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200000030

第30章 媒体应对“新闻侵权”之我见

杨炯

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频频成为被告,一些媒体不得不花费不少时间去应付来自法人和公民提起的“新闻侵权”诉讼。一方面,各级法院受理“新闻侵权”诉讼案件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媒体在此类诉讼中大都以败诉告终。2005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共审理了15起新闻侵权案件,媒体败诉了14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法院每年受理的新闻侵权案例超过2000件。如何减少“新闻侵权”的发生,成为传媒界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什么是新闻侵权

自1987年我国《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以来,新闻侵权纠纷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侵权的概念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新闻侵权是媒体或媒体从业人员,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向公众传播了失当的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民事权利主体的人格权利,主要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

具体说来,“新闻侵权”一般表现为:

1.新闻报道中内容失实,这是最主要的新闻侵权类型。新闻报道内容失实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新闻作品中基本事实不真实,使受害人名誉受到毁损,构成侵权;第二种是新闻作品中反映的内容不全面,贬损他人名誉。

2.新闻报道评论不当。新闻报道评论不当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报道事实基本属实,但在语言上使用了侮辱、谩骂或其他具有人身攻击性的言辞;另—种是新闻报道对客观事实进行随意评论,造成对他人社会评价的贬损,构成侵权。

3.未经核实转载其他媒体报道,事后证实报道不实,构成侵权。

4.在报道中采用与报道内容无关的照片,或者未经本人同意采用照片,构成侵权。

5.未经他人同意在媒体上宣扬他人隐私,使他人人格评价降低,构成新闻侵权。

6.无中生有地任意拔高,引起社会对当事人的非议,造成当事人精神痛苦,导致侵权。

二、新闻侵权诉讼增多的原因和新闻侵权的认定

新闻侵权诉讼增多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不断健全、公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一种表现。从媒体角度来看,因新闻侵权而成为被告有以下几个原因:

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不高。新闻宣传队伍在不断扩大,但从业人员的整体法律素质却没有跟上传媒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是从业人员本身就缺乏规避新闻侵权的意识,另一方面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辟了新闻传播专业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媒体自律方面的教育,同时媒体在招聘从业人员时往往只重视业务素质而忽视了法律素质。

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闻侵权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媒体基本上都是半企业化运作,生存压力大,媒体的收益大部分来自广告,于是提高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成了媒体的首要任务。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媒体从业者势必会在新闻采访中为追求“看点”而忽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和采访对象的法定权利。

许多媒体不能正确面对新闻侵权行为,也导致新闻侵权诉讼的发生。受损害一方往往先向媒体提出相关要求,本来可以双方及时和解的纠纷由于媒体的置之不理和强硬而被诉之法庭,不但因此增加了媒体的诉讼负担,而且由于媒体没有充分的诉讼准备而在法庭陷于被动的境地。

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的地方。认定新闻侵权,首先要认定是否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四个基本构成要件。与其他民事侵权行为不同的是新闻侵权还要同时认定:侵权行为是否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作品是否刊播于新闻媒介并公开发表;刊播新闻作品的新闻机构是否具有合法性;新闻行为在新闻活动中是否有过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侵权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解答》和《关于审理名誉侵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侵害名誉权的规定是:“新闻报道主要内容失实,损害他人名誉构成侵害名誉权,构成违法。”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显示,以新闻侵权起诉媒介的当事人,必然要在新闻中找到“失实”的表现才可以提起侵害诉讼。而司法机关一般总要先认定新闻失实,然后才判定新闻侵权。

是否构成侵权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隐私权问题上。一般认为,公众人物与非公众人物享受的隐私权的范围是不同的。公众人物较之非公众人物所享有的隐私权的范围要窄,这也是基于公众利益和公众兴趣的原因。因为公众人物处于受关注的位置,社会公众有理由对他们的品行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所从事的政治、科研、艺术、运动等活动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公众探求的内容,关于这些内容的新闻一般来说并不构成侵权。因此在新闻侵权诉讼中,司法机关更多地保护一般公民的名誉。

三、新闻传播侵权和司法机关对新闻侵权主体的认定

新闻传播活动是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它在干预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观念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司法机关一般将媒介的某些侵权行为排除,确认其为不可归责状态,并免除行为人的民事责任。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主要有公众知情权、公共利益、公共兴趣、真实公正原则、当事人同意、权威的消息来源、合理使用等几个方面。其中真实公正原则和合理使用原则是新闻媒介在诉讼中较多引用的。

1.真实公正原则

新闻机构以真实、公正为由主张侵权责任豁免主要是就侵犯名誉权而言的。如果某一新闻报道致使特定主体的名誉受到侵害,导致名誉度降低,而这一新闻所披露的事实大部分是真实、准确的并且符合公共利益,那么新闻机构和采写、制作这一新闻的记者不对此承担民事责任。新闻机构针对某个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如果评论是公正的,那么言论自由和批评建议权应该受到保护,新闻机构可以以此要求免除侵权责任。

