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900000040

第40章 理论编(16)

话语心态,又是一种时空感的统一。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谓“设身处地,触景生情”正是话语主体驾驭能力的重要方面。广播电视传播的瞬时性、即时性、具象性、情景性均在其中。要达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的境界,就要克服时空感的错乱和离散。时空感的统一,十分强调“新闻敏感”。以不变应万变,必然造成单调和浅薄,要么有气无力,要么声色俱厉,给人一种“不问天下事,稳坐钓鱼台”的木然、漠然的感觉;以乱变应万变,必然造成浮躁和虚飘,有时大张旗鼓,有时偃旗息鼓,给人一种“心绪不宁,方寸已泯”的感觉。实际上,正确的心态要求“纵横捭阖,胸有成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造就话语的流动和畅达、有序和有味。

话语心态,也是一种创新感的愉悦。每一次的传播行为、话语表达,不可能是前一次的重复,这同戏剧、唱歌不一样。当然,戏剧、唱歌也要求不断创造,但那是同一内容的修改、提高。传播话语的表达行为是文本的变异,几乎没有一个文本是相似的。即使同一个文本的再制作,也是因为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话语主体每一次面对话筒、镜头,必须根据节目的差异,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这时获得创新感的愉悦是十分重要的。话语主体作为创作主体,在创作中要实现创作理想,必然会进行超越,超越前人、超越文本、超越上次、超越常规。当进入创作过程,主体的不断发现、不断感受、不断引发、不断表达,会有“理应如此”、“原来如此”的兴奋和冲动,于是渐进佳境,渐觉超脱,减轻了负荷,增强了动力,这时便产生了一种心驰神往的美感享受,即创新感的愉悦。创新是享受,这是多么准确的表述!

“享受”,其中当然包括“释放”后的欣慰,“付出”后的喜悦。

话语心态,最基本的心理大厦建构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结合体,这是不可否认的。“艺术”对此的冲击,“审美”对此的排斥,“平民化”对此的弱化,“殖民化”对此的扭曲,都不能改变其实质,偷换其概念。我们真得保持警惕,以免随波逐流。

话语心态的把握,是一个随机应变的过程,必须注意感知的敏锐、感受的丰富、思维的活跃、语言的贴切。不应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不应只凭感觉或全靠理性。

不论是有稿播音还是现场报道,不论是无稿播音还是异地交谈,既然都是说话,那就没有别的途径,只能是话语主体的“当众孤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辞达而已”(孔子)。

依据稿件也好,身处现场也罢,现想现说也好,同人对话也罢,话语主体的“出声露面”、“由己达人”、“表情达意”、“言志传神”是最根本的语言任务,是最重要的传播职责。因此,在“非说不可”的前提下,调整话语主体的心态,投入“大众传播”的流程,便成为义不容辞的公众行为,同时也就自然涌现了诸多独特的、辉煌的公众形象。当那光环照顶的时候,最容易“自鸣得意”、“唯我独尊”,于是,“思维至上”、“口语至上”、“个性至上”、“风格至上”等等纷至沓来,沸沸扬扬。这些东西,古今中外几乎都有过,并不新鲜,今天为什么会沉渣泛起呢?大概同工具理性不无关系。广播电视传输制作的技术设备,具有现代化的先进水平,可以径直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享有受众青睐的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中人便因工具的威力而“坐享其成”,并且“自得其乐”。于是,强大的舆论工具与大众文化思路融为一体,生发出一整套“理论”,其中,鼓吹无规范的“生活”、张扬无艺术的“自然”,就成了一呼百应的口号。话语主体的凸显,更觉顺理成章,主体话语的平庸,更加从心所欲,向往“人格魅力”超过了集体荣誉,推崇“个性鲜明”超过了公共道德,为了自己的“人格”,可以不管别人的自尊,为了自己的“个性”,可以不管社会的契约,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的心态,已经远离了公众形象的位置,滑入了利己主义的泥淖。

