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600000016

第16章 宋王朝的心病(2)

大臣们的话是恳切的,但是赵构根本听不进去,仍然执意把金国的使者张通古和萧哲请到了杭州。大臣们在这时候知道已经无法扭转局势了,就转而反对赵构向金使屈膝跪拜,百姓们对这一条件也接受不了,大家都在抗议,街头巷尾有很多人在说,秦桧根本就是奸细,千万不能听他的。更有一些人甚至扬言,如果赵构向金人行跪拜礼,他们就要采取更激烈的行动来表示抗议了。

从赵构的角度来看,与金人议和的确是最佳的选择,换来和平,他至少不用再担惊受怕了,所以当秦桧因胡铨的奏折上书待罪的时候,他就不高兴了。本来嘛,秦桧和他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同甘苦,共荣辱,大家骂他们的时候,秦桧是陪着他一起被骂的,甚至大多数骂声都转嫁到了秦桧头上,现在秦桧中途不干了,以后只有赵构一个人承受这些骂声,他当然要感到不痛快了。

对于赵构来说,只要与金国停止战争,那么随便怎样都好,他答应金国的全部要求,已经丢脸丢到家了,因此不在乎再多丢一些脸,向金使跪拜接受诏书。但是大臣们不这么想,他们觉得,正是因为丢脸丢到家了,千万不能继续丢脸,所以他们死活不同意赵构向金使屈膝跪拜。百姓们也不答应赵构这么做。赵构害怕引起骚动,只能安抚大家说,他绝不会跪拜接受金人的册封。

朝中的大臣在那时候想了很多方法,以便把赵构跪拜的屈辱降到最低。有人提议说,可以把祖宗遗像陈列出来,把金国的诏书放在遗像前,这样,就可以当作赵构是在向祖宗遗像跪拜,而不是向金国的诏书跪拜。大家议论纷纷,最后采取的办法是,对金人说,赵构正在守丧期间,不可冒渎出来接受诏书,所以由秦桧作为冢宰,代为跪拜,接受诏书。金使最终勉强地同意了。

南宋和金国就此达成了和议,金国归还南宋河南、陕西之地,送回宋徽宗灵柩和韦太后。南宋方面则向金国称臣纳贡,每年要给金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因为南宋同意作为金国的藩属,所以与金国不再是平等的两个国家了,而是上下级关系,因此金使在南宋的时候,对于赵构,都是直呼其名的,但是这些赵构都容忍了:“通古所持诏,其辞不逊,上皆容忍之!”

这种大受屈辱的议和达成之后,赵构不是痛哭流涕,为自己的无奈感到难过,而是大肆渲染议和的成功,欢庆他们取得的胜利,说什么“睦邻修好,既通两国之欢;和众安民,以图万世之利”,还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与此同时,下诏布告中外,不准大家非议这件事:“务存两国大体,不得辄加诋斥。”显然,他们也知道这种议和是不得人心的,所以先下一诏,对民众加以警告。

三、赵构感到不满

一般而言,皇位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但是宋太祖赵匡胤逝世的时候,他却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而没有传给儿子。据说在赵匡胤逝世的那天,赵光义夜宿宫中,与他吵了起来。外人并不知道他们吵了什么,只看到屋子里面烛影摇曳,听见有斧头落在地上的声音。五更天的时候,便传出了赵匡胤逝世的消息。这就是野史中被大肆渲染的“烛影斧声”的故事。

赵光义登基之后,编造了一些离奇的预言和“金匮之盟”以掩人耳目。金匮之盟是说,皇太后杜氏在临终前,曾问宋太祖赵匡胤说,你知道这天下是怎么来的吗?赵匡胤说,都是祖宗和太后的功德。杜氏回答道,不对,他取得天下,是因为柴氏让幼儿主天下的缘故,如果柴氏把皇位传给年长者,那么赵匡胤怎么能轻易取得这天下呢?所以,让年长的人继位做皇帝,是天下之福。

因为皇太后的这番话,赵匡胤便立下了所谓的金匮之盟,约定在他逝世后,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不是传给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等到赵光义逝世后,再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美,待赵德昭和赵德芳长大成人,再把皇位传给他们之中的一人。但是当赵光义登基做了皇帝,他并没有遵守约定,反而借故治了赵光美的罪,还逼得赵德昭自杀,最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由于赵光义没有信守承诺,朝廷内外的人对他议论纷纷,直到赵构在位的时候,这种议论也没有停止,反而在金人大肆进攻,掳去徽、钦二帝,以及赵光义的大量嫡系子孙之后,这些议论更是在朝廷内外爆发出来了。当时有一种传言甚至说,宋太祖赵匡胤被赵光义害死之后,心有不甘,轮回转世,投胎为金国大将斡离不,重新杀了回来,要灭大宋,把赵光义的子孙全部杀尽。

