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4400000012

第12章 文学理论向度检视与研究思路(2)

于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提出作家写作犹如工人生产,文学作品是供人消费的,其价值在于“文学性”,根本无须去问生产者是谁;所谓的“文学性”则被理解成作品中所应用的整个“艺术手段”(或译为“艺术程序”)的总和,作品的意义存在于形式之中,作家要想成功,必须注重“怎么写”。新批评派倡导对文学进行“本体论”研究,反对把文学作品作为历史的文献,而主张把它看成是不朽的“文碑”(document),认为文学作品是自足的整体,一经写出,便取得了自主性,研究文学无须研究作者的传记,也无须研究作品的历史背景,因为这些只是“外部研究”,并没有解决文学本身的问题。为了使人们的目光集中到文学本身这种“内在研究”上去,他们用“意图谬误”(intentional fallacy)割断了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又用“感发谬误”(affective fallacy)割断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把文学作品当成独立自足的体系。结构主义更是从细微之处探索研究对象的微言大义,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品,它的意义存在于语言结构之中,研究文学就必须研究语言的结构。可以说,上述理论话语尽管表述方式不同,理论形态各异,但它们关注的重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文学作品本身。

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发现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于是陆续提出了许多“为什么”:对同一部作品,为什么会“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同一部作品中为什么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同样是强调客观标准,即使同一派的学者对同一部作品的见解也不尽相同?……这些“为什么”,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阐释,自此,对读者阅读的机制进行探讨成了许多理论家关心的问题,使文学理论的读者向度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出现了对“形式—结构主义”的普遍反对。

解构理论、接受理论、文学社会学、阐释学等各有不同的理论旗帜,但它们都以读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读者要素的关注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以解构理论为例,研究者发现文字符号本身有“延异”(difference)的特征,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自由戏耍”(free play),因而,认为那种主张文学作品具有终极意义的观点,无论传统批评还是“新批评”,都是站不住脚的。即使原本立足于否定一切理论、把一切均斥责为男性偏见的女权主义,这时也与解构理论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一起主张“去除中心”。读者接受理论则针对新批评派文论存在的弊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appellstruktur),中间留下了许多空白的“不定点”(unbestimmtheitsstellen)有待读者去填补。现象学本来试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识”,这时也撇开了作品,直接瞩目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提出了“阐释的循环”(hermeneutic circle)。文学社会学则把原来用于说明作者与创作等问题的“历史文化背景”推广应用到了读者身上,来解释一部作品为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文学理论向度的理论阐释

虽然文学理论史上流派林立,方法多样,似乎没有规律可循,但用作者、作品、世界、读者“四要素”说进行衡量,发现文学理论的各种向度都与研究对象的转移有关。理论家们尽管起点不同,路途各异,但从文学理论研究的主客体关系看,在理论向度上有着大体一致的规律,那就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论立场出发,对有关的文学要素或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换言之,虽然20世纪的文学理论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还是与传统的文学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主义、社会学、新历史主义等主要以世界或现实为中心进行研究,这是传统的载体向度在20世纪文学理论界的继续发展;与此同时,无论传统的传记研究、现代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还是荣格的原型批评等,某种意义上都是以作者作为关注点的;符号学、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等,都显示出以作品本体为向度的特征;而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等,则都以读者作为研究的重心。归根结底,理论的复杂多样在于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要素及其间的关系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文学理论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为什么载体向度“一枝独秀”若干年,偏偏到20世纪出现了“百花盛开”的景象呢?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在于20世纪人类思维在种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达到了极端活跃的状态,包括文学理论研究者在内的人的意识结构与理论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带来了思想的激荡和理论的勃兴——似乎每一个思考者都试图成为思想权威,似乎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这种可能,而且权力与意识形态的束缚和制约作用越来越小,于是,众多的学术流派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出现了,争辩相当激烈,众说纷纭,角度各异,使文学理论纷纷朝着不同的向度生成并发展起来。这一方面使文学理论研究呈现出所谓的“热闹”景象,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使文学理论陷入了困境之中。

到了20世纪后期,这种困境愈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新立异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各种问题和观点都被轮番提出,并且迅速地更替或转换,往往是一个新的观点刚刚问世,马上就被另一个更新的观点所取代,从而出现了文学理论的多样化格局。这固然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展,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的混乱。二是自我中心主义导致唯我独尊。各家各派的理论观点都以自己研究的问题为核心,都以自己提出的理论标准为依据,虽然客观上各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甚至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但主观上却互不认可,甚至故意制造了很多相互敌对的情况。对此,意大利批评家艾柯(Umberto Eco)不无忧虑地评价道:“纠缠不清的观念的混合物(就是现在被称为‘理论’的那个东西。——原作者注)竟成了知识的中心竞技场,在此竞技场上,人们沽名钓誉,四处笼罩着一片争权夺利的战火与烽烟。”不但自说自话,拒绝沟通,而且各派都有一定的“抢占中心”的意识,都想伺机吞并或取代对方而成为主流的理论话语。前苏联学者库兹明在分析当时的思维特征时指出:“这个阶段,认识是从现象上,即还是从外表上来看待对象的,认识还没有揭示出对象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揭示对象受它所属的那个系统的制约性和对象的质的过程。”这种情况在20世纪的文学理论领域也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从研究对象看,忽视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复杂性,而是相对孤立地针对某个要素或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单方面的考察;从研究内容看,虽然已经涉及了较多的方面,如文学与社会、文学中的心理因素、文学中的形式因素等等,但大多局限于分门别类的分析研究,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从思维特征看,则是单项的、平面的、线性因果关系的。

