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2800000002

第2章 诗意春秋伴人眠——拂拭古诗里的繁华与苍凉(1)

1.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柳公权《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柳大书法家喜赋三步诗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柳公权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独具一格。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特别是其以楷书著称,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大唐气象,文化繁荣,艺术瑰丽,一时间名人辈出。柳公权、王维、贺知章等享誉古今的人物,当年更是科举高中,风光无限。柳公权从深受《柳氏家训》“德行”教导熏陶,终身以德行为根株,学识“博贯经术”,他于人生、书艺都颇具儒家风范。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宏词登科。进士及第后,官任右拾遗、侍书学士等,最后累封到河东郡公,太子少师,太子太保,历仕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柳公权仕途通达,历朝皇帝都喜欢他的书法,爱他的诗才,甚至乐意接受他的进谏。他的一生,除了少许时间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皇帝身边,不断地为皇家,为大臣,为亲朋书碑。有人将柳公权与颜真卿作对比,说柳公权像一只关在禁笼中的金丝雀,颜真卿像奔腾咆哮的洪流。这样的生活使柳缺少些气度和视野。颜体一碑一碑曾不断地变,而柳体在其成熟以后变化较少。不过,世界的美好不仅需要浩瀚与力量,精致与华丽同样值得赞颂。柳公权恰似流于深山老林的泉水,咚咚作响,幽静纯洁,演绎着生命的精彩与丰富。

据《旧唐书》记载,唐穆宗“政僻”,就是为政不端、不正的意思。有一次,唐穆宗问柳公权:“用笔如何才能尽善尽美呢?”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皇帝知道,柳公权这是在委婉地对他进行规谏。于是,上改容,知其笔谏也。这也正是笔谏的由来。

关于柳公权,人们常常赞赏他的书法,却鲜有人谈论他的诗才。公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构思创作,且诗文品质极佳。同样来于《旧唐书》的记载,当时,柳公权跟随文宗皇帝在未央宫里观赏景致,并随时应答一些事务。恰逢皇帝刚把一批御寒棉衣送给了边关将士,文宗便要柳公权“诗以颂之”。柳公权三步之内竟口出一首五言绝句: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十分高兴,又将诗句细细品味了一番,深深地感叹道:“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传为佳话,今日诚悬三步成诗,这要比子建高明得多啊!”面对皇帝的赞赏,柳公权俯身下拜,谦逊谢恩。诚然,柳公权的才思是十分敏捷的,但是他在书学上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天赋才华,他更积数十年的不倦磨炼之功,广泛熔铸,博览精思,才得以在唐中晚期脱颖而出,为后人敬仰称赞。

2.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月夜听诗钱起深幸获高名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入朝任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太清宫使等。因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钱起长于五言,词彩清丽,音律和谐。因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对此,钱起很不满意,傲然说道:“郎士元安得与余并称也?”但是,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

按照唐代科举制度,各州县选拔士子进贡京师,试于尚书省,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叫做“省试”,也叫“会试”。考试时所作的诗,叫“试帖诗”。这种诗一般五言六韵,有严格的格律规定,容易束缚作者的思想,所以很难写好;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往往能够即席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好诗来。本诗就是试帖诗中的佳作。特别是最后两句,时常被人称颂,背后的故事也颇有趣味。

有一次,钱起随人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外出办事,夜深之时,顿感客栈清冷,百无聊赖,便准备趁着月光外出散步。忽然间,悠扬的吟诗声从远处传来,伴着夜色和月光绵延回响,动人心扉。不知为什么,那人反复吟诵着相同的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于是,钱起循声而去,看看究竟是谁在吟诗,又为何反复吟诵这两句。但推门寻踪,却没有找到吟诗之人!钱起心中深觉奇怪,百思不得其解,但这两句诗却烙在了心底。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钱起参加进士考试,试题就是《湘灵鼓瑟》,要求写作一首五言律诗。他知道这题目出自屈原《楚辞·远游》里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开始回想着那个美丽的传说—— 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哀思。但在真正构思写作时,却久久未能完稿。正在迟疑间,钱起忽然想起那天晚间户外吟诗声的韵脚不也属于“九青”部吗?想到这里,他很快便完成全篇,交了试卷。

