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700000076

第76章 从汶川地震报道看如何把握新闻传播规律

林琳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中国,正处于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前有拉萨“3·14”暴力事件,西方媒体歪曲报道,后有奥运会即将举办,百年奥运梦想就要实现,汶川地震报道注定是一场任务艰巨的硬仗。中国媒体临危受命,在这场舆论战中大获全胜。综观这一阶段的报道,新闻从业者不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充分遵循了新闻传播的规律。

一、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掌握舆论主导权

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时效性是其生命,一旦错过了报道时机,不但使新闻成为“旧闻”,媒体本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被削弱。根据社会学的首因效应,受众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媒体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国内媒体竞争激烈、国外媒体占据国际传播优势的今天,争当首发媒体、掌握舆论先机和舆论主导权,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媒体努力的目标。

汶川地震作为重大突发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绝非首次,但作为一次相当迅速及时的突发事件报道,在我国新闻史上当属首次。对比三年后才解密的唐山地震、两个多月后才放开报道的“非典”、与西方媒体几乎同时报道的“3·14”拉萨暴力事件,这次我国媒体报道的动作之快、透明度之高,第一次让国际媒体刮目相看。

当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新华社在14∶45(17分钟后)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又发出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于15∶00(32分钟后)“口播”了消息。[1]15∶20,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并机直播。19∶1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已经随温家宝总理的专机飞赴灾区。

大灾面前,时间就是人的生命,更是媒体的生命。吸取了此前的多次教训,同时有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机制保障,国内媒体迅速反应,对内对外准确及时发布消息,先发制人,占领舆论制高点,充分掌握了舆论主导权。所以当时大多数的国际媒体都采用了新华社的稿件,形成了非常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使别有用心之人再无可乘之机。

二、讲究舆论引导艺术,以正面宣传为主,不回避负面报道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不回避负面新闻,是新闻工作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媒体将正面、负面报道按正确的比例呈现给受众,本应是并行不悖的,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一些误区。或者是受传统思维影响,过分强调正面报道的宣传价值、忽视新闻价值而有违新闻规律,或者是受市场化冲击、西方黄色新闻影响,矫枉过正,过分追求耸人听闻的负面报道,推诿了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地震发生后,全国陷入一片悲痛。危难当头,媒体的当务之急就是加油鼓劲,用充满希望的正面宣传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尽可能抢救更多生命,尽快安置灾区群众。此时,各个媒体除报道救助的进展情况,言论作为媒体的旗帜更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人民日报》在这一阶段(截至2008年5月31日),发表了75篇各种言论,如《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等,使用了166个整版进行报道。特别是从2008年5月16日开始,报社在第5至8版推出《抗震救灾特刊》,开创了《人民日报》历史上为突发公共事件创办特刊的先例。

灾情逐渐稳定后,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安置群众、重建灾区阶段,由于这些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加上我国的重大事故应急机制还不够成熟健全,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群众中也产生一些质疑。媒体对这些问题不但没有刻意回避,而且适时揭露,对民间的质疑及时回应,为群众消除了顾虑。

事实证明:媒体用疏导而不是堵的方法,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使其解决而非回避,让尚未被重视的问题进入公众的视野,不但没有添乱,反而更主动地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把握了舆论的正确导向,使别有用心者无立足之地。

三、体现人文精神,追求人文价值

人文精神是全人类所追求的普世价值。汶川地震的报道,之所以跨越国界感动了世人,正是因为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中国和充满人情味的中国媒体。

灾区干部、群众表现出的坚强乐观精神,举国上下热心帮助的精神,在我国以往的灾难报道中也时时体现,而这次报道中的显著不同在于,每个人都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存在。

无论是温家宝总理眼角的一滴泪,还是逝者紧握的一支铅笔,生还者的坚强、陌生人的热忱,都以个体的人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以往报道中“国家领导人亲切慰问”、“灾区百姓含着热泪说我们一定会坚强”之类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从媒体报道者来说,他们也秉承着国际上公认的“最小伤害”原则、避免“侵扰悲痛”原则等,以人文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报道活动,更加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使“新闻价值让位于生命价值”。新华社记者刘红灿在震区手记中写道,“我觉得,在这片受伤的土地上,我们要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有温暖和信心。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至少,让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打扰他们,哪怕少一篇催人泪下的稿件。”[2]这些真诚质朴的文字,都让公众深深体会到了我国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让整个地震报道充满了毫不矫揉造作的人情味,让以前常以人权问题攻击我国的西方媒体见证了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个体价值的人文中国。

