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200000008

第8章 哲学(2)

哲学与有形的事物间并非处于敌对关系。事实上,哲学反而必须承认这么一种可能性:也许最终一切真实的物质都是有形的。但哲学出于其天性必须指出,偏爱形而下(具形)的事物是人的一种偏见;哲学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让这种偏见趋于减少,以致不见。对那些旨在对经验中的非有形方面做出公正思考的理论,哲学必须加以发展和保护,从而非有形的事物将免去这样一种误读:它们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它们本质上是不可能的。往前数一代,哲学常常被称为是“精神的和道德的”哲学,我们说这种讲法有一定的正当性,倒不是因为哲学确实将自己的关注点局限于精神和道德领域,而是因为只靠哲学家的思考,我们就能对这些东西获得认知;同时,也是哲学家纠正了对形而下的过分强调——常识以及在常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科学是这种过分强调的施加者。

我们无意识的哲学化

哲学能够接受与常识相悖的观念,甚至对此颇感得意。通常加诸哲学的形容词无非有:不切实际、太过宽泛、难以感知。如果说这些富于贬抑意味的形容词就是对哲学的终极和决定性评价,那么哲学恐怕早已自行消亡了。但是,跟常识作对不是哲学的唯一本事——更重要的是,它负责把人的头脑从常识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更权威的标准得以确立,而它本身的正当性亦可以通过这些标准获得证明。

我想,我本该说服你相信的是这么一种说法:哲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人,你需要做的是走出去,到哲学的家中亲见其容貌,但我现在希望你认同的是,你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与哲学有过宾主之欢。如果要想让哲学进来,你头脑里那些最熟悉的想法就得被驱逐,但或许哲学曾经在你的头脑中是一位颇受喜爱的住客呢!只不过因你太过年轻,而你的长辈又有太多的常识,以至于你自己并不知道那位住客就是哲学。当你还在幼年时,除非你与大部分孩子两样,不然你一定会对那个你眼中“世界”充满好奇:是谁创造了它?为什么要创造它?怎么创造的?为何被创造成现在这个样子呢?那些自己去不到的、遥远又模糊的地方,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可后来你就长大了,一直在成长,你获得了常识,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常识获得了你。常识有若一道帷幕降落,将朦胧不清之物一律关在幕外,它固然会让你觉得看得更清楚,但无疑你的视野同时也受到了限制。从此你开始觉得,自己童年时代的那些问题都蠢不可及,或者太过夸张,只有游手好闲的人才会沉湎于这样的问题。如此看来,哲学比常识更天真,因为它是头脑的更自发的表达。当你重拾这份好奇心,这份最早的无拘无束的对事物的好奇心,常识反倒显得不像是年岁渐长后的领悟,反倒是一种头脑的僵化,是烦琐生活带来的世故和自满。公正地说,哲学关注的内容更加自由,常识则有某种职业化的意味。

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我们如何就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了哲学。我们成年后进行的各种活动,拥有的各种兴趣,无一不以哲学为基础,而这些活动和兴趣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我想是无须多言的。当你审视这些活动或兴趣的时候——这种审视是一种迟早要发生的必然——你就会认识到它们需要哲学作为支持。这一点在什么地方表现得最为明显?莫过于宗教。

我们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是某种宗教传统的参与者,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宗教经常抱着想当然的看法。我们假定存在这么一种生活,一种无私、诚实、坚忍和友爱的生活,不妨说,一种最高的和最好的生活。我们假定,与世俗的成功相比,这种生活的价值更高;它预示着一种精神富足的状态,一种人人都应该渴望的状态,为了获得这种状态,他愿意牺牲任何其他一切。我们再更深一步假定,这种生活的重要性甚于世界其他任何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是某个存在创造了世界,并掌管了这个世界,最高的和最好的生活在这个存在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那么,对我们来说,上帝就意味着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利他、友爱及其他诸如此类。或者,我们可以假设上帝是这样一种存在:他确保了继承这个地球的将是那些无私而正直的人,这些人将体验到永恒的幸福。

怀疑

现在,来观察一下,当一个人产生怀疑时,会发生些什么。是的,他可能会质疑理想的价值。与牺牲自我相比,难道维护自我不是一件更有价值的事情吗?或者说,不被良心的不安所扰、以强力凌驾正义的人,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吗?问题的答案由什么来决定?不是民意,也不是任何制度的权威,因为这些是教条的。怀疑一旦产生,教条的解释力就捉襟见肘了。这时候需要的是对理想进行思考和比较,是对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大问题进行批评性地审视。能进行这类探索的人,甚至是以解决自身问题为出发点而进行这类思考的人,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他正追随着柏拉图和康德的脚步、穆勒和尼采的脚步,至少在部分程度上可以说,他跟他们走的是同一条路。

