该书也适合广大的一般读者,因为并非一部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能为大家受的、通俗易懂的读物,其中不乏人生的哲理。
  • 重生女王的日常

    重生女王的日常

    (双重生)什么叫青梅竹马?能吃吗?凌知薇故作懵懂的样子,望着将自己抵在墙上的某恶魔少爷。“凌知薇,本少爷有没有警告过你,不准你对除我以外的男人笑,而且还笑的那么灿烂,你是不是不把本少爷放在眼里了?”恶魔大少上官修年警告的目光,紧紧锁定怀中女孩。凌知薇表示好怕怕,瑟瑟发抖地不知如何是好了。她自知自己身份低微,哪里敢高攀上官家的大少爷。但这种时候,她也只能回答,“不,不,不敢。”“最好不敢,如若再犯,看本少爷怎么治你!”凌知薇连连点头,狗腿道:“不敢犯不敢犯,你是少爷,你说了算。”然而一转眼,上官修年就又看到她在跟某男聊地火热笑地灿烂。这他怎么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