野史之中还有一说,认为金太宗完颜晟是赵匡胤的转世,当时随徽、钦二帝一同被掳去北边的一人记载道:“绍兴五年正旦,完颜晟因迷酒色,瘫痪已久,请近侍扶起受朝,共见东方一佛,随日而出。未几,殂于明德宫,时年六十一。诸酋皆盏烧饭以吊。完颜晟当金太祖朝,尝使汴京,其貌绝类我太祖皇帝塑像。众皆称异。”这样的传言在当时引起了朝廷内外不小的骚动。

赵构原本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旉。在三岁那年,他由于遭受苗刘之变,因惊吓过度而夭亡了。赵构又因为在战乱中丧失了生育能力,消息不胫而走,虽然没有公开谈论,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皇位的继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考虑到太祖赵匡胤转世为金人报复的流言,有人就建议,赵构应从太祖皇帝的嫡系子孙中,选取一人,过继为皇储,将来把皇位传给他。

在赵旉死后不久,有一个叫李时雨的进士就上书道:“臣窃闻皇太子服药不痊,此天祸之于陛下,亦已极矣。然事之既往,夫复何言。而承嗣之道,理不可后。又况国家当居勤危急之际,宗庙社稷之所继统,生灵之所系属,敌国之所观望,不于此时权时制宜为之谋划,臣恐天下之心,未有安也。为今之计,欲乞暂择宗室之贤者异人,使视皇太子事,以系属四海,增重朝廷。”

这是第一封谈及此事的奏折,结果赵构阅之大怒,马上处罚了李时雨。此后臣民心中虽为此焦虑不安,但没人敢于公开向赵构提出建议了。后来,隆祐太后做了一个梦,私下告诉了赵构。这个梦的内容大家不得而知,但猜测起来估计就是关于皇储的事情。赵构听了太后的话,似乎悟到了些什么,从此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对于过继子嗣的事情,也愿意接受,不那么排斥了。

绍兴元年六月,即公元1131年6月,越州上虞县丞娄亮写了一封奏折,委婉地向赵构谈了关于立太祖皇帝嫡系子孙为皇储的事情。这正是基于太祖转世为金人报复宋朝这一流言而提出来的,所以里面有说道“太祖在天,莫肯顾歆”云云。在古代,关于这方面的迷信思想是为大家普遍承认的,之前有人曾说,太祖的子孙将再有天下。结果有一位亲王,还因为这句话想要造反呢。

鉴于此,娄亮说道:“臣愚不识忌讳,欲乞陛下于伯字行下,遴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俾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娄亮知道,之前有人上书提及这件事,倒了大霉,现在他也说这件事,预计也要倒大霉,他已经做好这方面打算了,所以说:“位卑言高,罪当万死。”赵构的圣旨送到他家,一家人都以为大祸临头,“环与相泣”,抱在一起哭泣不止。

万万没有料到,赵构在圣旨中非但没有怪罪娄亮,反而升了他的官。自此以后,群臣见赵构不再讳言另立皇储的事情,就敢于和他就这件事谈论了,大家都说,应该从太祖皇帝的嫡系子孙中选出一位,立为皇储。赵构也表示:“艺祖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怜。”并由此决定,选太祖皇帝的后代为皇储,这件事也不难,只需从伯字辈中选一位就可以了。

朝廷开始操办这件事了,选了几个伯字辈的太祖后裔,送到赵构面前,让他亲自挑选。赵构淘汰众人后剩下了两人,一个叫赵伯浩,一个叫赵伯琮。赵伯浩长得比较丰润,赵伯琮长得比较清瘦,赵构起先更中意赵伯浩,但这时候有一只猫闯了进来,赵伯浩心生好奇,踢了那只猫一脚,赵伯琮却凝立不动,赵构因此改变了看法,转而把赵伯琮留了下来,这就是后来改名为赵昚的宋孝宗。

宋孝宗被公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使百姓安康,人民生活富裕,创“乾淳之治”的繁荣盛世。赵昚平时非常节俭,很少花钱享乐,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是旧的,收上来的钱他也不舍得用,以至于串连钱币的绳子都烂掉了。赵构称他“勤俭过于古帝王”,赵昚则说,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功绩,只是能够节俭。他还让大臣们也要做好这方面的表率。

赵昚对百姓也是非常好的,宋朝有惯例,荒年的税收要在丰年渐次补交上来。赵昚在位期间,就免除了这一条款,认为既然是荒年,就不该再收赋税。此外他还减免了很多苛捐杂税,如从建炎三年开始,福州路兴化军要额外多征收24万石,赵昚登基之后就渐渐将之免除了。轻徭役、薄赋税,是赵昚一贯主张的政策,并且执行的力度也非常强,效果显著,减轻了百姓不小的负担。