或者,假设我们的这位怀疑者质疑的不是传统理想是否正确,而是传统理想有多大的确定性能实现。假设他如约伯一般,被正直者所遭遇的不幸深深震撼,以至于产生如下疑问:事情的自然趋势是否与事情正义与否全然无关?说到底,这个世界是不是只是一场意外,由盲目力量作用而导出的一场残忍而笨拙的戏剧?理想到底是不是价值全无,又或者,它们仅仅是白日梦、是错觉、是想象的游戏?精神究竟能不能推动物质,或者说,在那些完全超出其控制力的事件里,精神只是无能无力的旁观者?能问出这些问题,你就提出了哲学的难题;能回答这些问题,你就创造了哲学。

当然,麻醉术是治疗怀疑的一种办法,但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事实上,对很多人来说,麻醉术根本不起作用。这些人要求用智性的办法来解决智性的问题;他们的思想一旦被激发,在找到最终答案之前就不会停下来。问题即便在上一代人当中被遗忘,但它还会再次出现,并让下一代人苦思冥想,不得安宁。再退一步讲,即使有这么一种可能,让批评和怀疑的能力全然沉寂或衰退,那降临在人类头上的,也只能是更恐怖的灾难。因为宗教之优点必然在于其真理性,如果它要想保持自己的真理性,就必须能够随着文明进步而自发修正。怯懦地抱着自欺欺人的幻想不放,从不费心去思考,这绝非拯救之道。

灵魂的拯救之道,并不取决于想象中事物的情形——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意愿成了思考的源头——而要取决于事物的真实情形。拯救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总而言之,哲学之所以必要,就在于构成宗教之基础的那些问题是真实的。不光是在宗教这个问题上,对其他活动和兴趣也一样,不要就此假定事情就是这样的。有一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那就是要时不时地以开放的思想近距离地研究它们。探究生活的理想和希望的基础,是谓哲学。

哲学与艺术

现在,转到另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人类兴趣的领域——对艺术的兴趣。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模糊的观念:伟大的艺术品必须表现一般或普遍的东西。这种观念有时候甚至能得到鉴赏家的捍卫,但更多时候被他们忽视或拒绝。在这种观念的前提下,我们觉得希腊雕塑是伟大的,因为它表现了抽象的人,与此相对照,当代雕塑表现的则是具体的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表达了基督徒所理解的生命,从而比印象派风景画高出一筹,因为后者捕捉到的不过是光与色的瞬间表现。不要误会,我丝毫没有打算把这样的考量硬说成是判断艺术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它们甚至根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纯美学判断。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它们揭示了关于艺术家思想的重要事实,也揭示了关于观赏者思想的重要事实。希腊雕塑家和意大利画家明显都有某种观念。诚然,他们这些观念的产生可能全然是无意识的。莫名地,你从希腊雕塑家的作品里总能看到创作者本身的观念,这种观念并不仅仅表达模特如何如何,而是关乎人类本性以及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完美的表达方式。至于意大利画家,除了作品的美感之外,必定还会体现他那个时代的人所共有的观念,即事物的比较价值,比如精神优于肉体,天国高出尘世。对于这些观念,观赏者也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否则艺术家试图传递给他的某些信息就会丢失。

用诗歌来举例,大概能让我们理解得更清楚。史诗或叙事诗、爱情诗——赞美情人的美目或丰唇——很明显聚焦于某个具体的情境或某个少有的、稍纵即逝的特征,在这一时刻,人的头脑不再顾及其他,世界亦被暂时关在了外面。但另一方面,还有这样一些诗歌,像丁尼生的《更高的泛神论》和《莫德》,勃朗宁的《拉比·本·以斯拉》,华兹华斯的《丁登寺》或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滩》,在这些作品中,诗人努力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某种概括。这类诗人视野更加宽广,能够揭示出人在整个事物格局中所处的真实地位。这样一种视野极少是一清二楚的,其实,大概全然不曾清楚过;但它所表示的,是一种奋力争取智慧之光亮的思想,不满于任何既成的条条框框、力图挣脱庸俗标准的束缚。