2.合理使用原则

这一抗辩事由通常是新闻机构和作者侵害他人著作权时申请的免责事由。我国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人的各项权利: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允许他人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但为了公共利益,也规定了一些合理使用的原则,即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不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而合理使用其作品。包括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纪录片中引用已发表的作品;引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引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刊登或播放的在公共场合发表的谈话;但作者申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在上述情况下,新闻机构在使用作品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法律享有的其他权利。

在新闻侵权诉讼中谁是被告?是组织还是个人?转载、转播是不是侵权?媒介可不可以与记者约定“文责自负”而免责?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了解司法机关对新闻侵权主体的认定。司法机关认定的新闻侵权主体是:

1.发表侵权作品的新闻单位和作者

这里所说的新闻单位,是指通过合法程序成立的新闻权构,如报社、期刊杂志社、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图片社以及新闻电影制片厂等。非法成立的机构因其不能从事新闻活动,其侵权行为只能视为一般侵权行为而不能视为新闻侵权。

撰写侵权新闻作品的作者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闻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如记者;另一种是新闻单位以外的作者,如通讯员、特约记者、自由撰稿人等。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侵害名誉权案件有关报刊社应否列为被告和如何适用管辖问题的批复》中指出:“报刊社对要发表的稿件,应负责审查核实。发表后侵害了公民的名誉权,作者和报刊社都有责任,可将报刊社与作者列为共同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单位均列为被告;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为被告。”这一规定意味着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新闻单位内的作者因履行职务所形成的作品侵害他人权益的,受害人只能要求新闻单位承担民事责任。

2.提供侵权新闻作品的消息来源者

所谓消息来源,是向新闻作品的作者提供新闻材料的个人和单位。新闻作品的作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材料,则作者自己就是消息来源,如记者作为某一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对该事件的报道。新闻侵权作品的消息来源应否承担侵权责任?司法实践中已有公开发布不实新闻材料侵害他人名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判例。在李谷一诉汤生午、声屏周报社侵害名誉权一案中,汤生午通过电话向韦唯采访,韦唯提供了后来引起名誉权纠纷的全部事实内容,汤据此写成报道,送韦唯阅后才在《声屏周报》上发表。法院在审理中对是否追加韦唯为共同被告几经反复。庭审前一个月宣布追加韦唯为共同被告,及至开庭前夕又尊重李谷一的意愿撤销了这一决定。韦唯在个人采访中向作者提供侵权材料,具有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散布这些材料的意图,所以应对新闻作品的侵权承担一定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机关不认定一些新闻单位以要求作者“文责自负”为抗辩事由,推卸对作者撰写的新闻作品内容的审查核实责任,以及作品侵犯他人权利后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对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或是通讯员提出文责自负,媒体可据此强化作者的把关意识,但不能因此推卸自己的法律责任。

3.新闻侵权作品的转载单位

转载是指某一新闻媒介对已经在其他新闻媒介上刊出的新闻作品的全部或部分再次刊播的行为。司法实践中,若受害人起诉转载单位,法院一般都予以认可,并令转载单位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受害人起诉对象的不同,转载单位承担民事责任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首次发表侵权作品的新闻单位与转载单位共同承担责任;由首次发表侵权作品的新闻单位单独承担责任,转载者不承担民事责任;由转载单位单独承担民事责任。媒体为了减少成本转载刊播其他媒体新闻作品的情况较多,转载前的把关审查也同样重要。

四、媒体及从业人员如何避免新闻侵权诉讼

1.充分尊重他人权利,切实加强行业自律。自律的水平是一个人、一个行业良知和判断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够非常充分地反映个人和行业的文明水平。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是市场的就一定是法律的。现在作为事业单位的媒体进行企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新闻媒体必须进入市场,从国内媒体运作的实际来看,更多的是注重对报道题材的限制性规定而忽视了对从业人员尊重被采访者权益的教育。

2.尽最大的努力接近新闻真实。媒体从业人员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记者往往只选择那些能抓住读者、观众眼球的事实。我们没有了解到的或忽视了的新闻事实就有可能对他人的权益造成侵害。任何媒体都无法挖掘出完整的事实真相,但我们可以平衡地报道事实,尽量接近事实的真相,避免成为纠纷或者事件一方的代言人。作为媒体最不应该选择的行为模式就是从报道伊始就一下子坐在一方的板凳上,替一方说话,成为一方的代言人。媒体应该运用平衡报道的技巧,也就是让双方都有说话的机会,都能够表达出观点。

3.将报道和评论分开,避免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方式,充分利用“公正评论”免责。报道和评论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诽谤法》或者《新闻侵权法》里,公正评论免责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然而,这样一个法律原则,由于我国现行规定中不存在评论这一概念而未进入到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制度当中。假如写作和表达方式是报道与评论混杂,那么这样的新闻作品就永远只能被看做是新闻报道,就无法享受公正评论免责这样的法律保护。所以,为了减少新闻侵权纠纷,最好将二者分开。