时任主考官的李暐,翻阅试卷,反复吟诵,一再端详,大为赞赏,为之拍案叫绝。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以景结情,余音袅袅。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简洁明丽的画面,打开了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湘灵已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为人们打开了遐想飞奔的思想乐园。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以景结情最好”之说以及苏东坡、秦少游等人所用“湘灵鼓瑟”这一意象时,似乎也是从该诗作中得到的启发吧。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绛娘与崔护的桃花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登第(进士及第)。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此外,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才子佳人的纯真至情和曲折情节,人们称之为“桃花缘”。

崔护出身于书香世家,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那一年的清明时节,崔护意欲去郊外体味一下盎然的春意。一路漫行,红花翠柳,青山碧水,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不知不觉离城已远。崔护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讨些水喝,却偶见一座毛竹院落,分外别致。心中暗叹:“何等脱俗之人,隐居在这样清幽雅韵的地方。”

走近柴门,他轻叩门环。吱呀一声,房门敞开,走出的是一位妙龄少女。少女布衣淡妆,眉目中却透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气韵。他说明来意,少女明眸凝视,觉得来者并无恶意,便将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厨下张罗茶水。待少女端茶出现之时,一时间,崔护竟然有些看得发怔,少女似乎察觉了他的心意,迅即垂下眼帘,一份娇羞把她点缀得更加动人。聪慧的绛娘当然明白崔护的意思,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两片红霞染上了面颊,偶尔向崔护含情一瞥,一碰到崔护的目光就迅速低下头,更加羞怯地望定自己的脚尖,更显楚楚动人的模样来。夕阳西斜,崔护只得起身离去。

少女把他送出院门,默默地目送着崔护渐渐走远。崔护也不时地回头张望,只见桃花与少女相映绯红,一同在春风中摇荡,心想:不知何日方可再见!

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翩翩少年郎的影子日夜盘桓,绛娘魂牵梦萦,辗转难眠,但这一切她又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而崔护赶考在即,只得埋头于繁重的学业之中,日夜苦读,心思不复他顾。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崔护望着城中绽开的桃花不由得触景生情,回忆起去年春天的城南旧事。于是,怀着兴奋急切的心情,来到城南寻找埋在心底的梦。走近院落,里面寂静无声。他隔着竹篱重复着去年的语言,期盼着去年的那幕再次上演。然而,许久都不见少女出来开门,他唤了几声:“绛娘!绛娘!”除了沙沙花瓣飞舞碰撞的声响,并无应答。顿时,崔护犹如一瓢冷水浇头,火热的心凉了大半。他讪讪地从窗棂中取出笔墨,怅然地在房门上写下七绝一首:“题都城南庄”。

崔护城南访旧,没能见到绛娘,回家后心里一直放不下。想来想去,数日之后,他再度往城南寻访。然而,尚未走进茅舍,就听到里面传出了阵阵苍老的哭声,崔护心中一紧,连忙加快脚步赶到茅舍前高声询问。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泪眼模糊中,上下打量着崔护问道:“你是崔护吧?”崔护不免有些讶异,答道:“正是晚生。”老汉一听,悲从中来,哭着说:“你杀了我女儿啊!”崔护惊诧莫名。老汉涕泪纵横,硬咽地述说道:“小女绛娘,年方二八,知书懂礼,待字闺中,可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只说你若有情,必定再度来访。春去秋来,却总不见你的踪影。时过一年,本已绝望,前几天到亲戚家小住,归来见到门上你所题的诗,以为今生不能再度相见,因此不食不语,愁肠百结,一病不起。现在绛娘却先我而去了,难道不是你杀了她吗?”

这番哭诉,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震得崔护不知所措。痴心女子用情至深,又怎能不让人心碎呢!崔护呜咽道:“日前寻访不果,怅然题诗,不料生出这般变故,绛娘若死,晚生也不愿偷生了!”而后直奔内室,抱住绛娘,失声痛哭。或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上天,或许是他的真情唤醒了绛娘,总之,这时绛娘竟然苏醒了过来。绛娘似乎认出了崔护,她把脸深深埋进崔护的怀里。就这样,多情的绛娘居然从黄泉路上又走了回来。随后,崔护向父母禀明情况,父母十分感动于他们的一片真情,于是行礼纳聘,择日完婚。婚后,绛娘殷勤执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夜来添香伴读,使得崔护心无旁骛,专心功课,学业日益精进。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崔护进士及第,外任为官,仕途风顺,官至岭南节度使。

