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200000015

第15章 宗教(4)

《本生经》是最吸引人的佛教故事集,它所记载的乔达摩的前生不少于547个。读完所有这些前生传记之后,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佛陀诞生”的记载了。真实的佛陀——而非他的“前生”,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沃伦的第二个译本《佛陀的诞生》说的主要就是这件事。该译本译自一个晚期的版本。研究宗教传说的学者要想了解虔诚信徒如何通过他们热情的想象力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细节来润色简单而单调的事实,最好将古老经文中的枯燥陈述跟这样一篇记载作些比较。在这本书中,佛陀诞生之前的预兆那一段,除了缺乏诗歌措辞之美,其他方面完全可以和弥尔顿的赞美诗《基督诞生晨颂》相媲美。为老故事添加新元素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后期的一个传说,说佛陀是从母亲的右肋下出生的。佛陀的这一特点不仅出现在《普曜经》中,还体现在很多描绘该场景的雕刻作品中。

佛陀的教义

佛陀的教义其实就是他的人生,他的自我的写照。尊者跋迦梨躺在一个陶工的家里奄奄一息。世尊(佛陀)走近他的枕边,关切地问候他。跋迦梨说:“我一直希望见到世尊真容,可是我的身体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见他。”佛陀道:“放宽心!跋迦梨!你见我这腐朽肉身有何益处?喔!跋迦梨!记住,见法者即见我。”在这儿,这位精神导师把自己跟他的教义合二为一,正如同耶稣向多马宣布:“我即大道。”然而,虽然佛陀把自己的人格融入到了教义之中,我们还是要谨记两件极为重要的事实:首先,佛陀明确地反对人们迫于权威而接受他的教义;其次,这些教义具有其内在的价值,不论我们把这种价值视为超验觉悟的果实,还是佛陀的优秀品格的产物,归根结底,这些重要价值使得佛教教义在25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一股强有力的世界性力量。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佛陀对于权威的态度。世尊在懦萨罗国云游时,曾在伽蓝的小镇羇舍子逗留。那里的人们问他:“大德!有沙门、婆罗门众来至羇舍子,彼等只述示自说,相反者,对于他说则予驳斥、轻蔑、鄙视、抛掷。大德!复有他类沙门、婆罗门众来至羁舍子,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说,相反者,对于他说则予驳斥、轻蔑、鄙视、抛掷。大德!对彼等,我等有惑、有疑——于此等沙门、婆罗门诸氏中,谁语真实?谁语虚伪?”佛陀答曰:“伽蓝众!汝等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虽说[此]沙门是我等之师,亦勿与信之。伽蓝众!若汝等只自觉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所诃毁者……则伽蓝众!汝等于时应断[彼]。[29]”他还说:“不疑不惑,无缘他事,是彼智生。迦旃延!如是乃正见。[30]”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很难正确地理解佛陀这一态度的重要性。在他所生活的那片土地和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对权威说一不二。如此打破这个模式,意味着他具有常人无法比拟的智慧和勇气。

其次,我们再来谈谈佛陀教义内在的优秀价值。“法乃由世尊善说者,于现世不隔时而有果报,可得说来见之法,而导于涅槃。识者各各应自知之法。[31]”这几句简短的话,是经文中老生常谈的,是虔诚的佛教徒冥想或修行的40个主题之一。它们很好地呈现了佛教教义的特征。通过这几句话,佛陀坦白自己并不知道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他要解决的,是我们身处此时此地的痛苦,并且要通过引导人们成为正直与良善的人,从欲望中解脱,来减轻他们的痛苦。一位想要成为佛弟子的人曾询问佛陀关于死后生活的一些教条问题,但佛陀闭口不谈这些细枝末节。这段对话是古人对“宗教与教条之争”最完美的呈现之一。佛陀说,过圣洁的生活不需要困扰于这样的问题。

40年前,如果有人要求那时的医生预言未来医学有可能的进展,他很有可能会猜到一些新的特效药的发明,例如治疗疟疾的奎宁。这是因为药物本身就是一种医术,其目的就是治疗疾病。当然,我们从小就听人说,疾病重在预防。但是,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呢?毫无疑问,要先找出得病的原因。总的来说,这是现代医学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同样,佛陀声称要解决的正是精神世界里的预防问题,也就是找到人类痛苦的原因。他在第一次布道,也就是鹿苑传教时所宣称的拯救之法,注定为无数芸芸众生耳熟能详。

