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900000012

第12章 杂记编(11)

关于声形俱佳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六

广播电视传播中,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声露面驾驭节目进程的人,处于前沿、中介和纽带的地位。进入这支队伍,必须经过严格的遴选,不是什么人都能愉快胜任的。这是广播电视传播特点决定的,既包括传播的需要,更是应受众的期待。主观意志的“拔苗助长”,并不能“一手遮天”。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做不到“掩天下人之耳目”。

正因为如此,1995年前广播电影电视部孙家正部长强调:“播音是个大概念,包括新闻播音、专题解说、节目主持……都应该练好播音基本功。”2000年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徐光春局长明确指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该“德才兼备,声形俱佳”。这本是毋庸置疑的、十分清楚的事情,但却仍有人反其义而言之、反其道而行之。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所谓“德才兼备”,似乎没有什么异议,我们的事业需要思想道德素质高、科学文化水平高的人才,特别是智慧型、复合型、创造型的专业人才。所谓“声形俱佳”,当然是指:声音悦耳、口齿清晰、表达准确、语言畅达……形象端庄、仪态大方、举止文明、气质高雅……这正是播音主持人才的特殊性,这正是广播电视传播的独特性。

可是,目前在广播电视界却弥漫着一种“声音、形象不那么重要了”的论调。有的台、有的领导,完全忽视了广播电视传播的规律,忽视了这一专业人才的上岗标准,什么人都可以在广播里出声,什么人都可以在电视里露面。于是,我们可以从广播电视里听到声音嘶哑者、方音严重者、表达懈怠者、语言生涩者的谈天说地,无效信息充斥其中;我们可以从电视里看到其貌不扬者、行为失范者、表情木然者、自我表演者的频频出镜,举手投足令人厌烦。一个好端端的节目,往往被“声音、形象不那么重要了”的“理念”搞得支离破碎、俗不可耐。

“德才兼备,声形俱佳”是一条重要的规律,选拔、培养、使用、提高,都应以此为基础。广播中,应该坚持“声情并茂”的传播原则;电视中,应该坚持“声画和谐”的传播原则。只有如此,受众才能够获得“悦耳动听”、“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人们在人际交流中,听惯了各种声音,看多了各种形象,在积淀、比较的过程中,在选择、认同的取向中,还是把那些声形俱佳者作为传播的佼佼者接受下来,并形成一种心理认知定势,很难改弦更张。一个民族的鉴赏水平就这样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审美观,并逐步给以丰富和深化。

每一个时代的传媒,某一个时代的各个传媒,都有自己的传统承继,都有自己的创新特色。仅就播音环节来看,既有规律性的共性,又有各自的差异。那共性,就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声露面,驾驭节目进程”;那差异,就是“民族、地域、意识形态、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我们这个时代的各个传媒,仍然保有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几乎没有哪个传媒,不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反而向另一类、另一个传媒靠近,不惜失去自身的长处,在“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中亦步亦趋,显露自身的懒惰和懦弱。就说“声形俱佳”吧,外国和港台有哪一个电台、电视台不是挑选声音和形象都属上乘的人来担纲的呢?丹·拉瑟以其外貌、李艳秋以其声音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之音在挑选播音员的时候,先是重翻译,后是重汉语,现在是重视声音口齿、普通话水平。我们倒可以忽视声音和形象吗?

根据广播电视的特殊要求,我们提出“声音、形象是入场券”的观点。那原因就在于全社会的人中,只有符合这一要求的人,才具有进入这一岗位的可能性。凡是不符合这一要求的人,最好去从事别种工作。这个岗位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哪怕有专家的能力、大师的水平。

