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0200000015

第15章 电视民生新闻与政治民主化(3)

第二,民主参与、舆论监督的栏目化、规模化阶段,主要是指1993年至2002年。

1992年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电视新闻媒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媒介双重属性的确立及媒介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使电视新闻媒介获得了参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与报道各方面信息的主动权。同时,电视媒介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从根本上提升了电视新闻媒介的经济实力与信息传播的活力。

这一阶段,政府在进一步公开倡导政治改革的纲领中,将新闻媒介的改革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予以紧密结合。新闻媒体在酿就符合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时代精神、促使民众广泛而深入的政治参与、展现政治领袖们的政治良知与智慧,提升政党选择民主化模式的能力等方面日益彰显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依靠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创办和有效传播,从中央到地方出现了一大批带有舆论监督与民主参与意识的电视新闻栏目群,这类栏目群又培养了大批关注电视新闻节目,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观众群。胡智锋教授认为1993年的变革确立了中国电视的两个标尺,一个是制片人制,另一个就是舆论监督,第一次以栏目化的方式,明确、有规模地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以至于等同于某种政治权威。与此同时,传播技术的发展使电视的传播力量大大增强,逼真的声画效果与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越来越频繁的现场报道、直播报道,使电视迅速超过报纸、广播而成长为第一大媒体。人们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快捷、便利、直观地“参与”了“香港回归”、“三峡截流”、“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等重大新闻事件和国家政治生活。1998年中央电视台还首次现场直播了江泽民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北京举行的中美首脑高峰会的记者招待会,产生了一定的政治效应和国际影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对于重大热点时事问题的“指导性”观点也起到了宣传政治主张、疏导社会情绪、添加舆论遣责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阵热潮过后,人们发现,大多数省台、地方台的“热点”、“焦点”、“透视”类栏目主要关注的并不完全是与老百姓的眼前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就连被誉为“焦青天”的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也出现了舆论监督、批评报道总量下降,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一阶段的电视新闻传播活动基本上可以说报道“国计”有余而关注“民生”不足。市场是无情的,电视新闻不能贴近观众的需要,就会被观众舍弃,《东方时空》被迫一再改版,播出时间也已由早间改到傍晚的非黄金时段,而各省台、地方台的同类型节目则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

第三,构建公共话语平台阶段,2002年到现在。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以及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电视新闻正经历由栏目化走向频道化的变革,传播内容上则是由大众化向分众化、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变。电视新闻媒介参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方式与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电视媒介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社会舆论的开启能力与导向能力日益增强。如前所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值得关注的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提出与践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政府执政行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与决心日盛。特别是政府已经将基层民主改革作为一项率先推进的重要工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与城市社区居民民主选举制度的改革与推行,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这一社会最底层的政治民主化改革进程中,电视新闻媒介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较为深入的监督与报道。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出现的以地方台民生新闻为主体的电视新闻节目,高举“民生为本、关注百姓”大旗,充分彰显电视新闻节目的平民化色彩,在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特别关注中形成了独特的“公共话语平台模式”。

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主要是以社会公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的热议为契机,通过电视民生新闻这类平民化、地域化的电视新闻节目讨论老百姓共同关心的牵涉到各自切身利益的公共话题。如政策法规、经济文化生活、城市建设、社会治安、交通信息、自然灾害、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在公共事务的沟通与处理过程中,电视民生新闻充当的实际是公众代理人的角色,包括适时反映公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矛盾,替公共舆论代言,帮助市民对政府、社会管理机构施加影响等等。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以及《1860新闻眼》所标榜的“公共新闻”的兴起,表明在市场与政治的博弈中,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的角色开始从单纯的政治性质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作为政治的公共领域的传媒”,既是政治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又承担了国家与社会“中间领域”的角色。詹姆斯·库兰认为:一个民主的媒介体制需要拥有某种完善的、专业的媒介层面(special media tier)。这一层面的媒介可以为不同的受众服务,让各种社会集团以他们各自的条件来辩论社会认同、集团利益、政治策略和规范性理解等争议——尤其对那些从属性集团来说是有解放作用的,因为他们将会获得空间和媒介武器去质疑各种社会安排,这些社会安排严格限制了他们对各种社会资源的利用,限制了他们的生活机会。他们也将能够质疑那些把他们的从属地位合法化的统治性话语,以使他们自己处于这样一种地位——可以发展一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利益的替代性观点。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尝试,无疑为这种平民利益的替代性观点提供了表达的场所,它使高高在上的政治民主找到了放低门槛的有效途径。虽然其话语交流的效果与发展前景始终还很模糊,但其在现实中国的积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平民化”所能涵盖的范围。