他最关注的一点是人类痛苦的原因,他在人类对存在(不管这存在是多么高贵)与享乐的欲求中找到了这原因。只要能征服这些欲求,人就会走上自我救赎之路,也就是涅槃。这意味着他在这一生中跳出欲望、恶念和欺骗的火坑,从此摆脱生命无止无休的轮回。

佛教与其他宗教

对于“涅槃”这样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主题,我们不需要去讨论,而对于佛陀开出的抛弃一切欲求的药方也不用进行公允的评价,有一点我们已经心知肚明了:他的道德教化,像他圣洁的品格一样,在过去已经经受了、而且在将来还将继续经受时间的检验。

佛陀在鹿苑传教中奉劝人们,在生活中采取自我克制与安逸奢华之间的中庸之道,并且提出了“八正道”,简单来讲,就是提倡在思想、言语和处事方面过一种正当的生活。佛教教义与基督教教义之间有很多明显的相似之处,这些已有前人指出。我们对此无须感到惊讶。我们也没有理由去假设它们双方对彼此是否曾有借鉴。如果我对“三角形的内角度数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度数”这个定理给出一个完全原创性的证明,那么我的证明方式在本质上一定跟毕达哥拉斯的证明方式是一致的,因为数学原理并不会因跨越国界而发生变化,亦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善也是如此。因此,那些弘扬真理的伟大导师的教义也必然有着许多重合的部分。

另外,有一点非常有趣,即佛陀的教义常常着重强调《福音书》中很少提到甚至从未涉及的东西。不要慌张,不要烦恼,过简单的生活;不要相信我或是其他任何人的权威;保持收支平衡;主仆之间的关系;仁慈不仅是一种责任,对动物也要施以恩惠……这些都是佛陀谈到的话题。他在布道时时而悲天悯人,时而妙趣横生,但始终笑容可掬、饱含智慧而且具有说服力。

儒教

阿尔弗雷德·德怀特·谢菲尔德[32]

虽然儒教与佛教、道教一起称为中国的“三教”,或称中国三大宗教,但我们却很难像定义大乘佛教或罗马天主教那样,把它也称为一种宗教。它既没有自己的教义,也没有神职人员,除了在孔子那个时代就已经存在的礼之外,甚至没有任何崇拜仪式。春秋两季中国各地会在“孔庙”的红墙大殿内,由地方官员主持举行祭孔仪式,但这并不是对这位圣人的宗教性崇拜,而是一种纪念他的民间仪式,只不过跟其他宗教的崇拜仪式比较相似罢了。事实上,孔子去世几个世纪之后,人们对孔子的敬奉已经近乎宗教崇拜,当时的妇女开始向孔子祈求子嗣,此类做法就被皇帝认为是迷信的、不合适的,颁布诏书禁止(公元472年)。

有人说儒教也有自己的“圣经”,共有九部经书,都与圣人的名字有关联;但这些书中并没有什么神的启示或任何其他的启发,只有对自己学说的阐述。如果想给儒教下一个定义,那么这些经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觉醒了的生活理念,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一理想要求人们忠于一种古老的、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联系起来的民族宗教。

孔子的学说

我们只有把孔子放回他生活的年代,才能真正认识这位圣人。有人曾指责他的见解,说孔子的眼光是固执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不能一口咬定他只是一心想恢复“过去的好日子”。当他在周朝宫廷第一次查看祖祠和一年一度的祭祀天地仪式的安排时,大声宣称:“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33]”而且,古代的确树立了治国的典范,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之相比可以说差距很大。曾经出了一连串治国有方的天子、统治着整个黄河流域的伟大的周王朝,到了公元前6世纪就只剩下了一个华而不实的空架子。周天子名存实亡,古老的帝国疆土四分五裂,诸侯为自己的利益混战不休。孔子时代的中国,颇似路易十一摧毁封建贵族权力之前的法国。在孔子之前,中国在贤明君主的领导下保持着统一,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孔子怀念美好的旧时代。正如同我们不该责怪亚里士多德,因为他在《伦理学》和《政治学》这两部著作中清楚地表明,他并不支持马其顿的扩张战争,而是怀念雅典的古老政体。