4.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文人的“干谒”之风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名可久,字庆余,生卒年不详,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以字行世。唐代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进士,官至任校书郎。他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曾作《闺意献张水部》或作《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即为张籍,时任水部郎中)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为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使得朱庆余声名大噪。

在唐代,行卷的风气非常盛行。所谓行卷,即考生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以求闻达。考生可以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张久皋、王维、白居易等都曾行卷,虽然不是好的风气,但是有水平的才子仍不在少数。

通过行卷,朱庆余赢得了声名,但他着实是有真才实学的。唐诗卷帙浩繁,才子灿若群星,他仍然有多首诗作被收入《唐诗三百首》,可见其才华卓越,作品上乘。然而,历史洪流浩荡,如此人物的名字却仍未考证清楚。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朱庆余诗一卷,名可久,以字行。”这也是通行的说法。至于他的籍贯也是各种纷说,但通过分析朱庆余与张籍、姚合等人的诗文,可以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同类推荐
  • 智慧故事荟萃(上)

    智慧故事荟萃(上)

    读聪明人的故事能让人更聪明、更快乐地生活。智慧的故事,还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激发我们的人生追求。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本系列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智慧故事荟萃”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世事明察、是非分明、看清真相、晓事明理、权宜应变、顾全大局、聪明智慧、知已知彼、醒悟觉察、借鉴教益等系列内容。上册收录了庞统察虚断案、曹操坐山观虎斗、望梅止渴、曹操施奸防刺、给敌人留条活路、周瑜反间除蔡瑁、庞统假献连船计、周瑜打黄盖、诸葛亮活用兵法等智慧故事。
  • 让我背负你的忧郁

    让我背负你的忧郁

    晚年的郑玲几乎一直躺在病榻上与病魔抗争,但她从来都没有停止写诗。即使在病床上不能动,她还通过口述让爱人一句句记录下来。这是一个受难的诗人,一个在受难中仍坚持发声的诗人。郑玲多年来的诗歌写作真正体现了诗人的角色——创造者。当与郑玲同时代的诗人纷纷搁笔或者诗歌写作早已定型化的时候,她却不断在诗歌的道路上跋涉和探寻。她像地质勘探者一样不断地发现与创设,不断揭示那些为人们所忽视的生动的细节和富有象征性的场景。郑玲在细腻的观察、真切的感受、频繁的发现、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艺术自律的诗性抒写中既呈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凸现了个体的主体观照和命运。在静观、深入、沉潜、等待与勘测中诗人擦亮了人世、生存、时代和现场的粗糙的纹理。她的诗歌总有一种拨开浓重的生存浮尘的冲动,诗人更为深刻而明晰地知晓圣洁的东西总是在高处,而沉重的东西总是在尘世。她一遍遍擦去世俗的尘垢,从而使得那一个个年轮碾压下的物事重新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泽。
  • 野狼的嚎叫

    野狼的嚎叫

    玛兰沁夫说得没错,我这“点点”的确是只狼。1990年,我从同学那儿换来一条苏格兰牧羊犬,这“小姑娘”才半岁就有小牛犊子那么大。它尖尖的头和宽宽的肩,披着一身褐色长毛,肚皮和腿却有一袭雪白短毛。我打算给它物色个如意郎君,就找养父给出个主意。他说起早年村里有条雌藏獒,发情的时候,一到夜里就往草原深处跑。
  • 往昔之歌

    往昔之歌

    1938年(昭和13年)创元社出版的中原中也第二部诗集。以1934—1937年的作品为中心,收录了58篇诗歌。这本诗集是以诗人置身“在世之日”,观感现实与虚幻,书写对幼年的追思和死亡的预感,充满了渴望创造和追求理想世界的感情。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吹灭他心中最后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热门推荐
  • 嫡女谋:天命凰途

    嫡女谋:天命凰途

    她生于高门,长于望族,看惯了勾心斗角,习惯了权力厮杀。从王府到深宫,从倾国倾城的高门嫡女到尊贵无比的后宫之主,她可以把自己深爱的男人送上龙椅,也可以用铁血手腕翻覆乱世!天下为局,江山为子,芊芊素手拨动暗涌风云。王府魑魅魍魉蛰伏,帝王心思难以捉摸,朝堂波暗诡谲不断,各路白莲纷纷涌现。江山?美人?舍我其谁?沙场点兵,她挥斥方遒,后宅夺嫡,她艳杀天下。金戈铁马,万里江山,总敌不过他一句“待我君临天下,定以江山为聘,天下为媒!”
  •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 八宝妆

