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600000050

第50章 影视剧的风格样式(14)

杜鹃盛开的山路。宋薇兴奋地迎镜走来。这一内心“直视”手法的运用,诚如导演谢晋自己所言:“它不仅表现出觉醒后的宋薇的愉悦心情,也展示了她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时,更表明她对新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一种能够服务于人物心理刻画的极为精练的电影语言,而且,这是懂得心理学的艺术家,善于创造和运用技巧去激动人心的一种具体表现。至于说到是否因为有了具体形象或声音会妨碍观众的联想,也未必如此。由于影片出现的银幕视像所造成的声画对位蒙太奇,已使影片具有更为丰富的新的含义,引起了更为广阔的联想。试想,耳边所响是20多年前的声音,画面所现却是情景美好现实中的天云山,这就把往事和现实联系起来,形成诗一般的对照。这是电影用以发挥观众联想的特殊手段,怎能说反而削弱了观众的联想呢?

描写个性,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从行动中去写人,一是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让电影冲破传统的外部表现的方法,去探索出更多更深刻的内心“直视”的艺术手法,以扩大电影的表现能力,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导演谢晋同志有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千万不能保守,这跟写文章一样,语汇多了,下笔就会自如些。手段多了总归有好处。”这是一个力求使中国电影赶上世界同行的艺术家,以其切身的创作经验向我们发出的由衷之言,这段话对探索和创造出更多的艺术手法具有不容漠视的意义。

过去,我国电影界对心理描写、心理结构和主观叙述方式等,都认为是电影所不能胜任的。现在采用心理结构和运用心理描写、主观叙述方式的影片已经逐渐多起来,丰富了我国影片的结构样式和描写手段。看来,心理描写和心理结构对电影来说,并非是它的短处,恰恰是可以变为电影用以表现人物、刻画性格的特长。过去,我们曾经错把长处当短处,于是采用了艺术上所谓“扬长避短”的做法。犹如造型艺术为了产生动感,而去使用富于流动感的线条,以引起观众运动的联想;语言艺术为了取得视觉形象的效果,而在锤炼语言上下工夫,以产生让读者在想象中睹物的作用。电影也同样把心理描写改成外部动作,总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扬长避短,才是电影的特长。这说明,我们对电影的特长和局限还不甚清楚。也说明过去我们对电影不仅可以和戏剧发生联系,而且可以和小说等叙事文学发生联系,是认识不足的。《天云山传奇》等影片的探索和尝试,为电影表现形式和手法打开了新的天地。它说明电影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有待电影艺术家们去发掘。我们完全有可能从因袭现成的程式中摆脱出来,为着在题材、形象和创作意图上的多样,不断大胆探求出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来。

但目前也有人认为,传统的戏剧式结构旧了,心理结构优于戏剧式结构。在分场和分段问题上,有人认为戏剧式结构分场太死,也有人认为心理结构分场太碎。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这些问题呢?我个人认为,在这两种不同结构形式之间,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因为,它们都能达到一种特殊的艺术目的。题材不同,构思不同,就相应的要求有一种与它相适应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方法。比如,某些题材本身就发生在比较集中的有限场景里面,或某个作家根据题材本身充满紧张的冲突的需要,就会要求每场戏的动作有较长的延续时间,这恰恰需要用适合于这一内容的戏剧式结构去叙述和表现。而另有一些题材含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生活,充满了随着境遇的变迁而带来的复杂的心境变化,这又恰恰需要适合于它的心理结构去叙述和表现。可见,把整个戏集中在按照冲突来结构的段落和场面之间,造成有头有尾,步步推进,场场有戏,各有起伏,引人入胜,是一种方法;而在多种背景之下,描写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情绪,有情则长,无情则短,造成多场景的格局,也是一种方法。只要它们能够获得应有的艺术效果,就都不应该拒绝采用。为什么非要强求一律,让电影只有一种结构样式呢?

