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3300000031

第31章 Q(3)

78.权威效应(authority effect)

一条很重要的暗示规律。指暗示效果的好坏受暗示者权威程度的影响。若暗示者具有独立性强、体格强壮、身材高大、一般为男性、年龄较大、知识丰富、职务高、权力大、地位显赫等特点,则会产生较好的权威效应,暗示效果好;相反,则权威效应差,暗示效果也不好。在社会生活中,病人求医时,总希望给看病的是位德高望重医技超群的大夫,由这样的大夫看病,会产生权威效应,达到加速治病的目的[。时蓉华主编:《社会心理学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191页。]

“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有地位、见多识广,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在一些重大事情发生时,政府会通过权威人士的发言来对抗流言。比如在对抗“非典”期间,中央电视台对当时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岐山的采访就是在不断上升的“非典”患者人数使人们的心里感到岌岌可危时进行的。正如节目制作者所说:“人们需要一位‘力挽狂澜’式的人物,来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战胜‘非典’的信心,重新建立起坚固的心理堤岸。”传播者深知,通过对权威人士的采访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这期节目中,王岐山对当时民间流传的许多说法一一进行澄清,没有回避主持人提出的“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北京‘非典’病例的数字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如果人数真的达到6000人的时候,北京市有没有能力收治所有被感染的‘非典’病人?”等敏感问题,而是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节目起名为《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于采访后第二天在央视一套播出。很多北京市民在看过这期节目之后给栏目组打电话。栏目组从观众那里听到的最多的反馈就是,人们从节目中重新获得了战胜“非典”的信心,这正是《面对面》想要实现的目标[王志、耿志民、欧阳询编著:《面对“面对面”》,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8~42页。]。

试想一下,如果节目采访的不是北京市代市长,不是由中央级的媒体播出,就很难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获得人们的信任,并达到安抚民心的效果。

权威效应已被媒体广泛认同并进行利用。又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八级地震发生后,各类媒体全力报道胡锦涛主席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媒体及时向全国人民传达了胡主席关于“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指示,及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的实况。全国党政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立即行动起来:部队、医务工作者、心理救援人员等迅速深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国人民捐钱捐物,从物质到精神上大力支持灾区人民。

但同时也由于“权威效应”的存在,使人们轻信了一些本来不会相信的事情,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音乐家傅聪曾讲过一个关于他的朋友鲁普的故事,因为鲁普已经是“大师”了,便没有人敢对他说三道四。其实他所弹的每一首乐曲,最后一个音符总是错的,因为那个音符他看错了,可是这一辈子都没有人敢告诉他。这“大师”的桂冠,将他与真话隔开来,这正是“权威效应”在作怪,但是这样的“权威效应”,委实可悲[赵畅:《学会听真话》,《观察与思考》2002年第6期,第29页。]。由此可见,媒体需要善用权威效应,作为受众,则要多一些质疑和自己的思考。(范璟)

相关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在1963年进行了一项具有创新意义而又有争论的研究:米尔格拉姆通过广告和邮递征求信,请人们报名参加在耶鲁大学进行的一次有偿的学习实验,结果有40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男性应招入选。这些人被告知说,他们将参加一些研究惩罚与学习效果的实验,需要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并用抽签的办法决定一个人当老师,一个人当学生;老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则要记住这些词,然后,老师提出一个词,让学生从给出的4个词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如果选错了,就要给予电击惩罚。

老师坐到一台巨大的吓人的控制台前,那上面有30个电钮,每个电钮上都标有它所控制的电压强度,从15伏直到450伏。学生被带到另一间房子里,为了防止他中途逃走,还用带子把他拴在椅子上,然后,在他胳膊上绑上电极。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有线电讯保持联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多次出错,老师在指出他的错误前,随即给予电击。开始电击时,学生发出呻吟声,随着电压的增高,学生则叫喊怒骂,尔后哀讨求饶,再后又猛击桌子,踢打墙壁,最后停止了叫喊,似乎昏厥过去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不断地督促老师说:“你必须继续下去,必须予以电击。”实验者还说,一切责任由他承担,与老师无关。在这种情况下,有26个被试(占65%)服从了实验者的命令,虽然他们听到学生叫喊哀求,表现出极大的痛苦,但是还是按照实验者的命令,不断加大电压等级,直到450伏。

实际上,“学生”并不是真被试,而是实验者的助手,实验时并没有受到任何电击,呻吟、喊叫和拳打脚踢等等,都是先前排练好了的,并且录了音,实验时只需放录音而已。“老师”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中,发出命令的权威人物是耶鲁大学实验室一位很有名望的科学家,并且他宣称该实验研究的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人们往往不会相信这样有科学头脑的、仁慈的和有责任心的人会发出伤害他人的命令。米尔格拉姆怀疑就是这些原因造成了被试者的高度服从。于是,他进行了另一个研究,把实验室建在希里奇波特市中心商业区一座简易办公楼里,并声称该实验的发起者是一个私人商品研究公司,除此之外,一切条件与耶鲁大学的条件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服从比率由原来的65%降低到48%。有些学者指出,如果主持实验的不是一位专家,服从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结果令人震惊和不可思议,无论是对社会心理学不甚了解的门外汉,还是严肃认真的社会心理学家,都往往低估了权威人物对他的影响力量[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1~302页。]。