和宋高宗赵构不同,赵昚锐意北伐,有收复中原之决心。他起用了主战派老将张俊,多次率军向金国发动进攻。可惜金国那时候在位的皇帝金世宗也是一个明君,有“小尧舜”之称,在他的治理下,金国的国力也是相当强盛的。尽管赵昚派大军多次北伐,也并未能够收复中原。金国方面也无法在征战中占到什么便宜,两国的军队各有胜负,谁也打不过谁,因此最终签下和议。

在文化方面,赵昚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之前,朝廷扶植一派学说的时候,总喜欢打压别的派系。赵昚则不同,允许多种学说自由发展。他不喜欢王安石新学,但是也不支持新近兴起的理学对王安石新学的打压。

以前我们总认为,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好像各方面都非常差劲,但是新近这一看法却渐渐改变了,除了在军事上南宋的确不够强大之外,经济和文化其实是非常繁荣的,特别是宋孝宗时期,文化特别繁荣,著名学术大师朱熹和陆九渊,以及著名诗人陆游和辛弃疾等,就是活跃在这一时期的。

赵昚来到宫中之后,由赵构的爱妃张婕妤抚养。吴才人见此就向赵构提议,她也要抚养一人,以便将来参加挑选。这位吴才人即赵构后来的皇后,也非常受赵构宠信,他根本没办法拒绝她的要求,因此同意了,挑选了一个名叫赵伯玖的孩子入宫,后改名为赵璩。宫中因此形成了赵昚与赵璩竞争的局面。

赵昚最终被立为皇太子,确定了身份,这一路走来是非常艰辛的。事实上,一直拖了近二十年,赵昚的名分才得以确定。在这近二十年之中,赵构一直在犹豫,到底要立谁为皇太子比较好。他并不特别看好选进来的这两人,因为他还期望着自己能生个把孩子出来,这样就不用再为此感到难办了。

在大臣之中,对此的意见也非常不统一,秦桧对赵昚非常反感,因为赵昚一点儿都不喜欢他,特别反对他坚持议和的主张。秦桧害怕赵昚得势之后,会对他产生威胁,所以千方百计要把他除掉。赵构的生母韦太后也不喜欢赵昚,而是喜欢赵璩,十分希望他能被立为皇太子,最后继承皇位,执掌江山。

在赵昚九岁,赵构封他为保庆军节度使、建国公,安排他进“姿善堂”就学。机缘巧合之下,赵昚在这里见到了岳飞。岳飞对赵昚的印象非常好,退下之后赞叹说:“中兴基本,其在是乎!”岳飞的心里一直希望能立赵昚为皇太子,后来他还特地上书对赵构谈了这件事,建议他赶快确定赵昚的名分。

绍兴七年,岳飞被赵构召见,沿途他就在考虑向赵构提出立赵昚为皇太子的事。随军转运使薛弼见岳飞埋头奋笔疾书,好奇地问他在写什么。岳飞回答说,近来听到消息,金人打算把钦宗的孩子送回来,扰乱朝廷,所以,应该赶快确定赵昚的名分,名分确定之后,便有了依托,不会产生混乱。

这件事是岳飞在私下里做的,十分隐秘,没有幕僚参与。尽管如此,当薛弼得知岳飞在做这件事时,仍然感到有些不妥,对岳飞说,身为大将,似乎不应该参与讨论这种事。可岳飞不这么看,尽管大将拥兵在外,应该避嫌,但“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岳飞觉得他问心无愧,所以依旧坚持了。

后来,在见到赵构的时候,岳飞拿出准备好的奏折,在赵构面前读诵。因为之前薛弼提到他的做法似有不妥,岳飞在读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惶恐,看着赵构表情变冷,他更是紧张起来。这时候一阵风吹来,岳飞手中的奏折瑟瑟抖动,让他心里感到战栗不已,连声音也有些颤抖了,几乎读不下去了。

赵构听了他的话,也的确感到不满意,森然道:“卿言虽忠,然握重兵在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后来赵构不仅对薛弼说了这件事,指出岳飞做法的不妥,第二天还对赵鼎也提到了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不悦。因此有人就认为,岳飞之所以后来被杀,正是因为他在这件事上没避嫌,引来了杀身之祸。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动荡。为了匡复汉室,刘秀兄弟二人走上革命征程,并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然而,功高震主的他们很快遭到打压,处于绝境中的刘秀只好韬光养晦。王莽被灭后,刘秀趁机逃出虎口,不断壮大实力,先后消灭了王朗等势力,逼降了铜马等义军,推翻了更始政权,扫清了残余障碍,一统天下,开启了东汉新局面。刘秀以柔治国,很快东汉便国富民强。飘雪楼主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整个故事始终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引人入胜的光和热。刘秀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真的是个近乎完美的帝王吗?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奇迹

