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600000055

第55章 再创作——电影改编(4)

第三,最不忠实于原著的改编。

这种改编,往往只从原作中提取了一个意念或某些素材,而把原作中的人物、故事都做了改动,几乎找不到原作的影子。这种改编,严格地讲,已经不能叫改编,因为它离原著已很远。所以,这类影片在拍成后,为了尊重原作,会在片头上写明“取材于某某小说或戏剧”。

在西方,这种改编方式相当盛行,如戈达尔根据梅里美的小说《卡门》改编的影片《名字:卡门》,他把时间改在现代。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也喜欢这种改编方式。他往往把外国名著本国化。

总之,在中国,改编名著一般采用“在忠实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创造”这种方式;而对待一般作品,则采用改动较大的方式,而“忠实于原著语言文字”这种方式似乎不太行得通。

第五节忠实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创造

在电影改编中争论最多,以及在改编过程中最难于把握的,莫过于忠实与创造的关系。自然,由于原作声誉地位的不同,及其在读者中影响程度的大小不同(如有经典著作、得奖作品以及一般作品之分),由于原作体裁的不同(长篇、中篇或短篇),以及由于所拟采用的改编方式的不同(移植、节选、取意或浓缩),在忠实和创造的侧重上,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不应同等对待。但如果改编的对象是一篇名著,那么究竟是以忠实为主,还是以创造为主呢?说法似乎也很不一致。

我认为,对待名著,还是应在忠实原作精神的基础上,以电影的方式进行创造,这是一种比较妥当的观点。其理由是:

一、原作已经具有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思想高度,有的已经达到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顶点。如果改编者违背历史真实,任意篡改,或拔高原作,其结果必然会损坏原作真实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状况,在电影改编中已屡屡发生,似不少见。如《伤逝》原作写的是个人奋斗、爱情至上的失败,改编后的主题成为“通过一对年轻人恋爱的悲剧来反对封建势力,抨击旧社会”(水华:《关于影片〈伤逝〉》),反而破坏了原作形象的完整性。又如小说《骆驼祥子》的改编者因为“不忍心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祥子颓然堕落”(《访〈骆驼祥子〉编导凌子风》),其结果反而削弱了原作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老舍语)的主题意义。故而,无论是影片《伤逝》还是影片《骆驼祥子》,在现实主义的深度上反倒不如原作深刻了。

二、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活跃在读者心中,形成较固定的印象。如果改编者任意改动,变化他们在整个艺术形象中的位置,使原作中的人物形象或被抬高,或被压低,也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如老舍先生早已提醒:“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我决定不许任何人压去祥子的主角地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改编者恰恰在影片中让虎妞去代替祥子的主角地位,既违背了老舍先生的原意,也使观众感到失望。又如影片《伤逝》给涓生加上写下杂文《洋狗·大帅·国人》的反封建英雄行为,他也已不是读者心目中处于无爱、分离、死亡中的涓生了。再如影片《药》,把原来处理为暗线的夏瑜改编成明线,大写特写其行刺、就义等行为,无疑也使原作形象起了变化。观众对这种任意改变人物形象的做法是不满的。

三、原作中的风格、情调和意境,是成功之作所独具的重要方面,它为读者所欣赏和熟悉,若加破坏,更会使观众感到不可容忍。如小说《药》中悲凉、孤寂、黑暗、阴冷的调子,被影片中夏瑜壮烈、激越的调子所代替;小说《伤逝》中那种凝固、困窘的意境,被影片中反封建的高昂情调所代替;小说《骆驼祥子》中冷静、严峻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悲剧色彩,也因虎妞被突出而遭到削弱。于是,观众因再难以从这些影片中领略到原作的气质和情趣,再难品尝到原作的“味儿”而感到失望。

那么,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经典作品从内容到气质,都已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改编起来,比起改编其他作品要困难得多。所以改编经典作品,不如多强调一些“忠实”,不要再在内容、情调和意境上做什么创造,这样反而容易受到观众的肯定。