三、政治生态环境与电视新闻媒介的现实局限

如前所述,媒介的政治生态决定了电视新闻媒介在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能否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开放、政治民主的媒介生态将会使电视新闻媒介成为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助推器,使电视新闻媒介与政治民主化的相互关联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电视新闻传播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正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相反,社会开放程度低,政治民主化尚不完善的媒介生态环境将会限制电视新闻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使电视新闻媒介成为传统政治力量的传声筒和宣传工具。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与信息传播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信息传播的公开化与社会舆论的民主化就会受到阻碍。目前的电视新闻媒介多多少少受到一系列传统政治力量的制约,使之对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难以发挥,从而使电视新闻传播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在满足普通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的知情权,以及对于社会公共事务信息公开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受到传统政治力量对于政治信息公开化的限制,造成社会公共信息得不到有效而且充分的传播,难以形成政治民主化的舆论氛围。加之电视新闻媒介的宣传功能与信息传递功能的并存性,在社会公共信息传播与话语表达层面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因此,电视新闻媒介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现实局限主要在于完全意义上的民主监督与公共话语自由表达空间尚未成型,这一切都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程度以及民主政治氛围的真正形成。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电视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自身的局限性也使电视新闻媒介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传统新闻观念中的“工具论”思想促使电视新闻媒介自觉成为传统政治力量的代言机构,难以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影响到电视新闻媒介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上的创新。

电视新闻媒介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现实局限性还在于,媒介对于民众利益的忽略与轻视,从而表现出过分精英化与时政化的倾向。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就是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意志与愿望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电视新闻媒介受到传统政治力量的影响,过分强调“舆论导向”和时政信息的传播,而忽略了民众利益的多元化诉求,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政治力量强加于新闻媒介的以宣传为主导的唯一诉求。政治民主化的生态环境则要求电视新闻媒介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作用,这也是电视新闻媒介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社会政治环境和市民生活状态的变化促使电视民生新闻成为信息服务型媒体而不是宣传主导型媒体,以受众为本位而不是以政治宣传为本位,为大众提供信息服务而不仅仅是舆论宣传。

第二节电视民生新闻推进政治民主化的

途径与策略电视新闻媒介参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对各级党政机关政治活动的报道,对时政新闻信息的传播,对权力机关和公共事务管理部门行政行为的舆论监督,对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培育,对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各类问题的揭露与批评等。而以平民化传播为特色的电视民生新闻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表现就在于:对重大时政新闻信息的平民化解读,对行业不正之风、社会不良习气的批评与监督,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等。其中最具特色,最能体现民生新闻内在品质的就是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

一、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舆论监督

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在近年来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在民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成为民众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有力工具。舆论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对某一事件的一致态度。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舆论这种集合性意见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舆论作为一种自在的社会意见形态,它对舆论客体的态度形成一种软性监督。舆论的力量不在于它拥有某种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对舆论客体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社会舆论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公众的好恶可以使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得以发扬,也可以使一种坏风气受到抑制。与各种权力组织的监督不同,舆论是公开的、自然形成的公众集合意见,它对客体进行的察看、督促,虽然不具备强制力,但可能对客体造成必须按法律或社会道德行事的精神压力。新闻舆论则是新闻传播者模拟公众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及所体现的一致性意见。

新闻舆论的最大功能是对社会舆论的集合以及对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不良行为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根据群众意见和议论,运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对不合乎法律、纪律、道德的行为进行报道,以促进其转变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有力武器,是公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和反映,也是衡量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将国内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从形式到内容上与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有着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舆论监督的平民视角、多元化、服务性与实用性等方面。

同类推荐
  •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本书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多样性、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的履行与国内立法等。
  • 记者生活研究

    记者生活研究

    你眼前的这本关于记者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审视、研究报道别人的,而很少为别人所研究,报道。其实,现代人离不开媒介,而记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灵魂,他(她)既是信息的报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观点与意见的提供者。可见,作为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记者,其生存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公众关注他(她)也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本书从“生存状态”着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记者的新视角。而其讨论的许多话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仅仅与“三”相关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决定记者生存状态的“三大要素”,记者“撬动历史的三种角色”,记者作家的“三种主要形态”,记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别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体做过十年记者的人写的一本关于记者生活的书,这决定了它与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书有所不同。惟其做过记者,其谈起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挠到痒处”;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沙化”现象才会有切肤之感,对良好的新闻生态才会那样渴求企盼;惟其做过记者,其文风才能那样畅达,如同山间跳动的小溪,清新而流畅……不需恐惧渊深的学理,也不需畏难艰涩的表达。这部书别有韵致却又浅显易懂:沿着那一行行简洁明快的文字读下去,你会获得一种春日游园的惬意;而间歇掩卷,你又会浮想联翩,领悟颇多。
  •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在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内部简报《中国语情月报》基础上,精选较重要的语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编纂,从语言使用动态、语言资源保护、语言科技和语言服务、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语言教育和语言学术动态等视角集中反映2015年中国语情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历史资料,为政府制定相关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社会治理方略提供参考。
  • 道大无外:校园与社会

