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3400000021

第21章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综述(4)

第三节香港新闻传播教育综述

在香港,最早创办的新闻教育机构有三所:第一所是1927年黄天石创办的“香港新闻学社”,第二所是1932年由关楚璞、黄育根创办的“生活新闻学院”,第三所是郭步陶、金仲华于1939年创办的“中国新闻学院”。香港第一所官办新闻教育机构是1951年由香港教育司开办的“官立文商专科学校”,其师资雄厚,课程内容参照国内外的大学新闻系课程编写,1956年,该校的新闻科因招生不足而停办。1956年秋,由广州迁到香港的文化大学接手复办该校,与当时香港的华侨、新侨、平正四院校,组成联合书院,设立新闻学系。

在20世纪60年代前,香港培训新闻记者和传媒从业人员一直实行的是学徒制,新闻教育多是提供短期职业培训课程,不重视发展学院式的新闻教育。进入20世纪60年代,香港从一个落后的亚洲城市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欧美的一些国家通讯社、报社、电台看到香港所具备的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纷纷在香港设立办事机构,如美联社、合众国际社等都在香港设立亚洲分支机构,《时代周刊》也在香港印刷亚洲版,香港的新闻业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亚洲的通讯中心,传媒业需要大量的传播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香港的新闻传播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1963年,香港当局将联合书院与崇基书院及新亚书院合并,成立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新闻系撤销,并入社会学系。1965年,新亚书院创办新闻系,开设两年制报刊新闻专业,这是香港第一所新闻学院系。1974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扩展为四年本科学制,并更名为新闻与传播系,开始授予社会科学文学士荣誉学位。1976年该系增设广播新闻专业,1980年增设广告公关专业,1988年增设传播研究专业。1977年,香港中文大学在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协助下开设两年制传播哲学硕士学位课程。1993年又创办传播哲学博士学位课程。学院现有五个专业:新闻、广播、广告与公关、传播研究、创意媒体与新媒体。

1968年,浸会学院传理学系成立,在香港首先开设四年制传播文凭课程,由余也鲁出任传理系主任,提出为香港乃至亚洲的现代化进程培育报业、广播、电视、公共关系与传理专业人才。1973年增设教育媒介专业(1975年改名为电影媒介专业)。1987年7月经英国学历评审会通过,正式由文凭课程晋升为三年制荣誉学位课程。1991年,传理系扩展为传理学院,1994年浸会学院升为大学。现今,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分为三个系五个专业:新闻系(包括汉语新闻专业、国际新闻专业及广播电视专业)、传理学系(包括应用传播研究专业、数码图像传播专业及公关广告专业)和电影电视学系。

1968年,香港珠海书院(私立)开办夜间新闻课程。于第二年转为日间课程。1986年,珠海书院新闻学系添建报刊及电子传播专业。1990年,珠海书院新闻系易名为新闻与传播学系,该系成为全书院第二大学系。1984年创办新闻研究所。

1971年秋,香港树仁学院新闻系正式成立,开设新闻专业。1975年增设广告、公关专业,提供两组四年制荣誉文凭课程。1996年初,树仁学院新闻系改名为新闻与传播学系。作为香港为数不多的私立高等学府,2001年9月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树仁学院开办新闻荣誉学士学位课程(在此之前,其一直采取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内外其他学校联办的形式来开设新闻传播类本科及硕士课程)。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成立于1998年,致力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数字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有本科课程和硕士课程。本科现有四个专业:电脑动画、流动影像、概念艺术和互动媒体。

香港大学新闻与媒体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亚洲一流的新闻教育机构,旨在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新闻人才,为国际传媒业输送亚洲的声音。该中心提供本科与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由香港大学授予正式学位。专业型新闻硕士学制一年,研究型哲学(新闻)硕士学制两年,硕博连读四年。中心还经常举办各种研讨会、工作坊,并为新闻从业人士开设各类专业培训。其中“新闻学硕士”(Master of Journalism,MJ)是香港第一个专门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项目,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课程,包括媒体法和媒体经营与管理、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新闻报道与写作、财经新闻报道等,课程为全英文教学,学制一年。毕业生在香港及海外的各大中英文媒体从事新闻工作。

除此以外,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香港大学校外进修学院、浸会大学继续进修学院、职业训练局、传艺学校及澳门东亚大学公开进修学院等,都设有短期新闻或传播课程。

香港的新闻传播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具有国际视野

香港新闻与传播教育有一个显著特征,即依靠外来学者发展本地新闻教育。20世纪60年代时,香港中文大学就开始聘请由台湾赴海外学成的学者;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内地的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了一批新闻人才出国深造,他们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获取博士学位后,纷纷来港任职于各新闻学系。因此,香港新闻教育从师资到课程内容设置都受到美国、中国内地和台湾学者的影响。

