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2800000004

第4章 诗意春秋伴人眠——拂拭古诗里的繁华与苍凉(3)

李频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这首诗更是堪称其代表作。全诗七句写景,湘江的暮霭,江岸的芦苇、田野,云梦的飞雪、大雁,渡口的孤舟、离人,洞庭的风波、星河以及腊月的梅花,等等,真是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诗文有所谓“主宾”一说,主是中心,“无主之宾,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联起来。故而全诗显得章法齐整,中心突出,而且融情入景,与一味作感伤语的送别诗不同,自有一番悠远思的风韵。此时,姚合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禀大人,晚生学业未成,功名未就,尚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听后,也是一身冷汗,惊诧不已。初次登门,献诗以求推荐,怎么突然就有这等好事降临到自己头上。李频上前一步深施一礼,“承蒙大人抬爱,但晚生实难奉命,家有老母,功名未成,只怕误了小姐终生幸福”。姚合听后,哈哈大笑,道:“你道本官是糊涂人?之所以把爱女许配与你,定是对你早有了解,今日更是试了你的诗才品行,贤契莫要推辞了。”于是,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事实上,此前姚合也曾颇为赏识颇具才华的杭州人郑巢,凡是外出登临游览,时常把郑携带在身边,但并没有选择他成为乘龙快婿。事实也证明,姚合的眼光和选择都是正确的,李频性情耿介,守正不阿,为官之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特别是,他敢于抑制非法的豪强地主和胡作非为的强盗,时逢荒年,敢于顶着各方压力,开仓赈济灾民,连懿宗皇帝都很赞赏他。李频死后,老百姓一路扶柩痛哭,送他鹤驾道山。最终,李频也算没有辜负姚合的一番赏识器重,没有辜负姚小姐的一生幸福。

8.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圆泽《甘泽谣》)

——三生石畔的守候

《甘泽谣》

圆泽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圆泽,另作“圆规”。僧人,唐代杭州惠林寺的住持,和西湖十六遗迹之一的三生石有关。有关他的记载见于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僧圆泽传》。

三生石就在杭州西湖,位于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据苏轼《僧圆泽传》中记载:“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聊聊数十字展开了一段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

关于李源的正史记载见于《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李源传)。唐玄宗末年,时逢安史之乱,其父李橙死于叛军之手。李源悲痛万分,至此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食酒肉,在慧林寺一住就是五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李与住持园泽交好,结为知音。

闲暇的时候,两人游山赋诗,追古寻幽,遣兴抒怀。有一次,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园泽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但李源想从长江水路入川,一路可以观赏风景,游历山川,而且自己早已决心远离仕途,绝不愿再踏足长安。圆泽沉默良久,说:“缘起缘落,本不由人,行止居安,自有定数,那就随你吧。”于是,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翌日启程,从长江水路逆流而上,取道荆州入川。

到了南浦这个地方时,二人在河边遇到一个孕妇正在汲水。圆泽略有些悲伤地对李源说:“此妇人怀孕三年而不得子,而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现在遇到了就躲不开了。”

李源十分震惊,搞不清圆泽这番话的真正意思。圆泽继续说道:“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你当以符咒助我速生。孕妇产子三日之后,当为新生儿沐浴,你去看我,我当报之以笑。十三年后,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我们还可相见。”

李源悲愤懊悔,如若不是自己执意选择走水路,一切或许就都不会发生了。李源为圆泽沐浴穿衣,到了当天晚上圆泽圆寂,妇人产子。三天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一妇人正在为小儿沐浴,小孩看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了起来。李源把这一切都告诉了王氏。将圆泽安葬之后,李源返回寺中,等待13年后的三生石之约。13年后,李源如约而至,听到在葛洪川畔有牧童敲牛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 13年一别,十分想念,只是我尘缘未了,不能久留,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荒废,才能再一次相见。”唱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唱完就遁入烟霞,离去了。三年后,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说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而圆泽法师也再没有出现在任何记载中。圆泽隐入烟霞而去,李源持守着信义之道,尽览缘起缘灭的幻灭空相。前世、今生、来世的三生盟约,却欲话因缘恐断肠!