79.群体极化效应(group polarization effect)

无论最初意见倾向哪个方向,通过群体讨论都会得到强化,结果不仅群体观点转向极端,就连个体也发生了这种转移,这就是群体极化效应。群体极化不是指群体意见分为对立的两派或两级,而是指意见的最初倾向得到进一步强化。[〔美〕R.A.巴伦、D.伯恩:《社会心理学》(下册),黄敏儿、王飞雪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47页。]

在群体传播中,群体成员间信息互动和交流的频度比较高,经过群体讨论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往往会变成一种强大的群体压力,使最初的意见倾向得到大部分群体成员的认同,并由此产生了群体极化效应。

群体极化效应在网络传播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网络论坛里有关某个主题的激烈讨论经常会出现意见一边倒的现象。发帖者的最初观点或意见倾向通过网民的热议,最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2007年发生的“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2008年发生的“公务员殴打高中女生”等网络热点事件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群体极化效应。

2007年7月17日,全国各大网站、知名论坛流传一篇名为《我所见过的最没人性的事情!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热帖。帖子讲述了江西鄱阳六岁小女孩丁香小慧被后妈打得口吐鲜血的事情。该帖在正文前激情号召:“请大家互相转贴,一定要凶手绳之以法!!!”并附有前言:“前天在电视台看到一个惨绝人寰的家庭暴力虐待画面,六岁小女孩被后母打得在医院狂吐血,流了一地,六块脊椎被打断,凡是看过的人都哭得死去活来!!亲生父亲居然说是自己摔的,家属报警后,打人凶手居然现在还没有落网!!!正义何在?!!!天理何在?!!!”发帖者称该事件源自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新闻报道,并引证电视截图和医院现场照片,以及小女孩指证“我的后妈是魔鬼”的同期声。整篇帖子展现出六岁女童遭后妈陈彩诗残酷虐待的骇人故事[新浪论坛:《我所见过的最没人性的事情!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http://bbs.uc.sina.com.cn。]。该文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贴,网络舆论即刻为愤怒所淹没。短短几天时间,新浪论坛中阅读这个帖子的网民多达50万,回复2900多条,有30页之多。搜狐社区阅读同一主题帖子的网民达22万,回复1900多条,有160多页。

然而,几天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介入采访,“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事件最终被查明是假新闻。当地公安机关向媒体通报表示,陈彩诗没有虐待小慧的行为,小慧伤势是自己跌倒造成的。医疗机构也做出鉴定,小孩病症是由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李菁莹、曹倩:《“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中国青年报》2007年7月27日第3版。]。一个虚假的事情怎么会形成如此强烈的网络舆论?这正是群体极化效应的体现。参与质问的网民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群体,随着帖子的观点得到更多网民的认同,最初一些理性质疑的声音也被淹没在声讨“恶行”的激情澎湃中,连那些最初不相信的人或半信半疑的人也转变了立场,认为这件事情可能是真的,于是意见的最初倾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在群体讨论中,个体态度的转变并不仅仅由于听到他人的观点。讨论中的积极参与会比消极聆听更容易导致态度的转变。参与者和观察者听到的是相同的观点,但是一旦参与者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该观点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该观点被参与者内化了),这种影响便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群体成员对别人观点重复得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在不断的重复中认同这些观点,在这种情境中群体的情感因素淹没了人们的理智(也即去个性化),这正是群体极化效应产生的重要的心理机制。(牛新权)

同类推荐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北大人文课

    北大人文课

    北大人文泰斗畅言文化、美学、教育、哲学……高擎人文精神之大旗,体验独特的人文理念,感受大师们思想精髓的独特魅力。章太炎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季羡林怎样看待社会,周国平又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联系当下热点话题,涉及众多精神领域,谈人文思想、人文素养、人文关怀。本书借北大人文大师的智慧,深入探寻各个领域里深藏着的人文力量,立足生活、教育、文化、哲学、社会等各个方面,让读者把握当下,沐浴人文气息,修养人生智慧。也许你不能抵达大师的思想境界,但你能从中寻到一盏指引你前行的明灯,抵达人生的豁然之境。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着力于以高校为中心的产学研结合机制的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问题、国外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和启示。
  •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角度解析上海市人才与就业问题,系统概述了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状况、劳动关系调整与发展状况,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热门推荐
  • 锦上添

