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01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大中国台湾 新加坡华语播音比较(4)

4.三地新闻比较结论

通过对三地新闻播音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三地新闻播音都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其中大陆和台湾电台新闻播音的地域色彩比较明显,人们可以通过发音特点和播讲风格,准确判断出电台的属地。新加坡电台的地域色彩稍弱,单听播音可以判断出是海外电台,但由于缺少标志性发音特征,仅凭借声音不容易准确判断,它与其他海外华语电台有类似的特征。

三地新闻构成三种不同风格的播音: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大陆播音;以“中国广播公司”为代表的台湾播音;以新加坡传媒集团为代表的新加坡播音。其中,大陆和台湾风格主要适用于各自地区。新加坡风格与其他海外媒体较为接近,形成一种介于海峡两岸之间的中间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新加坡特定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融合过程影响之外,还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为了不偏向海峡两岸中的某一方,他们更愿意采用第三方的中间风格。

三地电台新闻节目在新闻选取、制作方式上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也影响播音员的播音风格,但造成播音风格不同的主要因素来自播讲方式、发音特点、用声方式、词汇和语法特征。三地播音在词汇和语法上基本相通,没有鲜明的差别,播讲方式也大体相同。形成三地新闻播音地域特征的重要因素是发音和用声。大陆和台湾在部分音声调、词的轻重格式、儿化音等方面发音不同,两地播音员在句子的语调处理,尤其是陈述句句尾音高上也有不同,这些差异构成各自发音的不同“味道”。另外,在语速、感情力度、用声等方面,双方也有一定区别。新加坡广播在语音方面接近大陆,但播音员在吐字力度、语速、感情力度、语调等方面,与大陆播音有一定的差别,总体倾向于弱化。

担任过电台节目主持人的台湾声音艺术家姚大钧曾在他的网上专栏中“台北声音现象”一文中对台湾的新闻播音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语言,其实也就是‘人文听音’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即使是本地人可能也只察觉到‘台湾国语’已成为正统语言。然而,在台湾更新且更严重的一项语言突变是未见有人研究过的‘台湾广播国语’。这种莫明其妙的腔调大约在十多年前由电视名主播张雅琴这些始作俑者开始宣扬传播,至今已泛滥成台湾各电视台广播的主流腔调。最奇怪的、也该强调的是:它既非源自闽南语,也不会出现在人们生活口语中。这种丑陋到难以入耳的腔调念法基本上是抹平句子中每一字的四声起伏,也完全抹去句中关键字词本该有的重音。听起来的结果表面上是一塌糊涂的任意高高低低的调子;然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它是在一个每字皆压低且平的句子中,在每个词组的第三字上强加上与句子语意彻底无关的高音重音。举个例,‘台视新闻林淑芳在台湾大学的采访报道’这个句子在普通话/国语里本来很自然地会将重音和高音放在‘台视、林淑芳、台湾’等字上。但今天的广播怪腔却是:全部用极低的平板音调发音,四声里的第二声更是完全忽略,根本不上扬;却神经质地反给‘新、芳、大、报’四字加上毫无道理的高音重音,原来各字应有的四声全部抹煞。”

四、三地谈话类节目比较

与新闻类节目相比,谈话类节目更能反映出本地语言的口语特点,尤其是比较生活化的话题。谈话类节目的语言要与一般民众语言靠近。原因是这样的节目中,产生了与文稿播音不同的背景。首先是两者的播讲方式不同,谈话类节目通常都没有文稿的支持,也脱离了文字限制。即兴表达与文稿播读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了读的味道,更接近于说。谈话类节目更接近本地语言是因为受到交谈对象的影响,在一个人播稿时,没有其他人的干预,播音员和主持人可以比较容易地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方式进行播读。选择非口语方式,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如果有交谈对象,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对方的干扰,对自己的说话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正,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接近对方的发音方式,以取得传播学上缩微“接近”的传播效果。换句话说,即使播音员和主持人在谈话类节目中想用文稿播读的方式与对方交谈也很难做到。一般情况下,他会不由自主地接近对方的发音。

依据谈话话题和谈话方式不同,谈话类节目的口语与生活口语的差别也不同。一般较为严肃和正式的话题,说话的双方都会有所控制,说话的方式比较接近于书面语。主持人往往先在头脑中斟酌一下,将句子组织好再说,语言带有背诵的色彩。由于已有腹稿,实际上与文稿播读已经接近,只不过没有将其转换为文字。