1.什么叫忠实于原作

忠实于原作,并不是要使电影成为原作的附庸,丧失自身的美学价值,而是要能创造出全新的电影艺术形式来。因此,所谓“忠实”,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精髓(或叫做“神韵”和“实质”),决非是指要受原作形式的束缚。这就要求改编者在改编之前,先要深入地研究原作,吃透原作。据有经验的同志说,这种吃透原作的程度,要使自己被原作的艺术感觉所震动,和原作者产生共振。这恐怕是改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电影改编成功和失败的关键所在。对改编者来说,也是最见功力的一环。美国一位影评家说:“要在一部影片的短暂时间内抓住一部重要小说的实质和精神通常是一种可怕的挑战。”

下面我们用正反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陆小雅在谈到怎样改编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时说,首先她抓住了原作的“实质和精神”,这就是:“铁凝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安然。她没有世俗观念,而是纯净的,真诚的,坦荡的。生活中最可贵的莫过于真诚,而真诚就是美。我为小说创造了真诚而坦荡的安然这一艺术形象所震动,我和小说从平淡生活中所揭示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产生了共振。啊,生活是美的,也是沉重的!”改编者以为,“这部影片将要歌颂的是真诚,歌颂真诚带给我们的美,带给我们的激动,以及真诚所引起的纷纭复杂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矛盾。”这恐怕是影片《红衣少女》能够既不走样地使原作的主题风貌再现在银幕上,又创作出体现了原作精髓的电影形式的主要原因。难怪原作者铁凝在看了这部影片以后说:“我感谢编导陆小雅同志这次成功的再创造。”

相反,根据蒋子龙的小说《锅碗瓢盆交响曲》改编成的同名影片,由于改编者没有吃透原作、掌握原作的精髓,因而成为失败的改编作品。原作联系社会变革,写了一个站在新时代前列的社会主义改革者牛华,写他在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社会矛盾,以及在改革过程中焕发出来的朝气蓬勃的精神。影片原应发扬原作的这一长处,把因改革而在饮食业及社会各个阶层中所引起的心理震动,以及所遇到的阻力、干扰,作为主要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精髓”、“神韵”、“实质”)来写,可是改编者为了探求一种“哲理”,偏偏扩展了原作中的薄弱部分——爱情部分,写改革者牛华的痛苦、忧虑、孤独,写他的情场失意,致使影片落入了一个老套子——事业上的得意,情场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改编者对原著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了影片的失败。

影片《锅碗瓢盆交响曲》改编的失败教训还告诉我们:所谓抓住原作的精髓,是指改编者应该把影片的主题、人物的塑造放在改编工作的首位,而不应单纯地去探索和追求电影艺术手法上的创新。这部影片之所以失败,正是由于改编者只追求主题思想的哲理性、多义性,追求生活化的流动画面感,等等,为风格而风格,恰恰没有将这一切建立在思想倾向比较鲜明的基础上。这反映了改编者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生活的底蕴,而只是在形式上搞花样,但形式上的光华毕竟是掩盖不了内容的陈旧和贫乏的。

2.创造新的银幕形象

改编者在吃透原作的基础上,就要着手创造新的银幕形象。这又包括:(1)对原作进行增删;(2)重新构思;(3)要有声画结合的意识;(4)要有时空综合的意识。

对原作进行增删。我们上面已经提到过,对于经典作品最好能做到“忠实”于原作,特别是在改编者还拿不出比原作更高的表现方式时,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照原作去写,这可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当然,这并非是说,改编名作,只消依样画葫芦。改编者为了能传达出原作的风貌,仍需在空间画面的构思上、声音处理上,以及情景的运用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创造出新的银幕形象来。而对于那些虽属成功之作,但难免还有瑕疵的作品,或改编一部长篇或短篇,对原作进行增删,往往又显得十分必要。

如何增删?关键仍然是要吃透原作。越能吃透原作,就越能明确要增什么,应删什么。我们知道,在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里原来有一场戏,写安然家的煤气罐因漏气失火,以及怎样灭火的情况。改编者在吃透原作之后,认识到这场戏和整篇小说那种朴实、自然的风格极不协调,改编时便将这场戏去掉了。原作者铁凝对此深感满意,她说:“小说中‘救火’那段高潮,这个与小说的整个风格很不协调的情节,在改编中给删掉了,这一删节是成功的。幸亏没有救火,那火太可怕了!使观众不能接受了。”