    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奇迹

    李光耀的去世令全世界目光聚焦在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关于李光耀和新加坡的故事重又引起人们的兴趣。50年前,1965年8月9日上午10点,李光耀通过广播电台宣布新加坡独立,但这独立却是被迫的。24年后,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依然将此视为自己最大的政治挫折。李光耀的独立宣言只有短短90个字:“世界犹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鱼可以生存,小虾也可以生存。新加坡将以一条小虾,生存于国际大海之中。”今日读来,依然悲壮而充满自信。今天的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 中国圣人王阳明:一代旷世大儒的传奇人生

    中国圣人王阳明:一代旷世大儒的传奇人生

    本书作者用生动犀利而略带调侃幽默的笔锋详实地刻画了王阳明与他所处的那个波云诡谲的时代,力图卸下圣贤的妆容,拂去历史的尘沙,为你展现一个真实鲜活、血肉丰满的旷世大儒,带你领略一段从凄苦入狱到悟道为圣的人生传奇。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热门推荐
  • 清蛮传

    清蛮传

    与世隔绝的青年,意外苏醒远古魔剑,远古的传承与噬血的魔剑,身不由己,踏骨行,这是一条镇封魔剑之路,因剑而起,因剑踏入无上之境,让那宇宙之外的生灵颤抖,终成清仙。(魂桥境,聚灵境,凝丹境,魂丹境,散丹境,神魂境,仙道境)
  • 倾世萌妃

    倾世萌妃

    一觉醒来成为楚月护国公主,楚凤裳有些凌乱了。“我这是……做梦?”楚凤裳揉了揉眼睛,看着面前美男幽怨的眼神,喃喃自语。某男扶额醉倒,“美人啊美人,你想偷看人家洗澡就看嘛,居然还一副梦游的样子,你以为本太子会被你的小伎俩蒙骗?”他是南风国太子,位高权重,一言九鼎;她是楚月公主,调皮捣蛋,总是让他头疼。而命运的火花就在一场误会中慢慢燃烧起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坑神架到

    坑神架到

    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比如当科学家啦当大明星啦等等等等,我当然也有理想,并且从小到大都为之奋斗着,那就是成为一代坑神!坑天坑地坑自己,总之,什么都要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钱楼纪事

    钱楼纪事

    寿日的第三天,杨德泰终于支持不住了,躺倒在床上。从此便再没有起来,只是不停地念叨他唯一的儿子杨修允。就在杨修允和姐姐紫芍、红芍赶到钱楼的前一天,心力交瘁的杨德泰断气了。杨德泰丧事办完后,自然就是分家产了,这是象杨德泰这种家庭此时的必然结果。不过,分家产时并没有什么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争斗。地产按杨德泰六个女儿六份平分,钱楼的九十九间大院归杨修允继承,允许杨家所有人居住。杨修允最后随大姐夫李茂天和大姐紫芍去了台湾,至今仍然毫无言讯。九十九间大屋虽在,杨德泰家却无一人了。
  • 白白的奇怪随笔录

    白白的奇怪随笔录

    这是原来王都的边境,所有被驱逐者的栖身之所,远方的幽邃森林里隐藏着未知的存在与一段被尘封的故事,现在随着灵力风暴即将到来,那些特殊的存在们开始蠢蠢欲动…
  • 划水在二次元

    划水在二次元

    别人划船在水里,我划船在世界里,别人划船全靠桨,我划船全靠浪,想知道船有多快,那得看浪有多高,人生不浪白活一世。新的世界我浪某来了!
  • 傲世孀后

    傲世孀后

    她一生坎坷飘零如浮萍,三为人妻,到底谁才是她的良人?见多了朝政上的尔虞我诈,在后宫阴谋手段中九死一生。她的一身傲骨满腹才华,是为家国弃爱恨,还是愿换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星海御剑记

    星海御剑记

    一个背负着人类和赑屃两族危亡的少年,一位待在神秘青石缸中,心系于他而又不得不面临重要抉择的鲛人少女,一段历经四千余年,跨越几个文明时代的寻剑之旅,就此盛大开幕……极空间作者王权梦璃著书友群:667533831
  • 霸总今天也非要娶我

    霸总今天也非要娶我

    乐于助人一次,结果得到个妖孽美男做“奖励”怎么办?美男坚称她要对他负责,从此对她死缠烂打。她去实习,美男是公司大boss;她去上课,美男是学校刚高薪聘请的客座教授;就连她去买水果,美男都顶着两片橘子叶,蹲在一堆水果旁……她对此视若无睹,买了别的水果就跑,美男怒了,质问她,“你不把我买回去,怎么能知道我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