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指出,“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香港。香港是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中国主要经济中心之一,它同时又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荟萃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能够实现本地和国际多种、多样性的新闻实践。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多元化,使我们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这些学生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并拓展了一起学习的来自香港和内地学生们的视野。这里有广泛的专业教授网络,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全球范围的新闻实习培训计划,除了香港和内地的中心城市之外,我们的学生还曾在纽约、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西雅图、墨尔本、开普敦、曼谷、新加坡、卡拉奇、马尼拉、雅加达、班加罗尔和新德里实习。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国际实习机会为本科和研究生们最终提供了全职工作。”

香港新闻院系的任职教师,大都具有海外留学或供职的经历。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总监陈婉莹教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客座教授、纽约市传媒研究中心学者。副总监戴维.普罗特(David Plott),是著名的财经新闻专家,曾任《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总编辑。中心有多个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来自世界各地:公众健康媒体研究项目总监贝拉汉(Thomas Abraham),曾任《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编辑;中国传媒研究计划负责人钱钢,曾任中央电视台制作人、《南方周末》主编;广播电视项目总监罗礼贤,曾工作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亚洲Star电视台;新媒体助教康瑞(Rebecca Mackinnon),曾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北京和东京地区的前任行政总监;新闻采访与写作项目主任麦锐哲(Gene Mustain)曾在纽约和芝加哥做过记者;传媒法项目主任韦杜灵(Doreen Weisenhaus),曾任《纽约时报》市政新闻编辑。

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的专职教师中,全部有海外(主要是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该院每年均有两位教师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讲学,还有三位教师可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讲学,整个学院学生经常能够听到境外和内地传媒研究最鲜活的内容。学院提出“无国界学生”的口号,该院学生可以参加海内外大学的交换生计划,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及日本等地的大学当交换生,以拓宽视野;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假期计划”,利用假期到内地学习普通话和中国文化,或到海外进修。

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现任院长赵心树教授原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教授,曾于斯坦福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哲学博士学位。原院长朱立教授曾说:“新闻教育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必须聘请一部分外籍教师,他们可以把本学科最新知识以最快速度引进,同时他们的纯外语教学可以逼得学生学外语;但是我们又是在华人98%的香港办教育,所以外籍教师又不能过多,三分之一为宜。”传理学院对教授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有较高的量化要求,学院的英文新闻已成为名牌专业,在香港颇具影响力。浸会大学新闻专业各方向均为双语教学。

2007年10月,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获香港《信报》财经新闻有限公司100万港币捐赠,开设了“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邀请在美国获得最高荣誉奖项的记者参与本港的新闻教学与实践,这在亚洲新闻教育尚数创举。参加首届普利策新闻奖工作坊的有著名战地记者、1966年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彼得.阿内特(Peter Arnett),《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记者、2007年普利策国际新闻报道得主方风美(Mei Feng),《费城问询报》记者、1997年普利策解释性新闻奖得主Michael Vitez,《华尔街日报》资深调查记者、2007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得主Steven Stecklow,《华盛顿邮报》记者、2002年普利策国内新闻奖得主Amy Goldstein,以及佛罗里达大学教授、1992年普利策特写摄影奖得主John Kaplan。今后每年10月份,工作坊将邀请4~6位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来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与师生、媒体从业人员及公众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浸会大学新闻系主任、普利策新闻奖工作坊召集人黄煜教授表示,该项目希望通过邀请顶尖职业记者开展此类演讲、讨论来提升香港和内地的新闻教育素质,提高香港传媒的从业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新闻专业人才。

树仁学院新闻系旨在为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报纸以及大众传播机构培养训练有素的合格新闻人才。学生有机会学习在多种社会环境下的传播进程和作用,并且在人文科学和诸如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打下坚实宽广的基础,使学生在开阔的视野下提高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公平、公正和独立的观点。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院长和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通过全球聘任制度确定的。许多世界各地的“创意媒体”爱好者,包括电脑专家、动画专家、著名导演、摄像师和大学教师纷纷聚集在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使得该院的国际化程度大为提高,师生赴海外交流、交换计划也变得简易可行。

二、重视通识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强调“以人为本,专业精神”(teach with a professional spirit,reach a personal touch),以培养宏观通识、陶冶专业操守、提供专业知识为己任。

香港浸会大学具有深厚的基督教传统,注重全人教育和对知识的探索,认为学校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社区,教育须是身体、精神、社会、智力、美感和情感等多方面的。传理学科的课程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具备系统分析当代社会传媒的能力;二是培养传媒专才,以适应快速的社会政治经济变迁;三是帮助学生养成伦理观念和社会意识,以更深刻、更全面的视角面对当今世界。

树仁学院办学宗旨中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人”的价值,在“完人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学科的自身规律,突出专业人才的培养。

从以上可以看出,香港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是先强调人的教育,其次才是专业的教育。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香港新闻传播院系的课程结构基本上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组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又各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学分中包括实习分数。通识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基础通识课程(General Education),由大学规划制定;专业通识课程(Non?e011major Supplement),由各学系开设。

同类推荐
  • 大学生成长成才导论

    大学生成长成才导论

    一批好的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优秀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 北大公开课