而在原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里,同样也有一场油库失火的戏,原作只是想在这里展示一下几个人物心灵的撞击,至于救火情节本身,原作者蒋子龙自己说,他也并不满意。可是改编者却偏偏让救火警笛响了大概有一分多钟。这说明,改编者不仅没有吃透原作,认识到这是原作的薄弱部分,反而扩展了这场戏,把小说中的薄弱部分当做主要的东西去表现了。蒋子龙对此曾说过:改编是对原作进行艺术的升华,是用电影手段对文学人物的再认识、再提高。因此,改编者和原作者须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改编者必须十分清楚原作者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改编时扬长避短。两者心不相通,很可能会造成扬短避长的悲剧。

“心有灵犀一点通”,建立在改编者吃透原作的基础上;而改编者能否吃透原作,又取决于他有没有能和原作者相匹敌的艺术功力和审美情趣,若把热闹(如救火)当好戏,自然难以通晓原作的长处和短处了。

删减原作要吃透原作,增加什么同样也应以吃透原作的精神为主。比如影片《红衣少女》在三个地方加强了原著:一、母亲的形象增强了,原作写母亲被动乱时代扭曲了的性格一面多了,表现她的烦躁、好唠叨等等,而对她发自内心对丈夫、对女儿的那种关心(尽管有时也以唠叨的形式出现)则表现得不够,这就造成母亲形象的单一。影片弥补了这一不足。二、小说写了男孩刘冬虎,但没有展示他的家庭,影片对此也做了补充,使影片的社会意义更加广泛了。三、小说主要把安然放在家庭环境中去塑造,影片加强了她在学校里的戏,使安然得以多侧面地得到表现。无疑,这三个方面对原著的加强,都是为了把影片中的生活表现得更真实、更严峻和更复杂,这是符合原作精神实质的。顺便说一句,有一种改编理论认为,改编工作的第一步,必须是“凿去石料上的多余部分”(即删去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我以为这一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这对戏剧式影片来说虽较合适,因为它讲求情节的集中和人物的集中,需要去掉一些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但对比较接近生活状态的散文电影来说,由于它需要铺展,就不应一律要求“凿”去,有时反而还应加强。总之,这要根据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去定,不能一律强求。

对原作无论是进行增补,还是进行删减,其目的自然是为了丰富原作,而不是为了削弱原作。即或是对原作进行删节,其目的也仍然是为了突出题旨,使形象更加集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为了丰富原作。所以,这应是增删的一条原则。如果我们把《天云山传奇》的小说和影片做一番比较,便可发现,当影片决定尊重原作的精神,着重表现三个女性(宋薇、冯晴岚和周瑜贞)的内心世界时,改编者便处处设法加强它,使之得到更完善的体现。比如,影片对小说的第七节“宋薇读冯晴岚的来信”,便作了两处重要的改动。一是小说中的信只是着重叙述了罗群的遭遇,冯晴岚是叙述人,她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不突出。影片根据总体结构的特点,为了使冯晴岚这条心理线索得到加强,于是便利用电影的手法,在展示罗群遭遇的同时,使冯晴岚的思想感情和置身其间的一些行动也得到充实和表现。如冯晴岚拉板车这场戏,在原小说中只有四行文字,影片却运用了17个镜头,并与“板车之歌”组成声画对位的蒙太奇,将它发展成一段重场戏,目的是揭示冯晴岚高洁的内心世界。第二个改动,小说中宋薇读冯晴岚的来信原是一叙到底的,影片却巧妙地把小说第一节中宋薇的一个幻觉——冯晴岚病危,她自省一生是幸福的,并反问宋薇如何——借用过来,运用电影镜头的组接,变为现实中冯来写,宋读信,二人一问一答的电影场面。这一改动,不仅保留了原小说中宋、冯二人的心理线索,而且,影片把这两条心理线索纠结起来,使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使二人之间产生了联系和对比,于是,她们的性格内涵得到了比原小说更深的挖掘。这不仅说明改编的增删是为了丰富原作,而且,这也决非那种简单的模仿式的改编所能做到的。