    八宝妆

    京城众人都认为,皇上给显郡王与义安候府嫡女的赐婚,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显郡王是那朵鲜花,义安候府的嫡女是那不招人待见的牛粪。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真相往往是谁用谁知道。
  • 剑问天外

    剑问天外

    火神祝融的转世之身,逆天崛起。重塑灵根,开创人人可以修仙的大变革。打破仙界封锁修真界的封印,重新奠定仙界格局。重铸祝融神体,化解炎黄两脉的恩怨。冲破宇宙壁垒,寻找永恒之道!
  • 皇后别跑:重生之相府嫡女

    皇后别跑:重生之相府嫡女

    一次背叛,她心灰意冷,葬身火海,睁眼醒来,重生回幼时。他一国太子,心悦于她,一次意外失去记忆,她命丧黄泉时才记忆恢复。一次见面,两人重新绑在一起,他宠妻无度,她一直逃避此乃原创,严禁抄袭
  • 乱世侠缘

    乱世侠缘

    时势造英雄,英雄推时势,每当王朝兴衰、皇权更替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侠义之士拯救万民于水火之间,即使粉身碎骨舍生取义也要为民请命;总有那么一群铁骨儿郎不屈不挠勇于斗争,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决不退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对得起苍天厚土,对得起自己他人,既为侠。
  • 原振侠18:黑暗天使

    原振侠18:黑暗天使

    传奇人物年轻人的妻子三年前遇上雪崩,从此失踪。年轻人伤心悲痛,生无可恋,三年来一直在酗酒。此时,竟遇到一位浑身冰冷的女人,自称来自幽灵星座,专职收取人类的灵魂,而那场雪崩也是由她造成……年轻人为救公主,决定从容赴死,使灵魂能到达幽灵星座。究竟这个幽冥使者,是勾魂恶魔,还是为爱情牺牲一切的天使?生生死死,人的生命历程,甚是无可奈何,故事中所出现的情形,自然只是设想,但,也有可能是事实──谁能预料以后的事呢?──倪匡
  • 穿越之萌后如词

    穿越之萌后如词

    大汉朝,暴君当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却不敢多言半句。秦玄,便是暴君身边最锋利的那把刀刃。她是来自现代的一缕幽魂,机警聪明却巨爱美食。一来就遇到一个完全苏到她点上的男人,她是上呢?还是上呢?还是上呢?******只有在遇到她的时候,他才会笑,会温柔,会吃醋。原来,一个人在黑暗里形单影只太久了,是真的会向往太阳。几年后,秦玄身穿龙袍,站在高台上,朝孟若词伸手,温柔的笑,“皇后,快来啊。”孟若词一脸蒙,???等等!这个结局怎么跟她想的不一样啊!摔!
  • 案发现场:找出谁是凶手的162个推理破案谜题

    案发现场:找出谁是凶手的162个推理破案谜题

    本书所收集的162个探案故事,时间上囊括古今,地域上横跨中外,内容上精彩绝伦。充满悬疑的探案推理故事,能让全世界所有侦探迷和推理爱好者疯狂,它不仅能给你带来紧张和快乐的感觉,还是一个向自己挑战的智力过程。
  • 大清官赵舒翘

    大清官赵舒翘

    过大清门,穿棋盘街,越江米巷,上下中御河桥,从刑部衙门回家,员外郎赵舒翘都耷拉着脑袋,一直到进院门。这让管家赵虎很是奇怪。往常时候,赵舒翘总是扬着头走进门,再走进书房,坐下,看书,等待夫人招呼用饭。那时他年轻,正三十出头,而且仕途平坦,春风得意。赵虎想主人可能是摊上什么事了。他这样想着,便朝东厢房走去。那里,赵夫人正在准备晚饭。见赵虎进门,赵夫人抬右手,用手背抹了抹额上细汗,问,老爷回来了么?赵虎说,回来了。不过,小的见老爷今天有点不对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