阅读这样的诗歌,必须对诗歌里的情绪做出反应,并把自己的思维延展至该诗的维度。

我的目的并不是论证诗歌之优劣与其视野之宽狭成正比;我需要你们看到的是,很多被公认为伟大的诗歌,它们的一个确实的特征就是视野宽广。伟大的诗人都是这样一些人:他们敢于使自己的想象力离开地面,上升得足够高,能让他们以全球视野来看待事物。我们说,这样的想象力就是哲学的;它所源起的那种推动力,跟使哲学得以产生的那种推动力是同质的:都需要与常识决裂,它们对生活所作的贡献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诗人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么斗胆预示了未来论证的结果,要么无意识地使用了论证已经得出的结果,而哲学,就是论证。因为诗歌是一项艺术,所以其结果的呈现必须诉诸感官;而哲学因为是理论,所以必须为谈论的对象作出定义,同时必须言出有据。诗人和哲学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每一个论证都有其构想,而每一个构想都有其论证。

哲学与科学

“科学”这一术语如今通常用来指称一组专门的知识。由物理学带头,正迅速向迄今未知的领域推进,先把未知变为已知,继而变作发明,最终成为文明。常识对科学多有观照和助益,因它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投资。但是,科学就像彼得三次否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那样,时常拒绝接受哲学,并否认与哲学有任何瓜葛。然而,科学确实有它否认不了的哲学基因,和哲学有掩藏不住的联系。我们的头脑在幼年有其自然的运行,那时你我皆是哲学家,不过后来生活的现实将束缚强加于我们的头脑之上,你我遂不复哲人。科学也是这个道理,它首先是哲学的,然后才是“科学的”,此后又出现高度专门化的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它自己的技术和体系。科学的哲学根源,它与哲学的纽带,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表现。例如,不同的科学研究的世界都是这同一个世界,它们的结论必须是不能相互冲突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全都在人性中相遇,并且不得不协调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就是机械、生命和意识的统一体。试问这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明显不是这些科学中的哪一个所能单独回答的。它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然而,科学工作,以及对科学工作的成果应该怎么评估,都与哲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再者说,科学对其所使用的很多概念都未细加审视。这么说并不夸张,科学的基本概念,即便不说全部,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情况。想想看,空间和时间的准确性质是什么,力学没有给出答案;物质是什么,物理学给出的描述敷衍了事、徒有形式;绝大部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在进行之前都没有仔细区别和定义生命的意义;心理学那些研究意识的案例从未准确说明意识的本质是为何物。规律和因果论是所有科学都会使用的概念,但是规律和因果论本身却并未获得理论阐释。

总而言之,专门科学确实有自己的一套展开本学科研究的观念,如果说目的仅仅是实验和描述,那这些观念足够了,可是如果要进行批评性的审视,这些观念就太过粗糙了。我之前提到过的那些概念,但有思考之所至,就必定能为思考提供养料。但是,弄清楚这些概念是有困难的,而且没有一个人敢说,科学(就专家和学者使用这个词的最宽泛的意义来说)在这方面有任何建树。诚然,即使不全弄清楚那些概念,科学的继续发展也不会受到阻碍,它还是能够取得惊人的进步,为物质文明的成功提供必要的工具。但如果一个人要问:“归根结底,我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我所生活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我是什么?我必须对哪些充满敬畏?我又可以对哪些满怀希冀?”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直面定义概念的困难。事实上,除了哲学家之外,甚至没有一个人尝试回答此类问题。

同类推荐
  •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基于自有的“海外人才大数据平台”的动态数据,有机结合大规模信息采集、非参与式观察、海外问卷调查、远程访谈等调查方法,将学理剖析、比较研究、文献分析、GIS空间分析、分布式数据挖掘等融为一体,形成了对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的立体式研究架构和整体性认识。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本书中,谭传宝教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德育”这一虽妇孺皆知但是却常常雾里看花般令人迷惑的概念做了系统而严谨的定义,并以大量浅近文字梳理、解释,试图让初次接触者也能洞悉其深意、理解其价值。另外,本书对德育的诠释完全切近时代特色,关照现实问题,建言德育实践,努力填平学术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以及其他若干篇相关散论,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设想。本书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
热门推荐
  • The Yates Pride