所以,虽然该谈的问题都谈到了,该提的论点都提及了,但因各派之间的相互排斥,致使谈论的问题散乱无序,提出的论点互不相关,从而造成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潜在危机。有的理论家将20世纪称为“分析的时代”,是颇有道理的。从文学理论向度方面看也是这样,随着各种各样的理论话语竞相涌现,虽然更多的人涉及到了同一个问题,但这一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在某些方面越来越纠缠不清了——单独考察任何一个理论,可能都站得住脚,但把各种观点加以对照和比较之后,不仅无法得出明确的答案,反而显得更加模糊了。究其原因,虽然有关问题分别在各个向度上铺展开来,虽然每一向度都不乏历史性的线索,但因人们研究的视角或提问的方式各不相同,尽管表面上已经有许多种答案,但仍然会不断有新的答案产生,而且各个答案之间缺乏内在关联,很难形成相对一致的结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有的理论家提出,在中国文学理论界对西方理论“单向度攫取的过程中,缺少吸收有益成分、改造不宜因素、抵制错误东西的能力。西方现代、后现代先后不下几十种文艺学说和流派,固然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但在忙于追踪和介绍的同时,也陷进了迷雾,忽略了自身的理论建设”。这可看做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向度迷失的精辟总结。美国文学理论家R.韦勒克(Rene Wellek)认为,这种情况,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开始了,由于研究方法的冲突,文学理论一直呈现出一种分崩离析的状态,至今仍然处于不安的状态之中,近年也不例外,文学研究的危机不能说是已经到了可以获得解决或是得到缓和的时候了。韦勒克把这种危机归因于“方法上的冲突”,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中包含着对因多元纷争而导致学术危机的极大隐忧。

二、从分析走向综合

1.综合的可能

综合研究的可能性在于,不同的文学理论研究方法虽然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但都由理论主体指向了同样的研究对象,都是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文学进行考察并促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手段,这个共同点为综合研究提供了可能。

所谓的“综合研究”,不仅仅意味着机械地总结各家的长处,也不仅仅意味着对已有的理论见解进行某种程度的拼接或调和,而是要从理论上、方法上、观点上对文学理论所涉及的四个要素(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和要素之间的六组关系(世界—作者、作者—作品、作品—读者、世界—作品、世界—读者、作者—读者)整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实际上,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并在一定的理论原则指导下,使研究对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歌德在同爱克曼(Eckermann,又译艾克曼)谈话时,非常赞同用综合法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事物进行研究,反对孤立地运用分析法,他说:“如果用分析法,我们就只研究物质的一些个别组成部分,而感觉不到有一种精神气息在规定每一组成部分的发展方向,凭一种内在规律去限制或制裁每一种(对既定方向的)背离。”原因在于,分析法虽然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但它仅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必须上升到综合法,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比较起来,综合研究是理论思维一般行程的高级阶段,也是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哲学观念的分歧,长期以来人们对演绎法和归纳法一直争论不休,黑格尔曾对此总结道:“谈到科学研究的方式,我们就走到两个相反的方式,每一个方式好像都要排除另一个方式,都不能让我们得到圆满的结果”,“一方面,我们看到艺术的科学只围绕着实际的艺术作品的外表进行活动,把它们造成目录,摆在艺术史里,或是对现存作品提出一些见解或理论,为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普泛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艺术的科学单就美进行思考,只谈一些原则而不涉及艺术作品的特质,这样就产生一种抽象的美的哲学。”黑格尔从主观到实践都力图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但由于他在哲学观上具有唯心主义倾向,未能科学地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又回到了抽象的哲学思辨上来。实际上,多样、综合、整体化的文学理论研究是必须以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在文学理论向度研究的问题上尤其如此。

本书虽然强调对文学理论向度进行综合研究,但不仅不排斥包括分析研究在内的其他研究方法,相反,正是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才奠定了对向度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并提供了必需的材料,否则,综合研究不仅缺少理论前提,而且也可能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内在价值。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本来就是辩证统一、互为前提的研究方法。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为演绎提供依据;而演绎则为归纳指明方向。可以说,综合研究不是学术上的折中主义、拼凑主义,既不能盲从于任何一派,也不能刻意地站在任何一派的对立面,而是要尽可能地超越各派的对立和纷争,致力于寻求各派的共通点或交叉点,以便在向度这一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对研究对象的具体、系统、总体的把握。