四、多种媒体互动,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体互动、媒介融合成为可能。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各种媒体更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互相配合,达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了民间议程和媒体议程的重合。

自5月13日开始,全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介入了地震报道。重庆本地都市报,截至5月30日,平均每家动用了近400个版面的量作地震报道。仅5月12日至18日,全国各级电视台共计播出1397小时的抗震救灾直播节目,共有10.15亿观众收看,创造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和收视之最。其中中央电视台用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等长达294个小时的频道资源,对抗震救灾进行直播报道,吸引了超过9亿电视观众的关注。[3]

网络媒体方面,从地震发生至5月19日晚10点,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发布新闻133000条。这八家网站新闻点击量达到116亿次,跟帖量达1063万条。[4]新浪论坛网友发布合适空降的地点的帖子,最终为空军救灾行动提供了有利帮助;腾讯网在其汶川地震专题中设置“寻找盲区”,号召网友们发帖子一起搜寻救援中的盲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彭波在2008年新媒体高峰论坛上表示,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标志着网络媒体正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5]

各大传统媒体以其深度、高度和影响力积极引导舆论,鼓舞民心,网络媒体更以其庞大的用户群、海量的信息、迅速的反馈能力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二者充分互动,真正实现了大众传播的最佳效果。

五、持续关注,承担社会责任

特大事故、灾难性报道往往在刚发生时特别容易吸引眼球,并常引发阶段性的“某某热”。一旦事态趋于稳定,报道规模就大幅缩小,使大部分商业媒体对其报道来得快去得也快,出现“人走茶凉”的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进,受众已经掌握了较多感性材料,一部分受众对长期的类似报道产生疲劳属于正常。受众的兴趣点发生变化,但并不代表不再需要相关信息,而是要求媒体的后期报道向纵深发展,挖掘那些以往常常忽略的东西,如灾民、官员的心理救治、灾区重建的状况、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人民自救能力的提高等等。这显然对媒体丰富报道形式、拓宽报道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之下,在地震过去半年多,大多数媒体这方面的报道已经偃旗息鼓的情况下,央视新闻频道的持续关注显得难能可贵,不仅多次在《新闻1+1》、《共同关注》等栏目中报道四川灾区重建的现状,每周一到周五晚的《铭记——5·12汶川大地震口述历史》更是目前国内电视屏幕上唯一一部口述史形式记录汶川地震的电视作品。它是新闻频道地震后推出的最晚的一个节目,同时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节目。灾区的许多普通个体被鲜活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使人们能够长期真实地了解灾区重建现状。

〔林琳: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硕士生〕

[1]《抗震救灾中国新闻媒体不辱使命》,《人民日报》2008年6月2日,第6版。

[2]刘红灿:《哪怕少一篇催人泪下的稿件》,新华网成都6月1日电。

[3]《抗击灾难记录历史》,《重庆晚报》2008年6月1日,第12版。

[4]周婷、孙晶晶:《报道救灾新媒体声誉鹊起》,《中国证券报》2008年5月22日,B04版。

[5]周婷、孙晶晶:《报道救灾新媒体声誉鹊起》,《中国证券报》2008年5月22日,B04版。

同类推荐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闽北是闽越文化的摇篮,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本书以闽北家族教育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史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闽北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弘扬了传统教育的正能量,为当代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是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内容有: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理论问题、学术前沿问题;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研究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发展战略问题;对外交流问题;探讨国内外各项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开展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或比较研究。
  • 深度语文

    深度语文

    本书是王开东老师深度语文探索的经典力作,是他20年教育教学的精华集萃。全书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特别是深度语文的课程理念和课堂实践。作者践行最前沿的课程架构、最透彻的文本剖析、最精到的课堂把握、最鲜活的课堂实战,把抽象的课堂理念衍化为课堂教学的直通车。书中的文本解读和精彩课例,是作者魅力课堂的集中展现,深受广大教师喜爱。本书获“江苏省首届十年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热门推荐
  • 何日再清春