9.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关键时候掉链子的孟襄阳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历来被人们所熟知,这是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可是,一身才华的孟浩然却终生未仕,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首《岁暮归南山》似乎能给予一定的提示和解答。

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不惑之年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非常苦闷。遥想自己“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年少之时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今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等名流赞誉,颇具诗名,可应试还是失利了,不免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表明心意,展示才华,以求功名,但又十分犹豫,进退不定。这首诗正是在这种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形下写出来的。

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在应试落第后,诗人王维曾经邀请他到自己供职的翰林院见面,两人正酣谈之时,恰逢玄宗皇帝驾到。孟浩然布衣白身,在此翰林院不合规矩,王维也难说清楚,浩然一时紧张躲到了床下。玄宗皇帝见王维面色紧张,谈吐局促,更见床下外露衣摆,于是微微一笑,似有深意。王维何等聪明,知道事已难饰,不敢欺君,道出实情。玄宗皇帝没有生气,更没治罪,得知面前这位正是已颇具诗名的孟浩然之时,便命他作诗。出了先前的事情,浩然惊魂未定,一时不知从何言起,只好把前几日新作的《岁暮归南山》吟诵一番。“……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卧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听到这里,玄宗皇帝有些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即你不求为朝廷效力,我也不曾弃你,为什么你反倒诬赖于我呢。既然如此,你还是回去吧。于是,便打发孟浩然回了老家。

回到襄阳以后,孟浩然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 ,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这也是他最后的晋身机会了,可浩然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最终无果而终。如若生在一个乱世,入山采药,结庐山野,适性自然,很可能是大多文人的选择或者是心灵的追寻。但生在“开元盛世”的孟浩然,又为何如此呢?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来的援引之手,都被拒绝,甚至最后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离开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圣先贤内心中同样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而他这回,无疑的那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东汉名士)。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不能为了曾经的血气功名背弃内心的追求和梦想。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没过多久,又仍返回故居。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已年过半百的孟浩然得见故人,内心十分欢愉,二人整日饮酒作乐。不幸的是,孟浩然背脊上即将痊愈的毒疮发作,不治身亡,终年五十二岁。

1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赐金放还李太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李白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公元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游历。曾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也希望通过广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而得到引荐,终南捷径一举登上高位,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然而,十年漫游,丰富了阅历诗情,却仍是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到齐、鲁各地 ,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在这段时间里,他虽然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但另一方面自己又不愿应试做官,只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他还曾给当时名士韩朝宗一篇《与韩荆州书》,毛遂自荐,但并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一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作品,对其才华十分喜欢,便召进宫。据李阳冰的《草堂集序》记载,说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且不说是真是假,但可大体知道玄宗对李白是极为赞赏的。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李白凭借敏捷的诗才,时常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这一时期,也是李白比较春风得意的时候了,不过很快事情就有了变化。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同类推荐
  • 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边塞诗词在中国韵文史上有着夺目的光辉。本书的编选,以《诗经》中的征戍诗为起点,延续到清代乃至晚清的边塞诗词。选录的过程中,本着兼顾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新颖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诗人作品兼收并蓄的原则,对于自《诗经》以来历朝历代重要的边塞诗人、经典的边塞诗作作了重点选录,其中尤其突出选录了唐代的边塞诗词,作品达160余首。
  • 小镇太阳神

    小镇太阳神

    关仁山,满族,1963年2月生于河北唐山丰南市,1981年河北昌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教师、乡文化长和县政府秘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与著名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驾马车”。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风暴湖》《福镇》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小雪无乡》《关仁山小说选》《野秧子》等九部,以及中短篇小说《大雪无乡》《九月还乡》《落魂天》《苦雪》等,约计五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
  • 紫薇花事

    紫薇花事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紫薇开花是夏秋之际,桃李虽艳,已无踪影。这一句是用桃李来衬托紫薇的独特之处,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杜牧因写了《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 枕草子

    枕草子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期才女清少纳言的随笔集,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清少纳言记述了她在宫中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和雅致的审美。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热门推荐
  • 妖妃天下:黑化皇妃太毒辣