第一批儒家经典是“五经”,就是这种怀念过去的产物。其中四本书的编纂者以及第五本书的作者都是孔圣人。这五部经典分别是:《尚书》,由公元前24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这段时期的文献资料汇集而成;《诗经》,收录了从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305首诗歌;《周易》,是一本古代的占卜指南;《礼记》,是一本典章制度的辑录;《春秋》,是孔子的出生地鲁国的编年史(公元前722—前484年)。第二批经典著作是“四书”,则向人们传达了他本人的学说。这四部书分别是:《论语》;《大学》,是他的弟子曾参的著作,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家族与国家治乱的关系;《中庸》,是他的孙子子思的著作,论述的是人的修行;《孟子》,作者是一位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儒家学说有以下显著特征:

(1)遵守孝道是基本的社会美德。要做一个孝子,就必须在以下五种关系中都恪守本分:父子、君臣、夫妻、兄弟和朋友。这种原则自然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体制中如鱼得水,因为中国是家长制社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族而非个人。对家族的忠诚,成为一种宗教义务,这体现在祭祀祖先的仪式中。在这里,孔子只是强调了他对这样一种民族风俗的认可。早期的诗歌中就提及了这种风俗,即向已逝的亡灵敬献酒食。究竟这种家族祭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为真正的宗教崇拜,这一点颇有争议,有些人只认为这就像法国人在万灵节上修饰陵墓的风俗一样。但家族祭祀确实有效地增进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虽然他们在一代一代地死去,但是都有着很强的家族团结与延续的观念。

(2)人与人之间应该践行的原则是“互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4]”仁爱是对孩子和兄弟之爱的拓展,对待朋友也应该抱以这样的态度,但不应该太过于愚蠢。有人问孔子,对老子所提出的“以德报怨”有什么看法,孔子回答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5]”

(3)“君子”的榜样作用是社会上主要的道德力量。人性本善,之所以到社会上不再正直,是因为教育的失败和坏榜样的作用。君子身上的美德会唤起普通民众身上的美德。因此孔子学说的主旨是教人拥有“君子”品格,就是道德高尚、遵循礼节,在任何情况下都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并且加以实践,由于内心的诚实正直而显得稳重,会为了美德本身而践行美德之事。“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36]

(4)孔子对神灵存在的态度是怀着敬畏的不可知论。这位圣人从不谈论死亡和未来是什么样。“未知生,焉知死?[37]”他常常提及“天”这个字,从这点来看,他可能并没有故意避开谈论上帝这个更加人格化的术语,而且他的言论中也有着一些个人信仰的暗示。但是他认为思考活着的意义和世界的命运纯属浪费时间。当孔子听说两个经历丧亲之痛的朋友用“生为梦,死为醒”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的时候,他评论说:“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38]”

总之,我们可以说,孔子没有建立任何宗教体系,而是通过强调其学说的伦理意义传播了一种宗教。他感兴趣的是人对于社会的意义。他严格地履行宗教仪式,更多的是出于这些仪式所承载的“人文关怀”功效,而不是出于任何宗教情感。他的信仰是一种建立在正确思考上的信仰。“子不语怪力乱神”[39],这其中的怪、力、乱、神其实就是那些不能理性思考的东西。

儒家影响力的扩大

长期以来,儒教统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导致西方学者习惯于在谈论中国时隐约透露出这样一种观点:儒教与中国的民族精神之间存在一种天生的和谐关系。实际上,儒教是在战胜了猛烈的批评和势均力敌的对手之后才赢得了自己的发展的。

孔子死后的两个世纪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杨朱提出了一种愤世嫉俗的个人主义学说:死意味着一切的终结,所以我们要充分享受生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谋求利益。与此同时,墨翟针锋相对,提出了一种激进的利他主义学说,把兼爱作为为政治世的良方。老子对孔子所提出的人性本善这个观点表示怀疑。就像水不可能向东流[40],柳树不会长成杯子或者碗的形状一样,人的本性也不可能是向善的。

同类推荐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 社会信仰论

    社会信仰论

    信仰可以分为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社会信仰是不同类型的个人信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文化共同体的普遍性信仰。社会信仰论严格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力求阐述社会信仰发展的一般过程,它分析了中、西方传统社会信仰的发展历程及现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形态,深入探讨了社会信仰的冲突与危机现象,并由此确立了建构当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原则。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本书中,谭传宝教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德育”这一虽妇孺皆知但是却常常雾里看花般令人迷惑的概念做了系统而严谨的定义,并以大量浅近文字梳理、解释,试图让初次接触者也能洞悉其深意、理解其价值。另外,本书对德育的诠释完全切近时代特色,关照现实问题,建言德育实践,努力填平学术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热门推荐
  •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精确而刺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畅销三十年的品味评判毒舌之作。经济能力决定品味。每个人都不想扮演自己。本书为您详细解读人世间的势利嘴脸。
  • 续幽梦影