同类推荐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

    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

    绘画是一种在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或非自然,以其达到二维(平面或三维)效果的艺术,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参与者的数量同样地为数众多。看书中的这些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自新时期以来的电影评论自选集,收录了近百篇影评与随笔。所论及的影片均是30多年来具有巨大影响或有强烈争议的国产影片,和部分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得奖的外国影片。作者努力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凭良心,说真话,有思想,有文采,有文化。作者之所以把书名定为《阅读电影》,是因为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对于电影亦然。要对一部电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需要认真、反复阅读的。写电影评论的过程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唯如此,才能解剖与彰显电影的意义。和诸多随着风向转的藤萝状态的评论不同,它扎根在作者自己的土壤里,如一泓清泉从心灵深处汩汩流淌……
  • 艺海观澜

    艺海观澜

    徐庆平,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美术漫谈、西方艺术史研究、莫奈传。书中对其父亲徐悲鸿的美术作品以及西方艺术史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多数文章已经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过,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图书。
  • 建筑艺术之美:展览馆篇

    建筑艺术之美:展览馆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is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热门推荐
  • 紫禁域

    紫禁域

    灾厄步步急逼,救世的皮囊之中怀揣着怎样的阴谋,阴谋的面具背后又隐藏着何种的邪恶,在机甲和魔法碰撞出的烟火中寻找答案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隐婚密爱,总裁的天价娇妻

    隐婚密爱,总裁的天价娇妻

    白梓伊本以为这辈子她都不可能再见到苏煜。谁知道,某人一纸合约推到她面前,“开个价吧,和我结婚。”“当然,别自作多情,逢场作戏而已。”那嫌弃的眼神看的白洛伊只想冲上去打死他。然而,说好的嫌弃呢,说好的假结婚呢?婚后把她吃干抹净又把她宠成智障的人是谁?感觉被骗了的白洛伊无比郁卒的问,“你骗我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当然,不骗你我的良心才会痛。”“你个不要脸的。”“要脸干什么。要你就够了。”
  •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有:中国士大夫的山林之趣、青山自在红、鸡足山中、佛门中的隐士、永远的楼观台、九华山礼佛记、诗中的三峡、与李白对饮、怎一个愁字了得、运河是一段乡愁、到双峰荷叶乡、游洞庭西山记、大理三塔、饮一口汨罗江等。
  • 三作家

    三作家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代表作之一。茨威格分别为世界文坛上三位卓越的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法国作家司汤达和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立传,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生涯。在记叙三位传主生平的同时,茨威格极其善于心路历程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语言酣畅淋漓,富有气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快穿:时空大人,逆天行

    快穿:时空大人,逆天行

    【1V1宠文,甜宠!】意外吗?一切只是个意外吗?被队友算计推下舞台失去性命,意外被落落选中为宿主,意外有重生的机会,意外的收获了一份温暖的爱。这是梦吗?如果是的话就别醒来了吧!不甘心自己的梦想未完,曾经的付出要白费了吗?不可能的。从此苏若踏上了完成任务。“时空大人”“嗯?”“哦,不,夫君”“夫人有事?”“小事”“夫人请说”“想出去玩玩可以吗?”“不行”“为什么”“怕你走丢,出去可以要和夫君一起”
  • 青木仙缘

    青木仙缘

    天道紊乱,地世污浊,世人很难找到绝对的乐土,有心之人总想重塑这世道,以他的意念为构造体系,为此他们在努力着,争斗了千万年,也终没个结果,却一直被压制着,可是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重燃斗志,他们总说‘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以杀戮他们所判断的邪恶之徒,助修行提升自己的实力,他们的力量实在很强大,一旦失败就被封印千年之久,这个紊乱的天道如今也安宁了近千年了,云莱镇外的孕灵山正在一天天的成长,这里是珍贵药材的产地,这里充满了灵气也更加神秘,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此搜猎自己所需·····
  • 三界图

    三界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剑之仙

    万剑之仙

    御剑之术高深处,踏九天,入黄泉,斩尽天下不平事成仙路,尽迷雾,究竟是修行的圆满,还是肮脏的阴谋我若御剑,一往无前......
  • 谁在宿命里勇敢

    谁在宿命里勇敢

    叶枫从一个程序设计师沦落到黑网吧管理员,从北京到西北,从拥有事业和爱情的幸福小子到痛苦失恋、母亲离世的悲惨命运,紧接着一个离奇的命案又引出了诸多迷离的线索,当被指证为凶手的他为了洗脱自身的嫌疑而不得不选择出逃,却发现有人暗中在帮助自己的同时制造了更难以想象的复杂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