总之,电影应当有传统的戏剧式结构,也应该有叙事因素较多的散文式结构;可以依据外部冲突去进行结构,也可以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电影根据自己内容的需要,把戏剧文学、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的长处都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使电影在刻画性格、组织人物关系、开展情节冲突、展现情景诸方面,拥有更多的技巧和手段。我们没有必要去排斥任何一种能够服务于反映现实内容的结构样式。唯有如此,才能满足人民多方面的欣赏需要,使电影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上是我们对中国心理电影《天云山传奇》的分析。现在,我们可以拿法国影片《广岛之恋》和中国影片《天云山传奇》做比较了:一方面看看它们在哪些方面相似,又在哪些方面相异;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两部影片的比较,可以进一步理解由表现主义观念所形成的风格样式的影片有哪些特征。

首先,从结构依据来看,两者都依据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内在思想感情的变化来结构全片。但是,中国的心理电影,侧重表现理性的思维活动(如影片《天云山传奇》中宋薇的思想活动,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潜意识或下意识的心理活动,如白马车奔跑),而西方的意识流电影所依据的,不仅是理性的思维,更主要的是非理性的思维所产生的幻觉、幻想、情感波动等。其表现形态是无逻辑和跳跃多变。

其次,从叙事形式来看,两者都运用闪回的形式,都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样式,而且,都用主人公的独白或旁白来贯穿全片。但是,由于中国心理电影侧重表现的是主人公理性的思维活动,换句话说,表现的是主人公随着境遇的变迁心境发生的变化,如周瑜贞的叙述引起宋薇对往事的回忆,她对往事的回忆又引起她要为罗群改正错案……因此,中国的心理电影,无论是现实还是回忆部分都是以一段一段的形式出现的,显得非常规整。而西方的意识流电影,正如美国哲学家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所说:“意识……并非以一段段的形式出现的,像‘链’或‘环节’那样。它不是联结起来的,而是流动的。河流或流水是描写意识状态的借喻。”因此,它时空跳跃多变,现实和回忆不断地切换,采取无逻辑联系等自由联想的形式。影片《广岛之恋》中的第四、第五两段,即法国女演员叙述她与德国士兵相爱和被关在地下室里这两个段落,上述这些特点表现得尤为鲜明,回忆的镜头不断侵入现实动作中,而回忆镜头的出现,似乎是法国女演员想到哪里就出现在哪里,无逻辑可循。难怪有人把西方的意识流电影称为“错乱”的艺术。

再次,从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剖析主人公内在的思想感情。但中国心理电影侧重展示主人公理性的思维活动;而西方的意识流电影则是为了描写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表现现代人心理的复杂性。

同类推荐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本书通过对当代戏剧种种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外部文化环境的视角,梳理了当代戏剧危机的根源在于交流语境的危机,并进而探讨了交流重建的可能性,试图为戏剧的未来打开思路。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讲,本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止于郑板桥论画,主要论述了中国画历史。作为一本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下限为什么在乾隆年间呢?我是以某一画家或某一文艺批评者,凡能增益前人的理论,对于探讨中国美术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有所启发,即使是一句话,也要沙里淘金,勾寻出来;或者理论虽然错误,而其影响颇大,也都予以评介。相反,重复前人之见,平庸之谈,即使议论成册,一概不取。当然这只是就我所掌握的材料和我的看法作取舍的。我以为“扬州八怪”的作品及其画论,是中国古代独放异彩的“夕阳”,自此以下,有价值的理论没有多少了。晚于郑板桥的清人,其中有可取的见解,比如谈题跋、印章,已经与同类问题集中到一起,提前插入明代有关的章节。倘若硬要续写到中国古代史下限的1851年,其结果,一是有伤《中国画论史》著论的宗旨,一是让读者兴味索然,所以还是到此结束为好。
热门推荐
  • 时间的孩子们

