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00000002

第2章 低伏者得大成,不争者得天下(1)

1.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不与人争不是躲避和退缩,也不是消极怠工,而是一种经风经雨之后的旷达与沉稳,宁静与淡泊。

正如一些智者,足不出一城,身不离一域,而知天下,指点江山。故愚蠢的人越善良,就越有伤害;邪恶的人越智慧,就越有祸灾。有才能的人钱财太多,就会消磨他的志向;愚鲁的人钱财太多,就会增添他的过失。

有些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止,殊不知这样正好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尴尬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宋代词人黄升在他的词中这样说:“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正长。”这是不无道理的。

庄子曾经说过:“大辩不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就是,最有口才的人,往往表现在善于闭着嘴巴不说话。其心像镜子一样明亮,虽然清晰地映照着事物,却由任何事物来去而不加以迎送。因此能够自若地应接事物而不劳心神,最终战胜事物而自己却无任何损伤。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效果,是不能笼统地以“争”与“不争”或“说”与“不说”这一形式来衡量的。

“说”与“不说”从表面来看,是两个互为矛盾的概念,就其实质而言,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获得最理想的交往效果。但从人的接受心理来看,从说话的场合来看,有时候“不说”却能收到“说”所不能收到的特殊效果。不说,不是不会“说”,而是会说而不说。它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有意为之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的办事、交际的策略。事实上,在特定场合下,它是一种更好的进攻方式。

“争”与“不争”也是如此,不争不是心如死灰、古井无波,而是一种波沉井底、波澜不惊,不争不是人为的造作或故作深沉以掩饰一种生命的无能与脆弱,而恰恰是一种自信、一种自尊、一种高贵、一种理智,一种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怀。

爱默生说过一句话:“所有的墙壁都是门。”终有一天,不争的人会发现,所有的墙壁都会变成门。

2.低调含蓄是成功者做人的基本姿态

消除了自私自利思想的人,能表现出客观、永恒、无限的精神,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世世代代的人的尊敬。那些能以神圣的谦卑放下架子的人,他不仅清除了自身的自私品性,还把自己无私的博爱精神奉献给别人,使他的才能受到极度的尊崇,并掌握人的精神世界。

所有否定个人的奢华享受和回报,拒绝世间的权力之争的人,能够真正领悟超脱个人的客观真理。比较他们的生活和信念,你可以发现同样的纯朴、自我牺牲、谦卑,还有他们实践并宣扬的高尚品德与爱。他们遵循同样不变的原则,并付诸实现以消灭罪恶。

人生在世能减少一些麻烦,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如交际应酬减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困扰,闲言乱语减少就能避免很多错误和懊悔,思考忧虑减少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聪明睿智减少就可保持纯真本性。假如不设法慢慢减少以上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而千方百计去增加这方面的活动,那就等于是用枷锁把自己的手脚锁住。

东汉的西域都护班超直到七十多岁高龄,朝廷才允许他退休。接替他的任尚向班超请教对治理西域的经验,班超忠告他说:“兴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要他以简易宽和为主。任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就抛之脑后,还对人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后来不过四年,任尚因过于严苛急躁,失去与边疆民族的和睦关系,导致西域各国纷纷叛汉来攻打他,任尚退到班超精心经营的疏勒根据地,靠疏勒人的保护才捡回性命,但西域的土地却全盘丢失了。可见求大同、存小异,才能真正把握全局。班超经营西域达三十年,得到西域各民族的钦佩和拥戴,使汉朝扬威异域直达中亚细亚,因功拜定远侯,正是依靠这一要领,可见这乃是英雄人物处世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做人术中,“大智若愚”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乐毅率燕军踏平齐国,田单又率齐人大破燕军,功成名就之时,却都是遭君王猜忌之日。那些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理解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一方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一次作长夜之饮,昏醉不知昼夜,问左右之人,“尽不知也”,又问贤人箕子。箕子深知,“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于是亦装作昏醉,“辞以醉而不知”。

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广结天下豪杰,广纳天下贤才,“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拥有足以与魏王抗衡的政治实力,魏王也不得不让他三分,可是当他公然“窃符救赵”,违背魏王的意志,解救了正受秦兵压境威胁的赵国,建立巨大功勋之后,却使魏王难以容忍,“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秦国马上施以离间之计,促使魏王剥夺了信陵君的实权。魏王担心信陵君威望犹在,有朝一日会东山再起,仍然视作心腹大患,信陵君为此“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以降低人格的方式减轻魏王的戒惧。

韬晦之术在汉以后的所有做人术中发展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那些看似胸无大志,实际暗伏杀机的身边人,无不以弱者的形象做出强者的举动。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是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聪明者。所有的俊杰,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即能够正眼看待现实,不浮躁,不虚妄,敢于直面人生的悲欢遭际。