比较随便的谈话类节目语言准备程度较低,交谈中双方思考的时间很短,语言更自然,出现差错的机会较多。由于缺少腹稿,与播读差别明显。

1.中国大陆谈话节目的口语化特征日益明显

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文稿播读,很少有脱离稿件即兴表达的机会,这是特殊的节目制作制度造成的。在这种制作方式下,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发音,使得发音更规范,但是它也造成了表达的死板。对即兴表达的限制逐步放松,使得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日益明显。刚开始,即兴表达还比较谨慎,涉及的话题也比较严肃,说话的风格还有一点文稿播读的腔调,与生活语言有一定差距。在话题、语言风格、发音、词汇等方面还保持着广播语言比较正式的特点。

随着时间推移,谈话节目逐渐推开,由较为正式的交谈扩展到随意聊天,话题也由国家大事扩展到家庭琐事、邻里关系,吸引的受众层面逐步下移,语言的生活口语特征也逐步显露。节目除了信息性之外,还注重娱乐和幽默。这种口语化导向,显然是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因为只有吸引更多的受众,才能获得广告机会,增加媒体收入。

谈话类节目的口语化趋势产生了一系列后续影响。严格讲,大陆的普通话并不是纯粹的生活口语,它是人们在抛开方言进行语言沟通时使用的共同语,是较为正式的公务和交际语言。普通话标准过于注重单音的发音规范,使它更适合注重字音的文稿播读。普通话过于强调其超方言性质,将北京话的部分读音和语调都排斥在外,使普通话只能与正式语体挂钩,而口语往往会与当地方言相联系。广播电视中的谈话节目口语化,会使带有方言特征的普通话通过谈话双方进入节目。在口语化推行中,一些广播电视媒介直接呼吁开放方言广播,要将口语化一竿子插到底。

口语化使中国大陆实行了50年的广播电视语言的规范标准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在即兴表达为主的口语节目中,带有本地方言味道的普通话主持人比比皆是。这种状况可能会威胁到文稿播读,当中国大陆广播电视节目实行可以即兴表达的新闻主播制时,新闻节目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再次动摇规范的发音标准。

由于中国大陆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口语化造成普通话语音地方化的直接后果将是大量带有地方色彩的普通话变体,这些变体可能会随着广播电视的传播力量传播和巩固,最终成为普通话的地方标准,这一推测可能会使长期以来呼吁承认大众普通话价值的学者感到高兴(姚怀德,1999)。

2.台湾谈话节目是台湾民众国语的真实体现

台湾广播电视的谈话节目很多,在广播和电视中都可以听到和看到侃侃而谈的主持人。台湾广播电视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没有大陆那样严格的发音限制,他们的语言实际上就是一般民众的国语,或者比一般民众的水平略高。与大陆谈话节目主持人相比,台湾主持人的发音距离大陆普通话标准较远,即使与台湾新闻播报使用的国语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可见,台湾广播口语化的谈话节目使用的是与当地方言融合了的地方化国语。除了不可避免的地方化词汇,台湾谈话节目使用的国语已经渗透了方言语调,成为国语的地方变体。或许人们在正式场合还可以说更标准的国语,但这种自然流露的语言更能真实说明台湾本地的一般口语特征。

3.新加坡谈话节目的语码混用

新加坡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谈话节目除了带有本地化的方言痕迹,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英语词汇的混用,这与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英文在公务语言使用中占有强势有关。这种语码混用的现象是使用双语的人群不可避免的做法,尽管新加坡政府一再提倡纯洁华语,纯洁英语,避免两种语言相互融合造成的语言混乱,但这种语码混用的做法是很难消除的。口语中的语言现象,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是毫不奇怪的。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的谈话节目反映了各自广播电视媒介对主持人语言规范的容忍程度。中国大陆对谈话节目中口语的使用还有所限制,主持人需要在语言规范和地方口语之间权衡,但在语言上已经开始偏离过去的文稿播读标准,趋势是靠向地方口语。至于将来能走多远,取决于管理者的容忍程度。

台湾和新加坡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并没有类似大陆的严格限制,他们的语言状态与一般民众相同,或许广播电视媒介在挑选主持人时会考虑发音问题,有自己行业的“潜规则”,但从收听效果看,即使存在差别,区别也不是很大。如果以谈话类节目的语言状态作为区分三地语言的标准,三地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是语言的三种地方变体。这种状况与新闻播报的语言有所不同。它表明,文稿播读是广播电视语言的一种特有形式,它有着稳定的语言形式。即使在相隔遥远的不同地区,同一语言的播读形式会有着大体相同的特征。而口语是活跃变化的,会因地方不同,发生具有本地特点的变化。口语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中谈话节目的重要形式,也将成为广播电视语言的一部分。各地区的华语媒体语言都会呈现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是发音相对统一的新闻播报和文稿播读,另一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带有地方变体色彩的口语发音,两种语言形式共存于媒体之中。

参考资料:

1.Mesthrie,J,J.Swann,A.Deumert and L.Leap(2000):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吴英成,2000,《中台新中华语言文化比较研究》,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6日。

