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300000027

第27章 一起走向刑场的日子—共同犯罪人心理 (2)

【实案简述】一伙一二十岁的青年为筹钱消费娱乐,数月内持刀抢劫几十宗, 2006年,仅在8天内就连杀3人。

25岁的谢某与来自潮汕周边城区的“文弟”、“阿光”等一伙十多岁的青年人结成团伙。为了有钱消费,“老大”谢某组织阿光等人在龙湖区内抢劫作案,赃款赃物均由谢某分配。他们作案随机性较强,成员三五成群携带刀具外出作案,选定目标后即持刀对受害人进行抢劫,遇受害人反抗便持刀乱砍,有时甚至见某个路人不顺眼,也会持刀对其进行殴打。

2006年2月12日23时许,汕头人洪某与林某在星湖公园约会,谢某手下的阿乐、阿光、阿鲁等人突然窜出,阿乐持刀架在林某的脖子上,喝令她不许高声叫喊,另两同伙对洪某搜身抢走钱包1个、假白金项链2条、手机1部。其间洪某反抗踢了阿鲁一脚,阿鲁立即持刀狂刺洪某致其死亡。

2月13日凌晨4时许,刚刚刺死了洪某的阿光等3人驾驶摩托车跟踪詹某姐妹并出言调戏,至迎宾路段,詹氏姐妹的一位男朋友王某赶来阻止时,被这伙人刺中心脏当场死亡。

2月19日凌晨5时40分,阿乐、阿文等人在龙湖村持刀抢劫湖南人陈某的手机,陈某被刺穿肺部送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分析】上述属于典型的团伙作案案例。为筹钱消费娱乐8日内连杀3人,他们犯罪对象多指向财产,犯罪手段暴力化倾向明显。谢某这伙犯罪分子为了维持温饱和团伙的生计,攫取财产是成了其首要犯罪目标,他们涉嫌抢夺、抢劫等涉及财产犯罪,他们凭借作案人员众多,作案迅速,行动快捷,侵害能力强等,有恃无恐,在极短的时间内多次作案。他们手段极其残忍,表明其犯罪行为的野蛮性和凶残性,也表明团伙犯罪罪责感降低。另外,他们的作案随机性强,活动实施快,虽然没有周密的预谋和准备,但是具有冒险性、疯狂性、不计后果的特点,而组成团伙是为了聚力壮胆,从而达到更快犯罪的目的。他们之所以会走上这样的犯罪道路,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害,心理失衡致使他们不再努力工作以求生存温饱,反而更多的是为了寻欢作乐贪图享受而误入歧途。

安徽池州“6·26”群体事件——集群犯罪心理

失去理智时的冲动,常常造成长久的悔恨;而长久的憎恨,又常常会使人失去原有的激情。

——佚名

2005年安徽池州发生“6·26”群体性事件,4名乘车者与行人刘某发生争执,将刘某殴打致伤。这本来是一件普通的汽车撞人纠纷。然而到当天晚上,这已经发展成为二起打砸抢烧的群体性事件,造成多名武警和民警受伤,4辆车被毁,派出所被砸,一超市被抢。据记者调查,事态的发展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有不实的传闻,有不法分子的煽动,有处置的不当……其中不实的传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6月26日14时30左右,一辆牌照为苏Z的本田车在池州市区翠百路菜市场门口与一个本地青年相撞并发生争执。驾车者是来自福建省莆田市的吴某,车上还坐着3个人,其中23岁的王某和李某是吴的保安,24岁的另一位青年王鑫则无业。本地青年刘某22岁,正在安徽合肥一家电脑学校上学,因为暑假而回到家中。吴某和刘某相撞,吴要刘赔偿,刘则希望吴送他到医院检查但被拒绝。争执中刘某打了本田车的倒车镜,于是被车上的保安打了一顿。据说,当时吴还说了一句,“打死了不就是赔30万嘛”。一位目击者说:“小孩鼻孔、眼睛都流血了,大汉抓起小孩的头发说,给你爸打电话,叫他来赔钱。小孩打电话的时候,手都是颤抖的。打过电话,他就坐在地上了。”有人报了警,2名值班民警和1名协警员立即赶往现场。市民指认车上乘坐人是打人者,民警示意其下车,但乘车人拒不开门。民警叫了一辆的士送刘某上了医院。随后,警察把本田车和乘车人一起带回了距离几百米的秋浦路九华派出所调查,而围观市民也跟着到了派出所门口。这时有传闻说:“学生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这样传闻深深刺激了围观群众。而事后,了解到刘某并未死亡,只是全身多处受伤,并无生命危险。

