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900000061

第61章 前沿编(1)

谈谈播音的降调问题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广播电台的播音质量有所回升。但是,继续提高播音质量,既是广大听众的强烈呼声,也是我们播音员的普遍愿望。对降调问题的研究、探索,正是由此而来的。

我们的人民广播,历史不算长,却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人民广播事业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播音又怎能例外?“不喊不革命”,这就是原则;“调高情亦高”,这就是标准。喊得头昏眼花,还得接着喊;已经声嘶力竭,仍然不许降调。喊不上去了吗?“不怕牺牲”!喊不出来了吗?“靠边站”!喊,成了最时髦的东西,连舞台上、银幕上,也是喊声震天的!如今,随着林彪、“四人帮”的覆灭,随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逐步恢复和发扬,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期望和人民的意愿。人民厌恶假话、大话、绝话和屁话,当然,也从来没有喜欢过“喊”话。那令人不能忍受的、不堪入耳的嗓音高调,连同那令人不能容忍的、不堪出口的毒言恶语一起,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历史的谴责和抨击。

于是,降调被鲜明地提出来,并且在播音实践中被愈来愈多的播音员同志所重视、所追求。这种追求,正标志着我国播音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也意味着向广播语言艺术高峰开始了可喜的登攀。

究竟怎样理解“降调”呢?

有的同志可能说:降调降调,自然是把调降下来,有什么不清楚的!

那么,如果进一步问:所谓“降下来”是指什么呢?怎样降下来呢?

事实上,就是因为对“降调”的理解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才产生了不太理想的效果。例如,有的同志就认为:降调显然是对高调的否定。那么,这种否定显然是越彻底越好。于是,在播音时就得尽量低,似乎一点儿高音也不能有,有一点儿高音便看做是高调的影子和痕迹,就必须立即加以荡平。这种认识,在一些同志的头脑里不一定那样清晰和强调,但或多或少是起了作用的。因之,我们听到某些播音,低是低了,不过却显得那样平,连应有的高音和棱角都几乎被磨光了。对这样的“降调”,有许多异议那是自然的。还有的同志认为,高调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而降调却可以事半功倍,自己播音时,只要松弛省力,听众就容易听得进去。基于这样的认识,播音时的确松弛了,省力了,不过却显得那样淡,几乎听不出播音员的播讲愿望,感受不到那蓬勃的朝气,反而给人以松松垮垮、无精打采、冷若冰霜的印象。对这样的“降调”,我想也不会有多少人赞同吧。

实际上我们播送每一篇稿件都有一定的宣传目的,它总要体现在播音的具体过程中。我们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表达思想感情的各种方法,都受到宣传目的的统帅和制约。凡是由于某种干扰,正确的宣传目的被削弱,甚至被其他目的替代了,这就是目的转移。如果为降调而降调,使降调作为手段的性质变为目的,就是喧宾夺主。这同在话筒前想技巧、改毛病、装样子等,殊途而同归。在这个问题上,有意无意地把降调作为目的,的确是一大障碍,必然会导致播音的失败。

降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只是为了更好地为宣传目的服务,只是为了“使人愿意接受”而被我们赋予了存在的价值。否则,它的命运不会比使人听而厌之的高调的命运好多少。为了避免出现“降调情亦降”的效果,而忽视宣传目的的作用,无疑是缘木求鱼;即使详谈其他细微末节,也不会产生纲举目张的作用。这是为众多的事例已经或正在证明的。

不少播音员同行在探索降调的实践中,对存在的问题和听众的反应很伤脑筋。听众不愿意听高调,可是对当前的降调又觉得平淡无味,松软无力。在这方面,当然不应以听众的这些意见作为否定降调的理由,应当在我们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认真研究一下如何降调的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降到什么程度;二是降成什么样子。

先谈降到什么程度。

高调,经常使用极限高音、强音,令人震耳欲聋。但如果过低,一味使用极限低音,反而会使人感到压抑、窒息。二者都会造成外在、强制、生涩、吃力的印象。在生活中,在艺术上,那最丰富、最生动、最悦耳、最诱人的声音,肯定是自如的声音。我们降调,就是降到自己的自如声区,充分发挥自如声区的特色和表现力。