所谓“声形俱佳”,既是一个动态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比对观察过程。声音好坏,历来变化不大;形象好坏,确实标准不一,就是同一个时代,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我们毕竟不是选美,我们是选择优秀的传播者,因此我们的观点是,“端庄大方”是形象的基础,不应该存在明显的缺陷。图像出来,给人以“愿意接受”、“相当不错”的印象就行了,并不要求“貌比潘安”。特别是新闻节目,更不能要求十分漂亮,以免喧宾夺主。确实有一段时间,靓男俊女成为时尚,于是被称为“花瓶”。但是,怎能因此而否定形象视觉美感呢?更不应该从而把“文化”看做是“入场券”。文化,包括“德”与“才”,完全是必备条件,是新闻工作者的共同要求。作为专业特殊要求,也有思想、文化、业务的基本功问题。如大学学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专业能力考核评定,这已经是具体要求了,所以只能说,文化是“发言权”。拿到入场券,意味着进入了“专业圈”,并不就具有了发言权。要看本人能力的发挥,是否能“融入广播电视、进入具体节目、成为传播主体”。具有了可能性,必须达到现实性,才是一个合格的、有实力的传播者。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文化作为入场券,经过所谓“笔试”先淘汰一批,再从中选拔播音岗位上的佼佼者,那无异于舍本逐末,会事倍功半。因为,笔试就是一场无定向较量,什么范围、什么题目、什么难度、什么标准,都由出题者主观决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加者,声音形象的状况极为复杂,只有在笔试通过者中看其专业水平。而这时,许多专业水平高者,也许因试题的宽狭不当、难易失宜,特长的无法表现、偶然失措……而被笔试淘汰,失去了入场券;而所谓文化水平高者,只是笔试中的领先者——“这一次”笔试试题的对答得分多者。其中的偶然因素(准备的对路、积累的重合、应试的心态、巧合的概率等)除外,即使真的满腹经纶,面对这一特殊专业时,由于“声形不佳”,多数会是“名落孙山”,岂不令人扼腕。

历代的状元大多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笔试中名列前茅者也不一定就是该学科的饱学之士,特殊专业尤其如此。绘画、雕塑、音乐、歌唱、舞蹈、戏剧、曲艺、杂技……都需要天赋,都需要特殊才能。就像钢琴演员手指不能太短小,舞蹈演员腿脚不能太粗笨,新闻播音员、专题解说员、体育报道员、节目主持人绝不能声形俱差。这个世界上,不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他们自有发挥优势的地方,也完全可能进入话筒前、镜头前工作。但是,是否声形俱佳,却是首先要考察的。本专业要求的特殊条件并不是所有文化大师都具备的。我们没有任何轻视文化水平的意思。我们要传播人类全部文化的结晶,胸无点墨、才思不敏,是没有发言权的。我们这里说的是本专业的不可替代性、视听审美性、天赋选择性、文化习得性,这应该成为人才导向。“泛素质论”、“泛文化论”必定使专业走向“样样均通,样样稀松”,人人“不学而能”的道路上去。那样,专业和业余、内行和外行、基础与专攻、普及与提高,就会模糊不清、混沌不明。

歌德说过: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因为她不是自然。艺术的规律,不能完全用文化取代;艺术的人才,不应单纯以笔试衡量。“声形俱佳”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涵盖着经典的美学传统,融汇着传播的人文关怀。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不能理解为人类的通才化。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扬长避短,分工合作,都没有为“泛文化论”提供什么推行的理由。人们有选择专业的权利,专业也有选择适合者的权利。以文化作为入场券的专业很多,也有其专业性;以“声形俱佳”作为入场券的专业,一定要破除“声音、形象不那么重要了”的时尚观。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话警醒我们:我们切勿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

关于谈话功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七

广播电视中,一直存在着谈话形态,如:广播谈话、对话,电视访谈、论坛……这确实是一种具有魅力的形态。人物状态显得亲切自然,话题范围显得灵活宽泛,逻辑严谨度要求比较松,话语冗余度可以比较大,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争先恐后,令人耳不暇听。尤其是那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时候,往往会让听者专心动容,乐此不疲。因此,这类节目至今仍然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谈话形态备受青睐,大有扩张泛滥之势。虽然说还没有走到“真理跨过一步就会变成谬误”的地步,但由于相关的理论已经出现了偏颇,对谈话节目尤其是电视谈话节目推崇备至,所以的确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了。