话语心态,直接受管理者(部门主管、节目编导)的影响。重视话语传播,会使话语主体心情舒畅、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话语的吸引力、感染力;轻视话语传播,会使话语主体心情压抑、懒于创新,顾虑重重,严重影响传播的高效率、高质量。因此,我们的管理者不能不考虑“得人心”、“做知心”,努力调动话语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心态,万勿重“编”轻“播”,不要强加于人。

话语心态,永远离不开传播内容,永远离不开受众期待。要想与媒体共荣辱,要想与话语同行止,话语主体必须深入内容,必须尊重受众。为此,只能强化忘我的“心境”,达到“用心若镜”;只能净化自己的“心宅”,做到“宅心仁厚”。我们从来重视人格和个性,话语主体的人格和个性更是不可或缺,它们会增加话语的风采,它们能提高话语的品质。当话语主体获得了个性特征和人格风范之后,节目和形象便得到了升华,话语主体和传播群体一起,也就共同完成了公共道德的社会教化和集体荣誉的社会馈赠。话语心态中“小我”和“大我”的辩证统一只能如此,而这正是“大写的人”的真正含义。

话语心态,必须善于自我解剖,必须勇于接受批评。实践中的话语心态,传受双方均会心知肚明,毫无屏蔽,几无遮拦。隐瞒和掩饰不会成功,反会得不偿失、欲盖弥彰,因之还是老老实实、自强自立的心态能够得到承认,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归根到底,研究话语心态问题是为了把话说好而进行的学术探讨,是为了提高传播质量而不能不解决的语言内省和外现。内省为了外现,语言承载心态,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语言功力的关键作用。思维至上论者虽然重视思维的品质,但忽视语言的社会功能,把语言当做思维的副产品;口语至上论者虽然重视口语的通俗,但轻视语言的艺术品位,把语言当做生活的日用品。实际上,语言的功能和品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显现,无论是整体面貌,还是细枝末节,都能揭示出内部的精神底蕴。不应以思维取代语言,不应以口语冒充艺术,不要因大失小,也不要因小失大。忽视思维、忽视通俗,不过是对语言的一种貌合神离,并没有抓住语言的实质。在语言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的现象,同口是心非、言不由衷一起迷惑着我们,使我们有意无意地远离语言功力,忘记“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很值得我们深思。语言功力,不仅仅是语言的功力。但是,语言又是它的核心。即使有非常良好的话语心态,当外化为有声语言传播的时候,就全凭语言功力的推动,一点儿马虎不得。“非说不可”的愿望和需要,在诉诸有声语言加以表达的状态中,“怎样说”便成为首要的问题,必须立即回答并给以迅速解决。

而“怎样说”,就是采取什么方法、样式、样态、语势,用声音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因为“说什么”不同:思想感情不同,词语序列不同,修辞手法不同,主次关系不同,所以,“怎样说”便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抑扬起伏的形态。由于“语无定势”,其“生杀大权”、“褒贬分寸”就在话语主体的“三寸不烂之舌”之间游弋,是否准确、是否贴切,有无蕴藉,有无美感就在那出口的瞬间立见分晓。

同样一句话,哪怕是极具体、极明确的词语序列,出口之后竟会表达得千差万别,还可能同本意完全相反。至于是“播”是“说”,是“讲”是“诵”,那就不会是什么问题了。既然都出于“非说不可”的愿望和需要,出口时的感觉都应该是“说”,那关键还是“怎样”说。“举头望明月”肯定要“诵”,而“抬起脑袋看着月亮”当然要“说”。“新华社昨天播发了一篇评论员的文章”是转述,“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好好想一想”是直白。就是转述和直白也各有千秋、各具多样,不应壁垒森严,不应强分高下。有人无力转述,有人无心直白,完全是正常现象,何必勉为其难。

话语样式简论

话语样式,一般是指社会交往中人们“怎样说话”“话怎样说”。当人们处于“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的时候,说些什么和怎么样说是一起涌到心头和口边的。说些什么属于话语权力问题,怎么样说却关系着表达能力问题。