自如声区,有其最高点和最强点,也有其最低点和最弱点。这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最强点和最弱点之间,便是自如声区。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最高”,不是极高,不是到了极限的高音;所谓“最低”,也不是极低,不是到了极限的低音。“最强”、“最弱”的意思也一样。自如声区里,高低强弱都是自如的,没有任何做作力量。

自如声区的范围,有其相对性。有的人,自如声区大部分在高声区;有的人,自如声区大部分在中声区,或在低声区;某个人自如声区的最低音,可能是另一个自如声区里的最高音;某个人自如声区的高低幅度可能相当于两个半八度音阶,另一个人自如声区的高低幅度可能只有两个八度音阶,如此等等。这种自如声区的相对性,正是每个播音员自己的自如声区的个性。要确定和把握自己自如声区的个性,摸索出运用它的规律,取其长,补其短,才能在降调过程中有所突破,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播音风格。

把握住自己自如声区的个性,还要防止那种脱离自己自如声区的声音的模仿,防止使用自己自如声区以外的声音。例如,有的同志自如声区偏高,为了降调,就故意压低声音;有的同志为了追求某种“理想”的声音,改变正常的发声状态,改变自如声区的特色,等等。

另外,由于稿件内容的千差万别,在考虑稿件基调的时候,也要适当考虑播送全篇稿件的“使用声区”。播某些稿件,要更多地使用自如声区中偏高的部分;播某些稿件,又偏重于自如声区中较低的部分,等等。“使用声区”一般总是小于自如声区,充其量也只能等于自如声区,而绝不能大于自如声区。

上面着重谈的是自如声区的高低音域,其实,自如声区是一个立体概念,还包括强弱、明暗、宽窄、圆扁、润干等。如有的同志自如声区的高音有时变窄、变干了,这种高音就是有缺欠的、不完美的。如果经过持之以恒的科学的训练仍不能解决,就要在使用时注意“避其短”。

降调,只要能降到这种立体概念的自如声区里,就会如鱼得水了。

下面再谈谈降成什么样子。

降调要降到自如声区,只是第一步,接着还要把握降成什么样子才能“使人愿意接受”。我认为至少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做到无一字无依据。我们把文字稿件转换为有声语言,最忌“睁眼看稿不动脑,张嘴念字不动心”的机械状态,而应准确地表现稿件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我们再创造的主观能动性,完美地达到宣传目的。这方面一般初学播音的同志容易产生问题。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未能完全从内容出发的、走向主观随意性的播音。似乎在动脑,在动心,但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与稿件内容是游离的,色彩不吻合,分寸不贴切。这是初步掌握了播音的主动权之后容易产生的问题。

在播音中,我们要经常注意避免出现机械状态和随意状态。胜利的途径唯有“无一字无依据”。我们形之于声的每一层、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都要从稿件内容出发,都要以符合稿件内容的内在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依据。“无依据”有时是理解不深,有时是表达不当;有的是生活经验不足,有的是语言习惯未改;也还有一些别的原因。这要具体分析。

为降调而降调的表现之一,就是脱离了内容,失去了依据,只注意降调,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效果。说穿了,也还逃不脱“八股调”。这就像有一个人想把浮躁的作风变得扎实起来,光注意于举手投足是不够的,先得让内心扎实起来。这样,扎实的作风才有依据,也才能真正形成起来。

第二,要做到无一处无变化。我们播送到每一篇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从层次到语句,从色彩到分寸,都是有变化的。要做到“无一字无依据”的表达,必须使这些变化自然地显露在有声语言中。为变化而变化,没有依据的随意变化,当然不妥;但是,因担心无依据而不变化,成为无依据的单调,同样为我们所不取。

有声语言是诉诸于听觉的。要使听觉永远处于积极、敏感的状态,就要求声音的不断变化。这似乎是一条普遍的规律。这和视觉要求色彩的变化相同,感情色彩、声音色彩就是一种向视觉的借用。在歌德和艾克曼的对话中,曾由颜色学而涉及声音、舞蹈、戏剧的变换规律。艾克曼还指出,在这条规律下“我们乐意避免方才听过的同一种声音”(《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十一册,第215页)。这个见解虽然显得笼统,但对我们还是有启发的。