同类推荐
  •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林徽因:一念花开锁清思》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述 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作者以林的感情经历为线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坊间传言的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 感情纠葛,同时也较多的涉及了林徽因在文学和建筑上的成就,并折射出她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讲述林徽因生平的评传。
  • 牡丹亭(汤显祖戏曲全集)

    牡丹亭(汤显祖戏曲全集)

    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子充的独生女儿杜丽娘,聪明美丽,自幼学习书画。一日游园,梦中与一手拿柳枝的书生结为夫妻,醒来终日思恋,终于成疾命亡,死后葬于梅花观中……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该书详细论述了“正变”、“通变”、“新变”这三个范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在考辨源流,评说得失中,颇多创获。该书理论水平较高,学术价值突出。
  • 历代碑铭

    历代碑铭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历代碑铭》中记载的这些凝聚着深邃而精湛智谋的碑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片,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历史长卷。成为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绝唱。
热门推荐
  • 我是芭比

    我是芭比

    契子那个有点瘦,有些高,总之一点都不帅的命运之神,在血依的命运薄上,用最红的粉笔,最大的字体,恶狠狠地写:除了我,谁都不许欺负碧血颀!为了不被找到,血颀下‘世’就改名南血依了。所以,我的结论是‘命运之神’讨厌颀颀,就像颀颀不喜欢命运之神一样。可颀颀不相信,因为相信的话,心真的会痛。——碧血颀在这一世,最擅长的就是,举棋不定,左右为难,自欺欺人。想一想,无论如何,你可能这一辈子最爱的人离你再这么近的距离,出门买东西的路上可能就会不经意地碰到,这真的是很巧很巧,对吧?!我们要为自己爱的人,变得勇敢起来。——这个世界真的是很奇怪,奇怪得让我们……呵,有时候明明知道不可能,不会有结果,也会无济于事。因为心疼,所以爱是真的。对于爱情,我们总是不懂得如何责备。请你记住,它也曾这样深深的,深深的,爱过你们。~
  • 李与他与他

    李与他与他

    怎么,你也会纠结?
  • 虚魂之言

    虚魂之言

    青梅竹马魂穿了,白鱼作为好朋友自然要跟着一起过去,不能魂穿就肉穿吧。
  • 潮涌钱江

    潮涌钱江

    在那个血与火的时代,国仇家恨、亲情、爱情的交织,最终获得生与死的升华,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
  • 快枪手

    快枪手

    著名的快枪手马林,在腊月二十一那一天回到了靠山屯。马林回来了,他要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大张旗鼓地做两件事。第一件事他要先休了秋菊,接下来要名正言顺地再娶一回杨梅。秋菊走进马家的门坎已有些年头了,那一年秋菊才十二岁,马林十岁。马林和秋菊圆房那一年,马林十六岁,秋菊十八岁。也就是在那一年,十六岁的马林离家,投奔了张作霖的队伍,当上了一名快枪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虐爱:冷情总裁的报复

    豪门虐爱:冷情总裁的报复

    一个人究竟有多少个五年?桉木希把自己最美好的五年用来想念。五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改变了她们的生活,从此各安天涯。桉木希以为自己的离开,能换他一世安好,相见亦是朋友。五年后,他呼风唤雨,名声大噪,有娇妻相伴。再次相遇,他竟然说恨她入骨,对她百般刁难。这一世俩人的孽缘早已注定。
  • 夜帝的赌神小妻

    夜帝的赌神小妻

    一出生就被说是天煞孤星,爷爷不疼奶奶不爱,父亲都把她送走了,她就这样磕磕绊绊的长大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机缘巧合竟然成了女赌神,还有有了不同常人的桃花运,是不是老天爷看她可怜,对她后半生的照顾?
  • 仙话复苏

    仙话复苏

    武侠世界发生灵气复苏。鬼怪横行,修行者现世,异域仙人降世。一切的一切,开始向神话的方向发展。李君逢,一个正准备去抱老丈人的大腿的男人,忽然就被一头白蛇进入了身体。痛苦……来袭!!
  • 甜味校霸

    甜味校霸

    众所周知,M高校有一个长得贼萌的校霸,最讨厌别人叫她“甜甜”某天,M高校的学生看见一个男生冲着校霸喊了声:“甜甜。”大家都默默地为男生点了根蜡可是大家看见校霸竟然乖乖的应了一声众人:一定是我今天的起床方式不对!新人新书,多多关照预计《甜甜》分为校园篇和职场篇甜宠不解释另,简介是真的不擅长,凑合看吧(顶锅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