圣人、智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已经领悟到最深刻的卑微,具有无私的品质,并且放弃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个性。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神圣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他奉献,却从未想到索取;他努力工作,从不为过去感到遗憾、后悔,而且永远不求回报。

3.做人低调是身价的一种高度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看取世间的一切。有此心态,便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疑,望天上云卷云舒。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低调,什么时候该退让,是智者做人处世的良策,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来借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低调是体现强者身价的一种高度。月盈则亏,水盈则溢。水与月都是自然界最有道的两种事物,连它们都不能太满,何况人。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

春秋后期越国的名臣范蠡,他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勾践三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入吴称臣。范蠡在吴国作了两年人质。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实施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追随越王勾践二十多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他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然而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安乐,于是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携妻带子,秘密离开了越国。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三年后,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的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4.要成大事,必先放下身段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高明,但是,爱摆架子的人在这一点上似乎就不怎么高明了。这样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要高明得多,比别人有能力得多,从而就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子,让人难以接受,而产生人际关系上的反作用。

其实,像这样的人往往不得人心,即使别人表面上服从于他,也是因为对他的惧怕,因此那不能算是真服,因为那不是心悦诚服。而以德服天下,他人才能心悦诚服,那才是真服。

魏文侯是先秦时期一位有雄心的国君,以朋友的身份和贤人相处,从来不摆领导的架子。魏成子向魏文侯推荐:段干木才能出众,平生不为功名利禄所引诱,一直隐居在西河乡下,不愿出来做官。于是魏文侯亲自带着随从前去聘请。在段干木的门前,魏文侯亲自叩门,但段木干不想出来做官,他翻过后墙躲避起来。

第二天,魏文侯远远地把车子停在村外,下车步行到段干木的门前求见,段干木又躲起来不见,这样整整一个月,魏文侯每天都亲自前往求见。段干木看到魏文侯这样真心诚意,很受感动,只好出来相见。魏文侯又请他一同乘车回国都共商国事。从此,魏文侯以待客之礼待段干木,以师事之,而段干木也尽力辅佐文侯治理国家大事。

又如: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兴百万之师来讨伐东吴,孙权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是谁?马良说是东吴一位书生,年轻有为,袭荆州便是他用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劝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敢轻敌。刘备却嗤笑道:“朕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用兵打仗之道,重的是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与年龄无关。刘备自称“朕用兵老矣”,夸口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谋略周全,这是不切实际的狂言。“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他讽陆逊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看不起陆逊,这是轻敌的思想,是未战先败了一阵。后来,陆逊用计火烧连营八百里,令刘备吃了大败仗。

刘备这个教训启示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不能把自己的身份摆进去。按自己的职务看问题,就会少了客观性,多了盲目性,这样考虑问题就不周全,处理问题就会产生误差,脱离实际,造成损失。刘备说他“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两句话连起来,还归结于他爱摆领导的架子,因此酿成了千古遗恨。

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放下身段、爱摆架子呢?这是由于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了浓厚的等级观念,将人分为上中下几等,觉得官当得越大,似乎就越是高人一等。他们如要当上官,就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情不自禁地显示出比别人高出一等的地位,常摆出一副官样的领导,其威信就会越小,容易成为孤家寡人。

过分突出自我,藐视他人的存在,严重脱离群众基础,这不是成功者的作派。要想能够被人们接受,能够成功,还是少摆架子为好。

据《战国策》记载:

魏文侯太子击在路上碰到了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击下车跪拜,子方不还礼。击大怒说:“真不知道是富贵者可以对人傲慢无礼,还是贫贱者可以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对人可以傲慢,富贵者怎敢对人骄傲无礼?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只有贫贱者的计谋不被别人使用,行为又不合于当权者的意思,不就是穿起鞋子就走吗?到哪里不是贫贱?难道他还会怕贫贱?会怕失去什么吗?”太子见了魏文侯,就把遇到田子方的事说了,魏文侯感叹道:“没有用田子方,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言论?”

富贵者、当权者自身本来就容易有骄傲之势,看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但是作为统治者,如果不能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他就可能因为自己的骄矜之气而失去政权,富贵者则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财势。

5.谦虚能让你赢得他人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要出人头地,古时那些读书人哀叹:“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会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才华的人便言语露锋芒,行动也露锋芒,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更有深藏不露的人,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胸无大志,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在言语、行动上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要得罪别人,这样,别人便会成为自己的阻力,成为破坏者。

同类推荐
  • 金钱与人生

    金钱与人生

    一生的财富管理。在这本书里,作者赞美了劳动的尊荣,建议人们勤俭节约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并为他们的家庭提供一个幸福的基础,为此,人们应该过一种清白的、有节制的和坚毅果敢的生活,避免暴饮暴食带来的灾祸。
  • 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