有人以为所谓表达只是技巧,未免狭隘。有声语言的表达,有技巧性、艺术性内涵,但是,不可或缺地还有对意义、感情、语境、语体的把握问题。话语主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契合某种对象、适应某种场合,就必须研究话语样式。

人类的话语样式,无比丰富。大体有两大类:依据文本的,属于朗读类;瞬时即兴的,属于言说类。由于朗读和言说都存在不同的表达式,所以,话语的样式呈现极为复杂的情况。

汉语的象形文字,迥异于拼音文字,那造字和书写样式五彩缤纷,意会蕴藉厚重,而文章体裁更是繁多。不同的文体,要求不同的表达。其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又显示出各自的特殊情状。文言文、诗词歌赋等,成语典故甚多,书面语体明显,也有接近今天的口语语体的,共同构成朗读再创作的多种语体特色。人们的日常口语,来源于原始形态,又不断发展,自身既有变异,产生新词语,还经常吸收有益的方言、外来语,兼容那些鲜活的书面语,共同构成了在场言说的多种语体特色。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有声语言传承的话语样式,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存在某个单一品种,或者只推崇某种唯一样式。

世界古希腊以来的语言传统(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为例),我国先秦以来的语言传统(以刘勰的《文心雕龙》为例),都为人类的语言发展预设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越来越巨大。不论是口语同书面语的分离(语文分离),还是口语同书面语的合一(语文合一),都不应该把二者仅仅停留在“说”和“写”的简单区分上。因为,说话和写作只是两种表现方式,同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并不是一回事。哲学家、语言学家们关于是“说”重要还是“写”重要的争论,并没有涉及文体和语体。我们一再指出的“重文轻语”现象,也不包含文体和语体。而我们所要研究的话语样式,正是以语体为核心的,至于个人的语言风格,不便在本文的范围之内讨论,当另行论述。

目前,关于语体的研究方兴未艾,很多问题众说纷纭。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来看,观点也大异其趣。有的说“广播电视语体是书卷口语、精粹口语”,有的说“广播电视分语体是包含各类语体的一种独特语体”,近来,还有人专门提出“主持人语体”……

我们必须分清“语体”的具体含义。语体——语言的体式,应该是一种形式的抽象。它解决语言主体身份、语言对象状况、语言场景范式三者同语言目的的关系。它已经分离了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词语构成序列),分离了语言主体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述方式的关系(同样的思想感情可以具体化为不同的表达形态)。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的第十一篇“语文的体式”中,明确指出:“语文的体式,我们本来可以简称为‘文体’或‘语体’。但‘语体’,现在已经用做口头语的别称,而‘文体’,又被一班‘辨体’者辨得琐琐碎碎,头绪纷繁。为避免混同起见,我们不如直称它为语文的体式。”“语文的体式就是语文的类型”。现在,“语体”一般已不作为口头语的别称,而专门指称语言的体式了。陈先生认为:“语文的体式很多,也有很多的分类。约举起来,可以有八种分类。”这八种分类里,同语体有关的大概是(4)(5)两类,即依心理和目的分类和依语言的成色特征分类。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社会学

    每天读点社会学

    最近,社会学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社会学家的身影也总是出现在公众面前。虽然社会学现在备受关注,然而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人们第一次听到“社会学”这个名词可能会觉得很“玄”,不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即使有不少自认为了解社会学的人也对它充满了误解。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这些精英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顶天立地的种种可贵品格。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些超级精英呢?本书全新角度、无盲区揭秘西点军校培养成功人士的独特秘诀,力求用经营理念超越传统教育理论为你揭开西点军校的神秘面纱,详尽还原西点军校优质管理秘诀,迅速提高你的领导力、执行力、人格魅力,10单元70课最详尽的介绍让你全面解读成功需要的意志品质。接近成功,从《西点军校公开课》开始。
热门推荐
  • 悼亡者的最后七日