当围观的群众看到警察没有把打人者铐起来,而且还上了他们的车,便认为是与他们一伙的。有人说;“老板是来投资的吗,有钱人谁敢惹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鱼龙混杂。人们也开始议论纷纷。民众要求警察把人交出来,大家认为:“警察在袒护打手,袒护商人,因为他是江苏的老板。”

局势越来越混乱,据在现场的当地记者估计,应该有上万人。很快,武警也出动了。武警一来,人就动得更厉害,前面的人在围观,后面有人扔水瓶、石块、鞭炮进来。18时左右,车子被掀翻了,哄抢超市事件也发生了。18时50分左右,已被掀翻的本田车被烧毁。随后,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停在派出所门口的一辆警车,愤怒的人们把警车推倒,还有人拿工具砸警车车窗。

事态发展越来越严重,最后省公安厅调集警力增援,池州市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先后从合肥赶到池州。23时40分,100多名武警赶到现场,局势才被控制住了。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引发这起集群犯罪的直接原因是群众的心理原因,即在社会公众中产生的普遍之不平、普遍之失望、普遍之憎恶与普遍之恐惧。就我国现实状况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客观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腐败现象滋生等现象,造成了社会矛盾积聚和社会心理躁动不安。这种心理沉淀,一旦有适当的时机和环境,一些人就有可能借机发泄。上述案例就暴露出干群关系、警民关系的紧张及人们的仇富心理。

其实,从心理动因上分析,参与聚众犯罪的大多数人的犯罪目的并不在于颠覆政府或捞取钱财,而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或通过犯罪行为的实施,求得暂时性的心理平衡。有些积极参与者,在集群互动中,力求表现自我的存在,获取他人的赞赏,以寻求心理上的自我显现和自我满足。当然,也有少数人是借机达到抢劫财物、污辱妇女的犯罪目的。

此外,集群犯罪事件频发,媒体也难辞其咎,随着电视、录像等传播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与深入,使以往封闭的公众接触到西方的足球场暴力事件、街头骚乱、种族歧视等集群行为与骚动的直接形象,因此人们很容易在不满和躁动的心态下,加以模仿,并引为时髦。

综上所述,身为守法公民的我们,应该尽量保持理性,不能轻易受环境或者气氛影响,使得彼此间亢奋情绪相互感染、膨胀升温,从而导致恶性的群体犯罪行为的发生。

知识链接

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太专注于某事情,以至于完全忽略他人,甚至忽略我们自己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行为的,这种情况下个体是处于去个性化状态的。此外,药物、酒精和催眠等因素,也可造成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迅速降低,使人处于去个性化的状态。

群体活动是去个性化最常见的情境。大量研究表明,侵犯行为与去个性化有密切的联系。

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人群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目标,并且攻击的强度远超寻常而不能停止。球迷闹事,一些“暴民”的打砸抢行为,都是非常典型的由于去个性化而引起侵犯的例子。

心理学家认为,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

同类推荐
  •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其行为心理学名著《影响力》一书中提出的六大经典原理为线索,企图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商业现象出发,揭开人类行为的若干真相。人的行为是怎样受到影响的,人又是怎样被说服的,也许你的理性告诫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轻易被他人说服,然而,影响和说服并不会以你想象的方式出现。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会让你和你周围的人彻底改变看待自己和人类群体行为的方式。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讲,你想成功地影响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吗?你想成功地说服你的同事、上级、下属、客户及对手吗?你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社交明星”吗?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套装共6册)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套装共6册)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是揭开美国政商精英成功秘诀的“禁书”。《智慧书》是全世界公认的“三大奇书之一”。《身体语言密码》教你一眼读懂人心深处的秘密,提供人际交往制胜的简单实用教程。《不抱怨的世界》能使常人脱颖而出,告诉你成功者最有力量的强者品质。《秘密》告诉你使人富有、成功、健康、幸福的终极“秘密”。《人性的弱点》是销售1500万册的超级励志巨著;影响千万人的生活和成功指南。
  • 犯罪心理揭秘

