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200000022

第22章 情感的逻辑: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虚构悖论”研究(1)

一、“虚构悖论”之提出

面对艺术时,很少有概念像“情感”和“虚构”那样,既对于艺术欣赏至关重要,又在哲学上有问题。“我们怎么会被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所感动?”1975年,克林·拉德弗德(Collin Radford)以此为题的论文,引发了当代分析美学中最激烈和持久的争论,其焦点就是后来的美学家所称的“虚构悖论”。

拉德弗德的论题是:我们怎么会被自己明知是不存在的东西所感动?总的说来,可以从他的论证里面集中概括出三个直观上似乎正确,然而又无法兼容的前提:

(1)虚构作品的读者/观众往往会体验到被他们明知是虚构出来的对象、角色所感动的情感,例如恐惧、怜悯、爱慕;

(2)在日常生活背景下,被感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被感动的人必定相信引起自己的情感的对象的存在;

(3)虚构作品的读者/观众知道这些对象是虚构的,他们不相信这些对象存在。拉德弗德尝试用种种可能来解释这个悖论,但没有成功。因而他最终“复活”了一个柏拉图式的结论:“我们被艺术作品以某些方式感动,尽管对我们来说是‘极其自然的’,但由于那种方式太不理智,使我们陷入了不统一,并且太不统一。”

显然,并不是所有美学家都会觉得这样来讨论虚构艺术和情感是有趣的,甚至是有意义的。如果认为艺术引起的情感本质上是非理性的,或者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有本质性区别,属于完全独立的领域,或者需要用完全独立于逻辑、认知的方式来描述,那么拉德弗德的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事实上,把这个悖论视为一个严重挑战,并千方百计要解决它的,主要是分析哲学传统之下的美学、艺术哲学和艺术理论领域的研究者们。因此,有必要简略说明这个论题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它所面临的理论任务。

二、审美经验理论的“认识论转向”

拉德弗德论题出现的最重要的背景,是分析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的“认识论转向”。

不管是解释艺术所表现的情感,还是解释艺术所引起的情感,对这类心理状态的刻画都是对某种审美经验的刻画。但是,“审美经验”这个词语本身却在20世纪中期受到了分析美学的质疑。一些美学家把关于审美经验的传统理论称之为审美经验的“神话”,这种“神话”在内容上大致包括: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专属于审美的经验,它对我们是否在进行审美活动具有定义性作用;拥有这种经验时,具有独特的现象性特征(例如“统一性”、“完满性”、“强烈性”等等);只能通过特殊的方式(例如静观、抽离、内省等等)才能把握这些经验的感受性质。用尼尔森·古德曼的话说,这样的“神话”要求我们承认“一种特别的审美腺的分泌物”。对这种“神话”最早、最著名的批评,当数迪基对比尔兹利的批评。他指出比尔兹利在谈论审美经验的统一性、完满性和强烈性等特性时,实际上是在把作为艺术作品特性的统一性、完满性和强烈性等等,与审美经验本身的特性混为一谈。并且,迪基进一步质疑根本不存在具有那种特性的经验。这种批评不仅促使比尔兹利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并且在整个分析传统的美学中导致了一种重要转向,即从“现象学的审美经验概念”到“认识论的审美经验概念”的转向。简单地说,“现象学的审美经验概念”要求把握的是“具有这种经验像什么样”,描述具有它时感觉起来是什么样子,具有哪些特殊的感受性质;而“认识论的审美经验概念”要把握的是一种直接的、非推理性的认识事物的方式。也就是说,认识论概念要把握具有这种经验的主体以适当方式对经验对象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要根据对象的物理属性来加以解释的。

可以说康德美学带来的“认识论转向”,是从关注审美对象转移到关注我们主观方面对对象的审美判断。但是分析美学在已经属于主观领域的审美经验层面再一次进行“认识论转向”,这是什么意思呢?要理清这个转向中涉及的众多理论问题和它发展的历史脉络,需要比这大得多的篇幅。并且,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与本文的主题有关。所以,在此我只提出一个笼统的看法。简单说来,我们可以把这次转向理解为一种在主观当中寻找客观性的努力。在当代心灵哲学中,一般把现象学的经验概念试图把握的那种经验性质称之为“感受性质quilia”,或者“现象性质”,或者经验的“质的维度”。

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的“What Is Like to Be A Bat?”是讨论这一问题的最著名的论文。多数分析哲学家认为,当我们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时,例如说“我高兴”“我害怕”时,我们所描述的并不是这类性质。可参考维特根斯坦与此有关的比喻:“假如每个人都有一个装着某种东西的盒子:我们把盒子里的东西称为‘甲虫’。每个人都不能看别人的盒子,所以每个人都说只有看自己的盒子才知道甲虫是什么样子。——也许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每个人的盒子里的东西各不相同,而且这种东西还在不断变化。”“假如‘甲虫’这个词在这些人的语言中有着一种用法呢?——如果有一种用法,那它不会充当一事物的名称。盒子里的东西在语言游戏中没有任何地位,甚至把它当做某种东西的地位都没有,因为盒子甚至也可能是空的。——是的,人们可能把盒子里的东西‘除尽’。它消去了,不管它是什么。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根据‘对象与名称’的模式来解释感觉表达式的语法,那么对象将作为完全无关的东西而被排除在外。”