    悼亡者的最后七日

    这七天,我走了很远。我看到了战争和死亡,信仰和真理,深刻的哲思和平淡简单的追求。还有巴黎的那些悲欢离合,罗马和鲁昂的火堆,以及那些以微小之身撼动世界的渺小人类。我抬头看了别人,回头看了自己,看到了无数可能性。或许离别充满悲伤,但在离开前,能看到这么多,我很开心。但不要忘了,我已经死了。
  • 不小心一起白了头

    不小心一起白了头

    婚前“学姐,请你喝杯果汁。”许久被一个一头锡纸烫的小男生突然伸出的手臂拦了下来。然而,她正奔向小男生身后的便利店买某种日用品。情急之下,她居然从一个学弟的臂下钻了过去……学弟红了脸。第二天,学弟在宿舍楼门口逮住快迟到的她:“学姐,我来要个债。”“要钱没有,要命的话,让我上完上午的课再拿行吗?”“可以,但利息加倍。”“……”?婚后“可乐,如果有一次让你回到过去的机会,你会选择回到什么时候?”可乐被遮挡在书本下的眼睛缓缓睁开,同时握紧旁边女孩的手:“回到二十二年前,投到我岳母的胎里,做你哥哥。”“这样,你就不是一个人走过来所有的苦难了。”女孩感动之余,奸笑道:“我去告诉我婆婆,你不满她这个妈。”“……”
  • 皇后的敛财生活

    皇后的敛财生活

    她的座右铭是“我贪故我在!”嘴上信誓旦旦说我从来不干偷鸡摸狗之事,其敛财手段已跟抢钱没有分别。穿越到夏国正巧赶上皇帝选妃之际,国都开始风靡一项“皇后猜猜猜”活动,老百姓们都疯狂了,文武百官都抓狂了,宫女太监都癫狂了,正当他们黄金白银往上下注时,某人正在皇宫阴暗的一角阴恻恻地数银子。他眼中爱财如命的她,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当秘密全部揭晓时,他又该拿她怎么办?
  • 刀剑神域之往生

    刀剑神域之往生

    简介很重要,简介很重要,简介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完整地看一遍简介啊!本书又名《从零开始的命运石之门》《我在木叶开医院》《圣杯战争之我要打七个》《野良神之钱能通神》……第一卷《命运石之门》、第二卷《名侦探柯南》已完结,第三卷《刀剑神域》龟速更新中,简介如下:这虽然是游戏,但可不是闹着玩的。——茅场晶彦绝命游戏的背后,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一个来自异世界的变数出现,又会给这个绝望的游戏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往生,是送死,还是往生?PS1:首发起点,QQ阅读没有分卷提示,如果直接想看第二卷的话,在117到118章的样子。PS2:有关部分读者提问标题基本与正文内容不符的问题。额,理由在作家说里面有说明,也希望大家能理解一下,实在不行可以跳过第一、二卷,对剧情影响也不大。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顾家疯公子

    顾家疯公子

    武朝太祖柴戈虽功盖全秋,却残暴任性,独宠祸国妖女雨旦。天下起义,四方揭竿,兄弟反目,亲人背弃,柴戈自负而亡。
  • 抓住他的喵尾巴

    抓住他的喵尾巴

    我将重新书写这篇小说,主角依旧是希瑞尔。我将这个故事献给哪些对未来充满奇思妙想的小朋友们。懒觉睡醒后,你已经不在处于梦中,看着温暖的阳光,心中也会充满希望,迫切的就像春天的种子想要突破泥土看向天空一样。当女孩子变成A,从一个弱势群体变成肉食动物,她肩上的压力愈发的大了。
  • 柳宗元文集(第1册)

    柳宗元文集(第1册)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赵氏千秋

    赵氏千秋

    大陆之北,有人名蛮。大陆之南,有民曰汉。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群雄共起,涿鹿中原。少年英豪,北燕而来。马踏北蛮,封狼居胥。
  • 重生成妖兽

    重生成妖兽

    为何逗比的二哈变成了绅士?隔壁的猫咪怎会被老鼠屠杀?母猪不仅会上树,还能上天?大街上还出现了大天使、小妖精、魅魔、女鬼?新的纪元,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