要求变化,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中,正是对单调的否定。人的听觉之所以不愿承受单一性的刺激,就因为刺激的单一性少有色彩和分寸的有依据的变化,少有主次分明、上下衔接、浑然一体的转换。平淡、呆板、僵直、生硬,永远使人厌烦,并会受到听觉的抵制。

有声语言的变化,有的如“吹皱一池春水”,有的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的如“铁骑突出刀枪鸣”,有的如“夜半钟声到客船”。降调,正是为了克服单一性,加强丰富性。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世界上的事物,因为都是矛盾着的,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它们的运动、发展,都是波浪式的。……这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曲折性。”(《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61页)有声语言的变化。就是要把握思想感情的曲折性,把握声音形式的波浪式。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降成什么样子”的“样子”。

在声音形式上,重视语音要素各自的相对性是极端重要的。在有声语言的运动中,音色、音高、音强、音长都是在比较中显现出区别来的。我们常说的虚实、起伏、刚柔、快慢等,怎能切实做到“降而不懈,降而不僵,降而不抻,降而不软”,健康的而不是畸形的体魄便会应运而生了。这“一朝分娩”的缘由,并非造物的神通,恰是“十月怀胎”的孕育。这中间,废寝忘食自不必说,仅那失败的苦痛就比成功的欢欣要多出多少倍!

第三,无一言无对象。为了降调而降调的播音,往往失去对象感。就像高调的“对空训人”,降调而无对象犹如自言自语,听众会觉得你的话与我无关。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研究如何设想对象。

我认为,设想对象要具体,要力图符合宣传目的,并尽量联系与稿件内容有关的、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但是,具体设想时,既不要太广大,似乎是千万人端坐细听,也不要太狭小,好像只播给一两个近亲好友听。以有利于唤起播讲愿望,达到宣传目的为原则。如果不但能做到“心中有人”,而且能做到心中有听众的反应,把每句话都流畅自然地送到听众的耳朵里,送到听众的心坎上,那么,降调便增添了新的活力。

困难的是新闻、评论的播音。这当然同我们对两种体裁的看法有关系。它们的政治性、政策性、指导性、鼓动性,把我们搞得谨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甚至手足无措了。不是吗?有的同志播起科学常识来,自如得很,一旦拿起了新闻、评论来,似乎就登上了什么宝座,端着个架子,拿着个调子,真是正襟危坐,照本宣科。这些同志完全是出于好心,不过多为习惯使然,弄得事与愿违,效果不佳。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设想的具体对象,大多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我们向他们作宣传,虽然不必是事事商量,小心求教,但也不应把他们看做一无所知。新闻、评论,难道不是摆事实,以事明理,讲道理,以理服人吗?对敌人,轻蔑比目眦尽裂更有力量。

诚然,有一种意见并不正确。这种意见认为,听众对我们宣传的内容完全了解。这样想,常常会削弱甚至取消宣传的必要性,削弱甚至取消播讲的迫切性。在我们设想具体对象时,要恰当选择才是。

正确地设想对象,牢固地获得恰当的对象感,将帮助我们调降而情不降。

同类推荐
  • 谚语荟萃

    谚语荟萃

    集经典谚语于一家,给你不一样的谚语体验。既是增长知识的必备宝典,又是方便的谚语工具书。
  • 破解戒毒难

    破解戒毒难

    一本从实践中来,通过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成果,具有指导性作用和操作性较强的戒毒专著。书中对新形势下的戒毒康复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对《禁毒法》实施前后的戒毒康复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戒毒理念、方法、措施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二是戒毒康复理念上的创新。三是博采众长,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 我就想做班主任

    我就想做班主任

    “我就想做班主任”,这是全国知名班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天使教师于洁做了20多年班主任还要继续做班主任的回答。这份态度、这份坚持、这份笃定、这份幸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翻开本书,动情的细节描写,深刻的教育思考牵出一个班主任老师应该关注的方方面面:教育的初心、班级的管理、教师的修炼、学生的沟通……19年坚持做家校联系单,12年教育博客保持更新,坚持给学生写信超过40万字,自己制作印刷学生成长纪念册……于洁老师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用大量生动感人的教育案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诠释了一个真正幸福的、有成就感的成功班主任是什么样的。这是一本值得所有班主任品读、思考的书。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 怎样做记者