    道大无外:校园与社会

    《道大无外》一书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志田先生的一部杂文集,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书中绝大多数的文字出于《南方周末》,也有数篇曾刊发于《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将百余篇短文按其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学问与学校”,以教育和学术为中心,多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尤其大学教育以及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感而发;下篇讲“历史与人生”,则从历史的角度剖析现实,既有对时弊的针砭,亦有对人生之感悟。
  • 立志为民服务社会

    立志为民服务社会

    本书使大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洞悉做事的规律,在大学生的思想上打上科学的、高尚的德育思想烙印,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热门推荐
  • 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大匠师

    大匠师

    他贵为太子,却乐于做个工匠,他知道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切都是上帝与人之间签订的一纸荒诞协议,包括他倾尽心血雕琢的那些绝世珍品,都可以轻易毁弃。他以无为对抗生的无谓,以悲悯诠释死的尊严。
  • 带病活到天年

    带病活到天年

    本书将为你呈现如何从心理上理解疾病,当遭遇疾病时,如何与它和平共处;如何走出心病;等等。其实,一切很简单,最想说的是:请理解和接受疾病,我们可以改变疾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好人系统已上线

    好人系统已上线

    “叮,发现……”“你开心就好。”刘杰坐在夕阳下,看着天边的云彩。……这是一个傲娇的系统和宿主和谐相处的故事。
  • 萌宠狐妃:殿下,请自重

    萌宠狐妃:殿下,请自重

    “女人,救命之恩,不是该以身相许的吗?你就是这么报答救命恩人吗?”某男斜躺在树枝上,看着困在阵法的女人道。某女一阵的无语,她,21世纪的黑客天才,被人陷害致死,穿越到了一个废物大小姐的身上,谁知道她才来的第一天就惹上了一个危险的男子。他,摄政王,传言他嗜血,无情,喜红衣,可是眼前的人又是谁?某女扶着腰哭诉道:“传言不可信啊!”
  • 继承一座巫师学院

    继承一座巫师学院

    意外继承了一座来自异位面的巫师学院,梅林原本以为自己即将迎来人生。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整个学院除了一个并不是特别靠谱的学院之心外竟然一个活人都没有。更尴尬的是,如果学院一个月内没办法拥有十个以上巫师学徒的话,那么学院将会被巫师协会除名。没有办法,梅林只能把主意打到他的地球同袍们的身上。
  • 时间的爬虫

    时间的爬虫

    读赵晓梦的诗集,读出一点诗外之韵。赵晓梦,笔名梦大侠,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自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上百种报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鲁藜诗歌奖、杨万里诗歌奖、2017首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西北军事文学》优秀诗人奖等多种荣誉奖项。赵晓梦喜欢写诗养神。诗人赵晓梦有更为重要的社会身份,办报纸,办一份全中国都点赞的《华西都市报》,他的职务是常务副总编。“常务”是什么意思,你懂的,一大堆编辑记者听他的指挥,成千上万的读者跟着他的眼睛看世界。办报纸在网络时代居然也办得风生水起,这种人应是知识界中的“实业家”。办报纸是他作为当代知识精英的“兼济天下”,写诗歌是他的“独善其身”。做事做得好,写诗写得好,这叫健全人生,雄健诗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阴谋在手

    阴谋在手

    “什么是和平?”斯普兰诺大陆几乎从未过和平。人类的战争永无止境。元素,念,魔法,巫术,机械……各种致命武器与超凡者的诞生,迫使人类陷入无止的战争。人类与魔种不解的仇恨,王国之间的利益战争,职业者的荣耀,又是谁从背后操控着大陆的命数。短暂的和平之后,阴谋不断浮现。哪个人能够揭发这一切诡计。食物的香气已经消散,血肉的腥臭味儿引来一条条解饿的野兽,一切灾难将再次降临在斯普兰诺大陆。这是一场鲜血和血肉的战争!ps:本书纯属虚构,一切剧情只是为了给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气氛,请不要将本书内容与现实生活混乱,支持正版阅读,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