    续幽梦影

    坐上车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后面,后面是个十字路口,地面上有一些瓜子壳和甘蔗皮,我看见穿黄衣服的小南在那里一边嗑瓜子一边笑。她去年出去,今年又回来了。她出去的时候,我还没有出去。唉,我一直没出去,这不是才第一次出去吗?不过我知道是迟早得出去的。现在走已经算晚。像小粉都出去过好几年了,她比我还小好几岁。一开始她们是去了广东,后来又到北京,后来又去郑州,现在去哪里的都有。
  • 至尊盛宠

    至尊盛宠

    洗妆园的一次邂逅,帝君的绝代风华令她念念不忘。以求学为由接近他,妄想成就一段“师徒恋”,可偏偏帝君的心上人出现了。帝君大婚后,她被送去了九幽冥,不幸误喝下忘川水,忘却前尘……她变身为幽冥小仙孟戈,刚刚醒来,就有个俊秀男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后便会娶她。三百年后,非但没能等到承诺娶她的人,反而有一只野鬼找上门来,蛊惑她……【瞧女尊权倾天下,看美男轮番打酱油~】欢迎关注新书《凤谋天下之谁与江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情深如火如荼

    情深如火如荼

    【新文已发《幸孕婚宠:霍少,体力强》宠宠宠,同类型深度宠文】从天而降的男人强制性把戒指套在她的手上,向全世界宣布,“我冷司皓的女人,动一下试试!”在她被男友劈腿,渣妹虐,家人摒弃之时,他闯入她的世界,将贱男虐成渣,把她宠上天!“这日子没法过了!”受不了大总裁极致的宠爱,她要离家出走时,一个小包子滚过来,“妈妈!”许安然惊悚的看着眼前的小包子,还有跟前的结婚证,他长臂一伸将她揽入怀,“老婆乖,孩子有了,结婚证也有了,你逃不掉的!”孩子什么时候有的?结婚证又是什么时候领的?她怎么不知道!?
  • 重生警妻:枭爷,宠翻天!

    重生警妻:枭爷,宠翻天!

    前世的她是警局一枝花。身为警察,她竟然会看错人,导致她最后的惨死。重生一世,她要虐渣男,虐白莲,一切都是虐虐虐。片段一:某男毫不要脸的把陌桑拐上车“喂,你谁啊?”某男邪魅一笑,贴近她的耳边,一字一句的说道:“你丈夫。”……片段二:陌桑不怀好意的看着枭九,对着他勾了勾手:“小九九,过来。”枭九屁颠屁颠的跑过去,一副忠犬的模样。这时,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一个“熊”孩子。“妈咪,你为什么喊这个男人叫小舅舅?”面对孩子的脑回路,陌桑表示无奈。在枭九眼里,陌桑做什么都是对的,对于陌桑,就要宠!宠!宠!宠坏了就没人敢要了,她就是我一个人的了。某人坏笑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亿万星辰不及你

    亿万星辰不及你

    夏天星转头不解的看他。“余生请多指教。”男人开口。时间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她初次见他的时候,他笑着说:“夏天星,亿万星辰不及你的寓意吗?很好听。”一言定情。从那天起,就一直爱了。低眉,缓缓勾唇。“好。沈先生,余生多指教。
  • 小世界大绿皮

    小世界大绿皮

    俺寻思这本书被带歪了,自从王莽那小子出现之后,一点都不waaagh了,写起来不得劲,俺不管了,从45章开始直接大纲糊脸,尽快走完流程,俺有个更waaagh的点子,不在这里磨蹭了
  • 红绿盘

    红绿盘

    一个海外归来的神秘人物带着大笔资金杀入国内股票市场,股市内顿时硝烟四起。金融机构和庄家之间尔虞我诈,为获取暴利不惜坑害散户。小股民成了任人鱼肉的牺牲品,在以逐利为目标的股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情义被忽视。本书不仅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股票战,也融入了作者对当今股市内一些不正常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