    北大公开课

    百年北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结合的阵地,这里聚集了最优秀的学者和各类学科的大师,这里有中国大学中最受听众欢迎的公开课,一堂堂最具历史深度、时代科学性和人文艺术性的精彩课程,将你带入人文艺术的殿堂,奔腾在学术思想的天空,助你登上个人发展的舞台。本书汇集了北大公开课关于历史、国学、文学、鉴赏、哲学、逻辑等方面知识,以一种全新的高度和广度,拓展广大读者的视界,尽享思想文化的盛宴。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
  • 政府网络发言

    政府网络发言

    该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网络发言人的时代背景、主体特征、功能定位、制度设计、组织架构和效能保障,同时从网络问政、网络论坛、网络微博,以及培养意见领袖、应对网络谣言等具体方面提出了政府网络发言的基本策略,并对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既具有理论开拓的价值,又有着广泛的实际运用意义,可以为新闻传播学者和各级政府官员提供有益的启发、借鉴和帮助。
  •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6)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6)

    孩子是我们真正的产业,对孩子的投资就是对未来的投资,再多的金钱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和家庭教育的失败。我们不应该做金钱的奴隶,让我们同孩子和事业共同成长。犹太教育智慧的精髓,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提问,能够解决问题,树立目标和理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犹太精英教育的核心有六大价值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问号代表一切、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
热门推荐
  • 邪魅女尊主

    邪魅女尊主

    龙天宇,21世纪金牌零度杀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零失误,传闻一双蓝瞳如妖孽一般,看一眼,变堕入无底深渊。一朝穿越到女尊世界,遇到只古灵精怪的小包子,看似百无一害,实则腹黑无度,越看越合心意了。于是在宠夫的悬崖边疯狂试探。轩辕国皇子哭着喊着要嫁给冷王,大殿之上众人投来暧昧的眼光,女皇陛下一脸尴尬,“皇儿你倒是说点什么啊。”龙天宇一身慵懒面无表情“与我无关”。而身旁的小奶狗已炸毛,愤怒的盯着对面跪着的男子“再看,本王君把你眼珠子挖出来”。冷王更是配合的能气死人“我家人,我会担待”。言下之意,敢说个不给试试!(女尊一对一,不喜勿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魏宫二三事

    魏宫二三事

    谁说我大魏无八卦?寻人启示:《乡党名族任氏女,为何被遣之后销声匿迹?》邺城纪实:《沉鱼落雁美甄姬,一嫁袁绍子,二嫁曹操子,为何最终命丧黄泉?》今日头条:《倾国倾城女博士,足智多谋女中王,谁是曹丕心中最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席少,只婚不爱

    席少,只婚不爱

    “我爱你。”席瑾瑜深情款款。“滚!”叶晴冷脸拒绝。狗男人就是狗男人。不虐一顿他根本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美食与保健:家常菜谱

    美食与保健:家常菜谱

    食品在治疗作用方面虽然往往只起辅助疗效,但长期食用,对预防保健具有天然的作用,其最大特点就是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起到固本培元、祛病强身的功效。为此,编者根据中医的药膳理论,特别编辑了本套“美食与保健”丛书,本册为《家常美食菜谱》。书中介绍了如何制作家常菜、大众菜,这些美食都有预防保健的作用。本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易学和易用,是广大读者用以指导健康膳食的良师益友。
  • 武极至尊道

    武极至尊道

    故事从吴羡获混沌珠得开始,为了修复破损中的混沌珠,他毅然的做起了时空清洁工,开始吞噬这些寄身依附于地球时空表面的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各种小世界;然而,随着被清理掉的寄生世界越来越多,地球开始复苏并恢复了灵气;消失的洞天福地也若隐若现;上古封神的隐秘也随之显露;……吴羡就这么一路磕磕绊绊,不断蜕变,直到有一天,蓦然回首,才发现他已经成长为了一名威压诸天,令万界膺服的武道至尊。新书《学霸从睡神开始》已签约,求大家支持一下。
  •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身要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麻辣春秋

    麻辣春秋

    本书以春秋时期,吴国、楚国、越国之间自由竞争,人人都有机会创造财富,职场激烈角逐的时代作为背景,叙述了地处偏远的越国公司的草根老板勾践以及范蠡、文种怎样发挥民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占领低端市场,与吴国公司总经理夫差和营销大师孙武,打造销售团队,进行竞争并最终成为业界王者的传奇故事。
  • 因你曾伴我年少

    因你曾伴我年少

    总有人陪伴我们度过彼此年少青葱的岁月,而那个陪伴我们度过青葱岁月的人,或许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甘霖和雨潇相隔千里,却因互联网相识,彼此陪伴着度过青葱岁月的暗黑时光。多年以后,他们终于找到彼此。甘霖目光柔和地看着雨潇,他问:你觉得什么是最好的爱情?雨潇告诉他说:是不离不弃的陪伴与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