    犯罪心理揭秘

    本书从变态心理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文化信仰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和群体性犯罪5个方面着手,以21个轰动世界的惊天大案为例,以扎实专业的心理、法律理论做支撑,以跌宕起伏的案情发展为主线,为我们推开了犯罪心理的隐秘之门,这里有恐怖分子,有娈童癖杀手,有10岁小恶魔,更有杀妻灭子者、灭门案制造者和种族大屠杀……小心,他们来了!本书适用读者:对犯罪和推理破案感兴趣的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热门推荐
  • 盛世宠婚:女王大人不好惹

    盛世宠婚:女王大人不好惹

    第一次见面,她作为实验体逃出来,带着他大杀四方,还顺走了他最重要的玉佩。第二次见面,她被抵在墙头,他含笑,“还想顺走什么东西?”她是天才博士,意外研究出可以增强力量的药剂,却因此被爱人和师妹嫉恨,惨死于二人手中。从最完美的实验体里重生,她只有一个念头,掌握一切权势,复仇!
  • 似水流年:情深缘浅

    似水流年:情深缘浅

    在青春这条充满爱与痛的路上,女孩花衣先后遇到了温润如玉的邹群,开朗活泼的肖波,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都是无果而终,但是他们的出现却使花衣成为更好的女孩,感谢上苍让她在这最美的时光遇到了他们。
  • 美攻A计划2

    美攻A计划2

    夏西娅在服刑三年期满出狱后,她的人生再次迎来一场新的暴风雨。原本以为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自己不会再和慕井然有任何瓜葛,可慕井然却再次将西娅带入到一个计划里。三年前因救西娅重伤昏迷的慕皓乙苏醒过来,同时被西娅伤害而离开的菊野也重新返回台北。他们四人的命运又再次紧紧纠缠在一起。只是这一次,西娅还会让自己选择慕井然吗?面对慕皓乙的热烈追求,她又该何处何从?性格大变的菊野又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回来,报复西娅还是其他?西娅这个命运多舛的灰姑娘,最终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王子,又能否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 大影帝

    大影帝

    不疯魔不成活,一生为戏。作者备注:希望苏叶,在我手上能长命百岁。
  • 初遇时的美好

    初遇时的美好

    part1围绕女主展开的高中生活part2性格剖析part3重逢(男主沈涵窗女主时笙)(没有早恋)
  • 天域武神

    天域武神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武尊世界,位面交汇,万道争锋,群雄荟萃;一个从天域重生的人,墨风,命运转折于武神诀,闯向了下位界;千人瞻仰,万人臣服!高呼“风神墨少”美名!武动天域谁争锋,笑破苍穹我为神!
  • 追妻无度:boss大人温柔点

    追妻无度:boss大人温柔点

    四年前,她为了未婚夫主动献身。四年后才知道自己有多可笑,心心念念的未婚夫孩子都可以打酱油,还是和自己关系最好的闺蜜的。走投无路的时候,搭救自己的却是四年前的对象。他将她宠上天,可摘天上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经典的文学评论,伴随着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有阅读的必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问世三十年来,关于它主题与艺术手法的研究评论文章不可胜数。一九七六年结集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其作者欧阳子作为与白先勇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共同赴美留学的同窗好友,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由她来评论《台北人》,也是文坛的一道风景。欧阳子采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方法评论《台北人》,通过系统化的归纳,以“今昔之比”、“灵肉之争”与“生死之谜”等主题命意来讨论其含义和意象。三个主题互相关联,互相环抱,共同构成串联这十四个短篇小说的内层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