    怎样做记者

    这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案例实用,语言生动,观念颇多创新。全书五十多万字,分《学会经营自己是成长的金钥匙》、《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新理念是写作的灵魂》、《内参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热门推荐
  • 妖孽,何弃疗

    妖孽,何弃疗

    睁开眼,她成了失宠王妃,本想安心做个透明人,奈何王爷侧妃脑子有坑,王府阴谋多,江湖套路深,为了美好的明天,她卷卷铺盖归隐去也……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 A Journey to the Western Isles of Scotland

    A Journey to the Western Isles of Scot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面皇者天才召唤

    魔面皇者天才召唤

    七叶神器初现,异世孤魂来寻,千年之前宿命,万年之巅战者,天地规则阻挠,八方寂令束缚,千年之梦长眠,万古零丁长叹,皆集于此……我,逆天归来,势必破天地规则,毁万里河山,颠空间秩序。嗜魂铃,药王鼎,阴阳双刃,戮神弩,引魂灯,绝遥琴,寂天锤……七叶现世,与谁有关?时逢乱世,谁出英雄? 周六更新
  • 昏因记

    昏因记

    市长太太、金融女职员安欣身陷权力、金钱和爱情的黑色漩涡,面对身为市长的丈夫的背叛以及朋友和上司的陷害,她沦入被贪欲吞噬的兽性人群之中无法出离。魔幻的遭遇和神秘的梦境将她带入了现实和迷幻的双重世界之中,魔咒一样的预言在现实中频频实现。
  • 女人的智慧与魅力(全集)

    女人的智慧与魅力(全集)

    “本书以很多成功女性的成功特质为主线,为新时代女性树立一个幸福典型的标杆。通过对新时代女性的分析,来阐释出新时代背景下,女性想要追寻幸福人生应该必备的品质。本书收纳了很多国内外成功女性的典型范例。”
  •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中的每一则小故事都发人自省、启人深思。不但有助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困难情况,而且许多故事和寓言具有的伟大的智慧理念,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我及人类的本质,由此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许多故事已经过数百年的世代传承,历经时间的锤炼也沉淀了时代的智慧。在每一则故事或寓言中,我们附以精彩的格言,这些都是最贴切的提示,有画龙点睛之妙。《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部分的解读至情至理、丝丝人扣,是对故事或寓言的完美诠释。
  • 海洋:大海其实没多大

    海洋:大海其实没多大

    洋指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面积广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它深度大,其中4000米至6000米之间的大洋面积占全部大洋面积的近3/5。大洋的水温和盐度比较稳定,受大陆的影响较小,又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完整的洋流系统,海水多呈蓝色,并且水体的透明度较大。
  • 流行文化篇(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

    流行文化篇(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

    不流行的话不说,不地道的英语不讲!遇到老外开口就“哑火”?不知道从什么话题开始交流?没有关系,本书帮你告别难堪!阅读本书,让你了解当下最流行的欧美文化主题,使你能够轻松开始与老外的交流。本书精选全世界最热议的101个流行文化主题,内容覆盖音乐文化、影视文化、商业文化、体育文化、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每个话题都包括背景介绍、常用句子、重点词汇以及一段情景对话。对话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校园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等。语言通俗易懂,话题生动而不失深刻。
  • 杜灵溪

    杜灵溪

    因为双瞳就要陷我于牢笼之中吗?不,我杜灵溪不会这么任人摆布。家族何怕,天下何怕,这一世,我就是那个勇往直前的孤独人,来去匆匆,与我杜灵溪比肩之人,何处能有?既不能同路,那便――分道扬镳!本文女强,穿越仙侠略带玄幻风,见证一个弱小孤独的女主,怎样在异世闯荡,怎样在沉默中走出属于她自己的一条路。主角寄语:人生再世,无论成魔还是成神,都要活的坚强,就像海水中的磐石――顽强不腐。本故事纯属虚构
  • 左手民国课文 右手民国作文

    左手民国课文 右手民国作文

    《左手民国课文 右手民国作文(小学卷)(经典珍藏版)》从民国从《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课本》《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等多个版本的老课本中,甄选出99篇极具童趣、童真,意境优美、文字活泼的老课文,同时在每篇老课文后面配一篇民国模范作文,二者编排相得益彰,全书图文并茂,读来颇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