    妖妃天下:黑化皇妃太毒辣

    有形的装逼是有限的,无形的装逼是致命的。还在上大三的楚歌一不小心,被一道闷雷劈中,竟然给劈穿越了。她穿越成了蚩尤族唯一的族人,天凌国皇贵妃慕容楚歌,却被人拉去祭祀。——在那个时代里,女人卑微如草根,就算她是天凌国的皇贵妃,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天理难容啊,天理难容!”『无脑爽文+装逼文+抽丝剥茧寻幕后大boos』
  •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是国内出版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的网络传播方面的教材之一,推动了国内新闻院系的网络传播教学。本教材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与知识于一体,并力图使它们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全书贯穿了理论与实务既相区分又相联系的思路,汇集了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网络经营等相关领域知识,分析了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了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第三版引入“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视角,对网络传播的最新发展做了系统总结。
  • Everything is Wonderful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强和尚驾到

    最强和尚驾到

    “小和尚,这个月的房租什么时候交?”“柳姐,小僧的命都是你的,还交什么房租啊!”“随缘哥哥,这罗汉拳好难练。”“女孩家家练什么罗汉拳,小僧教你一套仕女剑。”从嵩山下来的小沙弥闯入花都,开始了一段传奇生涯…新书《我有一个天师朋友》已经发表。
  • 世世情长

    世世情长

    【甜宠文+穿书+修炼】镜凌霜穿书,修炼灵力,以搞死天道男主为己任,却惹上反派大boss夜君陌,从此过上了要捅破天,有人递棍子的日子。(夫妻互宠文)后来呀,才知道所谓的穿书都是有原因的。他们之间经历过三世的情缘。第一世,他是天界的主神,她是主神之首的候选人,年仅三岁的她被几千岁的他养在膝下。她总是说,你叫我娘亲,我叫你师父,这样才公平。可也只有他知道,他待她,明明是在对待自己的妻子。第二世,她下凡历劫,他跟着下凡。她是名扬天下的女帝,他是一代国师。第三世,他们都失了记忆,却又在一点点找回。他说,霜霜,不可以打架,让侍卫动手。他说,别说拆墙,你炸了宫殿都可以。她,是他捧在手心的至宝。
  • 快穿之宿主又逆袭了

    快穿之宿主又逆袭了

    白姒是混沌所育之女,生来可掌六界,奈何本性贪玩,性子散漫。天道嫉妒她未经历劫便位列仙班,于是大手一挥,将人扔去了下界完成女配的心愿,也算是历劫吧。然后……玛丽苏女主跟前凑:“姐姐,你为什么要推我?”白姒:“就喜欢推你哦。”小白莲女主正义凛然:“一切都是我的错,和姐姐无关。”白姒:“巧了,真和本宝宝无关。”黑白甜女主:“我最喜欢姐姐了。”白姒:“本宝宝不喜欢你呀。”直到后来,她好像是捅了某人的窝,到哪儿都能遇见。时光变迁,她将那人抵在金黄色的街道边,恶狠狠的威胁。那日,银杏树梢微晃,银杏落了叶满地。男人眉眼温和,星眸弯笑,点头无奈应允。其实你不知道,所有心动,都是蓄谋已久。我的姑娘,别来无恙。[1v1,双洁,久别重逢戏码。]
  • 闻说若许花祈愿

    闻说若许花祈愿

    “听闻说若是谁许了花祈当神仙的愿望,等将来她真的成神了。必定百倍回报”“花祈是谁?”“就是东街的那个疯丫头!”“你我的姻缘,早在凡间的时候,随着你的死而散尽了……”
  • 妃不侍寝

    妃不侍寝

    她生来丑陋,自小被囚,一道神秘圣旨将她选召入宫,天子视她为掌心至宝,半年宠幸,寸步不离。可一个变脸,他又逼她下嫁北域,听闻那北域邪王,饮血为生、杀戮成性,不能人道。喜堂之上,诡异得悚人,头顶悬着白绫,眼前摆着棺木,新婚夫君从黑暗中而来,抱起她就扔入棺木,要将她生生活埋。索性她一个手快点了他的穴,正要逃,却被他从后揽住,魔鬼的气息犹若触手勒紧她的脖子。新婚一个月,她被诊有孕三个月,淫妇恶名冠上头,他却悠悠笑着,啄了口茶:“孤王准你生下他,反正这王府也需要香火。”她要逃——可她逃去天涯,他就追到海角。
  • 江湖封尘录

    江湖封尘录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仗剑天涯,快意恩仇,儿女情长,情意绵绵…本故事纯属虚构,不作任何历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