我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观点——语言是在群体劳作中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情境下产生的,那意义相当清楚,既肯定了语言的社会性,又肯定了语言的心理性;既排除了语言的单体性,又排除了语言的私欲性。所谓“非说不可”,起码有两层意思:一是生存、生活的需要,必须说话;二是沟通、交往的便捷,说话最好。另外,应该强调,可以不说就不必说,无病呻吟就不算说。因此,有声语言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精神轨迹和文化历程。这也是“慎言”的显性含义吧!自从有了文字,语言的保留和传播扩大了范围,延续了时日,文字语言愈益精细,有声语言却显得散漫了。人们以为,反正没有流传后世的价值,只要当下说得清楚、听得明白,何必字斟句酌、劳力费神呢?于是,有声语言的“在场”、“当下”、“冗余”、“易碎”,就同它那“真切”、“鲜活”、“自然”、“随意”一起,代代传承,习以为常。假如加上一些书面成分,就说它“文绉绉”,假如表现一些修辞意向,就说它“太做作”。这就为语言的随波逐流、鱼龙混杂留下了某种空白,那些洋腔洋调、土腔土调,便可乘虚而入,真正的文学语言——规范、准确的语言倒要退避三舍。我们推广普通话的举步维艰,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谁否认过谈话的功能吗?面对面交流,不但看清了全部背景,而且看清了整个人;不但听清了全部内容,而且听出了肢体、眉目显露的“言外之意”。难道这不是常识吗?在人际传播的范围内,由于其在场,所以自然随意,由于是当下,所以真切鲜活。不过正因为它冗余,所以要有具体情境补充;正因为它易碎,所以产生驾驭能力差异。过分冗余、易碎,就会造成干扰。当文字语言兴起,才锤炼和锻造了人们表达的深谨和丰富。

那“不在场”、“历时性”、“广泛性”、“精美性”就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了。歌德和艾克曼的谈话,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并非“有闻必录”,音声化走到文字化,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际传播终究局限太大,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人类迎来了大众传播时代。人们通过大众传播,延长了听觉和视觉,甚至改变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丰富了精神生活,打破了狭隘眼界,开辟了个体融入群体的新领域。大众传播决不排斥人际传播的交往方式、话语方式,只是由于“众目睽睽”、“众口难调”,必须设置自身的议事日程、传播格局,以便适应话语权力(不是权利)的需要,完成话语主流的支撑。因此,任何一个大众传播媒体都绝对不可能把当代社会人际传播的内容毫无取舍地包容进来,就是到网络化以后,双向互动,人人都可以上网的时候也是如此。大众传播的功能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人际关系、人类生活,而不是以实现人际传播为满足,如果大众传播陷入人际传播的汪洋大海,就是大众传播的失职。这应该是我们研究谈话节目,或者大众传播中谈话功能的逻辑起点。

广播谈话,应该提供想象空间,以一当十;电视谈话,应该提供再现空间,举一反三,但是一定要遵循广播或电视的传播规律。除了体现国家意志、弘扬主流文化方面,不能走形、不应掉板以外,广播的声情并茂,电视的声画和谐难道对谈话过程没有规则制约吗?那些啰里啰唆、云山雾罩、浅薄世俗、言不及义的谈话;那些死气沉沉、拖沓冗长、繁杂琐细、无动于衷的谈话,为什么能够占据我们的宝贵时间,日复一日地播出呢?节约经费只是一个托词,省心省力还能宣称引入了人际传播,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怪不得谈话节目风起云涌,盈耳充目,无时不在谈,无事不可谈,大有“世纪之风”的趋势。

君不见,有些谈话内容已经进入了广泛的私人领域,几乎失去了社会价值,在光怪陆离的世相展览中,培养着人们的追新求异、集怪猎奇心理。不少谈话形式已经步入了雷同公式,台上三五人,台下数十人,智者寥寥,众生芸芸,在五花八门的词语交换中,培养着人们的线性思维、利口饰词本领。有的谈话节目,“拿来”之后依样画葫芦,获短时经济效益不惜东施效颦;有的谈话节目,“应景”之余做表面文章,得明星加盟捧场无异掌上明珠。谈话者,因传媒一举成名而“天下知”,一开口,因成名走红便“知天下”。至于一错再错、以讹传讹的事例,真是书不尽言。但是,“谈话”却是方兴未艾。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MEMO2017:《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MEMO2017:《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全面二孩的放开和去杠杆的不断加码……这些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出台和政策的转向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与此同时,一些突发社会事件也成为新闻热点,进入公共视野,引发大规模讨论。在国际舞台上,美国重回单边主义并制定减税政策,邻国印度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或将对中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AI技术的突飞猛进重燃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同时也带来对人工智能的而忧虑;考古遗传学的突破或许能一举解决中国人从哪来的问题;而与现实生活更加密切的是,手机支付刚提出没几年,无现金社会已悄然形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的足够快。”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独二代”、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群对“规范”二字熟视无睹的“熊孩子”。该如何管理这种“熊娃”横行的班级呢?本书就是一位班主任亲身实践的案例,既有面对面的直接“斗法”,让这些“熊孩子”的行为慢慢走上正轨;又有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出招,让闹腾的教室里日渐有序;还有和家长们的联手“使计”,从家庭教育寻找根源,让孩子真正逐步转变。
  • 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公司章程是记载公司组织和行为的基本规则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1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本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这任务我不会做