3.姚怀德,1999,《“规范普通话”与“大众普通话”》,《语言与信息》5月第12期。

4.李岑,2003,《台湾电视新闻节目随感》,《现代传播》第1期。

5.梁继红,2003,《当前台湾地区广播生态状况及受众需求分析》,《现代传播》第5期。

同类推荐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解读宁波: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前沿的思考

    解读宁波: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前沿的思考

    本书是一部以新闻视角全景式解读宁波经济、社会、文化现象的力作。作者历经20年对宁波各行各业的深入采访,从历史和比较的视野中,探讨城市嬗变轨迹和发展模式,系统分析宁波在接轨、参与、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的区位机遇、现实考量、理想图景,以及具体举措、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这部著作不仅仅是汇集的新闻记录史料,也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罪域隔断的世界

    罪域隔断的世界

    战士、刺客、魔导、神职、猎人、五大主职业所衍生的众多精准职业者,死灵、兽人、人族、恶魔、妖精、精灵、神族等等数不清的种族所构筑的史诗级世界!来吧!无数生与死的较量在这里上演!……数以万计的人们带着对于现实生活厌倦投入了这个虚幻的世界。“真是,空荡的世界啊。”固诺峰顶,一个男人俯视着漫无边际的大地,口中发出了孤寂的呢喃之声。……‘职业从属异常!技能机制异常!属性转化异常!装备系统异常!资源荷载异常!异常状态!未知!未知!!!’……“我!在哪里?!”……“从今日起,旅者之名,留迹大陆!”
  • 训练家小红

    训练家小红

    宝可梦世界,神奥地区的真砂镇上。年满十岁的小红和小航,作为新人训练家互相竞争展开旅。伴随他们一起成长的过程,除一位又一位宝可梦训练家,和一位又一位协调训练家,还有一位又一位强大的道馆首领外。还有喜欢把实力深不可测的传说宝可梦们,力量据为己有的神秘地下组织时空团。小红的梦想是成为冠军,这段旅程中,小红能否打倒一个又一个强大的道馆首领,在神奥大会中最终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挑战传说中四大天王,和神奥地区冠军希罗娜小姐的机会呢?小红最终究竟能不能粉碎时空团甚至可能毁灭整个世界的计划?究竟可不可以击碎希罗娜小姐的不败金身,就让我们擦亮眼睛,拭目以待吧…
  • 青春里的那些年

    青春里的那些年

    我是安然。这些年里遇到过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在生命里,在我安然的生命里真的很难忘。我想以记叙的形式写下我的青春,青春里的那些年。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定义这部作品,我只希望看到这些文字的人能清楚地知道,原来有些人的青春竟如此多彩。不论是何结局,我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深拥你的爱情。声明:本文内容完全真实,文中人为化名。
  • 成都人

    成都人

    小院,陋屋,枯树,老了一座成都。冬阳,老叟,笼鸟,淡然一帧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成都随处可见这样的日常景观。虽是寻常巷陌,破旧市井,但成都人代代衍生于此,依然视为乐土。只消一支烟卷在手,尽可两眼悠然向天。正所谓知足常乐,其乐也融融;怡然自适,其惬也何如?真是:但得一方小天地,怡养百年好人生。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李治的科技工厂

    李治的科技工厂

    李治不是皇帝,武媚娘也不是皇后,更不会成为女帝,长孙没有去世,李承乾还是那个聪明伶俐,没有腿疾的太子,大唐变成了不一样的大唐,李治驾到,盛世来临,万邦臣服。
  • 斗战圣佛是我师傅

    斗战圣佛是我师傅

    孙天意外得到孙悟空的真传,便在都市开始了外挂暴走模式。
  • 切肤之爱(一)

    切肤之爱(一)

    东京都内流传着许多都市传说。像是什么凌晨三点出现在六本木袭击行人的猫人啦,每年二月十三日零点在秋叶原现身的,手执红色灯笼以眼杀人的和服少女啦,撑红伞的雪夜杀人狂魔和专门偷窃小孩儿哭声的黑色巨鸟也是常常被人提及。最近在都内一则都市传说流传甚广,主角被人们称为“捧匣的燕尾服绅士”。这位绅士主要出没于浅草一带,尤其是深夜的浅草线。三流八卦杂志《HOMES》还为这事作了期特别节目,采访了不少自称亲眼见过“捧匣的燕尾服绅士”的目击者。
  • 手残玩家

    手残玩家

    在这个氪金遍地走,高玩多如狗的游戏中,没钱还是手残的玩家高远如何在《清淮》中立足?没钱就没尊严?手残就该被按在地上摩擦?高远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手残也能有一片天……
  • 情人桥随笔

    情人桥随笔

    评论区以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