另外,美学上的这场认识论转向是在分析哲学反对私人语言的更大背景之下产生的。]需要指出,坚持审美经验的认识论立场,并不需要反对这种感受的存在;但认识论立场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感受并不是使审美经验成为审美经验的原因,也不是美学研究的正当对象。相反,认识论立场试图从引起审美经验的原因或者条件来对之进行说明,也就是说,用主体通过正当方式认识到的艺术作品的特性来加以说明,并且这种认识需要用作品的物理属性加以解释。

无疑,这体现出一种为审美经验寻找相对客观的决定因素,进而把对审美经验的描述还原成对产生它的来源的因果性说明的雄心,应该说,这继承了康德强调美感的普遍可传达性的思路。但是,不能将这种还原理解为物理主义的还原,不能理解为用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来解释我们的审美经验的主张。我感到一段音乐是“欢乐”的,这个“欢乐”显然不是那些音符、声波的特征,而是我通过某些适当的方式(注意力的程度,欣赏时的状态,对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知识的了解等等)归属于这个对象的特征。而我体验到的“欢乐”又必须借助这些音符的物理性质(音高、强度、速度、组合方式等等)来加以说明。如果这段音乐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我的体验必定会有所不同。这种理论转向对于解决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许多难题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它对当代电影理论、音乐理论中的视觉、听觉研究和作品形式规律的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从审美经验概念的现象学到认识论的转向,自然包含了情感观念的认识论转向。总体说来,认识论转向之后的情感理论,把通常所说的“情感”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种是“认知不可穿透的情感”或“感受”,它是特定身体感受必然引起的,是认知过程无法控制的,例如“惊跳反应”、“呵痒引起的笑”。但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情感类型是“认知性情感”,例如恐惧、羞耻感、爱慕等。这些情感在本质上是一种意向性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关于对象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对某物感到害怕,对某人产生怜悯,对某事感到愤怒,诸如此类。要使某个对象成为某人的某种情感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是被这个人以某种方式来认识或理解的。例如,只有当我认为某个对象是具有威胁性的或者是危险的,我才会害怕它。这样,情感经验在本质上相当于一种评价性的思想或判断。艺术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同样如此。古德曼说:“审美经验中的情感,是一种觉察一个作品具有和表现了什么特性的方式。”因此,至少大部分审美情感包含了以认知的方式运作的过程。

但是,关于情感包含认知的程度,理论家们是有分歧的。有两种观点需要先提出来。一种是“较强”的观点,认为情感必然包含关于情感反应的对象的存在信念。设想我独自在黑夜中行走,我可能因为猜想周围潜伏着某种危险的对象而害怕,即便后来证明没有这样的对象,只是我的幻想,但是我在那一刻的害怕必定以我当时相信黑暗中存在着威胁到我的对象为前提。这个存在信念是必要的,哪怕是造成幻觉的错误的信念。我们可以看出,拉德弗德显然是坚定地持有这一观点的。另一种是“较弱”的观点,认为情感可以不必涉及真正的信念,而是涉及“思想”。也就是说,我不必相信黑暗中有某个对象威胁到我才能害怕,想象那里有个对象威胁到我,这样一种思想通过特定方式同样可以导致我害怕。这种“弱”的观点出现得较晚,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拉德弗德论题的产物。

同类推荐
  •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止于郑板桥论画,主要论述了中国画历史。作为一本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下限为什么在乾隆年间呢?我是以某一画家或某一文艺批评者,凡能增益前人的理论,对于探讨中国美术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有所启发,即使是一句话,也要沙里淘金,勾寻出来;或者理论虽然错误,而其影响颇大,也都予以评介。相反,重复前人之见,平庸之谈,即使议论成册,一概不取。当然这只是就我所掌握的材料和我的看法作取舍的。我以为“扬州八怪”的作品及其画论,是中国古代独放异彩的“夕阳”,自此以下,有价值的理论没有多少了。晚于郑板桥的清人,其中有可取的见解,比如谈题跋、印章,已经与同类问题集中到一起,提前插入明代有关的章节。倘若硬要续写到中国古代史下限的1851年,其结果,一是有伤《中国画论史》著论的宗旨,一是让读者兴味索然,所以还是到此结束为好。
  •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对中国现当代文艺、美学等进行阐发,从特定角度研究了西方现代文艺、文论对自然的表现、现代主义文艺、文艺阐释学等现代文艺中的重要问题的处理。研究了一些重要的文艺讨论和重要的学术事件,研究了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全球化理论、时空理论、“文化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西方现代美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借鉴意义。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自新时期以来的电影评论自选集,收录了近百篇影评与随笔。所论及的影片均是30多年来具有巨大影响或有强烈争议的国产影片,和部分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得奖的外国影片。作者努力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凭良心,说真话,有思想,有文采,有文化。作者之所以把书名定为《阅读电影》,是因为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对于电影亦然。要对一部电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需要认真、反复阅读的。写电影评论的过程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唯如此,才能解剖与彰显电影的意义。和诸多随着风向转的藤萝状态的评论不同,它扎根在作者自己的土壤里,如一泓清泉从心灵深处汩汩流淌……
  • 音乐笔记