    时间的孩子们

    一部魅力四射的小说。叙述简洁中见丰富,明快中见尖新,生趣盎然,而又时有《福乐智慧》式的幽默和哲理闪烁其间。《时间的孩子们》描写了穆明孤儿、哈力克、苏里堂是交心知己,三人生活在新疆,闲来在穆明孤儿开的小天堂景点一聚。穆明孤儿无父无母,先是一个打馕师傅,后来富甲一方,一生执着于寻找生母的美梦。苏里堂本来过着安定的婚姻生活,一不小心坠入美丽的春天古丽编织的情网,离婚、下海,却被生活打碎了爱情的梦。哈力克在婚姻中挣扎纠结,痴迷于插在门缝里的一支玫瑰。他们都是时间的孤儿,他们是时间的孩子。时间没有耳朵,所以它永远年轻。
  • 邪魅总裁惹不起

    邪魅总裁惹不起

    “三年前,你不惜一切代价接近我,如今你想要跟别的男人双宿双飞,经过我同意了么?”那个犹如撒旦一般的俊美男人压低嗓音贴在江曼声耳畔道,原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产生交集,可后来他却强势闯入她的生活,逃离后,他更是穷追不舍,带着精雕玉琢的小男孩站在她面前,“妈妈,你不要我了吗?”
  • 放肆青春大胆爱

    放肆青春大胆爱

    大学宿舍的四个女生,她们的爱恨情仇,和生死离别的故事
  • 如何剿灭全世界的海贼

    如何剿灭全世界的海贼

    在这海贼肆虐的大海上,充斥着无限的梦想与可能。在未被阳光照耀的阴影里,隐藏着太多的鲜血与肮脏!从初临大海时的懵懂少年,到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少校’加比经历了许多事情。最终他得出结论:能拯救这片大海的既不是海贼,也不是海军,更不是那些所谓的革命军!能为这片大海带来真正和平人的就只有他。他,要做这片大海的救世主!
  • 1982:“现代派”风波

    1982:“现代派”风波

    1980年第3期的《外国文学研究》(双月刊)发表叶永义的《怎样看待西方现代派文学?》,引发了一场“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讨论。在新时期的初始阶段,现代派思潮的兴起,主要是朦胧诗,“意识流小说”出现于文坛的时间,则稍稍往后一点。《怎样看待西方现代派文学?》这样的命题,其实是文坛上求变革,希望从传统意识和思维定势中突围出来的一个理论选择,哪知道,《外国文学研究》的这个讨论,并没有越出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圈子,在相对比较活跃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圈子里没有得到较多的关注,因而也就没有发生较大的影响。
  • 烽火有情天

    烽火有情天

    【两岸文学PK大赛】 北周末年,隋朝初年,时值政权跌宕,战乱纷纷,一位美艳又善良的公主被当作政治筹码而远嫁塞外执行和亲的使命,一个表面俊朗潇洒不羁内心却怀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被当作复仇的工具卷入一场场的生死局,在这政治阴谋暗潮汹涌的漠北大草原上,在那政权更迭战事不断的中原大地上,上演着一场场事关生死,权谋,爱情的悲喜剧,是凤凰涅槃也好,是羽化成蝶也罢,每个人的心究竟会被命运引向何方?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 葬爱

    葬爱

    公司破产,父母自杀,弟弟因为没钱延误治疗,苏沫儿一直以为这些是她的命。可事实却是,她一直爱的那个男人才是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源,而她不仅对此一无所知,还为他孕育了孩子!更可恨的是,他居然还是已婚人士!骗情,骗人,很好玩吗?苏沫儿看清了这一切,发誓要给顾时一个终身难忘的报复!
  • 30岁单身的我37岁就走的你

    30岁单身的我37岁就走的你

    一个人活着多久才能被人记住,一个人死去多久才能被人忘记。爸爸,我不记得你,也无法忘记你。
  • 宗宝道独禅师语录

    宗宝道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