4.建立严格的新闻采用核查制度。新闻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防止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重要性,注意在新闻的采用方面建立起严格的制度规范。尤其是对于重大新闻或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批评性新闻,更要反复核查,慎重采用。在实践中,经常有些新闻机构收到了明显违反常理的新闻,但编辑却疏于辨别,轻易采用,结果导致侵权的发生。所以建立起严格的采用核查制度,明确责任和处理制度,使编辑有防止侵权的意识,应当能够较大程度地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

5.建立新闻侵权的应对和补救制度。在出现了侵犯他人权益时,及时弥补,消除影响,避免诉讼,这既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是维护新闻机关自身权威的方法。所以,新闻机关在因工作失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时候,如果主动改正,及时弥补的话,一般能够消除不良的影响,得到受侵害者的谅解。如果新闻机构重视并建立起一套对新闻侵权的及时应对和补救制度,很多侵权诉讼往往能化于无形之中。当然,在遭到诉讼时,新闻机构也应该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法庭上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而不必对司法诉讼采取戒备心理,这样会更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总之,媒体在法律制度日益健全、公民维权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时刻要想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新闻侵权的发生;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杯弓蛇影,过于求全求稳影响到事业的发展。在法律的框架下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益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同类推荐
  • 我们都是食人族

    我们都是食人族

    《我们都是食人族》为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于1989年至2000年间,在意大利《共和报》所发表的16篇专栏集结,以及发表于1952年的《被处决的圣诞老人》一文。在这些文章里,列维—斯特劳斯立足当时社会热点,探讨了如圣诞为何“习俗”风靡全球、疯牛病蔓延广泛、女性割礼是否侵害人权、亲子关系应基于血缘还是亲缘等议题,用结构主义和人类学的眼光审视自己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反思科学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所谓复杂或先进的社会,与被误称为原始或古代的社会,两者之间的距离远较人们认知的小上许多。”就像出版于1955年的《忧郁的热带》一样,列维—斯特劳斯文章的写作时间并不标示它过期的时间。相反,他在这些文章中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反思放到现在依然成立,且无比犀利,几近预言。
  •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一些大学生开始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
  •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闽北是闽越文化的摇篮,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本书以闽北家族教育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史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闽北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弘扬了传统教育的正能量,为当代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邪王绝宠:冥后要逆天

    邪王绝宠:冥后要逆天

    名为穆南月的男人有很多身份:青琉国的天祭司,辛岩国弑鬼阁的阁主,神帝三子弥迩天神,现世的冥王,有人说他还是前代冥王曼华在天之涯海之角捡的小妖童子...我问他活得累吗。他回的莫名奇妙,说什么不能再许我一人,哪怕陪我逆天。我素来心性寡淡,对自己能被这般死心眼的人盯上一事很是纳闷。他却理直气壮,说是来找我讨债的,因为我曾许诺过——他保我活命,我予他相伴,弹指万世枯荣。后来我想了很久,也不记得自己还有这么个债主。
  • 我的世界主集一之探索四大古迹

    我的世界主集一之探索四大古迹

    一个出色的探险小队,必定会经历许多冒险。它们有的平淡无奇,有的却不可思议。四大古迹,就是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一切的一切,从Notch与Herobrine开始,又在冒险家的脚步下结束。然而,这场冒险结束之时,就是第二场冒险开始之日……未来,也不会一帆风顺。 冰火交织,龙凤共舞;天雷破地,地魂入天。 梦幻之内,虚境皆食;真实所见,亦非真实。 作者联系:2174302614(标准号)3521314795(小号)QQ群:426980926(一群)
  • 既见银河不见卿

    既见银河不见卿

    我跨越了茫茫宇宙,看到了璀璨银河,却没寻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你。
  • 你也穿越了啊

    你也穿越了啊

    白家二少名唤白溪岩,性格乖戾,不知何时有了个娘子,才十七岁,是名动天下的毒医。据说正对他恨之入骨。上完班只爱躺窝里看小说的女医生杜水萦很郁闷。穿越到邪祟横行的地方被人追杀不说,还遇到从中学时代就一直喜欢的人,莫名其妙成了他娘子。可是这人性格大变,再也不是她的白月光,她并不想要啊……
  • 蚀骨宠婚:嚣张宝宝纯情妈

    蚀骨宠婚:嚣张宝宝纯情妈

    她嫁给他,非处儿,为钱。他娶她,不过是需要一个妻子罢了,妻子这称谓,可以让他名正言顺的在婚房里风流快活。这场婚姻,她不亏,他也赚了。那时赫连轩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娶的女人不止是非处儿,还以二十一岁的‘高龄’养着一个六岁的小包子。若知道,他绝对不会任由自己喜当了爹。至少,也多少为难她一下下?
  • 地府鬼才异闻录

    地府鬼才异闻录

    如果早知道这个鬼差事这么令人头大,陈舟打死也不会签下那份合同。中二病晚期的马面,女儿控的牛头,无良的禅师还有看选秀节目哭成泪人的钟馗,无家可归的鬼魂还有个微信群……意外之下,陈舟觉醒了自己能够融合百鬼之力的能力,开始了对抗恶鬼的故事。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见“鬼”的故事。但是鬼总不会比人可怕吧?新书上传,欢迎大家收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