    锦上添

    当名动江湖的妖女,藏身到了京城权贵的家里,原本以为从此可以高举白莲花大旗不倒,过上寄人篱下的完美生活。他人欺我,忍了;他人辱我,认了。谁让我拿的是娇弱无力的白莲花剧本?可是这世上为何总有人跟她这朵小白莲过不去?如花美男,包藏祸心;翩翩公子,腹黑无情。动我的钱,定我的亲,竟然还想要我的命?如今之计,也只有晓之以剑动之以刀了。一朝锋芒出,妖魔鬼怪皆退散!
  • 长青仙命

    长青仙命

    万物为刍狗,众生悉妖魔,吾自由心不为天地所迫;神佛不可渡,阴煞皆惧我,谁阻那喜怒哀惧爱欲恶。即使坠入泥沼堕入阴渠又能如何,且看我涤污荡秽时,御万里长空,于我指掌间为我所握!(q群722422518)
  • 龙少的惹祸精

    龙少的惹祸精

    传闻霸道病娇,冷酷残狠的龙夜爵,虽坐拥千亿财富,却身有隐疾,最憎恨女人,见到女人就犯病。*结果有一天,龙夜爵当着所有人的面,耐心温柔的哄着一个生他气,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嚣张女人,那宠爱宝贝的样子简直恨不得将世间所有温柔皆给予她一人。*众人:“龙少,说好的不近女色呢?”龙少:“我只近妻色!”*【病娇霸道龙少爷VS敢爱敢恨甜姐儿】这就是一个老公绞尽脑汁宠爱自己妻子的故事。
  • 蛆祖的万界吞噬系统

    蛆祖的万界吞噬系统

    一觉醒来李七夜悲哀的发现他脑海中竟然多出了一个万界吞噬系统……难道是让他满世界去吞?命运的齿轮就此扭转。斗破苍穹的世界,黑化紫晶翼狮王。神墓的世界,拐骗痞子龙。流浪地球,毒液,英雄联盟,龙珠……无数个位面都留下了它的脚印,进化的极限之路到底是什么?李七夜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他不需要赞美!需要的只是臣服或者死亡!
  • 小小送款员

    小小送款员

    通过某个可鄙的阴谋,故事的主人公婴儿时被从亲人身边带走,交到了一位善良的女人福勒夫人手里,由她照料。她不知道孩子的姓,就用了丈夫的姓,给他取名:弗兰克·弗劳尔。她有一个女儿叫格雷斯,但她对待两个孩子毫无偏爱,所以弗兰克从没怀疑过格雷斯并不是他的亲妹妹。然而福勒夫人去世时把这一切告诉了弗兰克,两个孩子被孤伶伶地抛在了世上,好像不得不被送入济贫院,但弗兰克不愿意那样。一位好心的邻居愿意暂时照顾格雷斯,于是弗兰克决定独自到世上去闯荡生活。他来到纽约,尽管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次次失望甚至于绝望,但他从来没气馁过,一直坚持着,直到……
  • 你,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你,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当傲娇男碰到毒舌女,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剧情如下:某日,萧哲把慕晚歌约在事先布置好的西餐厅里准备跟她告白。餐厅里,慕晚歌看着在粉红色气球里站着笑的一脸荡漾的萧哲。慕晚歌嘴角抽了抽:“看不出来啊,你竟然还有这种爱好。”站在粉红色气球里的萧哲身子一僵,果然,他怎么就忘了,慕晚歌是一个长着一张萝莉外表却有一颗汉子心的女孩子呢!
  • 悍妃无双:王爷给跪了

    悍妃无双:王爷给跪了

    不甘被渣男利用,薛黎选择同归于尽!谁知,睁开眼来却发现自己没死!没死苦啊!王爷好腹黑!国公好阴险!庶母庶妹好卑鄙!不怕,不怕,姐有异能,姐知前世了今生,武将下马问生死,文官下轿问前程!腹黑、阴险、卑鄙……来吧,来吧,统统滚到我的碗里来!
  • 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

    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

    Schmaltz explains how "wickedness" develops when a team over-relies on their leader for guidance rather than tapping their true source of power and authority-the individual.
  • 亮剑湄公河

    亮剑湄公河

    一个国家的强大,很大程度体现在世界范围内它对本国公民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上。2011年10月5日,中国商船“华平号”和“玉兴八号”,自湄公河顺流而下驶向泰国清盛码头,半途二船被不明武装人员劫持。第二天一早,两艘商船的船员尸体陆续浮出水面,十三名中国船员被残酷杀害,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我公安部组织专家赶赴案发地,面对重重疑云,他们如何破案?《亮剑湄公河》首次深度报道湄公河惨案真相,生动再现了中国警方快速反应,运用大国智慧,与湄公河流域各国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合力缉捕案件元凶的曲折历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