    快穿之这任务我不会做

    何郁死后意外绑定系统,从此踏上完成各种奇葩任务的不归路。不过,为什么委托者的任务都偏题了,关键是她真的不会做啊。好在有了系统,有了商城。完成一个任务还可以开权限,抽卡牌。这还是人生赢家的模式嘛。然而……遇到民国少爷找茬时。“系统,兑换武器和技能。”“抱歉,公司网络遭遇bug,商城暂时需要关闭。”遇到第一凶案现场时。“系统,就靠你保护了。”“抱歉,由于业务要求,系统暂时需要离开培训。”何郁简直欲哭无泪,我要你何用?所以这是一个演员自立自强的故事(滑稽)(本书又名:NPC男神帮我做任务\我的系统是辣鸡。有暧昧,可能无cp.暂定世界:娱乐圈,民国,末世,现代,古代……)
  • 陌与黎

    陌与黎

    一场无奈,她母亲离开了她父亲。十三年后,哥哥劝离,她回到了她父亲的身边。不久后,公司被毁,却是哥哥另一家公司所做。她愤然去质问哥哥,却不想,哥哥失踪了。……当消失不见的哥哥再次出现时,她又该如何去面对,是该微笑拥抱,亦或是斥责追问。当一切谜团解开后,母亲又是否会安全回归?一家人又是否会团圆?她又是否会获得真爱?预知后事如何,请看小说!
  • 妖孽夫君,坐等你上钩

    妖孽夫君,坐等你上钩

    一次珠宝展览,她莫名的自异世而来,想要回去,缺少了一丝契机。纵是年少风流可入画,却也自成风骨难笔拓写的就是大周朝最年轻的侯爵容徽,一身风姿,惊才绝艳。两人之间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呢?顾清依:莫名多了个丈夫,让她无语,从未谋面,这样也行,那就不如不相见。容徽:莫名多了个妻子,还是硬塞,本就没看上,还整天寻死觅活,不如就晾着吧。
  • 无限主角综合体

    无限主角综合体

    获取无限主角的力量,请抽取并召唤女主吧!还要完成心意任务,一切都并不那么简单。………重写中ing
  • 云清城上云青青

    云清城上云青青

    浩瀚星辰无垠边界宇宙之广阔,要用什么才能装的下它呢???这是沈哲准备送蒋萱冉的礼物-----一个宇宙。或者两个。
  • 重生之究极玩家

    重生之究极玩家

    一朝身死,醒来却发现自己重回初入主神游戏当天。是未来记忆还是灵魂重生?这些都不重要!错过的失去的我会一一讨回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世界残酷待你,你要温柔待自己

    世界残酷待你,你要温柔待自己

    这是一本写给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理想的年轻人的书。以温柔如水的文字陪你走过坎坷,走过逆境,给灵魂安定,给前行者信念。愿所有的负担都变成礼物,所受过的苦都照亮前方的路。勇气和自信,都来源于爱。唯有温柔,能抵御世间所有的坚硬。
  • 天灵太渊

    天灵太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灵气不绝,修者未死万物成妖,残魂成鬼地狱之门,神农妖架失落文明,未知遗迹迷雾渐散,危机将近苍生沉浮,竞相争渡……科技渐兴,世界融合,人民安康幸福,盛世?天才横出,异象纷呈;战争四起,国灭家破人亡,末世?一人、一坠、一剑!小小都市少年,何以自处、以何解之?此方世界,众生万物,又将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