    何日再清春

    青春的喜欢,就是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了对的人。这种爱情既甜蜜又幸福。然而,青春的喜欢,不涉及利益的喜欢,又有哪一段是毫无风雨的呢?
  • 王妃倾城

    王妃倾城

    上官燕儿一身才华,如今却落得家破人亡的。父亲母亲只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全家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满门抄斩,为了报仇她委身成为皇帝的妃子,一步一步策划复仇计划······
  • 穿成魔尊的心尖宠

    穿成魔尊的心尖宠

    许清乐穿书了,还要阻止魔尊黑化毁灭世界。许清乐表示:难搞!第一次穿书:魔尊还是一个性格孤僻修为微弱无人搭理的漂亮小少年,她牵起他的手,给他温暖和关爱,后为了救他,死了……第二次穿书:此时的魔尊已长成俊美的公子,在修真界有了一席之地,受人敬仰,而她为了他,又死了……第三次穿书:魔尊已修成化神尊者,身份尊贵,而她,还是死了……第四次穿书:魔尊已黑化,六界无人能敌,正要灭世。系统:还没灭世!还有救!许清乐:滚!!!魔尊冷笑:许清乐,你若再死,我便让整个六界,为你陪葬!【1v1,SC,HE,甜宠爽】不喜欢请悄咪咪离开哦,不要差评谢谢~
  • 梦香几尺是红装

    梦香几尺是红装

    何青萝其人,平日里没啥旁的爱好,也就喝花酒,看姑娘,多管个闲事啥的。但她咋也想不到有朝一日竟把自己给搭进去,还栽在江湖传说武林盟主的手里。原来江湖十年,王朝帝家,因果轮回皆因一段血色浪漫;原来人逢一世,嬉笑悲怜,所有情缘不过眼望之间。
  • 悟空的心

    悟空的心

    如果悟空是一只融入了最高科技的机器猴,面对人类的情感和欲望,面对各种羁绊和身负的使命,以及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它会如何抉择?
  • 当你努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被世界遗弃的孤独

    当你努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被世界遗弃的孤独

    18-28岁,你的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而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作者精选10位朋友的采访手记,只想告诉你,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 我前世有套房

    我前世有套房

    房子很重要,哪怕是前世的虚拟房产。意外身亡重生到一个帮派的前少帮主身上。易玄凭借前世游戏中的虚拟房产,收藏,解析,推演武学。拳镇山河,纵横天下。
  • 天道阵神

    天道阵神

    三千年前,天道至尊,成神破灭,再入轮回……三千年后,幽蓝魂火破界而来,王凡双魂合一,记忆觉醒。这一世,携阵衍神臂,修无上神诀,悟万阵天道,临帝域巅峰!“万物浮沉全由我,众神生死不由己!”
  • 恶魔校草吻安小公主

    恶魔校草吻安小公主

    【全文免费】她,既是洛铃儿,也是zerO;他,既是人人爱慕的墨少,也是jraK。两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起,互相弥补对方的缺失,成为对方的依赖……(新作新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作者是学生党请多多谅解!求推荐票!求打赏!求包养!)
  • 金上海1

    金上海1

    《金上海》以20世纪初的上海市总商会为背景,以称霸上海滩的甬商大佬为主角,以金融业(钱庄、银行、股市)为主战场,徐徐展开了一场以财富人生、家国天下、爱恨情仇、义利恩怨等为主线的年代画轴。1905年,伍挺举、甫顺安、陈炯、章虎四个有为青年抱着不同的梦想来到上海滩,因为际遇、志向、境界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失意秀才伍挺举饱受儒家经世济民理想浸润,在科举梦断之后,参与实业救亡,从谷行学徒做起,成为掌控上海银业的金融巨头,欲使上海总商会成为有尊严、利国民的纯净商业组织;甫顺安为摆脱伶倡出身而抛弃尊严,隐姓更名,借女人上位,跻身上流社会,欲掌握上海银业,实现其飞黄腾达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