    音乐笔记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音乐欣赏,面对浩如烟海音乐世界,作者选择曾经感动自己的曲目和音乐家,娓娓道来;第二、三部分为音乐杂感,作者谈音乐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谈音乐与文化,皆从自己亲身感受出发,文字精练而老辣。辛丰年先生文字往往千锤百炼,数十年写下的文章并不算多,集其艺术精华的《音乐笔记》可算是弥足珍贵。
热门推荐
  • 天革

    天革

    神所在的地方那是天空的边际。但真的有神存在吗?谁都不清楚。修真为了什么?只是长生不老,还是到达顶峰?那又如何?脚下的路被杀戮染红难道自己的道就是一条血路?我要去改变这一切的一切,用新的的法则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的路,而绝对不是杀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闲庭扫叶集

    闲庭扫叶集

    古典文化散文,贴近现世的心音,化解嫩寒的春温。《闲庭扫叶集》主要内容包括:韩愈的“八小时”、虎中奸计、李清照读书、菠萝蜜的沉思、宰相不谋私产、运动健身老不忘、饮酒与吃糟、批评家的胆识、鸡声断梦、情种、下定义的困难、零食等。
  • 光荣的草原

    光荣的草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导演进化论

    导演进化论

    奥斯卡颁奖典礼,后台采访现场。记者:“李川导演,请问怎样才算一名成功的导演?”李川:“拍商业片有票房,拍文艺片能拿奖。”记者:“怎样才算一名伟大的导演?”李川:“拍商业片能拿奖,拍文艺片有票房。”记者:“那您认为您现在算是一名伟大的导演吗?”李川:“你觉得呢?”记者:“说实话,如果连您都不够伟大的话,我不知道全世界还有谁能配的上这两个字。”李川:“嗯,我的看法跟你差不多。”记者:“……”
  • 重生之我为许仙

    重生之我为许仙

    生而为龙需纵横,斜刀跨马尽风流!既然我来了,那就要留下痕迹!嘉靖隆庆,南疆北域,沙漠大海,四季星辰,通通都普天之下,唯我许仙!
  • 逆天独宠:娘子不要跑

    逆天独宠:娘子不要跑

    好好的泡个温泉,居然从天上掉下个人来,为了自己的温泉不被污染了,那就勉强捞起来吧。“嗯?没气?是淹死了还是本来是个死人?不过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也没有任何的血腥,那可是高空抛物啊,看来生前应该是个强者。”“真是可惜了你这一副倾城之貌了,不过就算你是个美人,该给的辛苦费还是要给的。”不过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尸体会诈尸,还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虽然我很高兴这样一个倾城大美人没有死,可是他那杀气腾腾的样子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啊? 只是下一秒,“上官熙妍拿了我的定情信物,你居然还和别人的男人眉来眼去的,当我是死的吗?”“妍儿,我都被你睡了那么久,你要负责,我都已经是你的人了。”
  • 太行九记

    太行九记

    他的名字叫东周,个子高腿长,嘴巴大鼻子大,说话多好重复。在村庄里经常是一堆人中的中心。那一年他娶了一个媳妇,很漂亮的,个子只达到他的胸部,圆眼细眉,轻声少语,皮肤白净白净,特别是一条大辫子甩在身后,走起路来在身上一颠一颠的。人们都说这个女人是他家里的一轮小月亮。没有多久,发生了一个大变故。有一天夜里东周跑到十里外的岳父家。趁夜深人静爬到房顶上,把一包炸药安在正屋顶的茅草里,点燃导火索,然后悄悄地返回家中,没事儿人似的。他满以为十拿九稳,报销了这一家人。
  • 我的稻草人女友

    我的稻草人女友

    乐宁觉得自己的草生一定是受到了诅咒,她只是想来现世找颗心回去炫耀炫耀而已。没想到随便找的一个少年竟是重生后的世者大人,乐宁很惆怅,因为恢复记忆后秦渝变得一点都不!可!爱!惹!“阿宁啊!我觉得世者好像喜欢你哎!”咦,世者好像是有点怪哦!他拉着她的手说,“别怕,我们回家。”抱着她,轻声说,“这次,换我把这颗心给你。”喜欢……他真的喜欢她吗?那为什么…千年前,会亲手剜了她的心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