    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

    陈赓拓编著的《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是介绍李开复52年人生智慧的沉淀,25年职场经验的积累。贴近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择业、创业、学习、生活、选择……真实的案例+人性化的建议,李开复教你经营适合自己的丰富人生!《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整理了李开复在不同公共场合的观点言论,包括他对自信与谦虚、兴趣与天赋、思考、挫折、 创新、事业与机会、选择的智慧、价值等的理解与感悟,总结为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使年轻人更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对于年轻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魅力男人的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的气质何来

    男人的魅力是什么?是优雅的谈吐,是健康的体魄,是聪明的头脑,是迷人的气质,是得体的衣着,是充实的生活。气质天成,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但是魅力确实可以自己营造而来。学会自我打扮,培养迷人风度,充实自我,形成超人的睿智。这一切会使你成为一个气质高贵的男人。气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它是一个人内在的外显。
  • 有一种智慧叫低头

    有一种智慧叫低头

    生活是一门学问,但在某些形势之下,你是否会选择低头?忍耐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步步谨慎,能避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又能杜绝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惆怅。懂得选择与放弃的人,能够参透人生,把握一生,学会坚持与忍耐的人,能够搏击人生,成就一生。
  • 经商赚钱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经商赚钱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进入21世纪,人类真正走进了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文明在辉映着我们,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在任何领域,人们都希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变幻莫测的商海,更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世界。
热门推荐
  • 成功元素

    成功元素

    你希望生活得舒畅吗?你希望得到异性的爱慕吗?你希望享受亲密的天伦之乐吗?书中给予你去实现理想的力量,将成功元素汇入你的脑细胞。
  • 武松要救潘金莲

    武松要救潘金莲

    穿越过后的武松,想要让潘金莲,还有林冲娘子、扈三娘、李师师等女人,以及那么多兄弟,都过上好日子。庙堂纵横,沙场征战,力挽大宋,再创华夏历史,这酸爽!—————————————————————更新时间:一般为中午或晚上23:30以后,视情加更。为保证质量,慢工细活,非特殊情况不多更。
  • 我和我的时空出行

    我和我的时空出行

    时空出行竭诚为您服务!本系统可提供人员输送、物品快递、装备试乘试驾、科考探险支持、战区安保救护、战线后援等多种服务,期待您的使用!路临:我本来只是想跑个网约车补贴家用,没想到...又派单了?这次是又要送勇者去转生呢,还是要帮中二少年偷机甲呢...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周海亮的中短篇小说,归纳起来,大致以下几个关键词:裸命,伤情,卡意识,激情,斑斓逼人,藏污纳垢,兽性诗学,善良的残忍,陌生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从作家的作品里读出不同的感觉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作者认为,他的小说其实只与三个词有关,即:价值、尊严和死亡。《天上人间》所收录的14个中短篇小说,均与这三个词有关。当然这里面还有爱情,亲情,苦难,战争,底层,奇幻,民族意识,反抗与挣扎……可是它们不过是这三个词的衍生或者补充。换句话说,人生就是小说,小说亦为人生,人生之’关键词,同样逃脱不开这三个词——价值、尊严以及死亡。
  • 余生更美好

    余生更美好

    莫天辰心里一直有一个结,一个女孩为了救他而变成植物人,林梓潼爱上了他,却得知他心中有着一个牵挂的人,是放弃,还是追求......莫天辰:“你从来不是谁的替身,从头到尾,我爱的只有你”林梓潼:“爱上你我不后悔,只愿余生更美好”
  • 深宫胭脂乱

    深宫胭脂乱

    她是侯府嫡女,亦是当朝皇后。十六岁,代姐出嫁,嫁给至高无上的男人。容启恨她入骨,恨她为嫁宫门,逼死姐姐,逼死他的挚爱。宫闱之中,勾心斗角片刻不得安宁。夫妻之间,相敬如冰丝毫不见恩爱。她为他挡去一剑,得到的不过是他居高临下而立——“乔楚戈该还的债还未还,你若敢死,我便叫乔家所有人陪葬。”“我乔家,早就没人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国未成年人法译评

    美国未成年人法译评

    本书所选译的六部美国未成年人法典,是在对美国联邦及各州未成年人司法法典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发展进行比较、研判后最终确定的。本书译评之法典为美国联邦与各州现行未成年人法中较有代表性的,从译评法典中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洞悉美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动向,本书的出版能给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带来一些域外借鉴。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忧患

    忧患

    本书对《易经》中著名的忧患九卦——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进行了透彻的解析:“履”为脚踏实地历练工作能力;“谦”为低调行事,化解纷争;“损”为理性调节,精打细算,终于获益;“困”为遭遇困难不改其志;“井”为研发创新,大获成功;“巽”为灵活权变,主导一切。作者详解忧患九卦,阐述消解世事迷津、转换人生成败之道,帮助读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庄敬自强,提高修养,历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