    The Yates Pri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捡来的压寨夫人

    捡来的压寨夫人

    自五族陨落,已有千年。江湖百家门派林立,以上四宗为尊,婆罗、雪镜、落云、玉隐,然却因一人一宗之死,再掀血雨腥风。时年冬月,玉隐忽遭婆罗覆灭,唯玉氏嫡长女与容躲过一劫,见宗中惨相,玉氏与容只身一人上婆罗寻仇,后重伤昏倒在苍茫山脚下,为倾沉所救。起初,那位绝情绝爱,六根皆断的女子说:“我若想走,你留我不住。”后来,那位生人勿近,不可一世的男子说:“我姓容,玉与容的容。”当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寨子一举登上百家盛会的顶峰,世人再无法不注意到这寨中之人。寨主乃雪镜少主,寨主夫人乃玉隐嫡女,二当家乃婆罗宗主,三当家乃落云遗孤,就连那小小医女竟也是婆罗副使!这是什么卧虎藏龙之地!最可怖的是这些人竟都与那千年以前的五族有关!当段奇峰上的壁画再现于世,可是意味着神魔大战的延续?错愕的天神,陨落的神女,消散的魔尊,仰天长啸的九尾狐,和将这一幕记下来的神兽……延续了千万年的爱恨情仇,已是时候了断!
  • 星河之天惑

    星河之天惑

    然而,一股强大的瞬间吸力又把风给抽了回去,同时把苏青同往外吸倒,客厅里所有没搬走的小物件的瞬间撞到他身上,让他重重的摔在地上,腰间的电线已经绷紧。他笨拙而拼命的挣扎着、咆哮着让身体猛地侧了一下,撞到了客厅与阳台之间的隔墙夹角里,忽然,苏青同眼见一个铁件被凌空吸起。苏青同眼皮直跳,照准了一脚将那铁件踹到了对面的墙上。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世界之都市王者

    大世界之都市王者

    《大世界》是我所构想的一个系列。《大世界之都市王者》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主角为世界第一杀手,代号阎罗,因为一次任务从而卷入了一系列的阴谋。其间穿插了都市生活,美女环绕,爱恨纠缠。阴谋延续,在科技时代异能、秘术、魔法的相继现世,使得本来惬意的主角不得不走上一条追寻世界本质的道路。为保护身边爱的人,为了自身的生存,看主角如何杀生成仁,成就都市王者!虽然故事本身已经超出了现实,但是我会尽量用符合现实的情况去为大家解释。希望大家关注到我,喜欢我的作品。第一次写作,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加油!
  • 仙帝的玩劣妻

    仙帝的玩劣妻

    简介:一个21世纪的女神偷,穿越到异世后,成为了一枚蛋,此蛋非彼蛋,当她接受现实破蛋而出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紫阳仙帝夜天羽》这长相如谪仙的男人。所以她这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小女人,决定将这个男人归到自己名下。只是这个男人太过淡定,使她越挫越勇,在她不断的努力下,最终成功将夜天羽追到手。(宠文+男强+女强+搞笑)
  • 浩宇by和韵涵

    浩宇by和韵涵

    他是军区里的冷面煞神,讨厌和女子接触。一旦有女子靠近,他像丢垃圾一样。把她们丢到一边。但当他,遇到她时。什么讨厌和女子接触,在她的面前,都变成了虚无。她是豪门千金,从小被父母扔在爷爷家养着。让她渴望着温暖,爷爷也很疼她。长大后,父母想弥补时。她早已不再天真,全身上下透着清冷的气息。
  • 不科学的游戏王

    不科学的游戏王

    获得不可思议的游戏王卡牌现实化能力。创造只存在幻想中的决斗世界。制作只属于自己的唯一怪兽。 (变身文,妹子局)
  • 快穿之主神大人带回家

    快穿之主神大人带回家

    肆月的新书《快穿之大佬偏偏独宠我》已开坑,欢迎小可爱们来围观!他们的主神大人离家出走了!你没听错,是离、家、出、走、了!仙魔大战中,主神大人受伤,两魂七魄不知所踪。徒留一具依旧完美的身躯,以及,五岁孩童的智商。就这弱智孩童,连字都写不全,居然还敢留书离家出走!落歌很幸运的被选派做“使者”,与一只“狗子”一起去寻找主神大人的元神碎片。却不曾想,每一世的轮回,虽然在任务结束后被清除记忆,但有些刻骨铭心的感觉,却怎么也消除不了。某些情愫,在慢慢的酝酿中。她现在喊卡还来不来得及?某位主神大人说:“一旦开始了,你就没有说结束的权利,不管怎么轮回,你终究只能是我的!”落歌咆哮:“狗子!你给我滚出来!说好的只是找元神碎片的呢,怎么还带买一送一的呀?”狗子早已修炼出真身,正跟她的雪狐王小哥哥聊人生、聊理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